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油茶产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1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直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现在的 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直被作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
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
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
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内乡县位于南阳盆地西缘,伏牛山南麓,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无霜期225天,日照时数小时,10℃以上活动积温4863℃,日平均气温15℃,降雨量800㎜左右,岗坡丘陵区土壤PH值在5—之间,适宜茶树生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在南茶北移的影响下,内乡曾经荣获全国1000个植茶大县荣誉称号,“内乡毛尖”也因含锌元素而备受人们青睐。
因此,近几年,内乡县农业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县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与销售、企业及产业宣传推介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好茶产业发展工作。
到20xx年12月,我县已建成茶园面积亩,主要分布在南阳琴溪湖农业有限公司、民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阳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南阳佳名茶叶有限公司、内乡华慧茶业有限公司、河南菊潭茶业有限公司、内乡县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南阳市天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乡县浩林果业有限公司、河南葫芦山农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二、生产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县拥有自动化生产线6条,标准化车间5000余平方米。其中南阳琴溪湖农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完全按照QS标准建设,在产品包装、销售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提升,20xx年内乡产茶达到吨,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请宣传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到茶园、到车间、到茶叶直营店进行现场采访,然后分别以专题片、电视新闻、通讯报道的形式对我县茶产业建设成效多次进行宣传报道,以此宣传内乡的'茶文化,挖掘县衙文化,提高内乡茶叶知名度。二是积极申报产品产地认证和商标品牌认证。目前,己注册“天曼古衙”、“浩林”“菊潭浩林”“琴溪”“县衙玉叶”“云露山”“琴溪湖”商标和“丹顶一品”“天曼绿芽”“琴溪翠眉”“伏牛剑毫”“天曼驼峰”“浩林绿茶”“内乡红”“云露山野茶”等品牌。生产的茶叶在省、市组织的茶叶评估活动中,多次荣获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内乡县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内乡县王氏绿色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茶叶基地。生产的茶叶分别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产品三是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先后到信阳、桐柏、淅川等市县参观培训与专家零距离探讨交流加工技术和销售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实力。
四、茶叶发展建议
1、茶叶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基地面积已初具规模,而实际情况表现为管理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①中耕除草施肥不及时②节水浇灌面积小,仅占总面积的1/3,因此茶叶企业应把工作重点由不断扩大面积转移到已建茶园的水利配套、田间管理上,确保已建茶园快速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2、目前茶叶企业的队伍机构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规模态势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表现在企业团队要么是单兵独干,要么是临时拼揍,更谈不上企业机构建设,特别是已面临或马上面临的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这个关键环节,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因此,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机构,配备、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确保企业长足发展。
3、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引进培养人才,加强茶企业和茶农培训。
4、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及技术规程,配套完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及行业标准。以毛尖和扁形茶为主,改进加工工艺,工厂化加工。
5、加工体系建设。加快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升级,改造,综合利用夏、秋叶原料资源,促进茶类结构由单一绿茶向绿茶、红茶深加工类茶等多茶类发展。
6、实施品牌战略。挖掘历史名茶资源,开发新的名优茶,建立健全名优茶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技术规程,确保产品质量,注重运用品牌塑造,维护品牌形象。
7、产业化经营。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生产加工模式,鼓励引导茶叶企业和茶农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8、营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产地和批发市场,精心培育内乡茶叶品牌,举办各类茶叶评比,茶文化研究等大型节会,扩大市场宣传。
