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9 14:09:0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撰写要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方,再作调查补充,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报告。

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报告

  201X年,全球经济形势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实体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为准确把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XX市企业用工需求的实际情况,近期我中心开展了全市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XX市失业动态监测企业以及其他有一定规模、劳动保障工作比较健全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XX市企业经营情况总体良好,员工队伍逐步扩大,员工待遇稳步提高,但企业人员流动率略高,部分企业存在缺工现象,结构性失衡仍然存在。

  一、基本情况

  (一)被调查企业行业及经济类型

  这次企业用工需求调查采用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着“客观、均衡”的原则,在各辖市、区采集企业样本,最终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26份,其中失业动态监测企业调查问卷95份。

  1、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类看,被调查的企业基本涵盖了XX市制造、商贸、建筑、交通运输等主要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经济类型

  从经济类型看,主要以用工需求较多的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以求全面体现XX市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

  (二)被调查企业员工构成及相关情况

  1、从员工流动看,326家调查企业共有员工157380人,其中外地员工74288人,占员工总数的47%。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小于1年的员工有29618人,占员工总数的18.82%;其中外地员工15533人,占外地员工总数的20.91%,本地员工14085人,占本地员工总数的16.95%。可以看出,外地员工的流动性略大于本地员工。

  2、从年龄分组看,员工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年龄段,共有77939人,占了员工总数的49.52%。45岁以上的老员工有33282人,只占员工总数的21.15%。

  3、从企业订单看,216家企业今年的订单数量较去年基本持平,占了企业总数的66.26%;56家企业的订单大幅增加,占了企业总数的17.18%;54家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占了企业总数的16.56%。可以看出,XX市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业务量基本稳定。

  4、从人员增减看,被调查企业员工队伍较去年同期增加2531人,增幅1.6%。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订单数量基本不变,因此有59.51%的企业员工数量也基本不变,共194家;另外,73家企业的员工数量增加5028人,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39%;59家企业的员工数量减少2497人,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8.1%。

  (三)被调查企业工资待遇情况

  1、从薪酬待遇看,被调查的326家企业中,工资待遇(不含加班费)主要集中在2000-2500元这个区间,共129家,占总数的39.57%;处于1500-2000元这个区间的企业有110家,占总数的33.74%;工资待遇在2500元以上的企业有84家,占总数的25.77%,另有3家企业的待遇低于1500元,只占总数的0.92%。

  2、从工资增幅看,与2011年同期相比,177家企业工资增幅在10%左右,占总数的54.29%;增幅在20%的企业有38家,占总数的11.66%;工资待遇基本持平的企业有104家,占总数的31.9%;另有7家企业工资待遇有所下降,占总数的2.15%。

  3、从待遇预期看, 168家企业预计明年工资增幅在10%左右,占总数的51.53%;126家企业预计基本持平,占总数的38.65%;还有32家企业预计增幅在20%左右,占总数的9.82%。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近年人工成本的持续增长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四)被调查企业近期用工情况

  1、从用工需求看,被调查的企业中,缺工的企业有143家,占总数的43.87%;用工基本平衡的企业有176家,占总数的53.99%;剩下的7家企业有用工过剩现象。

  2、从用工缺口看,被调查企业中有143家企业缺工,缺口总数8989人.企业认为缺工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力供给不足、订单减少导致人员流失、岗位技术要求高能适应的工人少。

  3、从性别要求看,要求招聘女性的岗位有3704个,占缺岗总数的41.21%;要求招聘男性的岗位有2315个,占缺岗总数的25.75%,无性别要求的岗位有2970个,占缺岗总数的33.04%。

  4、从年龄要求看,18-35岁的5063人,占56.32%;31-45岁的2704人,占30.08%;45岁以上的214人,占2.38%。此外,年龄不限的1008人,占11.21%。

  5、从学历要求看,大专及以上学历1404人,占15.62%;高中学历3237人,占36.01%;初中学历2646人,占29.44%;学历不限1702人,占18.93。

  6、从岗位要求看,普工岗位7265个,占80.82%;技工岗位1429个,占15.9%;管理岗位295个,只占3.28%。

  二、主要特点

  1、四成企业存在用工需求

  被调查的企业中,缺工的企业有143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四成。缺工总数8989人,占被调查企业员工总数的5.71%。

  2、中青年员工构成企业员工队伍的主体

  被调查企业157380名员工中,77939名人员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占员工总数的49.52%;31-45岁之间的有46159人,占员工总数的29.33%,中青年员工构成了企业员工的主体,占近八成。45岁以上的员工只有33282人,只占员工总数的21.15%。而在一些服装、纺织、电子、零售、餐饮、物流企业中,45岁以上的员工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左右。

  3、人员流动率偏高

  一般来说,10%左右的人员流动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但被调查企业员工中,工作时间小于1年的员工有29618人,年度人员流动率达到16.95%,甚至部分电子、餐饮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0%以上,如此高的人员流动率,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将影响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4、预计春节过后将再次迎来招工旺季

