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1
养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县养老服务业必然趋势。现就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我县辖9个乡镇,94个行政(社区),全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22139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有3367人,90周岁以上有217人,100周岁以上有21人)。占全县总人口12.79%,我县已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超过国际60岁以上占10%的规定),预计“十三五”末老龄化将达16%以上。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改善。近年来,我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有敬老院40个,床位593张。其中,县级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乡镇敬老院7个,床位164张;村级五保村32个,床位309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369人,入住率为67%,集中供养率为37.3%。我县从经费落实、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养老服务机构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福祉得到明显提高。20xx年我县出台高龄补贴政策,对80岁以上100岁以下的高龄老人进行生活补贴,每月补贴费为80和120元,对100-109岁的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500元,110-119岁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1000元。每年重阳节、春节都对长寿老人进行慰问,并发放300-500元的慰问金。
——老年服务日常工作逐步强化。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____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通过发放老年证,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县还建立了36个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为他们提供健康娱乐活动和场所,促进了老人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与人口老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社会认识程度不够,存在养老误区。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入住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县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尚未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因此入住率不高。
——养老服务供需结构不合理。从我县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情况看,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30张,达不到区政府的目标要求。由于资金缺乏,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设施功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均衡。目前,全县还没有一所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部分乡镇、村没有老年活动场所,现有老年活动室大多与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一室多用。从需求情况看,因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却日益弱化,老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县目前的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还很突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单一。目前,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启动,服务网络结构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规范,仅仅限于生活服务和日常照料,在饮食、卫生、医疗方面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只靠社会养老机构一只“手”要做好养老服务这块工作难度还很大。全县还没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很难使社会化养老业有快速的发展。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我县各乡镇养老院、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是临聘人员,专业化水平比较偏低,服务人员均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缺少真正了解老年人有效需求的人才,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在医疗、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方面服务。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县的养老保险工作虽然在积极推进,但还没有很好的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等制度有效衔接、配套。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也还不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没有有效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尚未建立,老年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按照区政府要求:今后的重点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而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到20xx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9.3%。而我县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12.79%,到20xx年将达到16.49%。针对我县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力营造社会养老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
办公室。统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总结经验等工作,充分发挥我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大好时机,结合巴马国际长寿旅游圈大开发的机遇,适时制定我县养老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__大桥头一带和__打造成__长寿养生基地),制定老龄工作考评机制,将老龄工作纳入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发展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活动,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营造社会养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二)整体制定养老专业规划,把__和__天湖列入养老养生渡假区。
(三)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组织、民间组织进行社会养老服务。一是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利用我县生态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建设为契机,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在城区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委托各类专业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要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改造力度,整合现有学校、医院等资源,努力将农村敬老院改造成功能、设施完善的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利用国有资源兴办的农村敬老院,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满足优抚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老人和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延伸性服务、有偿服务、上门服务等,也可以借鉴“幸福大院”“互助幸福院”等模式,倡导邻里互助、老年人之间互助。二是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土地指标倾斜、税费优惠、资金补贴、信贷支持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
(四)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和支持建立以企业、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监督管理,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形式,推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投诉受理以及推出机制,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二是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职业学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放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
(六)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制度的衔接、配套,确保将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认真落实各类措施。二是建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开设老年专科和病房。大力建设医疗保健站和康复护理中心,向老年人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先、优惠的政策。逐步完善以医疗卫生部门为指导,以医疗卫生设施为支撑,以医务工作者为主的县、乡(镇)、村(社区)老年医疗预防保健体系。三是建立完善老年文体教育体系。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加大老年文化宣传工作力度,利用“重阳节”等老年人节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加快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建设,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业深入发展。对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县财政对其设备购置和运行要进行补贴。五是建立农村敬老院运行经费及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规模壮大、水平提升。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2
