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时间:2020-11-25 11:44:4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现在农村经济怎么样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一】

  当前,国家正在响应“三农”政策,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一时间风起云涌,现在农村现状如何?我国农业改革进展又是怎样呢?通过寒假期间到济南长清万德镇六律村执教,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一、农村现状

  1)、收入

  农民收入大概来自土地收成和外出打工两个方面,当然个别农户还可以通过做点小本生意、搞养殖之类的方法使生活宽裕,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六律村坐落在山上,所以土地也都是成梯田状分布在山上,而且村里人口多,可利用耕少,平均也就半亩田地,这一地带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亩地的平均收入也就五六百吧,可是如果去了投入,所剩也就无几了,只靠田地收成过日子显然不行,外出打工挣钱就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外出打工也不容易,村民文化水平底,一般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这样就只能靠力气吃饭,外出的地点主要有济南、湖南、东部沿海和南方的一些工业城市。如果家里劳动力少,也就是家庭离不开自己的照应,不能甩手就走的村民或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就到济南干临时工,像一些房屋装修、灯饰安装之类的活。这样家里有急事或农忙时就可以回家帮忙,等到闲暇时就再出去,这部分人每月打工收入也就800—1000元吧。不过一年之中也就能在外面六七个月.去湖南的一般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劳力,到那边主要是修铁路,一般是一年回来一次,干这种活很累,但工资也比较高,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回去的,这些人的月平均收入一般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一些就是到南方沿海或一些东部的工业城市去打工,这些人一般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一般也是一年回来一次。村子里还有一些养殖户,大都以养鸡为主,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经济来源,不过,养鸡除了要吃苦受累之外,还要有睿智的经济头脑,养鸡有赚有赔,有时吃苦受累不说还赔了不少钱,这就看你的市场眼光了。

  六律村虽然靠近一个叫灵岩寺的旅游胜地,但是它给村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小。

  2)、支出

  村民的主要花费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小的时候要上学,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要到镇上去上学,小学的孩子每天车接车送,中午在学校吃饭,这样每天的生活费就要用到五元以上,再加上书费教学用品费等,一个孩子一年也要2000—3000元的花费。村民对文化的渴望也比较底,一般是孩子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也就算了,辍学打工还可以贴补家用。这样孩子长大后花费又分两类,继续上高中考大学的家庭生活要紧迫些,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中国的教育制度使这些家庭一贫如洗。而那些辍学的孩子长大后,家里也要花很多钱在他们身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要给孩子盖房子、下聘礼、娶媳妇......总之,处处都要花钱.

  医疗费用也是一个大的支出,虽然村里有了合作医疗,但此过程 烦琐,要到乡镇指定的医院就医,依据病情报销15%—45%,一般情况下村民患了一些小病像头痛发热之类的,大家都不会走这个过程,不过对于一些疾病重病村民还是很受益的。合作医疗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对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剩下的花费仍然不是小数,谁家有了重病患者也意味着反贫。

  还有一个大的支出就是人情世事,村里谁家有了婚丧嫁娶都要张罗着办,即使没钱四处借也不能落人之后,亲戚邻里之间都要去送礼,如此礼尚往来,久而久之,交往范围就大了,这方面的花费也就高了,多了。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重道远。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里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之中,更多的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仿效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种植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小农阶段,现在的一些农用机器在着根本就用不上,只能靠人力,就连灌溉这一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2)、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村里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村里历史上形成的债务比较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严重不足,瓶颈制约,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现在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底,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方面的现象有很多,村里原本耕地就少,很多村民盖新房子的时候随便占用土地,以前的老房子自愿的买卖,山里的空气新鲜,一些有钱的济南老总就在这买了土地盖别墅,自由买卖土地现象严重。还有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长都没有监督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是村民不知道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自己不知道,或者及时知道也不会拿起法律来维护,要么忍气吞声,任人宰割,要么武力相向,自己又触犯了法律。

  5)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村里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声一场大病往往意味着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少,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从未根本上改变,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的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村里也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尚未开展,弱视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6)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

  村民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账,而当地的群众从未有过意见,村里领导干部不是村民选举,村民自治根本在某些方面就没开展。

  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二】

  一、 基本情况

  黎水镇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5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居民小组,3673户,13042人,耕地面积18748亩。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这里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是郁江的发源地之一。黎水镇素有九溪十八坝之称,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一年四季气候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和种植中药材的理想区域。黎水镇政治稳定,人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一亩左右,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基本没有规模化生产,纯“手工”生产,基础薄弱,结构单一。2、以养殖为辅,主要养殖生猪、鸡、牛和羊,以放养方式为主,养殖技术落后,条件差,带给村民的收入不高。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生产技术落后,效力不高。

  三、今后工作整体思路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里水镇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要“对症下药”,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的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意识。

  (二)抓住机遇,依托县乡经济发展,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抓住机遇,依托县乡三年内达到“人均一亩干果经济林”和实施“菜篮子”工程的号召,发挥本村优势产业。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土地、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

  四、今后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乘争先创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之机,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展壮大本村经济。具体思路与对策如下: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黎水镇抓住平土少、坡土多,土壤、气候等特点,大力发展花生,年均种植达3000亩,实现年产量60万公斤,同时做好优良品种的行进,提高了种植水平。黎水镇大力发展豆类生产,主要以竹元、平桥、后山、土堡、华兴、川边、黄力等村主,年种植黄豆2500亩,实现产量50公斤。

  (二)争取资金,实现“村村通”,为发展规模经济“奠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通达工程做得好,农民的经济作物才能快速的到达市场出售,所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硬化村道,对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三)集思广益,建立“核心+民主”的农村特色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村民自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上“四会”即“两委”会拟定方案——党员、小组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的村民自治机制。

  2、建立“两委”班子议事会,确保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与村民自治的统一。

  3、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规范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制度。

  4、建立完善监督制的机制,成立村民监督组,由群众进行行业考核和评议,有效的凝聚民心,调动民智。

  (四)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努力创造条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五)总结

  总之,发展本村经济,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由“村民、政府、社会”三方组成支持系统,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11-08

读书调研报告06-06

手机调研报告01-20

物理调研报告01-18

留学调研报告12-17

需求调研报告10-25

汽车调研报告10-23

仓储调研报告08-31

品牌调研报告08-17

网络调研报告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