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传媒行业的调查报告
传媒行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传媒行业的调查报告,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中国文化传媒行业的憧憬和忧思
1、光明的前景:文化传媒业是值得投资者期待的最后一座“产业金矿”
(1)文化传媒产业必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
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发达的文化传媒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济学通俗定义认为,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的产业可以叫支柱产业。
20xx年,美国娱乐传媒产业总支出为8762.9亿美元,占GDP的6.3%,20xx~20xx年复合增长率为6.1%,预计20xx~20xx年复合增长率为6.2%,远远快于同期GDP的增速。在全球10大传媒集团中美国占了7个(时代华纳、迪士尼、新闻集团、康卡斯特、维亚康姆、NBC环球、清晰频道),在20xx年《财富》500强中,美国有五大传媒集团上榜,依次为时代华纳、迪士尼、康卡斯特、新闻集团、DirecTV(参见图表1、2)。
《20xx年电通情报媒体白皮书》数据显示,20xx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到250115亿日元,占GDP比重达到6.2%。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促使日本政府把文化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1995年确立了日本在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0xx年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十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20xx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计划到20xx年让到日本旅游的外国客人达到1000万人,比20xx年提高1倍。为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到实处,日本政府还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英国自1998年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以来,创意产业已超过老牌金融业,跃升为一个强劲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点。据英国文体部20xx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数据,20xx年创意产业的整体经济贡献占英国GVA(经济附加值)的8%(约534亿英镑),超过了英国老牌金融业(约占GVA的5%)。1997~20xx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为6%,高于同期英国GDP增速(约3%);创意产业出口额年均增速为11%,高于英国同期总出口额的增速(约3%)。其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业、广告业、互动娱乐软件业和游戏业、古玩艺术品、出版业、电影录像、艺术表演、音乐、设计等。20xx年,中国以30100亿美元的GDP排名世界第4,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全球第4大经济体。而同期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总产值只有4811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93%。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文化传媒业无论在总量规模方面,还是在相对发展度和成熟度方面,差距均十分明显。
在中国的各个产业门类中,文化传媒业是开放度最弱的行业之一,也是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最晚的行业之一。在今后的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军事大国崛起,绝不能在缺少文化的情形下“跛足”前进。文化传媒产业发展滞后,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问题,而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因此,文化传媒业必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产业。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文化传媒业将释放出“最后一座金矿”的巨大经济价值,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
(2)消费结构升级拉升文化消费需求,传媒业成长空间巨大
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78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140元。根据国际经验,居民收入水平与恩格尔系数和文化消费支出有较强相关性。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上升。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为591元,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而同期美国文化娱乐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在8%左右,英国为12.8%,日本为10.8%。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偏低,而教育支出占比偏高。一方面由于中国几千年形成望子成龙、注重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中国教育产业化程度较高,国家财政对教育补贴不够。教育支出比重过高,挤压了居民的其它消费,也是导致内需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3)拥抱技术创新,文化传媒产业浴火重生、焕发生机