为全面了解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市政协xxx年工作要点,由王德民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社法委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会同市民政局成立视察组,于20_____年10月20日23日,深入xx区、xx市、xx县、xx旗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讨论、听汇报等方式对 12个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4%,而且每年以近万人的数量递增。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功能等措施,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呈现市、旗县市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联动,建设主体逐步多元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98家,床位7367张。其中,公办福利机构13家、床位1883张,民办福利机构20家、床位997张,农村敬老院62家、床位4292张,光荣院3家、床位 19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9张。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个,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17所。同时,配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完成了市老年养护康复中心(医养结合)选址等前期工作,计划投资2.9亿元,规划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床位500张。
二是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公办养老机构确保了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优抚对象等人员的集中供养服务,并向社会提供价格低廉的自费寄养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压力,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活动休闲场所,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把老人、社区、企业有机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四是政策扶持不断加大。2xxx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民办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机构,验收合格后按照每张床位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2xxx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同时,《两级意见》规定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人才培养和就业上提供优惠政策措施。
五是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近两年,我市共争取自治区级资金2801万元,市本级匹配资金1210万元,发放床位运营补贴121.69万元,其中,今年就争取中央资金1290万元,专项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个人和企业兴建养老服务机构热情较高,养老事业已经成为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
六是加大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力度。在养老机构整合方面,整合农村散、小、差敬老院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xx县、科左后旗都整合为3个功能完善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今年上半年有51人参加民政厅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成效很明显。但我们也发现,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旗县市区没有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距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只作为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场地,活动内容单一,配套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功能均没有继续跟进,无法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内容。
2.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制约瓶颈。一是苏木镇敬老院总体规模小、设施落后,入住率不高,保障性作用未充分发挥,亟需整合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二是部分已投入使用的民办养老机构未经民政部门许可,无证经营,无法取得相应的补贴;三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除中央、自治区和市本级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外,因旗县市区财力所限,配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养老机构发展速度较慢。
(二)社会养老机构的经费投入有待提高。一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招聘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主要通过市和旗县市区两级下拨的服务费、补助、院内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解决,尚无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二是旗县市区政府是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建设投入的主体,但因各地财力所限,部分旗县市区对敬老院整合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服务设施,如阅览室、康复室、卫生室、活动室等,导致资金缺口较大。
(三)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有待加强。一是管理不够规范,全市尚有10家左右非法开办的无证养老机构没有清理,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二是宣传不够到位,一方面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对养老知识的宣传不够深入,还存在养儿防老、养老不离家的传统养老观念。
(四)社会养老服务队伍亟需提升。一是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全市只有51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服务人员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二是养老服务机构人难招、人难留,由于老年人护理工作脏、累,而且待遇总体偏低,致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招人难、招专业人员更难;三是我市还没有专门提供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的机构,无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导致社会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四是社区低偿和志愿服务人员少,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的特点,缺乏长期运行的制度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市政府应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日常督促检查,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养老服务业涉及的民政、财政、发改、城建、国土、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市实际,科学编制《xx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xxx--2xxx),并将其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而使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优化各旗县市区示范性老年养护康复院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局规划,通过建设补助、床位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学校、办公楼、厂房等现有资源改扩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要坚持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同步发展,布局结构与服务功能共同提升。
(三)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突出体现公办养老机构的保障和指导示范作用,尽快推进xx市老年养护康复中心建设,确保到2xxx年投入使用,成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贺礼项目、民生项目。努力将全市农村敬老院整合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要以村集体经济为依托,鼓励兴建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引导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逐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要加大力度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改善服务设施,充实服务人员,加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转型升级。
(四)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尽早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建议设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福利彩票公益金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的作用,保证福彩公益金50%用于发展养老事业;要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及其聘用工作人员的工资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要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要不断加强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兑现市本级补贴支持政策,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行业。
(五)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要加大对无证养老服务机构的整改力度,消除安全隐患;要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依托,开展对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逐步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养老工作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推广,增强全社会对养老工作的认同。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3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分别为72.4万、48.8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3.5%和9.1%,这说明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为了了解我市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日前我们赴XX区、XX区、磐安、东阳等地养老机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一)养老机构分布情况
到20xx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44家,其中国办16家,民办50家,乡镇(街道)办敬老院78家;共有养老机构床位数29264张,住院老人达15417人;在院失能、失智老人达1737人,占在院老人的11.3%。XX市、XX市的养老机构均为27家,两地的养老机构数量占全市的37.5%;而XX县仅有6家,为养老机构数量最少的县市,仅占全市养老机构数量的4.2%。
