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10 10:19: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篇(集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篇(集合)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对河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河北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河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种多样,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河北毗邻京津两大国际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两地人均GDP已突破美元,拥有私家车600多万辆,人均出游率3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作为自驾游、自助游的首选,越来越受游客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河北是我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高原的省份,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秀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特产之乡115个,迁西板栗、赵州雪梨、沧州小枣、武安小米、平泉香菇、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些独有的山水风光和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历史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衡水内画、易水古砚以及永年太极、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散落分布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对广大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二、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运用旅游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使用农业资源做大现代旅游业,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1.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北旅游、农业部门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省级示范点6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全省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三农”空间,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农村开放度,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促进了城乡资源和文明的'有机交融,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承德县新杖子乡坚持休闲农业与发展果品产业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全乡建设精品采摘园20余处,休闲采摘区达到万亩,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形成了“一地一景、一村一品”旅游之乡新面貌,成为“山区特色生态型新民居”示范乡。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多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综合产业,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还可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使农业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使农产品创造出了更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善。

  4.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增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乘数大的优势。目前河北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腹地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能力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崇礼县黄土嘴村依托滑雪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近50户“农家小院”全年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

  三、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北京、四川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一是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市场规模小、龙头少,经营项目单一,综合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风格单调,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北相邻的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

  三是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的战略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5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基本建成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1.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结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北制定了《环首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7大乡村旅游聚集区,9个主题汽车度假营地和30个乡村旅游节点,对环首都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出了总体布局安排。各市、县应围绕落实和衔接这个规划,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修订本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布局、风格要求和服务规范,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

  2.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一是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让旅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20xx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当前河北不同形式的节庆活动很多,但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特色、缺乏品位。张北县在原有草原节的基础上,创意引入摇滚音乐等时尚元素,成功举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草原摇滚音乐节,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因一节成名。20xx年,草原音乐节3天共有20余万人观看了演出,旅游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全省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3.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管理和服务是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短板。我们的主要差距在管理,潜力也在管理。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住宿方便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三是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进入“国家队”、“省级队”的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取消资格。

  4.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采用送教上门、联合办班等方式,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习观摩。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措施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引导,特别在发展阶段,需要在政策资金、公共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整合各自资源,找准切合点,实现政策、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各地要把涉农、涉旅的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与信贷部门协调,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研究开发金融产品,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河北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扶持30个有基础、有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2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主线,加快推进“四城”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基本信息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各村的底子情况,包括人口、住房、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规民约制定、境外人才、矛盾纠纷、村霸贼子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

  首先,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开展“致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富裕产业。每个村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个或多个村,确定一个能增加收入、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项目。

  2.培养一套致富的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养殖和工作知识培训班等。,可以确保培养的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达到90%以上,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村庄帮助留守人员接触手工业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使家庭收入最大化。

  3.探索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金融信贷单位将为发展项目缺乏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返乡创业大学生设立项目,帮助落实贷款计划,最大限度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性。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落实前三项保障、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和爱护环境意识。,从而保证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期整洁。坚持“要尽可能绿,但要尽可能绿”的原则,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提亮,用竹篱、栅栏将屋前围起来,并在屋前屋后种植瓜果、绿植,在全村形成“天然植物、浓郁乡土气息”的景观。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镇内8个示范村:西溪池、前柳黄、芦荟、西河洼、东家下坡、马家亭、梯门、楼阁。

  3.加快城镇化。镇驻村和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到乡镇和社区居住。

  第三,乡村文明。开展“倡导新风正气”活动。

  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建设好青年”“培育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方式大张旗鼓宣传先进佳能,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聚集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石堆共有117名女子标兵、121名女子标兵、92名青年入选。

  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婚丧嫁娶和解、远离陋习的意识。

  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夏季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在每个村打造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知识,让村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教育,引导思想,让大家感受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趋势。

  四是有效治理。

  1 .开展“街面安全”活动。每个村配备一名警务助理,每个村配备一个警务巡逻队。警务助理带头进行警务巡逻、收集信息和解决冲突。每个村都建有一套“天网”监控系统,与派出所的'治安监控平台相连。各村成立警民微信交流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例和安全防范,随时随地与群众互动交流。