9、茶文化体系建设。普及茶文化,进行茶旅游综合开发。
10、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县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初级产品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塑等制度。
11、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内乡建立一个良种母种场。
12、生产基地建设。抓好示范性标准茶园建设,创建优质、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五、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在政策、经费、科技等方面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2、品牌知名度不高。全县没有共用品牌,品牌宣传力度小,影响力不大,茶叶优质不优价。
3、茶园低产低效。地方群体占比30%,老化严重,无性茶园面积少,部分茶园单产不足20公斤。
4、组织化程度低。茶叶龙头企业少、小弱、企业、茶农参与合作组织不足20%。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3
20xx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 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20xx年3月,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为主题,对回山、双彩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4—5月,7个组分别到其余的13个乡镇(街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23个有乡镇(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158人次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培育上。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1.23万亩,多为丛植,零星分散,粮茶间作。1953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20亩条播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了专业茶园。1958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1974年达到4.4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80年代末,引进“乌牛早”、“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1999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拨出100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1999年建立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66.4%。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1984年,新昌县珠茶质量达到了顶级水平,被誉为“绿色珍珠”,生产的“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荣获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口竞争加剧,传统珠茶生产跌入低谷,茶农们纷纷尝试寻找新的出路。1982年,全县第一只卷曲型名茶“望海云雾”诞生;1986年,中国茶科所炒茶工人王长根师傅到红旗茶场、雪溪村传授龙井茶炒制技术,同年夏,杭州西湖区人事局干部丁明松邀请西湖区农业局领导和两名茶叶科技人员,来到自己的家乡安山村指导龙井茶的炒制。1987年安山村丁良法买了茶锅,将炒制成功的茶叶带至省农业厅评鉴,得到肯定。至此,茶叶成品完成了从圆到扁质的飞跃。当时,新昌炒制的龙井茶在杭州可卖100元左右1斤,而同期珠茶2元多1斤,价格翻了几十倍。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茶农纷纷效仿。县政府顺应形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圆改扁”的战略举措。从199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龙井茶炒制技术,多次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炒制龙井茶的技术培训和“茶王赛”,为“大佛龙井”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绿加红”的发展战略。20xx年县农业局组织雪溪茶场、红旗茶业等企业赴江苏宜兴、福建武夷山学习工夫红茶制作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研发方案,试制成功了名优红茶——天姥红。20xx年7家红茶厂投入批量生产。
在茶叶销售上。1992年,回山镇雅里村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随后,回山、镜岭安山等5个茶叶交易市场相继建立,方便了茶农就近投售,畅通了茶叶销售渠道。然由于受地域、交通、设施等条件制约,辐射功能较小,无法适应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1995年,浙东名茶市场应运而生,市场设有200多间营业房、200余个交易摊位。市场一开张,客商纷至沓来。20xx年,浙东名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20xx年,交易量达6500多吨,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全国著名的龙井茶集散地。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原有市场已难以容纳,县委、县政府决策新建茶叶市场。20xx年3 月,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第二期也在20xx年10月开业,一、二期有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800间,交易摊位500个,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等设施比较完备,功能较为齐全。20xx年交易额达到35.3亿元。20xx年9月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网上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推进。随着生产形势的变化,青叶交易量逐年增加,儒岙儒一村、王渡口村及其它乡镇的一些地方青叶交易点已自发形成。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品牌创建上。