【实用】学生调查报告汇总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1月
调查对象:青岛科技大学及周围学校学生
调查地点:青岛科技大学及周围学校
调 查 人:环艺102班李梦洁、程歆、房媛婷、苗艳青、崔兰华 指导老师:张运君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 选择出两个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2. 纪录访谈,深入分析,形成访谈报告。
紧学习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17.7%。而在选择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22%)、睡觉(18%)、上网(16%)。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只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理念并没有贯彻于每一个当代大学生。
2、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 较高,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6.1%的被调查者认为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而在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也占到了22.5%。这说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并愿意在假期中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我校多数大学生存在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并对同学们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没有了压力就不想学习。在对于假期计划地制定以及实施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制定计划但没有实施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7.9%。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学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同学原本对于假期有着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设想,但放假回家后却并没有实现,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学回到家中就开始过度放松自己,懒得出门,懒得学习,呆在家中则只是睡觉、上网、看电视,再加上家长对于上了大学,放假归来的孩子管教的减少, 更是滋长了大学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较为混乱,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网,看电视,以至于将假期开始前所制定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完全打乱。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学们的假期开始陷入毫无克制的睡觉,看电视,上网之中。
4、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同父母的沟通,同父母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在对于大学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频率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5.6%的同学选择假期时同父母经常谈心,38.6%的同学选择假期中偶尔和父母谈心,只有15.8%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谈过心。在被调查者中68.4%的同学觉得自己同父母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交流无障碍。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同父母的关系都较为融洽,这表明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辛苦,由于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大学生们也意识到应该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占到了被调查者的59.6%。父母对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调查者和总结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们发现父母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习惯、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
5、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这也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是否有一个较长期的计划这一问题多数人都选择了没有,占到被调查者的54%。多数同学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假期很难起到为自己未来规划作准备的目的。这也使得大学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状况的形成。
6、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
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三、个案调查
假期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不短而又具有完全支配权的时间。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一个个假期想做的事情就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为自己做出了假期计划。这些计划到“假末清算”的时候到底结果如何呢?计划能不能实现?!
个案一 放松假期型
王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性格开朗,家庭殷实。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我们从假期计划,主要假期活动,对打工的看法以及家庭因素对假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她做了访谈。
问题:王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王同学在放假前有度过一个充实假期的愿望,并把看书的作为计划中的一项。放假后通过挑选,带上了四本书回家。但实际却只读了小部分而未完成自己的读书目标。
小结:王同学萌发了一个“放假后我要看看书”的想法型计划,却并没有做出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在假期里实际上被无限期的拖延,直到开学才发现书还处在未翻动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具体可操作的细致假期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度过优良品质假期的前提与保证。
假期生活多种多样,面对学习,娱乐,赚钱等等我们何去何从?
是不是在假期一定要想尽办法来锻炼自己呢?也许,单纯地把假期当做一个放松的机会也不错。王同学认为假期之所谓为假期就应该给人一种放松的状态,抛下学习的压力。其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即使在家吃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串串亲戚,虽然不够充实,但是觉得放松了自己,很舒服,惬意。在自己选择的假期生活中虽然没有获得物质等上面的回报,却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假期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应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每个人对自己的假期期待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让自己有所收获。我们提倡健康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
打工是对大学生来说和考研出现频率一样的词。在各个大学的宣传版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类似招聘小时工之类的广告.虽然打工现象普遍,但仍一部分同学认为打工并不是必要经历.就如小榕同学认为.实际上,大学生打工市场大多是一些低级的劳动力市场.能学到的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等没有太大的价值. 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通过非打工方式来获取。对于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重视打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中的是其中的带来的社会体验.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要求更多的职业型实习而非出卖廉价劳动力。当社会还不能满足我们时,是否打工就成了一件值得大学生认真考虑的事情。对打工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在上音乐课中表现出的音乐素养缺失,上课无精打采,缺乏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对音乐课没兴趣等,隧对我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一、通过调查掌握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作为音乐工作者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学生喜欢音乐,这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为什么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更严重者变成逆烦及厌倦呢?这种结果不得不让人担忧。音乐课的价值完全消失了。审美教育无从谈起。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初步构成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理论。近二年来的实践表明,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提高了教师驾驭音乐课堂的能力,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教学中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积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
其二,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感知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三、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了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比如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中,五年级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西游记》中,同学生动形象地演唱《西游记》主题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师徒施善救人的场面演的生动逼真,令全场同学投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途径。
1、利用音乐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情感体验,理解音乐表现什么,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诸多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乐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审美兴趣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艺术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联想和想象力,对美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
3、在教学中能适当、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正确灵活,将会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有效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功效巨大。艺术实践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音乐课外活动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如我校组建的鼓号队,在六一活动中表演,声势壮大,受到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项传统的音乐活动:一、二年级唱歌队比赛;三、四年级唱国歌比赛;五、六年级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比赛;在少先队员高昂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美,也表现了少先队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大家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一举多得。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钱给糟蹋了!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上学,可我念出来之后,不但养活不了他们,连自己都养不了。”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小赵沉默了好一会儿。
“那你后悔上大学吗?”