  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个社区将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使法律咨询服务成为常态。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入选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每个村将设立“听证室”,对家长时间短、邻里吵架等简单矛盾纠纷进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农村干部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知识、医疗保健等知识,丰富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吸引力。要求村“两委”成员确定一个纯收入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下大力气盘活资源、吸引投资、流转土地,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创建示范点和开展典型驾驶。重点打造四大示范点: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高效农业示范园、沃琪文冠果主题公园。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建成1500余亩,是集观光、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耕体验、延伸加工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步云已有楼宇、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个休闲农场和一个赛鸽文化交流中心。在园区示范带动下,开发种植大樱桃、草莓、蔬菜高效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金梨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现已建成1100亩,已开发百会紫苏庄园、东顺大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天硕洋葱种植基地、梦格有机蔬菜合作种植基地5个。亭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琪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和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集文冠果种植、养殖、高产示范、配送、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级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种植文冠果210亩。项目建成后将用工300余人,年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多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足,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大多数工业项目主要是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的。通过引导大众产业结构调整来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是非常困难的。

  (二)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纯依靠县、镇、村财力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缺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只有回来的人才能去村里当村干部。

  三、建议

  (1)建议加大对群众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建议加大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开发建设乡村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4)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支持,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3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15年8月26日至27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4

  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们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建始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全县,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建始已经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铁路也即将通车。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加上两条国道、清江水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便捷的交通将为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7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人类起源地”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还有清江发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龙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奥陶纪石林代陈沟,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原始的自然风貌迷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异诱人。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我们除了拥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以外,还有《中国名胜辞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的独具特色重要形式。吴国桢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党革命活动地、官店战场坝苏区、红军树等红色旅游资源;独具民俗特色的汉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有待于引导

  我县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

  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新世纪之初,步入整体小康的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新农村”、红土坪的“xx山庄”、“xxxx”等,对应到风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因为市场有需求,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几年之间,我县乡村旅游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广大农民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一天两天的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棋牌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种田之外挣钱的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就给予了它足够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50多家,接待能力已达上万人。野韭池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100多人。

  (三)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不少农家乐就是一个“乡村麻将会所”。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差,还不具备可进入性;还有部分农村农电网未改造,电力不稳定;大部分乡村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地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二、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笔者认为,我县乡村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1、观光农业基地。依托业州的生态农业大观园、现代农业展示区、高山反季节蔬菜示范区、药材种植示范区、生态有机茶园、果园、花卉苗木园、高山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各片区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观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和高山牧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始县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2、休闲度假胜地。依托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区、江河水库、森林草场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3、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汉”之称的花坪、落叶松基地长岭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武汉、重庆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湖库垂钓、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戏水、地宫探洞、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户外运动场地。依托享誉全国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打造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国际国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军事体育五项赛、攀岩比赛等正规的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像长岭岗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群众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二)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建始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近十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麻将馆,还有个别办成低级趣味的场所。笔者在长期的旅游实践中,多次到全国乡村旅游办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沟、海南的万泉河、桂林的漓江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在大沙河办乡村旅游试点,大沙河离城区近,生态环境好,时令水果有特色,农家乐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游码头(绕过了险滩),让农民打造船,接城里的人们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风光优美、时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优良品种,在大沙河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局曾经在那里做过探讨,要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黄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设施等。二是旅游部门要有专人指导,抓好样榜带动全县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建始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交通便捷、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知青年代、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5

  世界经济进入旅游经济时代,据统计,20xx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人数达到了41.2亿,其中每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万亿。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一个中心、三个迈进、五个常德的必然选择,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今年3-5月,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牵头,就如何依托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有常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做贡献,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前往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进行了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市与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开发类型相似的乡村旅游点数量不少,包括柳叶湖白鹤山镇、桃源枫树乡、桃花源镇、鼎城十美堂镇、石门壶瓶山镇、石门罗坪乡、津市灵泉镇等。这些乡村旅游点从自然资源、文化内涵、市场潜力以及群众基础等方面对比具有相对优势,然而通过多年努力,虽然十美堂、枫树创造过万人空巷的景象,但从产品本身来讲并不成熟,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如果不尽快调整思路,实现产品升级,曾经出现的乡村旅游美好景象也将不过是昙花一现。我市目前没有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强的乡村旅游点,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方开发主题虽然明确,但地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形式缺乏,有的虽然号称旅游特色村,但游客身处其中,都无法从建筑、环境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氛围。如桃源枫树,开发主题是打造维吾尔族风情,然而枫树目前旅游主体项目以赏花为主。