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内容和传媒产业历来是对新技术最敏感的行业,也是采用新技术最踊跃、最彻底的行业。每一轮新技术革命,都会繁衍出新的媒介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但每次新媒介的产生,并没有导致传统媒体消亡,而是导致新旧媒体在竞合、交融中焕发生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吹响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号角。哪个产业最先采用这些新技术,就会在新一轮技术、经济和全球化竞争中占领先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最先冲击的就是内容和传媒产业。传统内容(数据、信息、知识、文化)基本是由少数精英创造的,而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普通大众参与内容创造(UserGeneratedContent)提供了空前便捷的手段,内容创造者群体迅速扩大,知识爆炸、信息过剩,对内容产业链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带来革命性冲击;互联网和手机作为一种新的内容传播渠道,具有实时快捷、参与互动、定位精确、大容量等独特优势,对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构成巨大威胁,大量分流了传统媒体的观众和收入。但传统媒体并没有在竞争中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动业务转型,在交织、融合中不断创造新的商业“蓝海”,焕发勃勃生机(参见图表6)。
2、曲折的道路:意识形态和政治束缚下的文化传媒业步履维艰
(1)开放度不足、非市场化运作:中国文化传媒业的根本制约
文化传媒产品及服务具有双重属性:公共产品属性和竞争性产品属性。作为公共产品,传媒负担了政治宣传、舆论导向、社会价值体系构建等社会公共职能和政治任务,因此在世界各国,文化传媒均属于政治敏感地带,也属于政党和政府介入最深、法律监管最严格的产业。作为竞争性产品,文化传媒产品和服务涉及到普通民生和大众消费,具有产业的特性,能够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明。
重“公共产品属性”,轻“竞争性产品属性”,严重制约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化进程。从1996年起,石油、石化、电力、金融、航空、电信等战略性产业相继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并纷纷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而文化传媒业至今仍在“党政关系、政企不分、管办分离”等基础问题上纠缠,在国《“十一五”时期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仍然把广播电视和报业界定为“新闻事业”,避开了敏感的传媒产业用语。我国已经组建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仍然按照“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二元结构运行。目前,在我国文化传媒领域,对外资、民营资本进入设置了过多的障碍,政策高风险也令风险资本望而却步,“垄断、封闭、割据”是当前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形象景观。
(2)媒介分割、区域分割、规模狭小:中国文化传媒业的三大硬伤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媒介分割明显。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主管部门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一直管到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微观运行,行业壁垒森严,报纸、杂志、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各种媒介形式互相孤立,进入对方领地障碍重重,从根本上违背了跨媒介融合发展的规律。
文化传媒的区域分割亦十分严重。各种媒体均按照中央、省、地市、县四级行政管理,隶属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主管,跨区域发展步履维艰。
媒介分割、区域分割,导致了传媒业小规模、封闭式、同质化运作,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协同效应无从发挥。20xx年,我国拥有报纸1938种,全国性报纸221种,省级报纸816种,地市级报纸882种,县级报纸19种,但全国报业广告营业额只有313亿元,不及美国甘尼特报业公司同期的报纸广告收入(53.7亿美元);20xx年我国拥有296家电视台、267家广播电台,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316亿元人民币(包括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仅仅相当于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同期收入的一半(309亿美元)。
小结:基于意识形态忧虑的强政策管制,是中国文化传媒业发展滞后的总根源;非市场化运作导致媒介分割、区域分割、行政垄断、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其结果是文化传媒业规模狭小、效率低下、增长缓慢。文化传媒业的根本利好来自政策层面的松动,政策层面的深层变革有待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
二、新媒体表现亮丽,传统媒体积极转型,融合迎接大传媒时代
1、中国文化传媒行业与整体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xx~20xx)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4811亿元,同比增长13.6%。预计20xx年达到5440亿元,比20xx年增长13.1%。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其中,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图书出版、移动媒体和电视广告;增长最快的是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有线电视(参见图表7)。
B、区域垄断、市场分割、规模狭小
报业集中度下降:报纸市场主要由发行和广告两个部分构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报纸发行市场按照报纸总印张数计算的集中率CR4=44%,CR8=63%,HHI=778,分别比1996年下降2%、3%和57,表明中国报业发行市场的集中度较低,且呈下降态势。报纸广告市场,按照行业广告投放量计算的集中率较低(20xx年CR4=11%,CR8=15%),说明报业广告的行业分布比较分散;按照城市广告投放量计算,CR4由20xx年59%下降到20xx年47%,CR8由88%下降到70%。而报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并不说明中国报业市场竞争充分,原因在于中国报业是不能跨地区经营的,在划定的区域市场内垄断力量仍然十分强大。
