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乡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乡村医生是农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承担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随着农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巩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健康需求,亟待思考和解决。为了解全市农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以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XX市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状况令人堪忧。现将本次调查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范围
本次问卷调查在每个县(市、区)抽选30%不同经济层次的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个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为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
选派的县(市、区)调查人员到被调查村,亲自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进行。并向被调查者做好有关问题的解释工作。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式调查,问卷问题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调查村的基本情况、调查医生从医情况、调查医生培训情况、本村卫生事业建设情况、受访者的主要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24个行政村,收回24份有效问卷,受访乡村的医生队伍总体情况如下:
1、乡村卫生体系健全,个体诊所逐步增加
调查的24个行政村2014年共有村卫生室及诊所40个,其中村卫生室22个,个体诊所18个,即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卫生医疗机构。40个诊所共有医生98人,平均每个诊所超过2人。调查的24个行政村共有人口417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比全省调查的平均水平每千人拥有医生1.5人高出0.8人,也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的要求。
乡村诊所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个体诊所在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呈逐步增多的趋势,本次调查中个体诊所比2012年增加了3个。目前个体诊所在数量上基本与村集体卫生室平分秋色。
2、乡村医生的年龄偏大
从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乡村医生中中老年者居多。调查结果显示,40个诊所中的98位医生中,30岁以下的占3.1%,31-40岁占26.5%,41-50年龄区间的人最多,占48%,50岁以上的有22.4%,其中有4.1%的医生年龄在61岁以上。
3、乡村医生以男性为主
从乡村医生的性别结构来看,在乡村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男性远多于女性。受访的98名医生中,其中男性61人,占62.2%,女性37人,女性占37.8%。
4、乡村医生基本都执有资格证书,学历水平逐步提高
接受调查的24乡村医生中,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占6.1%,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数占22.5%,其余的大部分医生持有的是乡村医师执业资格证,这类人占70.4%。只有极少数人没有相关的资格证,占1%。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乡村医生学历水平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调查的2014年98位医生中有86位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占调查人数的87.8%,其中大专以上的比重占15.3%,比2012年的比重9.9%提高了5.4个百分点。
5、乡村医生普遍能够受到培训
调查显示,2014年乡村医生人均接受县级培训5.4次,人均接受培训天数6.1天。62.5%的受访者表示,上级举办的培训对他们促进作用很大,37.5%的受访者表示作用一般。
三、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发现目前全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
从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乡村医生中中老年者居多。本次问卷调查的98位医生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29.6%,其中30岁以下的仅占3.1%,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占26.5%,超过70%的医生年龄都是在41岁以上,其中41-50岁年龄区间的人数最多,占48%,50岁以上的占22.4%,其中有4.1%的医生年龄超过61岁。
虽然年龄偏大,不过目前的乡村医生队伍还是相对稳定的,一是长期从医,他们已经融入这个行业并依靠其生存养家。二是年龄越来越大,他们从思想上不愿意改变目前生存状态。
乡村医生的子女不愿继续从医。目前的中老年医生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步退出医疗行业,这种退出局面在未来十余年间在广大农村会全面出现,那么届时有谁来继续担起乡医的责任?广大农民的卫生医疗需求怎么办?按照乡医传统,大部分会子承父业,此次调查我们专门设置了子女继承祖业的问题,结果表明,乡医对此态度非常消极,受访的乡医中,超过70%的人明确表示不希望下一代从事乡医,不但乡医本身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事业,在问及“您下一代自己是否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时,有75%的人表示,他们的子女本人也不愿意继续从事乡医工作。
外来人员补充到乡村医生队伍比较困难。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面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村级卫生队伍的补充问题严峻,稳定现有的乡村医生队伍和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是需要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人才引进机制不畅,少数愿当乡村医生、也具备资质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会聘用,一般乡村医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难在异乡被村民接受,这也给一些愿意做乡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形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因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乡村医生就会面临令人担忧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
2、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平待提高
乡村医生虽然不能称为专业意义上的全科医生,但他们提供的服务却是“全科医疗”模式。由于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服务内容不分科别,是内外妇幼各科整合的综合服务,这就要求乡村医生具备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相对农村居民的这些卫生医疗需求,目前的乡村医生的学历程度偏低,技术水平偏低。此次调查的98位医生中,学历以中专为主,占72.5%,大专以上人数比重虽然有提高趋势,但目前也只占15.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2.2%,其中还有8.2%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由于文化程度偏低,自学能力相应较差,接受新的理论知识、技术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多数乡村医生对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不满意