  二是缺业态。常德的乡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饭、钓鱼、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几年,由于枫树、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窝蜂地搞起了赏花游,却又毫无新意,雷同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缺后劲。我市乡村旅游投资渠道单一,基本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进入,开发资金主要依赖乡政府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同时,地方政府领导一旦发生变化,旅游开发便受到影响。如津市灵泉镇,20xx年开始,镇党委政府走上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在整体景观的打造、业态的培养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但随着党委政府班子的更换,旅游开发也随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虽然桃源枫树成功通过微营销带动了人气,但全市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主动采取长期有效手段进行市场营销。

  二、意见建议

  乡村旅游因具有生态、环保、可参与性强等特点,深受旅游者特别是城市旅游者的青睐,目前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每年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为此,建议:

  1.提高认识,实现规划特色化。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建议旅游局在认真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基础上,明确发展新思路和新重点,对《常德市乡村旅游规划》要组织修整完善编制。各区县(市)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上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从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认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实现特色差异化。开发中须提炼当地的地脉、文脉,挖掘抓住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如白鹤山镇重点还原和展示渔耕文化,枫树重点体现维回风情,城头山重点体现史前稻文化,罗坪重点体现土家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则通过建筑风格、景观打造、情景设计以及生活体验等方面来反映出各自不同特色,如枫树房屋按照新疆维吾尔族的风格进行改造建设,白鹤山打造常德地方小吃等文化,罗坪还原当地人穿土家服装、举办土家节庆活动,城头山通过种植各类特色稻田展示稻文化。

  3.精益求精,实现产品品质化。产品品质决定了游客的口碑,长沙靖港镇能够牢牢抓住长沙等地游客的心,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维护产品品质。我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旅游要素品质化发展,如经营地方文化应原汁原味,农家土菜和特产,必须原生态、无污染,切不可因为游客数量增加,造成品质下降。同时,在服务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4.多利共赢,实现投资多元化。资金问题可通过政府、企业、农民三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整合政府相关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将开发项目分块招商,将开发权交由市场主体来开发经营。如长沙靖港镇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实施了宏泰坊提质改造,增设了芦江浮桥、亲水码头、画舫游船等游乐设施;三是吸引当地农民参与开发,如白鹤山小镇组织当地的住户利用各自的住房,统一参与小吃一条街的项目。

  5.整体联动,实现业态体系化。每个乡村旅游点的业态必须建立各自的产品体系和上下游生产链,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应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做到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留住游客,更好产生经济效益。以枫树为例,花海项目比较成功,但游客来了之后往往停两三个小时便离开,如果借鉴袁家村的经验,开发出维吾尔族风情美食、民居休闲体验等项目,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还能形成稳定的客源。

  6.精细管理,实现经营规范化。通过长沙靖港镇的经验,可以学习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乡村旅游开发由当地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根据情况不同,通过自筹或引进等方式成立旅游开发经营公司,既可减轻当地政府的工作压力,又可发挥公司专业水平;二是对开发建设的内容进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乱搭乱建现象出现,确保开发有序进行;三是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避免恶性竞争,杜绝宰客欺客现象出现。

  7.加大宣传,实现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一是建议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我市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推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为我市乡村旅游吸引人气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水平,精心策划葡萄节、采茶节、油菜花节、花海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三是建设乡村旅游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与预订服务。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6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xx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xx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xx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7

  xx镇是我县典型的山区边远小镇,离县城52公里,道路弯曲狭窄,交通十分不便利,信息不灵通。而且是县城食水源,省级高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和工业,耕地也不多,除了茶叶产业、竹木产业外,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项目。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屏颈。

  下面我就xx镇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xx这条路要搞通,要加快106国道马岭至高坪村改道工程,拓宽改直通往xx的主干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老板想到xx发展种植产业,进去一趟后都打退樘鼓,没有了下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曾经我带了一个老板去考察青迳反季节萝卜种植项目,后面他说:照xx现在这个交通状况,连辆大货车都难进,就算你不用成本,送几十吨萝卜给我,我拉到珠三角去卖都会亏本,何况我还要投入一笔资金。这个生意做不了。

  还有就是xx至乐昌、至城口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够改造成为7米宽道路,对xx的发展来说,都是很大帮助的,也是群众盼望实现的目标。

  其次,xx不能搞养殖业和工业,那我们就要发展特色种植业。xx目前主要种植产业是茶叶,但茶叶主要分布在鱼皇、烟竹、小楣水村等几个村,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种植茶叶。有几个海拨较高的如青迳、中山、前洞、新白等村种植茶叶产量不高,也有人尝试过,鱼皇这边已经摘了一趟茶叶了,上面才开始摘,海拨高,天气冷,发芽慢。