“后悔!”回答很干脆。
一个月前,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赵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个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复习考研,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点儿钱。
“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还得考研,但是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拿了个文凭。”他无奈地笑了笑,“虽说后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种惯性。我现在发现,要想有出头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上大学——投入产出不划算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经营人生”。作为“经营者”,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说起这些,还是觉得“很郁闷”。
对此,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
调查发现,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XX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XX年和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据介绍,扩招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XX年,求职毕业生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
与此同时,大学的学费却一路看涨。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和他一样,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不上大学——没文凭后悔一辈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调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确表示“不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
“因为现在找工作要看文凭啊!”小赵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对当今大学价值的认可与判定,“网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
对此,熊丙奇解释说,“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考上某大学,就意味着获得这所学校的学历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换句话说,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有网友留言说:“当初我一心想上大学,可现在想起来,真应该听父亲的话,中学毕业去读个高职。那样的话两三年就能出来工作了,有门手艺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小陈,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实习一年后,顺利留下了。和他一样,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实习单位并顺利签约。踏实肯干、操作技能熟练、可塑性较强,愿意从基层做起,且便于管理、稳定性强是技校生就业优势所在。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北京市技校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5%以上。
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至少缺口8万名高级技能人才。也有数据表明,当下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占了4个。
对大学的期待越来越功利化了
另一种论调也在蔓延——“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工作=白读书”。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1999年,上海457名上线考生放弃高考志愿,此后几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有增无减,高考复读班的“录取分”越来越高。对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是投资。现在上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大学,投资的时间和金钱几乎没有差别,可今后的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却有天壤之别。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越是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悔”者的比例也越高。
对于“后悔上大学”的问题,一方面,大学自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调查中,24.6%的人认为“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才是最关键的”,20.6%的人赞成“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说法。
熊丙奇说,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上大学是农村、贫困地区孩子的惟一出路。在这样一种逻辑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上学就没有多少价值了。如果把这种逻辑再继续下去,“新读书无用论”——上大学学费太高,毕业了还是一样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儿打工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曾谈到,我们把过多的希望都与念大学联系起来,比如说离开农村、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等等。他认为,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不能只看一张文凭。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探讨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近年我们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学情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多年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成果自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情”分为6个维度: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课堂学习、阅读、自我监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创新性学习。问卷的总体信度为α=0.9044h系数)。各维度的系数在0.61~0.78之间。内容效度除由专家认定外,还采用了单项与各维度总分的相关分析,经检验,显著性程度均达到高度相关(P=O.000)。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日制大学本科生。采用按专业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43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女生分别占50.2%和49.8%;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
为了对北京市大学生总体的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估计,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推断,我们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并以SPSS为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经过课题组认真考察、讨论而得出的。因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具体分析过程,仅将所得结论作一概述,以供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二、主要结论
1.对大学生总体的调查结论
(1)学生初步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学习目的明确具体,但相对浅近。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和“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在选择第一位的学习目的时,“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占30.4%,“找到理想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占26.3%,“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占21.4%,而将“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一学习目的的仅为12.6%。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具体、实际,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提高自己的能力(42.8%)或学到知识(31.5%)。总的取向是“个人—家庭—国家”,如何使学生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起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
