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21 21:30:3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当小康社会实现时,我国会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下面是由YJBYS小编整理的小康社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建成;中共XX市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了我市要在2016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如何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市政协围绕这一课题,在五届六次常委会议上组织了专题议政,并深入到统计、发改、环保、商务、文广新等20个部门,就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差距和问题

  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发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经过对我市内设监测指标的测算(附后),有10项指标已经完成或完成程度较高;有6项指标因县(市)级基础数据不支撑、省局抽样统一返数等影响数据测算。有7项指标完成度在80%以下,与小康目标值差距较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三大方面。其中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有3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在60%-80%之间的有4项:人均gdp、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环境质量指数。主要差距和问题表现在:

  1、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差距较大。人均gdp是一个从总体上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2015年我市gdp总量为79.28亿元,人均gdp为22735元,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值≥31400元的72.4%。按照2016年达标要求,只有保证每年增长8.4个百分点,即每年人均gdp增长2166元以上,才能达到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值。

  2、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值是50%。2015年我市为27.2%,2015年为27.53%,仅仅增长了不到1个百分点,与小康目标值还相差22.5个百分点。当前实现程度仅为55%,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明显不足。今后三年,我市在gdp逐年增长的基础上每年要增长6个百分点才能达标,短期内攀升难度较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15年我市r&d经费投入为3803.5万元,占gdp比重为0.5%,距小康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2.5%的目标值,实现度仅为其20%,还有近五分之四的路要走。科技投入经费占gdp比重偏低,说明我市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水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有待改善。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40%+地表水达标率×40%+国土绿化达标率×20%,小康目标值为100%。2015年我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完成值为67.97%。经分析测算,我市城市绿化达标率(已达标)和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实现程度较高;地表水达标率明显偏低,说明我市水质污染问题突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5、单位gdp能耗偏高,节能降耗任务重。2015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5247吨标准煤/万元,2015年为1.4559吨标准煤/万元,一年下降了0.0688吨标准煤/万元。距离小康0.84吨标准煤/万元的目标值相差0.6159吨标煤/万元,实现程度仅为其57.7%;如果按照2016年率先实现小康,每年必须平均下降0.154吨标煤/万元。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

  6、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偏小,实现程度较低。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93亿元,占gdp的3.7%,与小康社会5%的目标值相差1.3个百分点,当前实现程度为74%。只有在每年gdp增长的基础上比上年增长0.325个百分点,即年均增长6294万元,才能达到2016年小康社会目标值。

  关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关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7、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小。该指数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变化的重要指标。2015年我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904.34元,占消费支出比重10.2%(其中教育支出425.72元,文化娱乐用品支出329.1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9.33元),与小康社会16%的目标值相差5.8个百分点,当前完成度为63.8%。只有每年保证比上年增长1.45个百分点,即年平均增长807元,才能达到2016年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值。

  二、原因分析

  小康社会建设指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三个方面的七个弱项指标,均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产生指标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小康社会认识模糊,工作中小康意识不强。对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许多部门及群众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对小康监测指标体系知之甚少,对涉及到的指标评价情况不明、推进情况掌握不实、对存在的难点问题重视不够、对解决的对策措施考虑不多。

  二是对建设小康的跟进措施还不到位。对实现小康的目标不明确,方法、途径缺乏研究,没有像抓项目一样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也没有将评价指标落实到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查遗补缺、跟进落实和强势推进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科学统筹、协调发展还不够全面。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小康密切关联的其它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同时遗留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在阻碍着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还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民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等。

  三、对策建议

  今后三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小康社会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奋发图强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发展水平。

  (一)保证“三个到位”,增强率先建成小康的紧迫感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明确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变“模糊小康”为“数字小康”,认清重点难点,及早研究加快推进的对策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熟悉小康知识、参与小康建设、了解小康指标,让小康建设深入人心,“触手可及”。二是跟进措施要到位。参照指标体系,相应出台和实施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冲刺计划”,形成一套共创共建、有力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变“口头小康”为“行动小康”,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将各领域的工作与小康建设挂钩,定指标、下任务、压担子,尤其对弱项指标,实行进度倒逼,常抓不懈。三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全市各责任部门要建立小康建设工作班子;要根据职能分工做好牵头指标的分解和推进工作,能够做到本部门监测指标数据与上级对口部门提供的达标验收数据衔接一致,确保数出有据。同时要对各部门(乡镇)小康建设进度加强督查考核,使小康建设的各项任务事事有着落、交办事情件件有结果。

  (二)落实“四个坚持”,实现科学统筹、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要始终以科学统筹、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坚持速度与效益并进,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倍增计划,着力培植壮大我市三上企业(规上工业、限上贸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使每年新增入库的三上企业能完成支撑起我市gdp、收入水平翻番增长的任务;要坚持城市与乡村并重,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围绕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差距来抓政策落实,完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措施,加大对“三农” 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以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城乡同步共进、共同致富的统筹水平。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并重,提升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水平。在聚精会神抓经济的基础上,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重视抓好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均衡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围绕就学、就业、就医、消费、健身、养老、市场安全等民生工程多办实事、做好事,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扬长与补短并举,既要发挥优点、营造亮点,又要突出重点、主攻难点,通过“两手抓”,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三)补缺补弱,全面提高小康社会的实现度