电视集中度偏低:在电视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要数卫视频道。近几年,部分省级卫视凭借自身的资源和覆盖优势,率先打破地区垄断走向全国,对央视构成竞争,央视频道的强势地位虽然稳固依旧,但收视份额也出现了一些下滑。总体来看,我国电视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20xx年卫视频道CR4=20.4%,CR8=3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众需求“碎片化、分众化”的结果(参见图表11)。
有线电视分割严重:截至20xx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53亿户。虽然拥有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但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有线网络,也未能催生出有规模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这些用户分别属于全国300多家省级和地区级有线网络公司,归全国各省、地市政府部门“块块管理”。20xx年底,我国5家上市有线网络运营商的用户数合计为2417万户,占同期全国有线用户总数的15.8%;而美国有线网络巨头康卡斯特的用户数量为2410万户,占同期美国有线用户总数的37.1%(参见图表12)。与中国广电几乎同时起步的中国电信运营商,由于采用了全国统一的垂直管理模式,规模效益得到充分释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和固网运营商,在20xx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148名和288名。
2、新型媒体子行业(数字报业、数字出版、数字电视)评级:推荐
新型媒体:是指以传统媒体(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为主导,顺应数字化潮流,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融合而衍生出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数字报业、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
(1)数字报业:数字化转型是报业的唯一出路。目前世界报业数字化转型最为成功的要数《华尔街日报》,截至20xx年底,《华尔街日》网络版付费订户突破100万,与平面印刷版订户持平。近几年,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在明显加快。数字报业的形式有3种:报业网站、电子报、手机报(参见图表14)。虽然中国的数字报业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但目前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数字报业的突破性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数字内容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目前由报业主导的数字化,绝大部分立足于用网络和手机渠道分发传统报纸内容,对内容本身的生产和组织方式没有创新。数字报业则要求充分理解网络受众和手机用户的分众化、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创造多媒体化数字内容,并采用合适的介质渠道分发,这对报业的组织机构、运营模式、管理体制、营销方式均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打造全新数字报业生态链。数字报业突破了传统的报业产业链,要求报业本着“合作、共赢”的思维,联合移动运营商、有线运营商、IT终制造商、内容服务商等各个利益关联方,共同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链。
(2)数字出版: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均已开始深度介入网络出版,大概有160家出版社实施了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同步出版。截至20xx年底,中国电子图书总量达到53万种,位居全球第一。有1900多家图书馆开始使用电子图书,E-Book电子阅读器数量突破5万台,最新的MP4、手机均支持电子图书阅读,在线读书人数快速上升。数码印刷发展迅猛,占印刷市场份额达到7%左右。个性化印刷、可变数据印刷、按需出版将成为数字出版领域重要的新兴机会。同时,以IT和互联网为基本工具的网上书店(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异军突起,蚕食图书零售市场份额,对出版物的传统发行和配送渠道构成威胁,并进而对图书出版价值链和商业模式重构起到推进作用。
(3)数字电视:从技术角度看,数字电视主要有以下6种模式:数字有线电视、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卫星电视、数地面字电视、数字户外电视等。从经营主体来看,目前我国数字电视领域存在三大主导力量:一是广电;二是电信运营商;三是民营资本(参见图表15)。
广电系统主推数字有线电视、数字地面广播电视、CMMB制式的手机电视。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政策支持度高、技术成熟、带宽和图像质量好;劣势在于运营体制和管理机制松散、网络交互性和运营管理性能差、商业模式创新速度慢。
电信运营商主推IPTV、TMMB制式的手机电视、数字卫星直播电视。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渠道资源、网络交互性和运营管理性能好、快速的商业模式创新、卓越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执行力;劣势在于对内容资源的整合不足、政策支持度较弱、技术成熟度欠佳(网络带宽受限、图像质量无保障)。
民营资本主推楼宇及户外数字电视。由于商业楼宇和户外数字电视是政策管制最松的领域,外资和民营资本也只好在这个细分市场寻找立足机会。优势在于市场化体制和充分的激励、卓越的执行力和市场运作能力、超前的市场洞察力、快速的商业模式创新、丰富的融资渠道;劣势在于缺乏内容资源、政策支持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经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公司主要有2类,一是基础电信运营商;二是民营资本。基础电信运营商包括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通过近10年来打破垄断、重组、集团化改制、海外上市、股权激励等一系列举措,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营体制和管理机制基本与国际接轨。民营互联网公司基本由核心创业团队和风险资本构成,核心成员大部分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和海外工作背景,只有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考验,在某些行业脱颖而出的公司,才能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可见,新媒体的经营主体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内部管理能力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三、传媒上市公司价值评判标准及财务分析