珠茶时期,品牌单一。圆改扁后,镜岭、回山、大市聚等地相继创建了“安山碧玉”、“回山峰芽”、“西山碧芽”、“十九峰”等名茶品牌。因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着龙井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弊端开始显现,市场竞争显得势单力薄。县委、县政府决心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叶产业进行管理经营。鉴于新昌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因缘深长,1995年,新昌名茶协会注册了“大佛玉龙”商标,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大佛龙井”作为全县扁型绿茶的公用品牌,20xx年,“大佛”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进入原产地域保护时代,20xx年开始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之列,20xx年,品牌价值达到27.9亿元。20xx年,红茶打出了“天姥红”品牌。
在茶机开发上。茶叶制作历来靠手工,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70年代中后期,全县珠茶炒制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改用电能制茶。圆改扁后,珠茶机械束之高阁。手工炒制一斤龙井干茶要4 个多小时。随着龙井茶的迅速发展,炒制矛盾突出。在春茶采摘季节,茶农们采茶、炒茶、卖茶,几乎24小时连轴转。1996年,回山镇柘前村木匠师傅丁水芳,动起了制造龙井炒茶机的脑筋,经过3年时间艰苦研发,1999年第一台龙井炒茶机成功问世。20xx年,“天峰茶机”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后正式投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受产品需求的刺激,全县茶机企业迅速发展到200多家,质量鱼龙混杂,经过三年整治和规范,目前有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企业14家。一些茶机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在提高,产能在扩大,市场在拓展。如澄潭镇的恒峰茶机厂研发智能流水线茶机,可年产8000台炒干机;南明街道的德力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远东牌”自动茶机,除国内市场外,还销往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茶机的发明与发展,在解放劳动力,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
新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是奋斗的历史,它融进了茶人的辛劳,流进了茶人的汗水,凝结了茶人的心血;是创新的历史,它摒弃了落后,刷新了传统,挑战了权威,挖掘了文化,注入了科技,顺应了潮流;是富民的历史,它激活了农民致富的传统思维,搭建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通道,践行了党和政府富民的根本宗旨。
历史积淀经验,经验启迪未来。
二、新昌县茶叶产业的优势与问题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20xx年茶叶总产量4490吨,总产值6.78亿元,其中名茶产量4055吨,产值6.73亿元,珠茶产量435吨,产值500万元。从调研情况来看,新昌县茶叶产业优势明显,问题凸现。
优势明显:
独特的地理环境。新昌地处天台、四明、会稽山脉的环抱之中,这些连绵在新昌县境内的山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其他也以200—400米的丘陵台地为主,形成了特有的地质条件。新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成分好,山区云雾多。好山好水长好茶。天姥山、安顶山、罗坑山、大湖山、望海岗、拨云尖、山雪岗、鳌峰等及周围裙地都是茶叶的好产地。
自然馈赠的是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谓之得天独厚。
强劲的服务扶持。县委、县政府适时地确定发展战略,作出重大决策,加强硬件投入,创造发展环境。尤其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与导向作用,从20xx年出台《关于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的通知》开始,先后出台了六轮茶叶产业政策,产业扶持资金从最初的每年1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年600万元,扶持的项目从最初的茶园良种化改造、茶叶面积扩展到品牌建设、市场建设与开拓、质量管理、规模经营、标准化建设、新茶类开发等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各尽其责,在创新经营模式,增进组织化程度,推进统防统治,设立茶园农药专柜,规范茶园用药,降低茶农的农药、化肥支出,在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加强指导,重视服务,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这些措施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茶农、茶商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届届有好政策,年年有新举措,这是茶人们的一致反映。
敬业的茶人队伍。新昌县有一大批茶人在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出智出力,辛勤耕耘。程兆敏、凌光汉、孙利育等一批茶叶专家,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茶业的发展上;石梦千集茶农、茶商、茶叶专家于一身,终身结缘茶园,研究茶叶,奉献茶业,功不可没。林金仁带领村民,咬住以茶富农目标不放松,使外婆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丁新桂在广州,赵中槐在北京各成为销售“大佛龙井”的`大户,以“南丁北赵”为代表的一大批茶商走南闯北,把“大佛龙井”专卖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回山镇西岭村赵品球为了安顶山这个茶场,镜岭镇安山村周财源为了山雪岗这片茶园,将肥料挑上山,把茶叶挑下山,不怕孤独,与茶为伴,执着地坚守大山几十年,这就是茶农辛勤劳作的缩影;俞晓刚长期坚持生产砖茶,供应新疆、西藏、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效应在放大;历届茶王赛夺魁者,标杆作用明显;还有第一个炒制龙井茶,第一家开办茶叶市场……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意味着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跨越。
敬业的茶人队伍支撑着茶业的兴旺。