  为了寻找适合这几个村的产业,我们也不断寻求更多产业项目,如目前在中山试种了40亩弥猴桃,在前洞种植了77亩何首乌,在青迳试种了60亩山楂,在新白试种了50亩蕃薯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xx气候的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佛山商会旗下的'一个农业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xx建设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生态环保的农产品通过商会直接销往香港、珠三角等地。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第三是可以结合城口红色小镇,打造xx红色旅游项目。当年红军经过xx三天三夜,还在新白村一个村小组住了一晚,目前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更多旅游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到xx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总之,我觉得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正进行新农村建设才有意义,否则,只见新村新面貌,不见实惠好生活也是达不到乡村振兴的目标的。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8

  一、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

  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旅游发展还没有进入正轨: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村境内有长湘公路和京珠高速经过,距离星沙也仅有四十分钟车程,有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村重峦耸翠、绿树成荫。最高主峰海拔509米,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9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远近闻名,得益于其有古老的“影珠”、“隐朱”传说、有白果树、九马咀、九间房、穿石岩、吊龙坡、小天池等自然景观、还有抗日战争遗址等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原始的自然风貌迷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异诱人,真实的历史文化教育人,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创收空白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人成事、因势利导的特点使很多人爱上了乡村游,以满足城里人回归田园、怀旧、体验、学习的种种需求。据初略统计,每年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超过1万,可惜的是因为没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服务,这些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在本地消费,创收几乎为零。

  (三)政策支持,前景广阔

  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发展乡村旅游都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的内涵,符合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两河流域”治理的目标。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局五年旅游发展规划》等全县性旅游规划,都把纳入了红色旅游线路和等级景区建设的规划,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笔者认为,我村乡村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长沙、星沙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城市人最具吸引力的观光旅游基地、休闲度假胜地、避暑重地、文化教育圣地:

  (一)观光旅游基地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名胜、亭台庙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宗教信仰。

  (二)休闲度假胜地

  依托交通要道、风景名胜、河坝水库、森林草场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三)避暑重地

  要利用高海拔山区气候宜人的特点,建设避暑重地。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水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湖库垂钓、游泳、林间游戏、散步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四)文化教育圣地

  依托抗日战争遗址,打造出历史文化教育圣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辅助战争影像、历史书籍、图片、虚拟战争等内容,寓教于乐,乐中有学。也可以利用原始乡村的特点与城里游客开展一对一家庭、孩子的互帮体验生活活动。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原”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教育型型和风味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交通便捷、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抗战遗址、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9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xx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xx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xx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44.9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2.9万株,种植蜀葵2.5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xx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xx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xx时报》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镇的观光农业项目总体规模狭小,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镇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

  较大。由于我镇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会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将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枣、苹果采摘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还将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比较外地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结合我镇实际,继续搞好项目区道路、绿化、保洁、照明等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筑起针对东营东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总体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务载体,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从客流量上进一步促进物流和资金流。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努力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并扩大乡村游半径。

  三是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针对冬枣、苹果采摘园旅游旺季时间短、果农受益相对有限的弊端,我镇在现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枣三种种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链条,大大延长了采摘期;千亩苹果园在现有国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时,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采摘、购物、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项目,如特色文化习俗、历史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0

  一、鄢陵旅游业资源

  (一)生态资源优势独特。

  (二)陈化店地下水水质优良。

  鄢陵县陈化店镇地下水储量丰沛,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于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之泡茶饮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进代谢、消脂去腻、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二、鄢陵乡村游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乡村游发展规划。

  聘请省内有关专家和教授对全县的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线路组合、宣传定位、发展步骤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编制出《中国鄢陵农家乐旅游开发总体策划》。规划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陈化店水资源)、一草(草坪生产)、一果(樱桃、蟠桃等杂果)”五大资源特色为支撑,深入挖掘“彭祖养生文化、许由文化、三国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国古城文化”等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把美丽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结合起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和谐统一。

  (二)加快乡村游精品景区建设。

  景区(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切实加强乡村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2、柏梁花乡农家乐。该景区以柏梁镇蒋庄村为依托,以农村城镇化和景观建筑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建中欧结合式建筑110栋,积极开展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入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和花乡风情。目前,已建成布局考究、古朴美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欧结合式建筑70余栋,农家乐接待床位400多张。