1、文化传媒公司价值评判标准
(1)股东背景与政策支持度
由于文化传媒始终是政策监管最为严格的产业,股东背景和政策支持是公司未来成长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稀缺资源拥有与整合能力
文化传媒业的核心资源有两类:一是内容资源;二是渠道资源。未来媒体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横向整合,即同类媒体之间的兼并或收购,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地位,例如报业和有线网络行业;二是纵向整合,即在同类媒体范围内对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的并购,以发挥不同环节的综合协作优势,通过内部定价和内部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图书出版和印刷行业整合;三是多元化整合,即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媒体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交叉渗透,扩大资源配置范围,提升媒体产业链的整体价值,降低经营风险,例如数字电视行业、无线互联网行业。内容与渠道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是传媒业公司整合的两大主线。
(3)运营体制与管理机制
从长期来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良好的执行力、充分的内部激励机制,是决定一个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4)区域经济增长及市场容量
对于区域性垄断媒体,在不能展开跨区域并购以前,判断公司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要看所覆盖区域的市场容量和经济增长潜力。
2、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1)平面纸质媒体:推荐博瑞传播
从成长性看,20xx~20xx年平面媒体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7%、8.4%、4.8%。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平面媒体的增长缓慢。剔除重组和并购导致的异常增长,其中表现较好只有博瑞传播(参见图表20)。
从盈利能力看,20xx~20xx年平面纸媒体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分别为28.2%、11.8%、8.8%,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持平。其中表现较好的有博瑞传播、粤传媒和新华文轩(参见图表21)。
从现金流和综合投资回报看,20xx~20xx年平面纸媒体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占收入比重、ROA、ROE分别为0.2、4.4%、7.2%。可见,平面媒体公司的现金流获取能力较弱,综合投资回报率偏低。其中表现较好的公司是博瑞传播和新华文轩(参加图表22)。
从估值角度看,平面媒体公司20xx、20xx年预测PE均值分别为22倍、17倍,与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相比略高。PEG(08PE与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比值)为1.48倍,说明平面媒体的估值缺乏吸引力。其中相对有吸引力的公司为博瑞传播、粤传媒、新华文轩(参见图表23)。
从国际传媒公司历史估值看,1998~20xx年20年期间,15家国际传媒巨头历史平均PE为24倍(剔除个别特殊情况),最新PE为20倍,08~09年预计PE为13倍左右。
中国平面媒体公司的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公司。分别为60.9%、17.1%、17%。可见新媒体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强,营业利润率偏低的原因是部分公司处于初创时期,收入总规模较小,导致期间费用分摊比例过高,随着企业收入规模增长,营业利润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盈利能力表现出色的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分众传媒、携程(参见图表30)。
从现金流和综合投资回报看,20xx~20xx年间,新媒体板块公司经营现金流占收入比例、ROA、ROE分别为0.4、24.7%、32%。可见新媒体的现金流获取能力更强,综合投资回报远高于传统平面媒体和有线户外媒体。其中表现出色的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携程(参见图表31)。
从估值角度看,新媒体公司08、09预测PE分别为21倍、25倍,PE水平虽然较国内A股整体水平偏高,但新媒体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平均PEG为0.71,可见新媒体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偏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估值水平最低是网络游戏板块,反映了投资者对游戏行业盈利持续性和高风险的担忧(参见图表32)。
与国际8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比较,20xx~20xx年平均PE、20xx、20xx年PE分别为66.7倍、19.7倍、16.3倍,PEG为1.3倍。其中,20xx~20xx年互联网公司平均PE偏高(66.7倍),一方面反映了网络泡沫因素,另一方面反映了互联网高成长期的高估值水平。
结论:
基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成长特性,对于行业地位稳固的龙头公司,合理PEG应在1.0~1.4倍之间。因此,对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携程等细分行业领先企业,建议相机买入并中长期持有。
【传媒行业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传媒行业求职信03-09
行业调查报告03-08
行业调查报告04-18
行业调查报告04-18
广告传媒行业劳动合同范本02-21
社会行业调查报告11-18
水泥行业的调查报告03-26
社会行业调查报告11-18
园林行业调查报告12-11
婚庆行业调查报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