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1
为进一步理顺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从6月1日开始,在县政府办组织下,由县民政局牵头,会同县发改委、经贸委、高禹镇、良朋镇等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良朋镇、高禹镇、建设局、开发区(递铺镇)等单位,并通过园区考察、分层座谈、网上查询等,对当前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调研。课题组在学习先进、总结经验、认真探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天子湖园区的发展历程
20xx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xxx县高禹工业园区。由于该园区坐落于天子湖水库旁,因此我县在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均将该园区称为天子湖园区。
1、天子湖园区概况。20xx年由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发展框架近20平方公里),20xx年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现代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含高禹镇、良朋镇可开发的功能区面积)。而园区内符合“两规”并报经省政府批准的面积为5.68平方公里(具体位置为04省道以东,园区经七路以西的区块)。其中高禹区块3.82平方公里,良朋区块1.86平方公里。
2、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沿革。20xx年3月,天子湖园区在整合并拓展原两镇工业小区的基础上成立,成立之初为单列的正科级单位;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接管,作为开发区的一块飞地进行开发;20xx年3月至今,园区体制下放,由高禹镇和良朋镇按照行政区域界限,分别负责园区高禹区块和良朋区块开发。
3、天子湖园区发展现状。天子湖工业园区经过7年的风雨磨砺和艰苦创业,尤其是从20xx年开始享受财政封闭管理等优惠政策扶持,目前已建成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修建道路长8.7km,园区渐显规模。截止当前,已引进企业52家,尤其是南方铜业、华特斯、蓝孔雀、永宁尔等一批大好高项目,促进了全县经济总量提升和产业升级,成为县域经济面对当前经济危机保持较快发展势态的重要动力源。20xx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97亿元,实现利税6628.8万元,预计20xx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亿元。
二、天子湖园区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在走访高禹镇、良朋镇时,两镇干部均表示:取得当前成效,主要是在20xx年3月天子湖园区体制下放后,做到园区与乡镇的“责、权、利”一致,激发了两镇干部积极性,征地拆迁、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个园区存在两个行政主体各自进行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园区没有做到“三统一”。
一是规划不统一。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没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两个区块分别规划的现象。如:高禹镇已在20xx年完成高禹区块的绿化规划,今年良朋镇也已着手进行良朋区块的绿化规划,“一园两规”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行政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园区整体形象的提升;
二是宣传不统一。当前良朋镇主打的口号是“良朋聚良朋”,而高禹镇在20xx年前主打“天子湖·高禹”,今年调整为“天子湖”,两镇宣传口号的不同阻碍了园区整体影响力的扩大;
三是政策不统一。从座谈和走访中了解,两镇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拆迁难度和招商成本。
2、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筹”。
一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统筹。两镇对园区企业的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造成两镇都建了一些,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和实际需求不大,建成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难以满足园区企业需求;
二是集镇布局不统筹。园区开发推动了集镇建设进程,但当前两镇均已着手重新制定总体规划,分别选点规划集镇发展框架,这对于建设“浙北第一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中心五重镇”、促进我县北部区域中心城镇的建设都是不利的;
三是规划实施不统筹。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镇年度发展重点不同,造成当前园区存在很多缺陷。如两镇在实施园区道路和给排水工程时未进行有效对接,致使纵向道路多为断头路,两镇分界道路无人实施,建成的基础设施无法共享。
3、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用”。
一是公共服务设施不统用。如:高禹镇已建成了一流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但由于不能统用,良朋镇现也已着手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中心,“一园两中心”的布局在造成行政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入园企业办事带来了不便;
二是部门配套站所不统用。如:当前两镇派出所因政府的要求,正研究是否分别在园区设立警务室,这不仅分散了部门派驻的人力,也增加派出机构的负担;
三是建设资金不统用。目前园区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进征地拆迁和平台建设。两镇分开负责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资金,不利于园区的统筹建设,不利于园区的做大、做强。
三、天子湖园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建议
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天子湖园区发展的侧重点已从征地拆迁、平台建设逐步向招商引资、园区服务转移,现有体制已逐渐显现出园区做大做强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我们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天子湖园区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有利于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园区开发由一个行政主体领导
1、方案内容