  3、姚家村。该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以蜡梅最为著名,素有“蜡梅冠天下”、“花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园”就座落于该村。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示范村。目前,全村2743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同时,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闲地种植花木,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庭院,不仅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增加了收入。

  6、南坞清流河休闲景区。该景区以清流河为依托,两岸种植有蟠桃2000多亩,绵延20余公里,每年三月,两岸桃花都引吸着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世外桃园”、绝世佳境。同时,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积500余亩,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玩品蟹。

  8、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该景区位于陈化店镇,陈化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区以陈化店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已建成各类高、中、低档茶馆、茶舍100余家。

  (三)加大乡村游宣传营销。

  一方面,把鄢陵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宣传的重点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几年来,通过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200余篇;在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以及周边地区电视台制作专题片30余期;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报刊开辟广告专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开通鄢陵旅游网站,全面介绍推荐鄢陵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宣传营销意识,变“等”客上门为“请”客上门。积极组织人员组成促销团到各地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营销;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全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并积极参加“河南风”推介活动;极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记者、旅游界同行来鄢实地考察、踩线,推介旅游线路。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升了鄢陵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打响了鄢陵乡村旅游的`品牌。

  (四)加强乡村游规范管理。

  乡村游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乡村游给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我们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旅游部门联合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交际礼仪、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农家乐环境卫生、餐饮质量、收费标准进行检查。积极组织经营者先后到栾川、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开扩眼界和学习经验。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确保了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使农家乐经营者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鄢陵乡村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鄢陵乡村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乡村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我县乡村游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完善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有关政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家乐”接待点的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较低,接待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少,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两侧路灯、各种指示牌、景区内排水、排污设施及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

  (三)缺乏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少,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类同,产品单一,缺乏“农”的特色和风格;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饭馆、一家旅店,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农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层面,服务质量和档次不高,严重制约农家乐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把乡村游工作作为重点,对在乡村游发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二是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乡村游发展重点乡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点)开发的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发展乡村游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重点扶持和发展几家乡村游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全县乡村游发展的典范,切实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四是立足于长远发展,注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特别是农家乐从业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突出特色资源优势。

  在省、市“旅游立省”、“旅游立市”战略决策的指导下,按照鄢陵“旅游强县”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乡村游总体发展规划,认真抓好实施和落实。一是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尽快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三)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鄢陵乡村游品牌。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规范农户乐接待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大鄢陵乡村游宣传营销力度,通过参加促销会、推介会及在各类电视台、报刊、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制作专题、刊发稿件等方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乡村游的影响力。同时,将乡村游、休闲旅游列为旅游节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旅游线路,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全面打响鄢陵乡村旅游品牌。

  (四)加大对乡村游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拔付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游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处理、公共照明、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对乡村游项目的立项进行倾斜,使更多的旅游项目能够得到上级项目专用资金、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的扶持,进一步完善现有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档次。

  (五)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乡村游项目用地政策。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家土地使用政策,并出台更有利于乡村游发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游企业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旅游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门年度计划,保证旅游产业发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对乡村游宣传营销的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将鄢陵乡村游纳入省旅游宣传的整体规划中进行宣传推介。在中央、省、市强势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增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鄢陵乡村游的知名品牌。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1

  类型丰富、层出不穷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北京人旅游的主体,传统意义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北京乡村旅游已形成了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个区县的344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67个,占现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游户已发展到2万余户,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约6万余人。拥有各类观光农业示范园354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以采摘、垂钓、养殖为主。有的民俗旅游村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形成了“观在景区,吃住在民俗村”的发展模式;也有的民俗村依靠内在的旅游要素,让游客与当地人或表演者共同游戏、生活或劳作,诸如歌舞看戏、种花养鱼、采摘果实、种植蔬菜、学做菜肴及其他家庭工艺等,让游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了解各种实用科技知识;有的还利用历史事件遗迹发展“红色旅游”,组织游客观览具有地方特色的旧民居与古建筑等。

  在北京的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山区及西北六环外侧的平原区和浅山区分布着一批度假村,它们充分发挥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绿地广阔、交通方便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品。有的采用前村后园,以园养村,以村促园的经营模式;有的以温泉为依托,建成温泉疗养地、戏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过温泉浴达到医疗、保健效果;也有的以景点为依托,游客白天观景,晚上在度假村休息、娱乐;还有的以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足球场、羽网球馆等体育设施及森林为依托,吸引市民前往度假观光。