调查中在问及乡村医生不希望下一代从事乡村医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选择比重最高的选项是“收入低”,占66.7%,选择“退休后待遇低”的占45.8%,“工作强度大,辛苦”占37.5%。
大部分乡医认为自己的收入低,有79.2%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不满意,只有20.8%人表示满意。
大多数乡村医生判断收入低下是相对性低下,他们认为,和同类工作性质的乡村教师、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收入相对较低,与村、乡镇干部相比就更低了。甚至有的医生表示“人医”不如“兽医”,尤其在偏远山区、人口数较少的村,因就诊病人少,该地区的乡村医生收入是绝对低下的。
另一方面,社会福利保障也是乡医从业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之一。现有的制度体系下,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待遇无法惠及该群体,在岗乡村医生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机制缺失,其性质定位处于半农半医。很多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投身村卫生室,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当他们从这个岗位“退休”后,将面临没有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困境。
在问及“您下一代不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主要原因时,选择比重最高的仍然是“收入低”,达到75%, “退休后待遇低”(54.2%),另外还有20.8%的人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小”,8.3%的人因为“农村环境差”。
4、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药品限制多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乡村医生除了承担诊疗工作外,还要承担本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很多村医反映,目前他们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比如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老年人保健等。这些日常工作,不但工作量大,由于农村外出人口多,配合意识差,工作难度也很大。
基础设施不完备也是乡村医生苦恼的一件事,在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政策下,大部分村卫生室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标准化建设,但此次调查的24个行政村中,仍有7个乡医反映没有按规定建设,占调查总数的29.2%。调查中,有50%以上的乡村反映“医疗设施简陋”,“ 配备的基本医疗设备少”、“缺少发展资金”等问题影响并制约他们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另外药品目录范围太小,也影响乡医诊治病人。调查显示有75%的医生认为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不能满足当地村民看病用药的需要。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慢性病高发,而一些基本药物却没有纳入药品目录范围,农村群众用药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农村基药目录亟待调整扩容。对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方面的问题,有54.2%的受访者认为“总体上与当地市场价格相比偏高”。
另外,目前农村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水分被挤出,但一些低价中标的药品生产厂家、配送厂家经常因“利润低”因素拖延生产和配送,导致基本药品供不应求。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并影响乡村医生行医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5、乡村医生从业风险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法律观念、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有着日益增多、索赔频率及索赔金额不断提高的趋势。作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乡村医生在面临着工作量大、收入相对较低问题的同时,还承受着难以避免的医疗事故带来的巨大风险。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医疗责任险,承保的基本上是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少数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在乡村医生执业的村级卫生室几乎是空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邀请在北京参加央视活动的“最美乡村医生”和“特别关注乡村医生”到中南海座谈。李克强问乡村医生们,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是医疗风险。
我们这次调查中这个问题也比较明显,受访者中,62.5%的乡医及其子女不愿意继续从事乡医的原因是“医疗风险大”,在各类选项中仅次于“收入低”排在第二位。因为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乡医的经济和精神均要承受极大的压力,患者家属往往狮子大开口,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演化成对医生人身伤害的极端事件。医疗事故的不可预见性,事故高额赔偿的自担性,甚至导致一些乡医“不敢看病”。有的年轻的医科毕业学生也是因此不敢做乡村医生,因为“乡村医生从业压力越来越大”。
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储备
一是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配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学毕业生和一些医院医生到乡、村卫生院工作,如在定级、晋升、提拔重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形成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既光荣又实惠的激励机制。同时,每年从市、县各大医院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到乡村卫生室工作半年或一年,既可以在当地临床培训卫生院医务人员,又可以帮助解决农村一些疑难杂病,不但减少农民进城看病的人数,还可以减轻城市医院压力,从而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并为农民看病减轻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四是针对错过了首次注册或原已注册后因各种原因离开村卫生室未再注册的乡村医生,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建议市卫生局再进行一次乡村医生补办执业注册手续。对一些取得卫生职业院校等医学学历并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但又因条件限制不能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建议市主管部门考虑放宽条件。
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到乡村卫生室工作。
六是建立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落实好城镇支援农村卫生各项措施,鼓励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当好技术带头人。
2、健全乡村医生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