成熟的产业体系。全县形成了绿茶以“大佛龙井”、红茶以“天姥红”为主打品牌,其它品牌众星捧月的母子品牌体系;以中国茶市为龙头,其它茶叶市场优势互补,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融为一体,全国各地销售网点为窗口的市场体系;以成品茶为主业,茶苗、茶花、茶籽、茶末加工,茶机、保鲜,包装、运输等为副的产业链体系;以农业、工商、质监等主管部门检测、监督为主体,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监督体系;以“大佛龙井”为引领的龙井茶,“望海云雾”为特色的勾青,“天姥红”为代表的红茶及传统珠茶并存的多茶类体系;以炒茶机为主,中耕机为辅,其它茶叶机械相互配套的茶叶机械体系;以每年的茶叶大会为宣传推介的主要平台,其它各种宣传推介手段各显神通的宣传营销体系;以茶佛结缘的文化为主流,茶诗文化为亮色,民间茶文化为根基,赏茶、品茶,茶道、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文化为特色的茶文化体系。
成熟的茶叶产业体系是实践磨砺,智慧凝聚而形成的,它蕴藏着发展的潜能和后劲。
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佛结缘。高僧支遁,晚年在石城山建立了栖光寺。松林月夜,他常邀友煎茶品茗,畅谈佛理,成为“佛茶”史上佳话;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坐禅苦修,以茶证菩提,终成正果;智者大师,“尝以茶供佛,参透茶禅一味”,誉称茶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诗茶为伴。茶与诗同土而栽,同根而生。新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著名诗人多数到过新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李白在《淮海对雪赠孟浩然》诗中,对剡茶有“瑶草生阶墀,玉尘散庭阙”的描写;杜甫《重过何氏》中“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表达了得意时喝茶的心态。白居易的“尽日一餐茶两碗”,“不可一日无此君”,足见爱茶似命。元稹《一至七言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金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前岂堪夸”为茶诗典范;温庭筠《宿一精舍》诗中“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更是将茶叶与僧佛融为一体……茶与文人为友。“茶圣”陆羽多次入剡,采茶觅泉,评茶品水,以茶为友,品茶吟诗;朱熹也是一位茶人,曾四次来新昌,他认为“……苦者,吃过却甘”。苦尽甘来,即是对茶的诠释。当代“茶圣”吴觉农,1936年、1961年两次到新昌考察指导茶叶。《采茶舞曲》作家周大风,早年任新昌中学音乐老师,经常深入农村,体验茶农生活,为此曲创作奠定了基础。茶文化节还在民间持续地传承,广泛地扩散,不断地丰富。
有产业的文化,雅俗共赏;有文化的产业,内慧外秀。
问题凸现:
产业分散,运作传统。新昌县茶叶产业的体系比较成熟,可是茶叶产业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尚不完善,低、小、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尚未突破,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家一户种茶、制茶、卖茶仍是主流,有业内人士称之为“砂粒化状态”。因分散生产、经营,对茶叶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提升、安全的保障、品牌的创建、市场的拓展、品种的优化,效益的增加等,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政发〔20xx〕28号、〔20xx〕19号文件分别提出:在期间建成10个核心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辐射带动3000亩以上的现代茶叶园区。从进展情况看,存在差距。虽然也有一批茶业企业、合作社、茶场,但多数规模不大,带动力欠强,龙头作用发挥欠明显。对具有示范价值的先进典型总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产量下降,效益不高。20xx年,全县茶叶面积11.65万亩,产量5700吨,之后,面积在上升,产量却下降。20xx年,面积达12万亩,产量4490吨。20xx年春茶减产7.6%。中国茶市20xx年2月份至5月22日,交易额与交易量分别下降17.31%与15.44%。除了遇到倒春寒、夏季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造成减产外,主要原因是:分散经营,管理粗放,多数茶园不中耕,土地结成板块,而技术辅导跟不上。全县仅儒岙、城南、双彩、羽林少数乡镇、街道还有茶科员,且这些茶科员也是以兼职为主。茶园道路、水渠、喷滴灌等基础设施配套难,茶叶基本处于“靠天收”状态。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每年轮番上涨,今年春茶采摘期间,雇佣一个妇女劳动力,一般是包吃包住120元一天,还很难雇到。如果干茶低于150元一斤,雇人采摘茶农无利可图,宁愿让茶叶疯长。一台全自动茶机扣除政府补贴,茶农自己掏钱5000元左右,使用三年后多数需要更换,对于茶叶总量不多的家庭而言,其支出占比不低,加之肥料农药投入,炒制电费等,茶叶获利的空间在缩小。茶农感叹:养猪的不如卖肉的。为此,茶叶荒芜面积增加,砍茶、毁茶改种花木、水果、蔬菜的现象已经出现。由于劳动力等诸多原因,一些地方采摘了春茶就让其摇风。夏秋茶产值是春茶的40%左右,产量高于春茶,其资源浪费既影响产量,也影响效益。从效益看,20xx年,全县按10.5万亩生产茶园计算,亩产值6400多元。除大市聚、镜岭、城南亩产值8000元以上,其中大市聚超万元外,多数乡镇、街道在5000元—6000元左右徘徊,最低的乡只有2900元。
产量下降与效益不高,释放的是茶农积极性消减的信号。
提质护牌,步履艰难。品牌是信誉的凝结。目前影响新昌县茶叶质量的因素不可低估。外地茶源源不断进入,一些茶农收购青叶炒制,一些茶商收购干茶,这些茶叶与“大佛龙井”产地不一,质量差异较大,应加大原产地保护。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茶叶品种多种多样,加工标准不统一,炒制风格五花八门,品质良莠不齐,加之少数茶农在炒制时偷减工序,干度不足,存放不久,就会霉变,存在隐患。值得关注的还有夏秋茶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加大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如果在销售环节中,有一件茶叶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被媒体曝光,“大佛龙井”就会砸牌,砸牌子就是砸饭碗。保护品牌很重要,创建品牌更重要。回山镇安顶山茶场至今已20xx年没有使用过农药,成品茶不使用化肥,其自然品质上乘,因为没有品牌,春茶均价每斤130元—150元。而建在官塘村的东辰药用植物有限公司,20xx年建立了岭头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当年春茶,注册的“天盏金露”每斤3000元,“岭头绿雾”每斤20xx元,“念塘清雨”每斤1000元。相比之下,价格天壤之别。“西山碧芽”、“望海云雾”、“拨云尖”等为何能持续高价,20xx年外婆坑茶叶每斤均价为何会达到280元,靠的就是品牌。至今,儒岙、城南、东茗等一些产茶的大乡镇,除享用“大佛龙井”的公共品牌外,自己无区域品牌,明显影响经济效益。而创建品牌不容易,制约因素较多。