  乡村游出现8种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总结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长指出:“这8种产品的推出,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状况,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换代。”为规范这8种新业态的发展,北京市旅游局还牵头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乡村酒店,是将农业、生态、田园等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结合,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昌平区乡村酒店分为温泉康复疗养型、特色餐饮型、体验农事型、餐饮会议型、采摘休闲型、田园风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风格建筑型等。朝阳区重点打造的'国际驿站,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它所接待的群体以国际游客为主,外国游客居住国际驿站,可亲身体验当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参与中国传统或当地传统节日及其它特色活动,参与人们日常休闲及娱乐活动,也能观赏独具中国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据介绍,大兴区新型的采摘篱园、密云天然的生态渔村都值得一游。此外,北京发展较好的休闲农庄有通州区禾阳休闲农庄、通州区天地和庄园、昌平区中科捷奥休闲农庄、延庆县怡情园休闲农庄等。而房山区重点打造的养生山吧,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将绿色、养生理念融入乡村旅游之中,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兴趣。

  建立有效机制推动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任何市场永恒的主题。旅游者的需求是不断更新的,北京市旅游局因此倡导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积极收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信息和旅游市场变化动态,主动地革新现有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内容、档次、类型,并且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这也是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一直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的成功秘诀。

  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化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市旅游局还以科学的规划引导旅游产品创新的方向;市农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等政府部门则以投资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国际投资、市民投资与居民互助合作社为产品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北京市旅游局与标准局不断对新产品业态建立标准,也保障了创新产品的健康成长。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2

  世界经济进入旅游经济时代,据统计,xx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人数达到了41.2亿,其中每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万亿。进展乡村旅游是建设一具中心、三个迈进、五个常德的必定挑选,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习惯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今年3-5月,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牵头,就怎么依托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展壮大有常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我市经济转型进展做贡献,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前往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进行了考察。现将调研事情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的进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别容回避的是,我市与长沙靖港镇、永顺老司城开辟类型相似的乡村旅游点数量很多,包括柳叶湖白鹤山镇、桃源枫树乡、桃花源镇、鼎城十美堂镇、石门壶瓶山镇、石门罗坪乡、津市灵泉镇等。这些乡村旅游点从自然资源、文化内涵、市场潜力以及群众基础等方面对照具有相对优势,但是经过多年努力,尽管十美堂、枫树制造过万人空巷的景象,但从产品本身来说并别成熟,市场竞争力别是很强,假如别尽快调整思路,实现产品升级,曾经浮现的乡村旅游美好景象也将只是是昙花一现。我市目前没有打造出一具特色鲜亮、市场妨碍力强的乡村旅游点,要紧存在四个方面咨询题: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点开辟主题尽管明确,但地点文化内涵挖掘别够,表现形式缺乏,有的尽管号称旅游特色村,但游客身处其中,都无法从建造、环境等方面感觉到特色氛围。如桃源枫树,开辟主题是打造维吾尔族风情,但是枫树目前旅游主体项目以赏花为主。

  二是缺业态。常德的乡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饭、钓鱼、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几年,由于枫树、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窝蜂地搞起了赏花游,却又毫无新意,雷同现象十分严峻。

  三是缺后劲。我市乡村旅游投资渠道单一,基本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进入,开辟资金要紧依靠乡政府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并且,地点政府领导一旦发生变化,旅游开辟便受到妨碍。如津市灵泉镇,20xx年开始,镇党委政府走上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进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在整体景观的打造、业态的培养都取得别小的成就,但随着党委政府班子的更换,旅游开辟也随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尽管桃源枫树成功经过微营销带动了人气,但全市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主动采取长期有效手段进行市场营销。

  二、意见建议

  乡村旅游因具有生态、环保、可参与性强等特点,深受旅游者特别是都市旅游者的青睐,目前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每年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全国都市居民出游挑选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为此,建议:

  1.提高认识,实现规划特色化。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进展乡村旅游的认识,把进展乡村旅游纳入本地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建议旅游局在仔细分析研究乡村旅游进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基础上,明确进展新思路和新重点,对《常德市乡村旅游规划》要组织修整完善编制。各区县(市)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进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和完善乡村旅游进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上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从房屋建造、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仔细挖掘地点民俗文化和风俗世情,使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实现特色差异化。开辟中须提炼当地的地脉、文脉,挖掘抓住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如白鹤山镇重点还原和展示渔耕文化,枫树重点体现维回风情,城头山重点体现史前稻作文化,罗坪重点体现土家民俗文化。开辟过程中,则经过建造风格、景观打造、情景设计以及日子体验等方面来反映出各自别同特色,如枫树房屋按照新疆xx族的风格进行改造建设,白鹤山打造常德地点小吃等文化,罗坪还原当地人穿土家服装、举办土家节庆活动,城头山经过种植各类特色稻田展示稻作文化。