  相当一部分被调查的企业都已经拟定了节后招聘计划,共计划招聘新员工28539人,较去年同等规模调查企业计划招聘数下降17%,预计春节后将再次迎来招聘小高峰。

  三、原因分析

  (一)经济原因

  一是经济环境总体偏紧,特别是受欧美债务危机、中日主权争端、人民币汇率连续涨停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员工流失率有所上升。二是惠农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三是产业的梯度转移让更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国庆过后,很多原本在XX市打工的外埠人员回到老家后就不再回常,到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的外埠人员明显减少。11月,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接待外埠求职者1.2万人,仅相当于今年春节过后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一个礼拜的人数,与今年9月份相比减少了0.5万人,减幅达到30%。

  (二)企业原因。一是企业对当前及节后的用工形势研判不足。部分企业对明年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二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口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三是企业用工待遇对农民工缺乏吸引力。目前XX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实行计件工资制,月工资待遇较往年有所提高。调查显示,从一线员工月工资水平来看,40%的用人单位在2000-2500元之间,25%的用人单位超过2500元,和苏州、无锡等地区相比处于劣势,即使与劳务输出地相比,工资待遇优势也所剩无几,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还不够强,考虑到生活成本上升、顾家、干农活等因素,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四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五是企业对国家劳动政策法规的执行力有所欠缺,部分企业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不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损害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造成员工忠诚度低、流失率高。

  (三)求职者原因。一是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不甘心只从事生产一线的辛苦工作,更希望通过外出打工见世面、学技术、学管理、学一技之长,由谋生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二是农民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受户籍、住所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工作时断时续,加上部分农民工的法律观念淡薄,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动不动就“跳槽”走人,给企业造成被动和损失。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出校门入厂门,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在企业降低招聘门槛时嫌企业工作辛苦不肯干,在企业急需招聘熟练工和技术工时又不会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的“招工难”。

  (四)其它原因。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都想在家好好团聚一下,一般要到元宵节后才会大量返城,而企业因开工较早、订单不等人等因素的影响,一上班就急吼吼地到处招工,导致供需错位,表现为节后企业招聘更是难上加难。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宁上三流高校、不读职技校”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目前普通高校的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一般不愿从事艰苦行业或到基层一线工作,企业一线技工、熟练技工大量短缺。

  四、对策建议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用工、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虽然XX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但经济增长趋缓对就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我们提前应对,积极采取措施,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扩大就业的终极目标。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XX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利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这一要素的“倒逼”效应,尽快淘汰落后耗能的产业,注重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数量向注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方向转变,并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目标,进而降低普通劳动力在人力资源需求中的比重,缓解企业用工需求紧张的压力。

  (二)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实现平等就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渐次成为新市民,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逐一克服。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理念,从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入手,打破户籍、就学、就医、保障等政策壁垒,保证这些城市福利之光能普照到每一个符合落户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帮助农民工真正消除后顾之忧,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顺应转型需要。当前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大批技能型人才和工人。一是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尽快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现由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的转变。二是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要进一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和专业结构,加大技术应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大力培育校企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紧缺技能人才。三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地位,克服世俗的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确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要以职业为中心,能力为根本,把培养劳动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与上升通道的衔接,并与其他人才通道相互沟通,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稳定员工队伍。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健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绩效与薪酬挂钩,通过奖励先进、帮助落后,增强员工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薪酬政策,加快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员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企业一线员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长。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核心人才,留住技术人员,稳住一线工人。

  (五)培育企业核心文化,增强凝聚力。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管理升级上下功夫,积极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要关注、研究和把握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变化的内在规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注重规范自身用工行为,严格贯彻落实以《劳动合同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好他们的各项权益和福利;要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主动关爱员工、善待员工,并在住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方便,做到以礼待人、以心留人、以利稳人、以情感人,让农民工享有和市民一样的尊严。

  (六)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就业创业。改进就业观和择业观,改变怕苦怕累思想。特别是“80 、90后”要正视当前“招工难”、“就业也难”的严峻形势,摒弃观望、再等等的挑剔思想,与其失业,不如先“委曲就业”;学好技能,做到“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情操,避免随意“跳槽”、任意离岗现象,并自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待条件、机会成熟时敢于返乡创业,并批量带动当地人就业。

  (六)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共同破解难题。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招工难”问题,通过加强领导、完善政策、改进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将解决好“招工难”问题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二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积极引进人力资源,缓解企业招工难题。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发布,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主动提供各项就业服务。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化用工服务。继续完善服务企业用工的多项举措,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用工服务,用真心、真情、真招指导企业合理用工,对困难企业及时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减负稳岗,走出困境。

  (七)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模范遵守劳动法规、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的企业的宣传力度,树立一批诚信守法企业,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增强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实现“双赢”。

【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需求调查报告10-08

企业对大学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10-07

企业培训需求调查报告(通用5篇)12-13

企业需求调研报告07-30

需求调查报告04-24

简历需求符合企业岗位10-07

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03-26

企业用工方案10-29

企业需求管理求职简历模板10-05

居民需求的调查报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