没好品质,辛辛苦苦赚不了多少钱;没好品牌,好茶叶卖不了好价钱。
三、对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茶叶是新昌县农业的主导产业,90%行政村产茶,18万人从业,产业的兴衰,涉及千家万户,与农民的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需要县委、县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
动态研判形势。茶叶很平常,凡人能享用,茶叶很珍贵,高人更喜爱。中国人喝茶成为习惯,亚洲人喝茶成为常态,欧美人喝茶群体也在增加。世界很大,茶叶市场很大,尽管政府采购缩水,高端消费减少,只要有品质,不愁没市场。茶叶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省内松阳、武义、磐安等县市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茶叶产业迅速扩张,20xx年,全国新增了一个浙江省的茶叶面积。然而有专家分析,20xx—20xx年这30年,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新昌只要借势提振,必能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如等闲视之,则潜伏着出局危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更为重视,茶叶产品安全责重如山,一刻也不能放松。出去的不愿回乡,留守的逐渐老去,谁来种茶、采茶、制茶的问题已经出现,并将日益突出,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必须认真应对。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要防止因具体任务艰巨,社会工作繁重而出现小中心挤压大中心倾向,强化中心意识再教育,使基层干部聚精会神抓经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昌县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也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茶叶富民”战略,才能实现“美丽新昌,美好生活”的目标。针对新昌县茶叶产业现状,稳定茶叶面积,加快转型升级,确保质量安全,推进提质增效,达到亩产万元,实现“二次飞跃”,是亟待研究突破的重大问题。形势在瞬息万变,决策能与时俱进。
强化发展措施。根据新情况,推出新举措。
完善扶持政策。对已出台的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作一次疏理总结,分析政策效应,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对力求突破的,加大扶持分量。以突破“低小散”问题为着力点,扶持茶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与经营,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现代茶叶园区和龙头企业重点倾斜;合理规划、支持、指导建设青叶市场;鼓励炒茶能手收购青叶,规模化炒制;鼓励红茶企业扩张升级,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对有一定规模的连片茶园,除县政府的专项资金外,协调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支持其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茶产品深加工,扩大茶品系列;加大对品牌创建的鼓励力度,提高茶叶的附加值等。同时,加强政策宣传,使之公开透明;加强指导服务,使之落地生根;加强执行监督,使之合理使用。
推广先进典型。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繁育推广新品种,实施覆盖周边5个村1000多户茶农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采摘、标准化炒制,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显而易见。双彩乡大安村丁国统,1991年背着茶锅走出大山到临安等地闯荡,经多年打拼,现在宁波开设了茶叶销售部和茶楼,建立了批发市场。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重视下回老家创办国昊茶厂,注册了“国昊”、“烟山红”商标。当年投产,春季以生产绿茶为主,产量达1.2万斤,夏秋季以生产红茶为主,产量为3000多斤。茶商回归,兴办茶业,一举多得,须予倡导。20xx年,东茗乡东岩头、下岩贝村率先成立无公害管理销售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喷药、统一采摘”,引起了茶叶界的关注。各地还有不少好的做法。对好的经验和典型,能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大力推广。
关切茶叶质量。抓好茶叶品质提升工作。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指导茶叶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名优良种茶的比重,扩展有机茶基地;加强对茶叶产品包装业的管理,抑制“大佛龙井”品牌的滥用,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做深做透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的文章,增添新昌茶叶的神韵;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损害声誉。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鼓励茶机企业创造发明采茶机,注重创新,改进工艺,升级茶叶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加工的科技含量。抓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大力推广诱虫灯、色板、植(矿)物源农药等新型茶园安全生产技术;严格茶叶质量标准认证制度,推行QS标准认证;加强农药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提倡统防统治,严格质量检测体系,配套检测检验设备,扩大农药残留检测范围等。多管齐下,使安全网疏而不漏。