(2)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不足。4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34.2%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浓或比较浓,39.6%的学生认为“平时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60%左右的学生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对教师指出的错误能及时改正,考试时70%的学生坚持独立完成。但27.1%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强调对专业的兴趣靠个人内在兴趣。64.5%的人不赞同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兴趣,近26%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30%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外部。
第二,77.4%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对同学更强调“对课程提不起兴趣”(33.3%)。但“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第三,20%左右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同学作业;48.5%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对己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对同学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沉迷于网络。
(3)学生对考试作bi行为的态度暧昧,需引起学校的重视。40%的学生认为学校考试作bi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值得关注的是:有25.7%的学生对同学作bi表示理解,38.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气愤但不会举报的为22.6%,三者之和达到了86.9%;真正勇于举报的只有1.3%,认为应该给予处分的为11.8%。
(4)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应给予关注。对目前的学习状态,3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1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4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持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态度,50.1%的学生对考试成绩不够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有24.5%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或不稳定,有36.3%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目前各种苦恼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和“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上述三项被列为前三位苦恼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2.9%、49.0%和47.7%。
(5)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主动利用学校学习资源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不会为自己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时间利用率不高,不会主动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堂学习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7.9%,47.3%的学生不预习;课上能够做到“边听课边思考”的占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学生基本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有22.9%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理解的话记,43.9%照抄黑板,拷贝老师的课件、复印同学笔记的占39.8%:15%~2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抓住内容的重点和结构,不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第二,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57.6%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20.3%的学生不甚明确;52.9%的人设定的学习目标偏低;只有21%的学生基本能监控自己的学习目标;有31.6%的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能将浪费的时间及时补回来的为27.2%,不能的为26.5%;只有22.6%的人能够坚持对时间做统筹安排,38.5%的人基本做不到;67.5%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基本上能够做到经常反思;44.8%的学生能够基本上做到灵活运用学习方法;36.5%的学生注重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1/4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学生需要提高调控水平。
第三,对学校环境的利用。学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动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意识。只有不到1/4的人喜欢找老师答疑和讨论问题,49.8%的人不找老师;51.6%的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9%的学生不能与同学经常进行交流;36%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学生参加最多的三项课外活动依次是: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排在了最后一位。有48.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但也有24%的人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6)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信息,对少数学生有负面影响。没有上过网的只有1.8%,每天上网的学生占10%,经常上网的占27.7%;有68.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10.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请学生分析“上网对同学的学习”有何影响,有负面影响的百分比可能会更大一些。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课程学习需要,而是“浏览各类信息”、“查找资料或下载工具”和“娱乐”,上述三项被列为上网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3.2%、59.2%和45.7%。
(7)学生喜欢创新性活动,但在学习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不强,训练不够。有36.2%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停留在“会做就行”;只有30.4%的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25.8%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喜欢花时间解决复杂问(本免费公文来自 转载注明)题的学生占40.8%,有40%的学生做事喜欢打破常规,28.7%的学生会经常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38.6%的学生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比较关注;28.1%的学生不常思考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8)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满意,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有55.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55.5%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5.5%的学生认为只是“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63.9%的学生认为开设学习指导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2.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差异