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高禹镇、良朋镇建制,新设立天子湖镇。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整个园区乃至整个区域只有一个行政主体,高度统一了“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园区发展做到了“三统一”,整合资源,便于园区做大、做强;二是统一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目标,有利于县域总体规划中“一中心五重镇”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精简机关干部数量和园区管理服务人员,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
②不利因素。一是可能会因镇村干部思想不统一、新镇政府办公楼选址位置争议等引发不稳定因素;二是丧失了因两镇并存时在征地拆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态势;三是依法报批程序繁琐,且报批存在一定难度。因为,目前省政府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控制在调整后区域面积不超过120平方公里,同时,今年是建国60周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省政府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3、需配套的政策
享受“一中心五重镇”规划中应享受的所有配套政策,积极争取享受《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13号)中提及的优惠政策。
(二)园区建设由专设机构协调
(1)方案内容
成立天子湖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3名,副组长由两镇党委书记和组长所联系的副主任担任,成员若干名,由县经贸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管局、规划与建设局、交通局等分管领导及两镇镇长、分管招商和园区建设的副镇长等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规划、宣传、政策、形象等的统一。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二是有利于两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四是设置简便,操作灵活。
②不利因素。领导小组是临时性机构且缺少经济杠杆调控,协调力度可能有所欠缺。
(3)配套政策
协调小组主任需由县处级领导担任;成立天子湖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天子湖开发有限公司等2个县级自收自支事业性单位,方便两镇融资,合力做大做强整个园区。
(三)园区开发由管委会统抓
1、方案内容
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天子湖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兼任两个镇党委书记,镇长分设。统筹园区形象宣传、招商政策、融资运行和平台建设,以及整个区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乃至整个区域的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政策统一,有利于园区做大、做强,有利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科学布局和梯队开发,也有利于北部重镇的形成;二是有利于招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实现两镇招商公平竞争态势;三是有利于科学安排两辖区平台推进计划和两镇平台开发公司融资;四是有利于两镇领导班子稳定,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是不需要上级部门报批,操作简便、灵活。
②不利因素。一是存在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和经济利益,党委书记协调两镇统筹布局园区配套设施和集镇中心位置有一定难度;二是管委会缺少经济调控杠杆,协调力度不大;三是因为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很难彻底消除两镇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不良竞争现象。
3、需配套的政策
(1)管委会主任需高配为县处级领导;
(2)县财政对园区的扶持资金需经过管委会账户,并根据两镇实绩再行划拨;
(3)管委会对两镇领导班子人选具有建议权,两镇人事工作继续坚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管委会主任对管委会抽调人员有绝对指挥权。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第一方案虽然能彻底解决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机制体制问题,便于园区做大做强,但存在牵涉面广、程序繁琐;第二方案虽然存在协调力度有所欠缺的可能,但操作简便,能使园区做到“三统一”,且保护了两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方案虽然存在两个行政主体和经济利益,不能在体制上根本性到位,但能在现阶段统一矛盾,实现园区平稳健康发展。调研组经过反复商议,建议采取第二方案。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征收和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已统一征收了土地13279.157亩,涉及失地农民1661户2426人。开发区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约占总人数的30%,大部分没有正式工作,但因征地、地上附着物、拆迁款补偿到位及时,人均都在10万元以上,暂时没有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
二、失地农民安置情况
一是规划建设移民小区8处,总占地面积2459.2亩,已完成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现已安置767户。二是为新区15个社共办理社保1008人,其中整体加入社保且以年度交纳社保金的493人,一次性交款后到达法定年龄且已领社保工资的256人,一次性交款后现未到达法定年龄未领社保工资的259人。三是为新区内150多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园林环卫工人临时聘用申请登记手续,已分批安排20余名失地农民从事园林环卫工作。四是低保暂没人申请。五是商业用地安置已规划选址,正在积极进行设计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成立以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发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新区已基本建成。但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成项目的增多,失地农民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安置相对落后,且建成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本次舆情调研,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住上了小二楼,生活比较好,但由于没有正式工作,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有的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没有长远打算,且近年得到政府补偿较多,近期生活无忧,又爱好喝酒不愿意吃苦,所以很多都是整天坐吃山空,令人担忧。有的想找工作的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中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医疗占有很大的`开支;有的两个小孩同时在上学,读中专、大专、大学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难维持,更没有资金为自己参加技术培训。