(二)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于20xx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20xx年,浙江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1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民办养老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xx〕16号)和《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文件精神,突出了需求导向,支持了民资进入,强化了政策创新,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先后出台《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xx〕71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xx〕47号),提出到20xx年全市城乡社区形成20分钟左右的居家养老服务圈,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的总体目标。重点从金融信贷、土地供给、服务用房、财政补助、投资权益、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统分结合,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健全网络、保障安全,积极营造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居家养老“三心”服务。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休系,在有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延伸到村、到点,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全市建成市、县两级符合“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的“六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9个;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56个;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86个,市、县、乡、村养老服务四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XX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采用统分结合模式,一是在照料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二是在照料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主要困难
(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XX区自开展五保集中供养工作以来,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但改造后的基础设施在规模、档次上依然不高,居住条件多数仍未完全达到民政部所要求的《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标准和消防安全等标准,诸要素还不符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短期内无法使公办养老机构达到护理型为主的目标,各项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XX县福利中心投入使用以来,虽已能够正常运营,但部分设施还不完善,比如水泥地的硬化还未完成,暖水供应还不能到户等等;福利中心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医护人员缺乏,没有充足的医药品,医疗器具,不能有效的解决老人们看病的问题。
(二)城乡养老观念差别较大,养老机构“旱涝不均”
城市独生子女多,“四二一”供养关系的家庭不断增加,随着城市老人观念的不断变化,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负担,城市养老机构中设施齐全,院内有阅览室、休闲中心,老人还可以享受周到的医疗服务及呼救服务,食堂备有适合老人口味的饭菜。因此城市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农村老人养老观念较为传统,很多老人选择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导致养老院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因素有:一是故土难离。老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环境熟悉,建立了固定的人际圈子,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受社会舆论、赡养义务、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都认为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事,如果去养老机构,怕被旁人说子女不孝顺。三是认为费用过高承担有困难。农村老人收入来源有限,即使收费低廉但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承受不了。
(三)护工招聘难,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性差
此次调研的养老机构均反映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护理老人心理压力大,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年轻、身体健康且有一定专业文化素养的人员加入护工行列。通常,一个护理员需要护理几个失能老人,或十几个正常老人,一旦老人生病,还需要24小时陪护,劳动强度大,护理任务重。护理员月薪大多在1200—20xx元之间,仅个别养老机构护理员工资在3000元以上,收入与劳动付出极不对等。招聘新的护理人员十分困难,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很难留住。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养老服务业是“夕阳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朝阳产业”,政府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立足项目争取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宣传引导、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典型,努力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中高职院校设立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事业发展需要。加大养老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三)打好“政策牌”、“待遇牌”、“亲情牌”,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护理从业人员。有关部门制定专门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提高养老服务员工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水平。社区、乡镇也应尽快培养一批品德高尚、精通护理理论、掌握护理技能的年轻养老护理员,与现有的养老护理员组成“梯队”,使养老护理员队伍壮大起来。
不仅要以崇高的事业激励人,以关心老人献爱心的方式留住人,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护理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工资标准,保障护理人员的生活水平,解决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护理员更需要“感情奖励”,各部门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慰问、表彰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让更多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4
为深入全面了解xx县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探索解决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途径,xx县老龄办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摸底调查,重点对居家养老、住养服务机构、老年康复护理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养老服务业机构的基本情况
xx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截止xx年底,全县总人口121.407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6.953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3.96%,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办发〔xx〕25号文件)和市政府《进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菏政发〔xx〕42号文件),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县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投资,成立不同档次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五保供养事业。截止xx年3月底,全县城乡养老服务机构 29处,其中:现有住养服务机构(包括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共20所,共有床位2429个,全县五保对象达5193人,乡镇(办事处)敬老院集中供养对象1572人,集中供养率为30.27%,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两处养老人员240人,平均收费标准分别为450元/月、710元/月。全县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机构4处,护理人员153人,随着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条件好、子女务工在外的“空巢老人”需要养老服务的越来越多,我县目前正在加大对部分乡镇敬老院的投入,进行改建、扩建,加大对五保对象的供养率,使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养老服务能力不足。全县养老服务机构中、住养机构占20所,但由于住养机构大都是乡镇(办事处)敬老院,基本上接纳的有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的农村老人。全县养老机构没形成规模,养老服务机构少,入住率不高,农村敬老院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资金缺乏,从环境、床位和设施上,与养老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有一定差距。
2、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乡镇(办事处)敬老院工作人员的配备,大多是民政助理员担任院长,工作人员既当管理人员又当护理人员,且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面对五保对象孤寡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难以沟通,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青人和专业人士不愿干护理,再加上护理人员感到责任重,工作十分辛苦,收入不高,加之受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难招。
3、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为发展养老服务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本意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年服务业,为政府、社会、家庭分忧,但是有关政策都属于指导性文件,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比如:我县xx县老年公寓是民办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属于福利性企业,收入标准低,利润少,再加上水、电、暖的供应,水和电的管理属企业,这就造成老年公寓很难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问题,由于养老服务业机构是微利甚至无利,很多民间资本不愿投入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只能靠政府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
