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最新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11 12:02:3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5最新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索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建峰和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继伟牵头组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人行、市银监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与,自5月25日至7月5日,开展了一次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调研活动。调研活动涉及全市11家金融机构、8家市直相关职能部门、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对60家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28家企业深入现场调研。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问题、走访企业剖析困难、座谈交流会商对策等形式,对问题边调研边思考、边了解边指导、边发现边解决,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15最新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

  (一)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581个,其中,小微企业9348个,占企业总数的97.56%。全市小微企业近万家,地位重要、作用很大。一是服务发展功不可没。2011年,全市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5.51亿元,占全市企业总收入的43.44%,总利润147.23亿元,占全市企业总利润的60.33%,不仅占据着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维护稳定无以替代.全市小微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5.37万人,占全市企业总从业人员的58.1%,占全市总人口的11.5%,不仅承载着很多创业者、务工者的希望和梦想,而且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三是促进和谐举足轻重。近年来,全市小微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202家、帮扶行政村174个,帮扶“三老”生活困难人员158户、580余人,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余万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弘扬了义利兼顾、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增加值增长32%,上缴税金增长39%,增长幅度较大,发展势头强劲。二是群体规模稳步扩张。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市小微企业总数增长10.2%;小微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5%。三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小微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了以矿产品及其深加工、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加工、餐饮服务业、医疗生化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优势。尽管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市小微企业仍然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发展机遇助力。借力东风好行舟。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我市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必将为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信息等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创造了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二是产业定位支撑强力。好运筹决胜千里。我市确定的调结构、促转型战略,以能源、煤化工、黄金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以7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做实项目对接、老客户回流、优质客户渗透、困难客户康复“四大工程”,围绕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光伏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必将强有力带动全市小微企业发展。三是运转灵活凸显活力。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个体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便于自身快捷转型发展。如科利恩铝业有限公司2008年建厂,初衷是以铝板、铝带和铝箔为主打产品。2009年一期工程投产时,国内外铝板、铝带市场不景气,公司发展前景黯淡。2011年7月,公司开始市场调查论证,拟转型生产微型球形铝粉,2011年底即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实现半年转产见效。目前已生产铝粉2500吨、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民间资本蕴积潜力。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造就了当前藏富于民的时代,使得民间资本蕴积着巨大的能量。就我市而言,党的富民政策和独具优势的自然条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许多“淘金者”成为“暴发户”,因而我市民间资本相对集中更具投资潜力。五是党委政府重视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搭建有效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也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委、市政府多次举行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运行调度会、银企洽谈会,各部门也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促进发展。如在解决融资难方面,市工商联与工行xx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两年内给予全市100余家中小微型企业授信额度不少于10亿元;xx银行推出“崤函微贷”特色产品;工商局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百亿送贷行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78.6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增幅69.51%,高出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幅42个百分点。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对60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128个,经分类梳理和归纳总结,主要表现为“六难”。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很差钱”是小微企业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的瓶颈。调查显示,60家小微企业有29家资金紧张,占48.33%;有20家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占33.33%。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的问题,还有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小微企业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不善,发展前景黯淡,财务状况一团糟,甚至濒临破产,银行不敢贷款;有的因为租地经营或尚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未办好土地证,企业土地、厂房、办公楼等没有产权,缺少必要的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有的对诚信经营不重视,有逾期还款记录或缺少银行贷款经历,没有银行信用积累,银行不愿贷款;有的不懂信贷规定,试图通过请客送礼或人情疏通赢得贷款,结果贷不到款;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不符合银行贷款的财务要求,银行无法贷款;有的企业负责人,不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沟通,只喊贷款难。金融机构方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对小微企业贷款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工作成效不显著,导致金融机构扎堆“傍大款”,小微企业被冷落。多数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时间长,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急、快”的特点;银行的问责机制不科学,“贷款终身责任追究”、“百分之百贷款安全,不允许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等制度,制约了信贷人员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观念陈旧,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差,不能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信贷产品;部分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都有提高。政府职能方面。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虽然成立了一批担保机构,但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一家被国有银行认可。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至今没有建立,服务平台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另外,还存在银企沟通不够,信息不畅,企业找不到可以贷款的银行,银行找不着合适企业贷款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如湖滨区瑞通汽车城负责人介绍,采购汽车需大量流动资金,存在融资难问题,调研组立即会商提出解决建议,协调银行同意“用采购待卖的汽车作抵押贷款”。后经调研组了解,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本身已有“用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多家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表示,目前有不少新推出的金融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营销,座谈交流才发现,原来参加会议的小微企业,有不少都是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合作伙伴。