(1)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作bi现象少,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多,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相对较高。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bi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创新性学习上,两类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工科学生以“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负担重,平时情绪稳定的百分比最小,学习态度最差,考风较差,不及格率最高,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关注程度高,喜欢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科技活动参与面大。 理科学生目标监控水平、创新性学习水平与自我评价最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百分比最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最高,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稳定性不好,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听课的全勤率最低。
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以选择“继续深造”为前三位学习目的百分比之和最高,达45.8%,近60%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苦恼于“不知道发展方向”的百分比最大,学习负担轻,焦虑水平低,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的多,但对作bi行为持暧昧态度的比例也最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创新性学习上水平最低。 医学专业学生将“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百分比最高,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负担最重,焦虑水平最高,自我评价及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最低。 农林专业学生,把“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为“经济困难”和“个人感情问题”而苦恼的问题突出,比较看重知识的获得,学习态度最好,考风也最好,参与勤工俭学的百分比最高,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相对较低。 文学专业学生在许多方面处于中间状态,自我调控、时间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经常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占百分比最高,学习状态最好。 经管专业学生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生中“做事喜欢打破常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的百分比高达42.7%,接近1/4的学生更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低。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或较浓的达40.5%,居各专业之首,自我调控水平较高,对作bi持暧昧态度的百分比之高仅次于教育专业,认为“可以理解”的百分比居各专业之首,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也居各专业之首。
(3)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年级学生最大的苦恼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对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调适的需求最高。二年级处在分化前相对稳定的时期,多项指标的离散度均比较明显,或处于中间状态。三年级处于学习的低谷,学习动力最弱,就业压力是他们的第一苦恼,学习负担重和情绪不稳定,考试作bi最严重。四年级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达八成,喜欢做具有竞争和挑战性事情,主要苦恼源自就业的压力;学习自主性强,读书善于抓住内容重点,目标监控和时间管理都好于其他年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于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四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高,三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低。
(4)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前5名与后5名学生群体除在创新性学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前5名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较多,看重“在班上的名次”,学习兴趣浓、争取成功的心理需求高,喜欢自己的专业,全勤率高,作业认真,学习焦虑水平相对低,学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在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上,前5名学生比后5名学生表现得更自信。后5名在学习目的上考虑得更多的是“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他们的关注点在“是否及格”,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的评价、考试成绩、学习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策略水平远远低于前5名,“沉迷于网络”的百分比相对高,缺勤率高,有条件就会作bi的百分比高。
(5)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男生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上大学目标的百分比高于女生,创新性学习水平比女生高,更关注新发现和新技术,对解决复杂问题感兴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百分比男生也高于女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男生比女生稍高,在考试成绩上满意度比女生稍低。女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关注在班上的名次,重视课堂学习,在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女生要比男生差一些。
三、对策与建议
1.真正确立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中心的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历来“重教轻学”,此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高,认为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我们认为,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经验传递”到“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之本的地位,将指导大学生学习和促进大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发展才是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含义有三:
第一,内容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应把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因素包括在内。
第二,人员是全方位的。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所有的任课教师做出努力,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工作的中心。
第三,途径是全方位的。指导的途径还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咨询机构和页等。
本次学情调查也显示,多数学生有改善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指导的需求。建议在各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学习与发展咨询室,以专兼职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事研究和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辟一个专门讨论学习问题的园地。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不同学生群体关心的学习专题开设讲座,也可以利用这个园地将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成果经验介绍给学生。