4、政府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民办养老机构通过收费的方式增加收入毕竟有限,而且可能由于提高收费而提高了民办养老服务的“门槛”,再加上农村老人收入相对较低,把一些低收入老人档在门外。农村五保对象靠敬老院来供养,但由于乡镇(办事处)资金投入受到影响,经济水平落后,使得养老投入不足,全部供养五保老人很难达到,由于受床位、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农村五保对象及以外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养老的需要,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5、居家养老、康复护理在农村属于空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康复护理机构由于受到人居环境区域的影响,农村相对分散,城区人口相对集中,乡镇(办事处)农村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是空白地带,城区主要是服务于有一定收入的退离休人员和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但面对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很难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6、临终关怀服务缺乏。xx县老年住养服务机构入住老人大部分是能够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病人,但目前情况来看,对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缺乏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由于临终关怀护理工作相对辛苦,往往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管理难度大,对这样的服务机构民间资本一般不愿投入。
三、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偏见,要大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型的孝文化。要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把老龄宣传纳入社会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树立为老服务光荣的理念,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稳定养老服务队伍。
2、加大政府指导、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
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快养老机构发展的宏观规划。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优先立项,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整合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
二是在新修建住宅小区时就把老年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要求有一定的公共室内活动面积,通过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运用市场经营机制,利用文化大院,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和服务率,逐步形成为老服务网络。
三是要对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在公益用地和建设用地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加大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老人入住率,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落实享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
3、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从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针对乡镇敬老院和养老服务业的特殊性,应该经过专业社工知识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加快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老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目前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对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做为民生保障来重视,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面对庞大的老龄队伍,从社会各个方面来关注、重视老龄工作,加快为老服务建设步伐,弥补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使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5
为深入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xx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83.8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92%(以全市总人口526.68万人计算),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20xx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69.55万人,到了20xx年就达到83.86万,年平均增加2.86万人。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我市现80岁以上老人7.8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3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还会逐渐增多。三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年轻人婚后与父母分开住,或转移大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等,使得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四是群体结构多元化。老年人口文化层次越来越高,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广泛。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市现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28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小饭桌2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及养老服务站603个。公办养老机构44个(包括敬老院16个、光荣院和复退军人休疗中心9个、公办老年公寓4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5个),民办养老机构13个。养老床位数已达到1860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5.9张。
1.政策扶持,促进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文件精神,我市在土地使用、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的扶持改造。其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根据养老机构的等级和供养人员的不同,给予30元-80元/人月(共九档)的补助。
2.统筹城乡,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在城市,主要是兴建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小饭桌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老年社会组织,推进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互助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在农村,主要是依托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的照护服务,先后投资2.8亿元建设农村中心敬老院11个,区域敬老院4个,养老床位5300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1500多人。
3.多方参与,加快养老服务业建设步伐。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爱心护理院等,促进各类为老服务设施协调发展;遵循管办分离原则,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运作;通过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互帮互助、有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政府赞助经费、提供形式,鼓励和引导家政行业、医护机构、大专院校等专业性技术人才组织开展为老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还没有把发展老年服务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二)政策落实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xx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融资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随后,省、市也相继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涉及规划、国土、税务、财政、水电气等多个部门,没有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策难以落实。例如,在土地供需紧张的现实情况下,给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实行划拨或者优先供地是很难的。对一些老旧小区来讲,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扶持政策效果不佳,都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市各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中、省项目资助资金和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市、县财政均未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由于上级项目资金投入较少,各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困难。
(四)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主要以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组织和一些家政服务公司为主,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较少。二是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低。目前为老服务人员数量偏少,素质较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作用发挥不够等情况在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甚至还有打骂体罚老人的现象。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还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高层次服务。