  3.精益求精,实现产品品质化。产品品质决定了游客的口碑,长沙靖港镇可以牢牢抓住长沙等地游客的心,关键在于坚持别懈维护产品品质。我市在乡村旅游开辟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旅游要素品质化进展,如经营地点文化应原汁原味,农家土菜和特产,必须原生态、无污染,切别可因为游客数量增加,造成品质下落。并且,在服务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多利共赢,实现投资多元化。资金咨询题可经过政府、企业、农民三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整合政府相关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将开辟项目分块招商,将开辟权交由市场主体来开辟经营。如长沙靖港镇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实施了宏泰坊提质改造,增设了芦江浮桥、亲水码头、画舫游船等游乐设施;三是吸引当地农民参与开辟,如白鹤山小镇组织当地的住户利用各自的住房,统一参与小吃一条街的项目。

  5.整体联动,实现业态体系化。每个乡村旅游点的业态必须建立各自的产品体系和上下游生产链,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应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做到满脚游客的基本需求,如此才干留住游客,更好产生经济效益。以枫树为例,花海项目比较成功,但游客来了之后往往停两三个小时便离开,假如借鉴袁家村的经验,开辟出维吾尔族风情美食、民居休闲体验等项目,能延长游客停留时刻,增加游客消费,还能形成稳定的客源。

  6.精细治理,实现经营规范化。经过长沙靖港镇的经验,能够学习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乡村旅游开辟由当地政府大包大揽的事情,依照事情别同,经过自筹或引进等方式成立旅游开辟经营公司,既可减轻当地政府的工作压力,又可发挥公司专业水平;二是对开辟建设的内容进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乱搭乱建现象浮现,确保开辟有序进行;三是建立符合当地实际事情的治理制度,幸免恶性竞争,杜绝宰客欺客现象浮现。

  7.加大宣传,实现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联+,扩大妨碍。一是建议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我市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推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为我市乡村旅游吸引人气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乡村旅游节会的举办水平,精心策划葡萄节、采茶节、油菜花节、花海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三是建设乡村旅游营销络,积极探究乡村旅游络营销与预订服务。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3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4

  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北端,全乡面积101.33平方公里,东南与大合坪乡毗邻,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全乡7045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97%,林地面积8114.5公顷,草场资源3.03万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健康生机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抢抓张家界旅游人口转移机遇,立足土家民俗文化,紧抓浓厚的历史人文,大力推进了宜居生态建设、绿色环保建设、生态休闲建设,为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品牌突出。

  火场土家族乡地处偏远,多为高寒山区,以喀斯特熔岩地貌为主,多熔岩溶洞,土壤稀薄,生态独具特色。2022年之后,乡党委政府一方面在全乡范围内禁止砍伐,通过村规民约安排专人在各条溪流开展禁毒、电鱼活动,狠抓公益林管护工作和科学规划堡子界、谢家界、杉木垭三大乡级林场等一些列举措保护自然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生态基础;另一方面,乡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火场土家族乡“树新风、治陋习”深化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制止大操大办、遏制“人情消费”的通知》等文件,倡导文明的乡风民风,并狠抓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点和小型垃圾焚烧炉,向农户发放垃圾桶,定时拖运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定期开展环境整治等运动,乡村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乡风民风焕然一新,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人文特色。

  火场土家族乡最大的文化特色就是土家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文化的挖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灵魂”。一是对土家老木屋、大团寨、四合院、吊脚楼等特色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并加快推进房屋特色建设,统一实施穿衣戴帽;二是对民族古村落---桃坪界村进行了修复建设,修缮了袁氏宗祠和袁氏陵园;三是收集整理土家族山歌小调、舞蹈,培养了一支土家山歌小调和舞蹈表演队伍,并规划筹建一个民族文化展览馆和民族文化广场;四是整理汇编了大画眉鸟经,积极推动和定期举办画眉鸟斗鸟节,斗鸟活动在乡内成为常态;五是成立了画眉鸟协会,培养一批养鸟爱好者和养鸟大户,传承和发扬“画眉鸟”文化,着力延伸鸟文化=产业链;六是规划建设画眉鸟文化展示基地和斗鸟广场,让画眉鸟文化能得到集中的展现。七是重视宣传和推广民族文化。2022年4月,火场土家族乡开展了“原生火场·神韵土家”宣传片拍摄活动,制作了土家民俗宣传片,并在沅陵电视台进行5期专题报道推广,同时邀请广东电视台“混饭女主播”金玲女士到乡内拍摄,全面推介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产生了良好效果。