四、有关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商业用地安置有关事宜,力争实现失地不失业、农业转商业、农民当老板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3
根据市教育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于20xx年11月16日对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开发区教育的现状,着重就该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开发区教育发展的概况
该区现辖初中3所,小学15所,其中村小7所,公办幼儿园1所。在职公办教职工748人,离退休教师197人。在校学生初中6354人,小学5980人,公办幼儿园210人。
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目前的开发区教育属“三地合一”,绝大部分学校属农村中小学,少部分处在城乡结合部。去年12月份,原开发区6村划转淅河镇管理,每村都设有小学,每个小学学生人数都在100人左右,急需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从机制性和体制问题来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开发区中心中学仅是个乡镇中心中学,有责无权,无法代替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对教育的管理职能,管理成本增加,经费无来源,管理上力不从心。二是财政体制不顺。开发区财政体制没有单立,教育各项经费(含项目)仍从原渠道曾都区走,在预算和预算的执行上与应安排经费有很大的差距。三是省教育厅没有立户头。国家、省对教育的优惠政策,省教育厅都直接分解到曾都区。由于开发区没有在省教育厅立户头,仅20xx年暑期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教师赴省免费培训,该区由于曾都区未给指标无一人参加。
2.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
一些惠农政策在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用经费安排没有足额到位。非贫困县市生平15元的公用经费补助拨款没有落实到位。二是没有建立校舍维修的'长效机制。按《湖北省新机制改革政策》规定的标准及计算方法,该区校舍的维修改造资金应为94.2万元,而实际预算为55万元,相差近40万元。我们发现该镇小学一间教室里面桌椅五花八门,完全谈不上统一。该镇二中竟然没有操场,学生根本没上过体育课,只要下雨,校园内便有大量积水排不出去。三是解决农村贫困住宿生的“一补”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四是学校债务问题。该区普九债务省核定数字为1200万,淅河一中债务370万,二中债务100万。
3.教职工情况
目前,该区共有教职工748人,另有离退人员197人。教职工的年龄情况为:50岁以上的143人,35岁以下的为273人。由此看来,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当须补充年轻的人员,但目前教师的进口基本堵塞。英语教师、体音美教师奇缺。
4.农村寄宿制学校“三难”问题
该区学校中,“如厕难”基本解决,“就餐难”、“饮水难”的问题则依然存在。“就餐难”并不是说学生吃不上饭,而是就餐的条件和环境比较差。很多学校学生就餐既无饭棚,也无饭堂。所有学校的学生都只能站着或蹲着就餐,没有一个学校有学生就餐的桌凳。“饮水难”主要是学生喝开水难,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资金条件所限,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开水,如果购买纯净水,则又要向学生收费,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欠帐太多,而学校为了完成“普九”任务举债太多,“普九”后发展不够。二是公共财政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投入。
5.其它问题
一是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据调查,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学生占30%,一方在外的占70%,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思想波动大,管理难度大,有的甚至沾染恶习。二是学生在校安全问题的处理问题。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凡是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社会都把责任推给学校。三是私立幼儿园的管理问题。目前,村镇私立幼儿园几乎处于没人管的地步,学生存在食品、出行、卫生等多方面安全隐患,同时私立幼儿园都或多或少存在虚假宣传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四是一些部门到学校收费问题。一些部门(卫生监督、质量监督、环保、工商、税务、城管等)经常到学校进行收费,学校不堪重负,校长疲于应付,特别是现在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新的保障机制,学校公用经费财政又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学校无法支付这些费用。
三、意见和建议
1.开发区应成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理顺管理层次和关系。
2.市教育局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共同争取在省教育厅设立开发区教育的户头。解决开发区财政体制问题,畅通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直接落实到中心学校。使教育经费由县(区)级承担的部分得到落实。
3.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师工资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学校公用经费按时到位,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证危改资金、学校建设资金到位,确保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教育当作公益性事业来办。制定“普九”化债的具体政策,拿出切实的解决办法,让学校校长从债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管理、谋发展。将目前由学校支出的校方责任险列入公共财政支出。
4.强化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搞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5.规范有关部门行为,杜绝到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一是建立准入制度;二是应缴费用应列入公共财政支出。
6.切实解决好教职工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学科配套和培养青年教师的问题刻不容缓。