三、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新时期党中央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等一举多得之策。要增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考虑,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养老服务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具体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在选点规划、用地审批、产权登记、运营补贴奖励、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责;制定出台促进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及失能、困难老人养老补贴的具体办法,使各项扶持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发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督促协调,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评审申报、资金配套、规划许可、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职称评定、以及融资和运营风险评估、保险)等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发挥党委政府养老服务保底作用。
(三)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加大财政资金在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加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提升项目建设资助标准和运营资助标准。二是解决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建设用地难问题。对新建社区在规划层面,严格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的原则,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化,完善支持政策,整合部门资源,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推行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养老信息建设。利用社会义工和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宽新的扶老助老渠道。
(五)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一是发挥敬老院的功能,在保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前提下,支持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闲置院落、校舍等场所,通过改扩建等途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成为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和平台。建立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制度,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的范畴,明确政府、社会、家庭的责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购买力问题。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源头预防与事中干预服务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好现有的福利救助政策。
(六)加强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是鼓励和扶持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降低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专项补助基金,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在校学生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鼓励各行业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壮大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发挥志愿者为老服务作用。政府要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系统培养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同时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教学或依托职业院校远程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技术达标、爱岗敬业、高中初级相匹配的养老服务队伍,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建议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三是提高养老机构为老服务层次。加快为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为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民政部门要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受其监督。对一些有打骂体罚,甚至有虐待老人行为的,加大处罚力度,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老人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八)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一是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区服务便民网等便捷的求助和服务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老人进行日常咨询和紧急求助。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和信息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6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统计局走访了相关部门,对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资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争取健康服务业类项目290个,获得资金14084.26万元。其中,医疗服务类(卫计)项目286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154.26万元;健康健身类(体育)项目1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30万元,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强
20xx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43万人,工伤保险11.59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99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 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82个,村卫生室24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 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4011 人,增加9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49人;注册护士44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24张,增加1165张。我市实行“非禁即入”鼓励社会兴办健康服务业,并在土地、医保、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营医院36家,开放床位2366张;新审批巴中肛肠专科医院、巴中东大肛肠医院、巴州外科医院等民营医院,新(扩)建XX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XX市第一人民医院(ppp模式主体竣工)、巴中中医医院回风院区(XX区人民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XX县中医院(已投用)等建成后,将切实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商业保险产品得到丰富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80%。20xx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2.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3.66%。小额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309.73万元,参保人数77.01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8347.61万元。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全面发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设进展顺利,市、县(区)中医医院均已设立“治未病”科,XX市中医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积极促进全民健身
20xx年我市拥有体育场地2724个,体育场地241.32万平方米,在建的XX市体育馆游泳馆占地88.7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内设4500人座篮球场一个和20xx人座游泳池一个。近年来,我市新开多家健身俱乐部,为广大热爱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内健身场所。我市体育系统紧扣发展新要求,围绕“山地运动休闲”战略,结合“生态”和“文化”两个品牌,不断夯实山地运动城市建设。依托山地优势,以山地马拉松、山地网球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三个相对固定的代表性项目,启动全市山地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工作。启动了20xx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工作,已开始器材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成立了市户外运动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社团2个,全市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协会达28个。积极推动乡镇老年体育工作,市老年体协召开全市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大会,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动,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节与文化、旅游、招商、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打造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筹备成立XX市体育文化促进协会,借助相关赛事加大山地运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巴中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大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组建专班、落实专人,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招商活动。编印《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和《四川省XX市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食品药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西部国际医疗器械城、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先后到巴中进行了投资考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拟在巴中投建制药企业。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引进的秦巴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帮助,该公司在XX区6200多亩皂角、丹参、玫瑰种植,在XX县皂角示范园建设,在恩阳区完成了示范基地选址。