  (三)地域得天独厚,抢抓政策机遇。

  火场土家族乡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与张家界的自然环境一脉相连,结合自身生态和环境优势,借助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积极对接张家界南线战略,抢抓脱贫攻坚机遇,实行了易地搬迁,全乡共建3个集中安置点,人口进一步集中到集镇。此外,2022年全乡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89公里,新修了鹿鸣溪至石家垭村公路、硬化了中村村赵家裕片区组级公路、高标准整修了中村至苏井界路段中的安全隐患,并规划2022年完成5条道路提质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打破封闭格局,实现外联内畅,打造“边界特色民族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小康火场建设。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产旅融合发展。

  一是2022年起,按照“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打造了“十里民俗风情花海民俗风情长廊”,在鹿鸣溪村至张家界市四都坪乡醒家峪村的公路两边栽植了三万珠桃树,播撒50斤鲜花种子,沿线修建了3处观景台,4座土家风格休闲亭,新建2座土家风雨桥;

  二是进一步塑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新形象,整体打造集镇靓丽风景,全乡进行了“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拉通全乡的移动宽带,基本实现乡域内手机信号全覆盖和网络村村通,并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百丈岩瀑布景区和百丈岩风景点游步道;

  三是乡党委政府带头发展产业,建成了党委稀有苗木创业示范园。

  截至目前,全乡建成生态有机茶场面积1600亩,可采摘面积达到1000亩,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亩,完成楠竹种植1000亩,有种养大户80多户。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4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成立家庭农场10个。此外,恒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在桃坪界村率先试点田园综合体,该试点以无缘洞、苏井界优美自然风光、桃坪界古村落浓郁的土家民俗文化和古建筑风情,正源高山云雾茶叶基地、鱼食岗黄桃基地为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和全域旅游综合化发展。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两张名片,有望构建火场土家族乡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高,对发展过程盲目乐观,不能够准确把握资源的挖掘方向,干劲和热情容易受挫。

  (二)配套基础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火场土家族乡地处偏远,原本交通条件落后,内外畅通受阻。发展乡村旅游既需打通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枢纽,又要完善基础设施,更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

  (三)缺乏科学管理,旅游品牌没有形成合力。

  火场土家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是全乡境内的产业欠缺规模化,产业缺乏科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乡村旅游事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粗放,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是乡村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目前,全乡旅游产业和产品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影响力的品牌,相关的旅游宣传不足,营销手段单一,旅游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市场占有率低。

  三、具体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以建设全域旅游综合项目为契机,坚持“一区、二带、三品、四乡”战略,基础先行,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两张名片,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按照“突出生态、民族文化、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彰显特色”的原则,规划好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使乡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相互配套,解决民生问题,展现文化魅力,有序推进和发展乡村旅游。

  (二)整合项目,融合发展。

  一是与周边旅游融合。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与县城、借母溪、张家界等景区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聚集人气,形成对区域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通过乡庆、“画眉鸟”斗鸟节、土家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节日举办庆祝活动,采取以节促游的方式,在新闻媒体上加大联合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二是与产业融合。立足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整合全乡产业,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和体验效果的农庄,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风景区、优质水果采摘园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借助电商扶贫的机遇,大力扶持“农户+基地+公司+电商”的`经营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衍生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以旅游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促进贫困人口致富脱贫。

  三是与特色文化融合。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立足“画眉鸟”文化、土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等,整合并开发文化旅游的衍生产品,并结合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宣传文化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互联网上就能初步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土家民俗文化。

  (三)配套基础,强化服务。

  一方面党委政府提供更多更宽广的学习培训平台,开办旅游培训专题班,邀请土专家和相关人士进行授课,对旅游从业者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管理团队,发挥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带头引领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培养群众的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基础设施跟上旅游发展需求。整合相关资源,实行开放式发展,招商引资,吸引旅行社、餐馆、酒店等服务业入火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

  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政协于20xx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2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05-29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04-18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07-24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2-21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21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篇01-05

[荐]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篇06-11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15篇【必备】07-02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