7.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管。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4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市工商局、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等市场管理、服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开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农贸市场在方便人民群众,繁荣市场经济,服务全市人民,保证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市场发展形成规模
经济开发区菜市场位于省经济开发区的贝村路,于1995年7投入运营,2001年8月进行改造,是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经济开发区菜市场是一个单层结构的室内市场,占地2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有门店52间,摊位252个,超市网点1个,经营的商品有蔬菜、鲜肉、熟食等11个类别。2011年,市场成交额超1000万元。
(二)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近几年来,市市场建设由国有投资为主,逐步向由政府引导扶持,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转变。城区的星光市场、富强路市场等都采取了私人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方式。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较好地解决了市场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速度,提高了营运管理水平。
(三)扩大了就业渠道
市场的繁荣兴旺,拓宽了就业渠道,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减轻了政府负担,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据06年统计,市场有个体工商户2670多户,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的48%,较2004年增加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8100多人,占全市个体从业人员的79%。今年以来,市场内个体工商户总数、营业收入、上缴税收、从业人员等均呈上升趋势。
(四)促进了市经济的发展
市场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集中交易的场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二、当前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在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基本设施不够完善
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建成至今已经有一段历史,办公硬件欠缺,设备陈旧,目前在市场里的办公人员只有5人,市场摊位是分区的,摊位一年一租。隶属于市恒大集团市场服务中心管辖。菜市场设施简陋;通风设备不足,异味难闻;排水不畅,通道湿滑;烧腊熟食档设备简陋,有害细菌超标严重;食品加工档缺乏防火排污设施,突显安全隐患,污染城市环境等。这些,都与现代化城市的市场要求有明显差距。
(二)蔬菜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在市场外部环境发展方面,如政府在市场建设管理方面的政策问题、外地客商经营的优惠政策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问题、有关专业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问题以及市场周边住宿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功能的更好发挥。
(三)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仍处于摊位式交易的初级、简单、低档的市场形态,市场建设仍处在以外延扩大、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市场功能不强,管理理念、手段、措施、服务等都需要加强和提升,同时市场信息指导、综合服务等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大部分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差,市场容量还不够大,难以吸纳更多客户参与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交易半径。市场管理相对滞后,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和退市销毁管理办法不健全,不利于重点监控,执法力量薄弱,存在监管死角,市场主体管理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上存在缺位现象等。
(四)蔬菜批发市场缺乏自我发展动力
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大部分的经营主体大都既是市场建设者又是管理者,一般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市场的经济收入来源依靠收取交易管理费、出租摊位费等,效益高低取决于市场交易量和市场摊位出租率,收入有限,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交易参与者中,缺少有实力、有组织的批发商或经纪人的参与,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低效益的状态中。
(五)市场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有些法规存在滞后现象
目前,农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市场法规的约束,致使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如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办法、退市蔬菜销毁管理办法和蔬菜溯源制度等都没有建立,造成市场不符合标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果菜等商品不断涌入市场,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利益。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及改造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行市场电子结算管理,提升蔬菜批发市场档次
实行电子结算主要是给经销户发放信息卡,将检测信息和来源、价格、销量等交易信息输入信息卡,实行统一电子结算。当前,天水市零售市场销售的蔬菜基本上是来自各个批发市场,既有本地菜也有外地菜,既有基地菜也有零散菜,来源渠道比较复杂。蔬菜检测关系到天水市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虽然有的批发市场进行了蔬菜检测,但由于交易方式落后,对经营者约束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水市蔬菜上市质量的提高。从全国蔬菜市场管理比较好的寿光、大连等城市看,在批发市场实行批发交易电子结算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值得借鉴。