推进规划实施。抓紧实施《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抓紧调研,为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打好基础。要加强领导,重视协调,整合力量,集聚要素,明确具体任务,细化操作规程,以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一项一项抓落实。如通过努力,达到重点乡镇至少有一个现代茶叶园区,有一家龙头企业,新昌县的茶叶产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解决具体问题。在调研中,茶农、茶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如茶机补贴,现实情况是茶机企业、税收及费用、茶农各得三分之一,认为改作家电下乡补贴方式,茶农才真正得实惠;茶农认为在本县销售茶叶,无论数量多少,质量好差,全部打九折的潜规则不合理,希望政府干预引导,促进公平交易;每年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支持茶业重点企业和现代茶叶园区生产用房建设;电力部门服务茶农认可度高,然对茶农刚性实行“一户一表”制,认为需要改进,因为民用电与制茶用电价格有区别,茶农有需求的,一户能安装两表,对茶叶炒制大户,更能提供方便;中国茶市停车难矛盾突出,虽然规划有1000只停车位,但大部分在三期,离一期较远,一、二期的停车位有的功能已作变更,茶叶交易高峰期间,外地茶商只能把车停在茶市周边的道路上,因违章停车又要处罚,长此以往,对茶市交易将带来较大冲击,希望完善功能配套,促进持续繁荣;乡镇的茶叶市场多数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设施设备差,交易摊位少,停车场地小,安全隐患多,对升级改造的,能予补助;镜岭镇安山片是茶叶的重要产区,现肥料、农药要到澄潭镇棠村购买,非常不方便,能增设肥料、农药销售网点;在茶叶产业的重点乡镇配备专业茶科员、建立茶叶行业协会;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茶技专业班,为新昌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培养新一代茶人等。对上述意见建议,能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或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4
乡全乡海拔在570-78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无霜期238天,年降水量1725.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18.6小时,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较好,这些都是茶叶种植生长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劳务输出留下的大量闲置土地优势,确定发展名优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打项目,提出“一年促起动,二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的.奋斗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抓住机遇,广泛宣传,强力促启动。为引导农民发展茶叶生产,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在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引导:
一是强化宣传。从村主要干部会议到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直至群众大会进行广泛发动,深入农户走访座谈,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组织人员到省县的下党和本市的、等茶叶主产地进行参观学习。
二是强化培训。在选地、开发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生产知识的宣传和灌输,聘请农业局技术员进行科学生产知识讲授、实地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在茶苗供应、科学栽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上加强指导,技术服务贯穿始终。
三是强化机制。
1、了奖励机制,对达到一定种植面积的实地丈量,评出示范户,给予资金、炒锅奖励,以示范户带动农户种茶。
2、示范着眼,以点带面,齐心拓规模。确立后洋坑为茶叶生产专业村,西溪、鱼川茶叶为生产重点村,建立了领导联系制度,加强对茶叶生产的指导,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推动全乡茶叶生产。推行新种、低改、后续管理三并举全面启动茶叶开发,在旱地、大田、地角都种上茶叶,多年荒芜的老茶园则以股份制、个人承包制、农户联包制等多形式,千方百计拓展规模。
3、加强沟通,服务做细,确保出成效。经常深入茶叶生产户,倾听茶农意见和关注热点。针对茶农存在的加工缺技术、销售少门路的现状,一方面强化茶农的炒制技术培训,专门从新昌请来师傅,在茶叶生产村现场示范传授茶叶加工新手艺,推广新法制茶技艺,扩大加工技术队伍,提升茶叶加工附加值。另一方面努力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与县茶叶生产大户和企业联系,采取定期上门收购、乡干部托销和茶农代销相结合的方式,方便茶农,解决茶农零星销售难问题。同时鼓励茶农跑销路、跑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近日,XX县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杨永发,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安乐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柏顺文、XX县农业局局长黄蓉、XX镇副镇长彭昌鸿、XX县翠贡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清、云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吕忠荣等茶产业调研组一行深入XX镇安乐村,实地对安乐村茶园的现状、长势、面积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一、 茶园现状
(一)种植品种。安乐村茶树主要以福顶大白茶为主,还有少量的当地品种、野生种,面积约400亩。
(二)种植面积。茶园以自然村为单位相对连片,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
(三)茶园管理。茶园已多年疏于管理,进入茶园就像走入森林一样,长势好的茶树约有5米高。部分茶园因失去经济收入,茶树已被农户清理改种庄家。
(四)种植时间。该茶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种植后多数管理了4年,因没有专业的加工,经济收入低,农户放弃了茶园的持续管理,多年来,茶园自然生长。
总体情况:面积相对连片,茶园种植时间长,部分已失去经济价值,部分茶园具有改造价值,茶树生长旺盛。
二、茶园改造的思考
(一)改造方法
1清理茶园。将茶园内的杂草、丛林清理干净,保证茶树的生长环境。
2.树体改造。一是树冠改造。茶园因多年没有管理,茶树高大,芽眼少,通过对茶树树冠的修剪,改善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矮化茶树,诱导新芽的生长。二是根系改造。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根系改造立足通过深耕,切断部分老根,诱发新根的生长。