(七)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三个中职专业。新办的三个医护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的审验批准,20xx年秋季实现自主招生,将为巴中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我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台后,将大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八)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
一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毕,今年计划发放20万张;20xx年全市拟采购健康一体机2474台,实现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台;市中心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建立远程会诊医疗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健康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充分利用各项平台活动和小分队招商活动,重点推出31个健康服务业招商项目;建立投资巴中微信平台,加大健康服务产业投交项目推介力度;促成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有庆御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安集团、中信信托等来巴考察生态康养产业项目。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照联合国测算老龄化进程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进程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印发20xx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表的通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落实20xx—20xx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XX市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XX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委托各区民政局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好全市各项养老工作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xx年底,我市公办养老机构82家,其中市本级1家,XX区12家,恩阳区17家,经开区2家,XX县22家,XX县12家,XX县16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其中XX区2家,恩阳区1家,XX县2家,XX县4家,XX县3家。公建民营5所。日间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区17所,恩阳区15所,XX县16所,XX县41所,XX县16所。由市民政局牵头将“医养融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供养型、医护型、老年公寓等业态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护型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床位950张,其中:XX县老年康复中心、XX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已建成450张并已投入使用。启动“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巴城“一城两翼”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定位明确、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总体原则,聘请专家团队开展编制工作,并对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于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加强与本地规划、住建、国土、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扎实做好本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我市先后解决了被征地失地农民、代课教师、退伍军人、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宣传促进、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参保意识,引导其及早参保、高额缴费、连续缴费。截止20xx年底,全市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共141.9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9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保险费累计征缴收入90.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9亿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42.24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18.1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4.06亿元。
2.积极落实养老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20xx年人均养老金992.7元/月,20xx年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341.59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长至75元,年均增长率为7%。四年来,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105.84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7亿元。XX县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元,将90-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将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13.49万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累计拨付丧葬抚恤补助金1.29亿元,实现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免费入住敬老院,全市机构供养五保老人9364人。
三、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到位,产业扶持政策难落实
残疾人康复、公益性养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属政府性投资项目,除使用国家或省级项目资金外,均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而我市财政配套能力薄弱,部门项目存在建成一个项目负债一个项目的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到实处。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问题,省政府文件张要求“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但是在办理过程中,条款规定多,程序复杂,时间长。
(二)健康服务机构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民政、残联、卫计委和社会资本均可兴办健康服务机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但由于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结果导致对健康服务机构规范运行监管乏力。
(三)健康服务机构政策保障难以跟进
健康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需要人员、编制、投入、医保等政策性保障,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各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旺盛,保障压力也将日益增加。我市现有国家编制政策、专业技术力量、公共财政能力、医疗保障水平,难以支撑健康服务业健康、永续发展。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
(四)养老服务业总体资源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我市社会养老复苏体系存在总量匮乏,结构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作为新兴产业,部分企业对健康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不太愿意将资金投入健康服务业领域。目前我市养老主要还是公办无偿为主。
(五)养老产业市场没有充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目前我市养老仍是家庭式为主。据调查,我市入住养老机构每月费用约在1200元-3000元左右,虽然不少老人有进入养老机构的愿望,但农村老年人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不适应、照顾家庭等原因不能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城市老年人因乡镇敬老院条件不理想不愿入住农村区域养老机构,实际进入养老机构的较少,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市场制约。居家养老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厚实的人员或者其他按照市场发展配置的服务人员上门入户提供养老服务。而我市社区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未能建立社区社工组织。目前社会自发形成的家政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覆盖面很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在农村,作为社会福利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在起步,绝大部分老人没有得到过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六)日间照料中心管理难,工作人员工资难保障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有专项资金,建成不难,但是由于没有落实管理经费,后续管理有难度。虽然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收取一定费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和老人自助相结合方式运转良好,但这种模式在农村和人口较少的城镇社区行不通,所以不少日照中心解决不了谁来管理,谁来服务,谁来买单的问题,故而紧锁大门,置之不用。对于敬老院,没有落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如果我市集中供养率要达到50%,那么所需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工资将达到几千万元,我市财政解决起来有难度,缺乏刚性支撑保障。
四、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老龄人口问题也显得更为复杂。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办、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职责分工和具体实施办法。尤其是要全面落实国家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强化政府主导,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和科研投入力度,强化土地、编制、财税、医保等保障,促进健康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领域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我市旅游、森林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现代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积极探索股份制、公办民营、ppp等方式兴办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开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工作。