(二)实施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农贸市场是带有公益性功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由牵头部门负总责,加大齐抓共管的合力与力度,尽全力将市场管理的更好。
1、保障食品安全。商贸部门要牵头做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商品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将质量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参与主体;加大检测力度,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2、维护消费者权益。工商部门要加大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消费欺诈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菜市场建立和落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申诉、举报。实行计量器具定期强检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强市场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计量器具准确、计量行为规范。
3、维护消费者权益。工商部门要加大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消费欺诈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菜市场建立和落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申诉、举报。实行计量器具定期强检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强市场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计量器具准确、计量行为规范。
4、稳定市场价格。农业部门要指导各地建立蔬菜供应保障基地,提高蔬菜自给率。商贸部门要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指导建立社区肉菜店,推进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在菜市场内设立直销专区(摊),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物价部门要督促菜市场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社团收费的清理整顿,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研究并落实促进菜市场价格稳定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价格支持性政策,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降低经营成本。有关部门要完善蔬菜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定期收集发布产地、批发、零售蔬菜的价格、供求和质量等信息。
5、促进便利消费。商贸部门要会同规划、国土、工商等部门合理规划布局网点,指导制定菜市场歇业、关闭、拆除、改变用途等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居民消费。对市场确需歇业或终止经营的,商贸、国资等部门要指导协调国有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采取协议收购、置换产权等方式,重新选择市场开办者;对市场确需关闭、拆除或改变用途的,由规划部门会同商贸部门审核市场开办者的申请,在征求当地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提出处置意见,并依法查处擅自改变菜市场规划和使用性质的行为;对转让有财政补贴资金改造的菜市场,由商贸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菜市场,由商贸部门负责指导选址重建。由市区商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蔬菜行业协会,组织力量,对现有200多个摊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类排队。对设施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市场,认真总结,更上层楼,并推广其经验。对处于中间状态的,要继续改善和提高,争取尽快达到基本标准的要求。而对那些设施落后、管理混乱的市场应会同工商、治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进行深入检查,找出原因,限期整顿,改变面貌。对个别重复布点,违规开设,经审查认为达不到标准的市场,要坚决予以撤销,改变用途。
(三)发展营销体系建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活跃,除与本地蔬菜产业规模大小有关外,主要靠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为此要建立一批能规范生产与流通的产销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适时地发挥市场调控功能,不断提升专业市场档次。要高度重视营销主体的培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当前要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充分发挥他们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便利条件,促进农产品的顺畅运销。要积极引导农产品运销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合作等形式,与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加强合作,建立较为紧密的产销合作关系,将更多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向市场,不断开拓外部市场,努力提高天水市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四)重视科技兴市场,提高肉菜市场的经营管理层次,跟上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
对肉菜市场应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国外、境外先进经营管理设施,改善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大力推进现代电脑网络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积极创新经营业态,不断提高市场信息化、知识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2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1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05-20
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09-30
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调研报告03-22
小作坊现状调研报告05-19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通用05-13
女性职场现状调研报告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