一位好的乡村医生就是一方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和靠山,“乡医安则农村安”。因此,加强对乡医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尤为重要。
建议健全卫生人才培训机制。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推行基层全科医生特岗制度。采取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的做法,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加大对长期服务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业务技能培训。
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安排乡、村现有的医务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和临床培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制订乡村医生培训方案时,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的方法要多样性、灵活性,使乡村医生学得进,用得上。
乡村医生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他们专业素质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建立乡、村医师技术考试制度,激励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是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政府对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予补助。比如按一定比例,政府掏一部分钱,乡医掏一部分钱,这样乡医退休后可以领取一定的退休金,以此增强行业吸引力。
二是乡村医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按照企业的模式,由个人承担一定参保金额,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用于乡医参保不足的补充。形成类似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提高参保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但这种职员式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的资格及准入制度,与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准入制度同时进行。
三是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制定政策,将年度个人综合考核及取得临床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同时,明确其在乡村医生岗位上服务的年限,并根据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给予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对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乡村医生办理社保,给予退休保障金。
4、改善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在医疗设备更新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想方设法搞好医疗设备更新,为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材,并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可以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提高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
二是对一些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运行困难的状况,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给予标准化建设的一次性资助,给每年完成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生相应的补助,从而强化村级卫生网底功能。
三是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转型,真正实现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形成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5、根据需要对药品目录修订和完善
目录的药品范围会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诊疗效果,以及参合农民的受益和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产生影响。对此建议:
一是调整基本药物药品目录。增加乡村医疗机构一定的基本药物品种,将基层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药物报销目录、城镇职工报销目录,统筹兼顾,合并为一个用药总目录,方便基层医生用药。
二是根据农村疾病谱的变化,重新修订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增加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用药品种类。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依据市场变化让基本药物招标价适当浮动,合理确定药企利润空间。基本药物招标评标应加大质量权重,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而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技术、市场信誉记录等指标进行综合评议,选定有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定点生产基本药物。
四是在医药配送方面,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药企招标不但考虑质、价,还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并加强配送监管,备案登记不良行为,实行惩处和退出机制。确保药品价格合理、供应及时。
6、建立乡村医疗事故保险制度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卫生的网底防范医疗纠纷的能力薄弱。出现医疗事故,一般都是乡医自负,可能三五年的收入都得赔进去。对此建议:
一是为乡村医生投保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完善的医疗风险保障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管理医疗风险、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机制,能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有效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以及引发的社会矛盾与摩擦,同时还能化解农村医疗队伍风险。这将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各地村卫生室可以按照自愿原则参保,根据医护人员数核定投保费用。对市级扶持欠发达地区的村卫生室予以费率优惠,每年续保费用根据前一年的赔付情况进行调整。医疗纠纷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后,按照医疗责任保险协议条款,理赔处理中心在规定时间内赔付。
【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医生待遇11-14
乡村医生追悼词05-09
乡村医生的述职报告09-13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03-14
乡村医生的述职报告05-30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11-18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03-29
乡村医生述职的报告12-16
乡村医生述职报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