  (二)人才缺乏,创新难。调研显示,20家小微企业反映人才缺乏、劳动力明显不足,占抽样调查企业的33.33%。企业人才紧缺,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普通工人紧缺。人才紧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普通工人紧缺导致企业难以正常生产。企业创新难的原因是:一是理念偏差。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赢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有科技含量,但只顾当前利益,咋样能赚钱、能快赚钱就怎么做,既无暇顾及科技研发,也无心、无意于研发创新。二是人才紧缺。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规划,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造成技术人才留不住,熟练工人流动大。60家小微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仅4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0.3%,有的企业没有一个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大学生员工数仅574人,平均一个企业不到10人;管理人才360人,平均一个企业仅6人。三是资金局限。资金紧缺难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使得企业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以某工业园区为例,70%的企业经营者是原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把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后,后续资金困难,致使企业经营尚且步履维艰,更谈不上注资科技研发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少,也是导致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全省有13个省辖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给予认定合格企业技术中心10—30万不等的科研经费,我市尚未开展。

  (三)成本过高,赢利难。调查显示,46.66%的企业反映运行成本上升过快,企业几乎是微利经营、维持生存,甚至是亏损经营,随时有倒闭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071元。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河南省平均增幅为35%)。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4556元,3年间提高了43.85%,远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二是原材料成本迅速增加。近年我国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01—2011年间,除2002年和2009年外,每年都较上年增加。其中,2011年黑色金属同比增加9.4%,有色金属同比增加12.1%。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调研显示,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各种管理费用为小微企业主要承担的税费种类。有的地方小微企业还要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占主营收入的10%—30%,极大地增加了运行成本。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希望政府能适当减免税费。

  (四)需求不足,发展难。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应。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国内经济发展步伐放缓,致使小微企业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市场,难以持续发展。调查中,11家房地产和机械制造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池耿发矿山设备公司,主要生产矿山开发、隧道开凿等机械设备,拥有自己研发的60余项技术,在全国领先,产品销售全国40多个地区,几度辉煌;现由于经济下滑、煤矿减产等因素,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被迫亏损经营。

  (五)视野狭窄,转型难。我市部分小微企业依赖当地矿产资源生存,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随着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能源压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部分企业完成了初级资本积累,想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视野不够开阔,市场信息不畅,缺乏必要的对接平台,难以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四大一高”战略的好项目,不知道怎么转型,不知道怎么发展,有的盲目追踪市场短期热点,致使转型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六)政策“棚架”,受惠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但由于缺乏细则,程序复杂,要求严格,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的非常有限。小额贷款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支持覆盖面广,实惠且手续简便易行,但需政府财力注入足量担保基金。如人社局的同志反映,由于担保基金投放额度所限,制约了小额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政企对接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小微企业根本不了解国家有关政策,也就不可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如市财政局的同志介绍,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资金,但由于企业不了解,不主动向财政部门呈报财务报表,不能进入财税政策惠顾的企业名单;财政部门掌握企业项目有限,没有足够的项目储备,也申请不来更多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因而我市每年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和经费有限。

YJBYS小编为你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2015年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2015县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4.2015年北京社会企业调研报告

5.2015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6.2015年关于我省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7.2015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8.2015年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9.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     