3.园土改造。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因多年茶园没有管理,茶园土壤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园土改造要加强深耕,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4.清除老茶树改种新茶苗。茶园种植时间长,茶树老化。调研组技术人员建议可以选择改种新苗。
(二)改造价值。
1.改造老茶树。老茶园通过改造,可很快实现茶叶的采摘,能快速的实现经济收益。面对曾经茶园建成后,经济效益低让农民失去种茶信心的`状况,能让农民快速具有经济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调研组技术组介绍茶园的丰产期是种植后5到20年,而安乐村茶园种植时间都超过了茶树丰产生理年限,通过改造后,茶园的产量依然低,收益不及新植茶园。
2.种植新茶苗。栽种新茶苗,要三年后进入丰产,才有经济收入。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栽种新茶苗,农民的收益会更佳,也存在农民接受程度低,宣传工作难度大,茶产业的推进工作困难。
三、安乐村茶产业的思考
(一)茶树的适宜性。安乐村现有多个茶园,气候条件好,以赵家芸茶园(海拔1370m)最适宜茶树的生长生理,具有较强的茶产业发展潜力。
(二)立足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产业。以“云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把茶农发展成合作社社员,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和指导种植户,统一管理模式及种植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品牌建设。以XX县翠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牵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研究,打造优质、安全、特色的高端茶叶品牌。
(四)基地建设。以自然村为单位,农户自愿原则,发展相对连片茶园。在一定面积片区建设初加工厂,对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初加工,保证产品质量。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6
一、调研目的:
为了拓展某公司茶叶销售渠道,提高某公司茶叶品牌影响力,公司拟将挑选普洱茶进行网上销售。通过对网络市场消费人群的调查,了解目前的普洱茶的网上消费群体,进一步挖掘普洱茶的网络市场人群;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经营者进行更好的产品定位。
二、调研背景: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似乎正在改变这个行业以批发为主的惯有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茶商融入淘宝当中。据悉,仅在淘宝网这一平台中,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而在近期的搜狗搜索数据中显示,与“茶叶”相关的主题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像“铁观音”、“普洱茶”、“西湖龙井”等名品茶叶更是位居网友关注度排行榜的前列。对此,不少茶友也开始在网上关注茶市动态了,纷纷在网上开店,开始网上销售。进行本次的调查,旨在更加有效的了解普洱茶的市场及市场的潜在购买力,确定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了解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普洱茶的规模。
三、调研的主要类容:
1)普洱茶的网络市场规模和营销环境(市场容量、市场需求量、市场潜力、销售情况、服务满意度和不足、销售趋势等)
2)普洱茶的网上消费者情况(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区域等)、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
3)竞争对手调查(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份额、实力、竞争策略、广告手法、网络营销战略定位和手段、发展潜力等)
四、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问卷基本上可以涵盖消费者在选购茶时必要或可能考虑的各种因素)、观察法(淘宝店、拍拍店等)、专题讨论法, 通过搜索引擎(百度、搜狗等综合搜索引擎),BBS论坛(茶叶网站论坛)、社区(淘宝、阿里巴巴社区)、百度知道等,行业网站(食品、保健品网站等),为了使调研的信息更加丰富,间接或直接的获取不同方面的信息。
五、调研的对象:
(1)消费者
(2)企业的竞争者
(3)企业的合作者和行业内的中立者
六、调研的结果:
普洱茶的网络销售市场空间巨大,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1)网络茶行的兴起, 茶行业纷纷触“电”:茶农在网上做产地直销,货真价实,价格比市场上便宜30%以上,这样的促销形式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还说得过去。与此同时,打开一些专业购物网站,很多茶商也在网上开起了旗舰店,靠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品质吸引顾客。目前在淘宝网,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随着网销趋势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云南茶商开始走出实体经营,走向网销之路。据调查,云南茶商的网销之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实体经营转向网销,两种经营模式相互结合。
2)线上的成本优势:许多茶商认为,茶叶零售店在营业时间上和市场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网上销售配合发达的物流,可以全天候面向市场销售,这是网店的一大优势。另外,网上销售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经营者来说,网上销售节省了门面租金等成本的开支,因而利润更加可观。低廉的物流成本和广大的客户群是实体经营无法企及的,运用网络强大的宣传作用,茶叶公司可以宣传自己的茶产品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3)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不高:对于品牌茶企和一些专业网站来说,虽然涉足电子商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都还未成大气候。
消费者特征:
女性稍高于男性。调查显示,女性最常喝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普洱茶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另外喝普洱茶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普洱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龄:青年人是主力军。调查显示,15-25岁消费者是普洱茶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这两年龄段占总体的69.5%成为普洱茶的消费主体。