  1、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稳定二产支撑力、挖掘三产潜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努力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是加快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强化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的地位,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快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积极实施“服务业倍增工程”,尽快启动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制定实施服务业分行业的促进发展的产业政策措施,指导三产规模不断膨胀,努力将我市打造为集商务金融、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大型卖场、休闲基地、星级酒店等为一体的区域服务消费中心;三是要把发展现代旅游业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打造和推广滨湖、冀州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开发城乡旅游新景区,拉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重视科技创新,加大r&d经费投入。一是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和落实重要r&d研究的配套政策,注重基础性、通用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对确定的优先发展领域不断加大 r&d投资,建立强大的技术储备。二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要素配置等方式,积极构建“校企、企企”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和制度化的利益机制;三是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同时完善规模以上工企业r&d经费统报制度,保证研发项目应统尽统,以掌握、指导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品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一切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3、发展文化产业,拓宽消费领域。树立“文化兴市”的理念,一方面转变重经济轻文化、重事业轻产业的思想。确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把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强力推进;要不断推出我市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促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培育衍生新的产业门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要努力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强化其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扩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主题公园、创意基地等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不断丰富城乡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促进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坚持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的增长;二是狠抓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降低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能耗;三是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努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四是多管齐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加强对城市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的监测,严控各类生产、生活污染;以衡水湖景区保护为重点,在全社会严格实施生态破坏补偿机制。

  (四)调查核实,跟进研究,继续完善监测考评制度

  实际运用中,部分指标受范围界定和统计方法等影响,仍存在数据不健全、不完善或口径不一致等情况,建议由统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小康社会建设监测网络,对小康进程动态监测。要跟进研究全国和我省后续出台的小康监测体系新内容,及时调整和加强行业分类统计;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统计监测指标的含义、口径、范围,对统计中存有争议的指标,要共同完成调查核实,盘实数据,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步伐,8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牵头,组织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摸底。调研组采取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了统计、人社、科技、卫生、教育、环保等1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小康社会指标设置、进展程度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通报。在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对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设置和如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进行了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实现小康进程情况

  对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中6大类23项指标,经相关部门认真测算,截至2012年底,我市已有9项指标达到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值(以下简称标准值),有4项指标预计2015年前能达到,有10项指标需要市委、市政府予以重视,力争尽快实现。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三个天长”,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突出招大引强和全民创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一类县第6位;人均GDP达33284元,高于标准值1884元。

  2、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我市以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掀起新一轮城镇建设热潮,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和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中心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4个镇被列为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5个镇被授予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称号。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已有1.3万户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近4万人迁入新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为53.9%,2012年估算达57%,预计2015年可达到标准值(≥6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0.08平方米和32平方米,均已超过标准值(≥27平方米)。

  3、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加强环境监管,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率达100%。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提标、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库区投入运行,南市区、经济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和永丰、冶山、郑集垃圾转运站建成使用。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其中单位GDP能耗折合标准煤为0.4吨/万元,远低于标准值(≤0.84吨/万元)。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我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和总量均位居滁州市第一,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7.6%,预计2015年可达到标准值(100%)。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8%以内,提前达到标准值(≤6%)。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高于标准值(≥2.5%)0.1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为104%,预计2015年可达到标准值(100%);人均受教育年限10.5年,超过标准值(≥10年)。城乡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8/00,达到标准值(≤12/0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6.3岁,比标准值(≥76岁)高0.3岁。

  5、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近年来,我们坚持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天长。积极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认真研究人代会议案、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充分采纳意见和建议。大力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称号,荣获全国首批创建法治先进市(县)称号,成为滁州市唯一获省、国家双表彰的县市。实现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安全指数达149%,超过标准值(≥100%)。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小康建设实现程度总体良好,但少数指标如果按照目前速度,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仍存在一定难度。

  1、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要素配置向二产集中,三产增长相对较慢。2012年,我市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0.2%,比滁州市低7.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5个百分点。要达到标准值(≥50%),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目前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增长缓慢。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高估),与标准值(≥5%)相差3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2%,与标准值(≥16%)相差4个百分点。

  3、资源环境方面尚存不足。虽然我市资源环境质量指数已达94.4%,但距100%的标准值要求还有差距。如:虽然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29天API指数较高,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农忙季节(焚烧秸秆引起)。我市为宜农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与全面小康23%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部分监测指标无法测算。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没有建立专门的城乡调查队,这样使得现行的统计监测体系,很难获得诸如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数据,严重影响了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程度数据的把握,也无法测算实现目标值的时间。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十八大部署,全国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现在起到2020年,只剩8年时间。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要确保在全省县级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还要提前。

  1、以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统计、经信、住建、卫生等小康评价指标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按照监测指标涉及的六个大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全市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层次制定全面小康建设规划,按年度分解细化指标,并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统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监测网络,特别是尽快成立与滁州市国家调查队相对应的天长统计调查队,加强对相关指标特别是暂无统计数据的指标的测算和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现进度,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坚持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讲靠的是发展,为此,要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把转型跨越、提升经济总量质量作为当前最根本任务,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松劲,坚持全民创业不放松,在加快项目建设、培植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和品牌基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省内争先进、奋力冲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围绕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倍增”行动计划,按照《天长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财政扶持等机制,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依托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培育和引进金融、信息、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商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建材大市场、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仪器仪表交易市场等专业性市场。注重依托高邮湖、金牛湖等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形成具有天长特色的旅游产业。

  4、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用好文化强市专项资金,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创意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以及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等。以扶优扶强扶特为目标,选择一批有牵动性、示范性、成长性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深入挖掘“孝文化”、红色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工业文化等内涵,加快文化馆、大剧院等重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5、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对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企业。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用煤大户实施煤改气,提高天然气在城乡普及程度。学习周边江苏县市做法,加大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对发展生物能源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从根源上解决好秸秆处置问题。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作用,提高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率,加快推进秦栏、杨村等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做好招商选资,严防高耗能、污染大的企业进入我市。

【小康社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范文04-0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范文01-20

小康社会报告01-09

调研报告05-19

调研报告(经典)06-22

调研报告【精选】09-12

调研的报告02-06

调研报告05-19

调研的报告02-26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