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04 08:12:2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恋爱也许真的很美,但恋爱中的人就一定都能沉醉于幸福之中的吗?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篇二: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本校政法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50份问卷全部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三)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手拉手的背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这种不正确的恋爱观,可以说它不仅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破坏了爱情的高尚与纯洁,有这样想法的大学生是不合格的大学生。

  深思一下,经历了十几年的刻苦学习,才有了今天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机会是不易的。也许有的学生认为“苦了那么多年,进了大学,就该放松一下,好好地玩一玩”。这种想法完全错了,大学绝不是一个用来玩、用来谈情说爱的地方。大学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来到这里是为了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想想大学城外的人因没有机会接触深层次的学习,而艰难的拼搏着,而一部分大学生却在这里谈情说爱,放弃知识,虚度青春年华。前后对比一下,我们会觉得后者的可悲,浪费了别人追求过而未得到的机会,浪费了获得知识的大好年华。

  恋爱也许真的很美,但恋爱中的人就一定都能沉醉于幸福之中的吗?那可不一定。看看我们周围正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再听听曾经恋爱过的大学生的心灵倾诉,你会发现大学生恋爱很累很累,多数都是无言的结局。恋爱需要经济基础,学习也需要高额的学费,而大学生往往没有经济来源,吃喝用都由父母提供。这些对于我们,对于父母都造成了无形的压力,用父母的血汗钱去谈恋爱会快乐吗?

  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的又有几例?刚刚进入大学,就开始了所谓的恋爱,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好奇和紧张后的空虚而形成的。两个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人生还未完全了解的年轻人,就因为好奇走到一起,看看电影,吃吃饭,聊聊天,天天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聊的重复活动中。时间一长,便形成矛盾,吵闹随之而来,本应用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全都浪费在了一场无结局的“闹剧”之中。所以说,真正的恋爱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尝试的,它只会给人带来过多的压力和烦恼。

  不正确的恋爱观会带来许多烦恼,会造成许多错误。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肩上担负着太多的责任。大学时光宝贵而短暂,绝不能因为好奇而随便去尝试着谈一场恋爱。“恋爱”绝不能纳入大学的必修课中,我们应把精力完全放入学习中,去获取知识,因为这些都将是你人生的基础。试想一下,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有了经济基础后,再拉着恋人的手走在某所大学的校园小路上,那种幸福的感觉一定是真实而持久的。

  大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恋爱观,这会成为你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一部分。事业的成功,爱情的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但请你现在不要操之过急。现在多给学习一点时间,以后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留给那最美的恋爱季节,成为最幸福的人。

  (四)自己的看法

  寒窗苦读十二载,带着高考后那轻松愉悦的心情,满怀希望地迈入大学校园。然而大学的生活并不像小说和电视屏幕上所演示的那么充实和精彩。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的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大学谈恋爱的呢?他们对待爱情的观念又是什么呢?而在选择女友的时候哪些又是他们所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在12月期间对我校大学生作了一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在调查中同学们各自发表他们对大学恋爱的看法:60%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同学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10%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总结出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态度,即赞成、随缘、反对三种。

  大学恋爱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我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重压式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并且我认为同时与虚荣心也有一定的关系。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我认为也有一部分人是随缘者,他们如果能遇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谈,可以爱。但是不会把“恋爱”看成一种任务,一种消遣的工具。因为在大学里,还有一个比恋爱更加重要的任务——学习。

  而对于恋爱条件的选择,男女同学都把自己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大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广大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对于失恋的问题,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但是也有少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手段、自杀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的介绍

  (一)研究设计的介绍

  本次调查针对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的学生,通过调查,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50份问卷全部运用社会学统计软SPSS13.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对象的介绍

  为了便于调查的全面,我对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为,男生30份,女生20份;专科生30份,本科生20份;大一10份,大二10份,大三20份,大四及其他10份。通过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学生的心理表现来研究调查对象。

  (三)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和看法,根据客观题的选项回答来判断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通过调查有男生30个,占58.8%,有效百分比是60%,累计白分比是60%;女生有20个占39.2,有效百分比是40%,累计百分比是100%;总和是50份,占98%,有效百分比是100%;缺失值数量是1占2%;总和是51。

  通过调查正在谈恋爱的有25个占49%,有效百分比是50%,累积百分比是50%;没有谈恋爱的有25个占49%,有效百分比是50%,累积百分比是100%;总和50个占98%,有效百分比100%;却失值是1占2%总和是51。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选择男女朋友的依据时有14个人选择相貌,占27.5%,有效百分比是28%,累积百分比是28%,选择人品的有21个,占41.2%,有效百分比是42%,累积百分比是70%,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有15个,占29.4%,有效百分比30%,累积百分比是100%;总和50份,占98%,有效百分比占100%;缺失值是1占2%。

  通过调查有29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占56.9%,有效百分比是58%,累积百分比是58%;选择喜欢自己的人有21个占41.2%,有效百分比是42%,累积百分比是100%;总和50个占98%,有效百分比是100%;缺失值是1占2%。

  通过调查大学生选择恋爱最多的是彼此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占68.6%,也有一部分选择弥补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和看到别人有自己没面子分别占8%和5%;在选择不好意思没拒绝的有2个也都是女生,占3.9。

  谈恋爱对大学生影响的有20人选择影响正常的交往占39.2%;认为对学习生活有动力的占2%;认为分散精力的也占2%;赞同只有两人世界的占27.5%;同时也有27.5%的人是因人而异的。

  在大学校园里普遍都是支持恋爱的占52.9%;认为是自己的事有19个占37.3%。

  大学生在谈恋爱中有27.5%的人只是单纯找朋友;而绝大多数的同学是通过精心挑选成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占60.8%。

  通过调查显示在恋爱中的大学生中有78.4%的同学想朝一个目标奋斗;认为未来有太多变动的和一起考研或结婚的分别占7.8%和11.8%。

  通过调查在恋人和工作中选择男生一般都会选以工作为重占49%;而女生一般都以爱情为重占33.3%;也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怎么办的占15.7%。

  在对待失恋问题上有大部分认为是积累经验通过调查占70.6%;但是也有少一部分同学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占9.8%。

  在对待婚前性行为和同居问题上看有31.4%的同学认为很正常,表现出支持的态度;认为无所谓和不支持不反对的分别占13.7%和27.5%;持反对态度的占25.5%。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

  3、相互炫耀。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相貌好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寻求刺激,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

  6、爱情承受能力较弱,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二)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2、要培养爱的能力。(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能够承受求爱拒绝的心理困扰。(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失恋。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

  (三)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爱情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适当的爱情我们相信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业,但我们要说的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的河流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前进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方向的关键阶段,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不能为了一时的不快,而做出令自身、对方、家人和社会伤心欲绝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白晓玲.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探询[ J ] 教育艺术, 2007, (3) 1

  [2]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第一版;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

  [4]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49- 50.

  [5]历玉英.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 (4)

  [6]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 J ] . 衡阳师范学院报,2005 ,26 (2) :115 - 117.

  [7]周家华,王金凤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8]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06.

  [9]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3.

  [10]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引导.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11-24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09-04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例文03-11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04-27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15篇04-05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08-08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08-08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08-08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精选13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