3.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层次开展学习指导 包括根据重点建设院校和一般院校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等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4.加强教师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本次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没能给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从现象上看,我们认为,教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不想做,不做”,这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因此不想做。第二种为“不知做,没做”,这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理解只有不断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为“想做,不会做”,这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尽管第一种类型的教师是少数,但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职业价值观上,要教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位责任。为此,建议学校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和鼓励教师走近学生,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5.紧密结合“学”的实践,深入开展“学”的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学生的专业情感和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2)提高一般院校学生的抱负水平,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3)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如理科的课业负担、工科的专业情感、医科的课程兴趣、教育类的理想信念等;
(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指导;
(5)女大学生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6)在高校教师中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研究。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不会倾听:老师讲课时,他在座位上走神;别人提出问题,他所答非所问;别人的话还没讲完,他迫不及待地打断,抢着和别人说;老师讲过好几遍的问题照样出错……凡此种种,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说明新课程进行了这么长时间,有些学生的倾听习惯还没养成,倾听能力还没形成。的确,在课堂中,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言语,才可能进行更深的思考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力求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采用问卷,谈话与听课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校52名学生进行调查。进行“学生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调查表已全收回。调查后又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谈话,深入了解大家对自己和他人上课倾听状况的了解和感受。
三、调查内容
对课堂倾听的认识,包括倾听的方法,内容,活动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共设计了13个问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听课,学新知时听讲认真,教师语言生动时听讲认真,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能全神贯注听讲,尤其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注意听讲,有的教师没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等等。主要表现在:
1、刚上课时注意听讲,课中间思想开小差。
刚上课时学生下意识注意听讲,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管不住自己,思想抛锚,做小动作,小声说话,老师讲课也不注意听了。
2、别人发言时不会倾听。
学生喜欢自己说,不太喜欢听别人说,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别人发言时你认真听吗?”选择“认真”的占23.91%,选择“有时认真”占73.91%,选“不想听”占2.18%。
3、小组合作时抢着说。
“小组合作时,你的表现”选“认真听,轮流说。”占93.55%,选“抢着说”占3.62%,选“几乎不回答 ”占2.83%。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团结协作精神。但是,合作中抢着说和不回答也占一定比例,要引起教师注意。
4、上复习课时,学生发言不多。
复习课新意不多,平时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容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发言自然不积极。“老师上复习课时,你的表现”选“认真听,积极回答。”占22.13%,“认真听,但不想发言”占75.36%,“没意思,不怎么爱听”占2.51%。
5、班上经常发言的.就那几个人,其他人不主动发言。
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经常发言,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听,不会去积极发言。
6、在家父母讲话时,爱插嘴,或者听一半就走开了。
“在家认真听父母讲话了吗”选“听”的占20.59%,“有时听”占76.33%,“爱唠叨,没意思”占3.08%。
通过分析,我认为造成以上的原因是:
1、学生在家养成了他说让别人听的习惯,而没养成认真听别人说的习惯。
2、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没有长期鼓励学生发言。
3、家长、教师等平时忽视对学生倾听方法的指导。
五、思考与建议
1、纪律要求:听讲时,学生坐端正。抬头挺胸,两眼看着教师。不随便插嘴。同学回答问题时,仔细听,认真想,评价并补充。
2、老师在课堂上,努力让每个学生把话说明白,抓住时机,利用有效资源,激发学生的倾听和发言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对学生的倾听指令要简单,清楚。老师示范给学生认真倾听的动作,神态等。家校联系,制定倾听评价表,奖励在倾听方面有进步的学生。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一、 调查目的及范围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进行义工的内容,对义工的满意度,以及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本次调查针对全校在校大学生,跨越三个年级,涉及物电、管理、数学、艺术、化学等多个不同学院,男女人数相近,防止因学院、性别等因素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20xx年12月中旬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441份。回收率较高,数据相对准确。
二、 数据分析
1、 义工内容及途径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同学们的义工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义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方面,超过了总体的一半。因此义工内容有些单一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其他四类分布比较均匀。从一定意义上说,同学参加了各种社会型义工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组织者应注意在以后活动的多样性,让同学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体验到更多做义工,帮助他人的意义所在。那么,这些义工活动同学们是以何种方式联系获得?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哪些人?
从图中可以得到,大约有65%的同学是通过院校、班级组织而进行义工活动的,社团活动、自己联系或是其他方式都很少。从中可看出,义工活动的组织性比较强,大多数为集体的`班级活动或者院校级的大型活动。这样,学生的安全性和活动的组织性比较有保障,剔除了很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活动的联系方式太过单一,这样也就从一定意义上导致了活动形式内容的单一。
2、 活动的初衷与收获
活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收获了什么,那么学校的义工活动是否让学生很满意呢?
这张图给出的信息比较乐观。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大部分义工活动的结果与自己的初衷是相符的,很符合的与不符合的都较少,分别为11%与3%。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义工活动的效果比较明显,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对于义工活动的期望值。
那么,到底同学们的初衷为什么?通过活动他们又收获了哪些? 下图主要体现了同学们的收获内容。从图中可以发现,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多。
帮助他人后自我价值的满足;交际范围扩大,使朋友增多;生活多姿多彩,除了学习,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并且更有意义,让生活更加充实;通过各种义工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提高,交流、动手、主动性得到加强;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可以看出,义工活动带给学生很多益处,特别是自我价值满足方面。义工活动使他们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了自豪感,感受到自己与外界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力量渺小但团结力量大,增加了了集体荣誉感。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完成学校要求的目的也很明确。
那同学们对于学校的硬性规定看法如何?