(三)创造健康、养老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机制和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收费标准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管。维护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四)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当前我市按照“9073” 格局,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我市应在全力打造“巴山新居”的基础上,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支持体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减少老年空巢现象。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院、医疗卫生机构、文体活动场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生活圈。加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增加服务项目,配齐服务人员,提高人员待遇,落实经费保障。
(五)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我市城镇化率低,农村人口多,农村留守老人也很多,但老年活动场所较少。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以“巴山新居”建设为契机,将老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建设完善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活动设施,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加强对老人问题活动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村老人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7
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县政协自8月中旬起,组织开展了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尧渡、东流、香隅等地,实地了解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座谈的形式听取了3个乡镇和县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介绍和工作意见,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至到目前,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6万人,占总人口的15.8%;65岁以上老年人口5.8万人,占总人口的10.7%。预计到20xx年,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9.5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7%;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6.6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2%。比例远高于现行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说明我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政协委员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养老服务业,县政府积极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xx〕60号)和《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池政〔xx〕4号)文件精神,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养老福利政策,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东至县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东政〔xx〕15号),对全县养老服务工作的体系框架、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并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责任单位、牵头单位和时序进度,为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二)加快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夕阳红工程”建设机遇,通过财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资助、上级项目支持等途径,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或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3116张;投资2400万元在县城新建一所社会福利中心,占地10亩,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拥有床位168张。公办养老机构已形成一定规模。
(三)探索了多样化养老服务
一是拓展敬老院社会化养老。xx年以来,先后在尧渡、东流等13个乡镇敬老院,利用空置床位,划设一个院落或一个区域,开展社会化养老,共收养老人50余人;二是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东流镇菊江社区、大渡口镇渡口社区、尧渡镇梅林社区建设社区日间照料站,可添置日托床位190张;三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利用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和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成立了“东至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四是鼓励社会民间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目前有3家民办养老所正在申请和建设之中。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8
一、现状
区现在涉及老年人体育健身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我局下属的老年体育协会负责,区13个乡镇、9个街道、238个行政村和77个社区于20xx年10月全部组建老年体育组织,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老体协组织网络健全。还有区老年门球协会,其它老年人健身团体依托老年体育协会延伸有分会及各健身站(点、队),目前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2万多,经常参加活动的有7万多人,老年体育人口达66.5%。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有,健身秧歌腰鼓、广场舞、排舞、北京平四、太极拳剑扇、柔力球、健身气功、自行车、登山、门球、棋牌等健身项目。
区老年体育协会发挥作用明显,特别是在今年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中,参加15个项目的14各比赛项目,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全国老体协表彰、市老体协全民健身健步走先进集体;基层老体协象鼻获省老体协先进单位,安阜、高店被推荐为省老体协表彰;秧歌腰鼓分会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全市比赛获一等奖;太极分会组队参赛获市一等奖;太极分会、夕阳红自行车队荣获市老体协全民健身先进集体。今年老年门球队参加在江津举办的全国门球俱乐部比赛中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当前的老年体育工作
区常年积极支持社区和各单位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各级重视,区财政从13年起每年拨4万元活动经费,乡镇街道老体协分会每年也有5000至2万元不等的活动经费。二是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坚持经常和科学健身的原则,利用文化广场、公园景区,街村院坝,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晨练、晚练健身活动,登山、打太极拳、跳坝坝舞、交谊舞、打羽毛球、健身球、门球等。同时,区各级老体协结合重大节庆,举办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文体展演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开展文体骨干培训。每年有10余人参加省、市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同时坚持举办基层文体骨干培训班至少两项次,参培人数达200人左右。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有各类项目教练员200余人,三级以上裁判员近300人。四是重视场地建设、改善健身条件。各乡镇、街道有室内活动场地6084平方米,平均一个乡镇(街道)276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76690平方米,平均一个乡镇3480多平方米。20xx年区政府拔款20余万元,对区老年门球场进行改建,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门球场3个,较好地改善了区门球活动的健身条件。象鼻、李庄、凉姜乡、明威等乡镇街道建有文化体育广场,每天早晚上百人在文化广场参加健身活动。
三、不足
一是全区老年人活动经费欠缺,老体协开展活动正常运转也要10万元左右。二是健身设施投入不足,与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和区体育场馆建设匮乏有着密切关系,更无法满足社区、农村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设施和场所;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按照老年体育六有原则,有差距。即:有组织、有场地、有经费、有骨干、有活动、有制度。
四、打算
一是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更多的老年健身项目,用于打造老年健身场所,特别要向社区、农村倾斜。二是加强老年体育项目辅导员培训,推广、创新、普及体育健身项目。培育更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体育健身辅导员、骨干、志愿者。三是进一步优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室外场地建设。四是积极协调教育系统的学校,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体育场馆。五是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及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对兴办非营利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的,我局将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六是按照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科学健身的原则,限度地动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人口比例。七是加大对涉老科学正确健身的宣传。
五、建议
新建或已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建设配套的文体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健身室外场地,并定时积极开展健身活动。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养老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09-11
健康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10-13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8-29
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3-16
服务业调研报告的范文10-09
市服务业调研报告09-12
家政服务业情况调研报告06-22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9-09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09-12
服务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