  三、加快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一是落实好国家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国九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等,需要政府明确各职能部门、金融系统的责任,切实从“稳增长”的高度,认真贯彻,使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制定好地方支持政策。省内外部分地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地方性政策法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建议我市及相关部门,也尽快制定出符合本地、本行业情况的相关政策。三是规划好长远发展目标。“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我市是最具受惠的城市之一,应把握好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围绕科学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实施,制定小微企业发展长远规划,引导和加快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进一步拓展信贷融资广度。调查中,发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融资问题就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是从政府主导上说,优化信贷环境。建议政府拿出引导资金,以建立行业协会基金、同业公会基金等形式,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完善相关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政府出资、各大商业银行认可的融资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好现有9个政府主管的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稳妥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拓展直接融资市场,针对一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借力发行基金(或融资债券)、金融物流等新的融资渠道。二是从金融服务上说,鼓励运作创新。既要充分发挥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的独特优势,又要通过职能单位组织银行和小微企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银企信贷项目交流会、新政策发布会和金融知识培训班等,向企业通报最新政策、传递财富信息、解答信贷疑难、推介金融产品,畅通融资信息,搭建促进成功融资平台;组织协调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到先进地区学习,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量体裁衣”、“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三是从部门履职上说,搭建对接平台。政府相关单位各自承担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业务职责,既要明确任务,确保财政、信贷、税费优惠等政策上与企业有效对接,保证企业受惠及时、全面,又要实际行动,采取针对性措施,选准工作载体,利用有效形式,建立政企、银企对接交流的长效机制,服务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止报告完稿日,市银监局已促成4家银行与4家企业对接贷款意向,其中2就爱银行为2家企业量身定做金融贷款产品。四是从企业主观上说,克服自身缺陷。要主动去了解信贷政策、金融产品和贷款流程,积极与银行对接和沟通,保持信息通畅,增强贷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企业诚信建设,树立诚信形象,增加诚信积累,提高授信额度。严格按照银行要求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减少贷款的“人为”阻力。注重完善企业土地、房产等手续,增加企业可以用于抵押的实物,着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吸引银行投放贷款“锦上添花”,主动房贷。

  (三)进一步化解人才吸纳难度。一是引导建立人才规划。引导帮助企业建立人才规划,加强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引导企业适度提高员工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士培训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摆上位置,由财政拔款,明确部门统筹负责,以企业需要为目标,加强职业和技能培训,满足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根据大专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确立部分小微企业为在校生学习锻炼基地,助推在校生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性解决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三是搭建劳资供需平台。以市人才交流中心为平台,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供需数据库,与劳动力输出地和有关院校建立协作机制,定期举办各类综合或专业现场招聘会,搭建用人企业和人才市场的桥梁。四是完善劳力吸引政策。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特别是上海、长沙等地建立了农民工廉租房小区。建议我市着眼长远,解决来峡务工人员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四)进一步挖掘市场培育深度。一是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恶意竞争、无序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市场空气,规范市场秩序。二是让利小微企业。引导地方大中型企业与本地小微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如仰韶酒业彩陶坊酒开发的彩陶瓶从四川制造运输过来,而酒厂相邻的韶韵轩公司开发的彩陶系列旅游产品与彩陶坊酒异曲同工,两者实现合作有基础,也会使双方受益。三是创造发展机会。在实施“四大一高”发展战略中,关注和照顾小微企业的参与机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为小微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也要着力解决现有企业规模扩张的用地难问题。四是拓宽投资领域。抓住有关部门落实“新非公36条”配套措施密集出台,某些垄断行业“璃门”打开、进入门槛降低的有利时机,加强小微项目的宣传引导,鼓励民间资本乘势而上,催生一批小微企业,使我市实体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进一步提高集群发展程度。一是发挥企业协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打造品牌,提高防风险能力和融资担保互保能力,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提高小微企业抱团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发挥宏观政策引导作用。抢抓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时机,立足现有产业行业基础,加大行业招商、行业承接的工作力度,加快特色小微企业发展基地培育和产业链条对接,推动小微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三是发挥“投资洼地”吸引作用。依托我市七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引导小微企业向园区聚集,提高资源共享、节约发展水平;依托中心商务区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在中心商务区设立各管理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窗口;引导小微服务企业向中心商务区集聚,打造我市新的科技、金融、商务、商业、餐饮等特色服务区。

  (六)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满意度。一是明确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调整完善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确定领导架构,明确统战部、工商联的组织协调责任,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金融机构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履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职责。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坚持小微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一协调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合力共为、落实政策,上下联动、部门协力清除环境死角,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企业反映投资初期,政府多项承诺很吸引人,可是企业建成投产了,不仅政府承诺诸多服务内容没有兑现,而且企业应有的权益也没有给予保障。三是建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在全市设立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监测点,构建布局合理的环境监测网络,切实把小微企业作为检测各地环境的“温湿度计”,及时反映环境优化情况,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建立考核奖惩体系。把各县(市)区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评,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每年组织专项检查考核,对工作推进有力的加大市级政策扶持,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肃督导、并削减市级政策扶持,营造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我市小微企业持续快速蓬勃发展。

YJBYS小编为你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2015年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2015县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4.2015年北京社会企业调研报告

5.2015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6.2015年关于我省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7.2015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8.2015年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9.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

【最新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5-12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08

市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最新的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12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10-23

我区台侨资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05-20

工商局关于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08

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