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人对学校的硬性规定存在非议或者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义工活动应该是自愿的行为,不应该是强制的,这有违义工本身自愿自发的特征,是不合理的;有约30%的人对此表示理解,认为我们的自愿意识比较浅薄,学校的规定是合乎情理的,硬性规定促使我们的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强,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公益,为走出校园后继续帮助他人打下基础;还有12%的人非常支持,他们认为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对于学校的这项规定感到非常欣喜与感激。
3、 活动中的不足
为了改进义工活动,我们还调查了关于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同学对义工活动不满意的地方。
从图中可以得知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两者中都可以看出,活动本身
对于社会、个人的有无意义这是需要重视的。在调查中,有些同学反映一些义工活动只是转变成了廉价劳动力,这让他们很失望。而在活动中,组织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组织者的分工不明确,导致成员无所事事;对于活动的推广不够广泛,参与人数少,活动影响力小;举办活动太少;活动申请手续太过复杂,耗用时间过长,导致一些人望而却步。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参与义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4、 毕业后的相关意愿
学校的义工学时规定一部分原因就是提高学生参与公益的主动性,能够在毕业后主动关注公益事业,继续参加义工活动。
因此我们也调查了同学们日后对公益活动的打算。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XX区就业、失业人员的现状,掌握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局就此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分析活动。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从就业岗位与求职登记情况看,我区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失业人员求职需求。
三、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5月份,XX区创业培训人数累计完成263人,成功创业105人。
据统计,XX区注册个体工商户共计4435户,从业人员6003人,其中:20xx年新增743户,注册私营企业330户,从业人员6352人,其中:20xx年新增39户。
20xx年9月,我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消登记费、手续费、工本费等费用,并对失业人员创业的给予减免工商行政管理的其他费用。但就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新增速度及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来看,失业人员创能力较差,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四、就业形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各类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的稳定。同时,由于企业裁减人员的现象还在蔓延,就业转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将进一步增加,长期失业者、各类困难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将更加困难。
失业人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方面原因:
一是对就业和薪酬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对工作要求一步到位,理想化,导致部分失业人员就业难。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导致部分失业人员有业不就。二是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陈旧。近几年,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新增不少就业岗位。但餐饮、洗浴等服务性岗位及居民小区物业保洁、绿化、环卫保洁等岗位被认为是不体面岗位,当地人不愿在当地做,而是去外地做。我区的这些岗位也大多是外地人、或离退休人员来做。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做事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苦脏累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三是缺乏专业技术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一些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转失业人员,过去在岗位的技能单一,转岗后自身的技能得不到发挥,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制约了失业人员就业。四是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失业人员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还有部分失业人员总想到正式单位、大企业就业,即使已实现灵活就业也隐瞒不报,隐性就业现象普遍。
(二) 社会方面原因:
一是失业人员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职业介绍机构推荐、熟人介绍和社会的招聘等,并且一些特殊的岗位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失业人员来说,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及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目前企业岗位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失业人员的需求。二是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部分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拒签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屡屡发生,另外,目前企业招聘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一些技能单一的失业人员。 三是失业人员就业就业成本较高。矿区居民由于居住地偏远,如去工业园区或城区打工,其每日往返交通费、午餐费等构成了他们的就业成本,占去其收入的近一半。而矿区妇女就业成本更高,特别是30-45岁的妇女,除以上开支外,还要附加孩子的托管费等,收入基本所剩无几。
(三)当前就业的主要关注点: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分析,就业压力依然不容忽视。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及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增多,城镇新增劳动力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加上20xx年未实现就业的人数及转移劳动力,隐性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的观望,20xx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会有较大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有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熟练操作工,造成了用工的结构性矛盾。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6-14
学生调查报告07-21
学生的调查报告02-14
学生调查报告12-04
学生调查报告[精选]07-15
学生调查报告11-26
学生调查报告10-08
学生的调查报告09-27
学生调查报告10-27
学生调查报告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