将回收的5600份被调查者的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分类,男性占51.94%,女性占46.82%,性别未知为1.24%;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20岁以下的占14.68%,20~40岁的占36.9%,40~60岁的占34.05%,60岁以上的占14.37%;从调查对象的职业来看,有事业/机关单位的占37.71%,企业单位的占33.07%,学生占9.52%,其他职业占19.70%
饮用频率:调查数据显示,在七大城市中普洱茶消费者多数为轻度消费者(1个月饮用3次以下),占消费者的55.9%,而重度消费者(每天喝)的比重仅为6.8%.这表明目前我国普洱茶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常饮用的场合:从消费者饮用普洱茶的场合来看,"平时口渴时喝"是消费者最常饮用普洱茶的场合,占被访者的68.9%其次为外出/旅游时,而在平时吃饭时喝的消费者却较少。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本县茶产业情况
1、茶园分布:全县现在茶园面积3.1万亩。主要分布在4个乡镇:止马0.82万亩,李坊0.56万亩,华桥0.4万亩,司前1.32万亩(干坑一带面积0.4万亩左右,陈家排、崩山、官塘、莲花际等村有成片较大面积,岱坪村的高山茶近0.2万亩,西口、清溪、墩上、云际、长庭等村均有零星的茶树部落分布),其它乡镇 0.6万亩左右。
2、茶叶品种:我县茶叶品种以菜茶(小种)为主,有1.4万亩,占总面积的36.8%,;上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种植的“福云6号”“福云7号”有0.8万亩,占21.1%。干坑小种有1.2万亩,占31.58%。九龙大白、龙井43、乌牛早、肉桂、大红袍等品种合计约0.4万亩,占10.53%。
3、发展条件:我县种茶、制茶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清代乾隆之前就有栽茶制茶,乾隆24年(1759)XX县志卷物产篇有记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武夷红茶和司前红茶畅销的促动下,茶商对茶产业的投资热情逐年高涨,一些被荒废的茶园被重新开发。我县高海拔适合种茶的山地资源丰富,现有茶园都在海拔300-1600米之间,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为茶叶向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从事茶产业的人群不断增多,省内外对我县茶叶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销售渠道逐渐拓展。2012年成立了县茶业协会后,主推“光泽红茶”与“光泽天源”品牌,加强对野生优质茶种的保护、挖掘开发,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
4、茶企加工与流通:近年来红茶畅销,市场前景趋好,许多小茶企逐渐走出家庭作坊生产模式,更新改进生产设备,引进了茶叶生产加工线,新建或改(扩)建厂房,提高生产技术,建立生态茶园茶地,积极谋求组建各种形式的茶企合作组织。截止2013年11月,全县有茶企16家,其中工商注册的茶企有限公司8家,茶叶合作社8家,获得qs认证的茶企4家,已申报待批4家,未注册的茶厂10多家,城区茶叶销售门店40多家。在第七届茶博会民间斗茶赛上,我县觉农干坑红茶、华韵武夷红茶获金奖,歧缘红茶获优质奖。
5、产量效益:长期以来我县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生产仅局限于司前干坑一带,生产产品“正山小种”历史相当悠久。近年来红茶的市场看好,现茶叶开始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2013年全县年产毛茶3000多担,茶叶总产值5000多万元,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干坑红茶价格每公斤在300-600元左右,其它产区普通红茶每公斤150-300元不等,少量精选特级、优质、高档茶价格每公斤在2000元左右,绿茶价格每公斤120元以上。
(二)全市茶产业情况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其树种有野茶、占梅、小种、福云6号、福云7号、大红袍、福安大白、九龙大白、白牡丹、水仙、肉桂等,是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平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9万亩,其中:延平1.1万亩,邵武5.1万亩、武夷山14.8万亩,政和10万亩,建欧10万亩,建阳7万亩,浦城0.6万亩,光泽3.1万亩,松溪7万亩,顺昌0.3万亩。其中绿茶12.64万亩,红茶16.10万亩,青茶21.18万亩,白茶9.28万亩,其它茶0.5万亩。茶叶总产量55852吨,其中红茶8878吨,绿茶 2082吨,青茶21869吨,白茶3557吨,其它茶721吨。
(三)江西毗邻县(市)茶产业情况
(1)XX县:该县茶产业以生产绿茶为主,近几年市场需求,生产一些白茶、红茶、乌龙茶。茶叶种植面积4万多亩,年产毛茶在700吨左右,产值约1.1亿元。绿茶价格在每公斤200元左右,高档包装绿茶、白茶每公斤2000元左右。
(2)贵溪县:该县以产白茶、红茶、绿茶为主,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白茶10000亩,红茶2000亩,绿茶3000亩,年产量在380吨,产值9100万元左右。年均毛茶价格每公斤120元左右。
(3)XX县:该县生产绿茶、红茶两大类茶叶,以高档精品包装茶为主。全县茶叶面积2.9万亩,年产量385吨,产值约8900万元。
(4)XX县:该县近几年来以种植白茶为主,白茶面积约6000多亩,绿茶面积2000多亩,2013年已引进浙江合作商投资种植以红茶为主,面积约1万亩,年产毛茶约6万斤,毛茶价格在每公斤80-120元左右,高档精品白茶价格每公斤在2000元左右。
(5)XX县:该县以生产白茶为主,全县茶叶面积3.2万亩,产量10万公斤,产值1.2亿元,优质白茶面积占总面积80%,有标准示范基地3个。
二、我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效益低。全县实际茶叶种植面积约3.1万亩,茶园分布相对较分散,面积较大较集中连片茶园较少,除个别品牌外,大部分茶企生产规模小,品牌知名度、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度,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茶企产品结构类同,效益低。
2、品种杂、树种老、更新慢。品种以有性繁殖的本地品种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陆续引进了一些品种,品种较杂,有的一块茶园有多个品种,近几年来虽然引进“金观音”“乌牛早”等品种,老品种没有彻底的更新与改良,品种更新慢,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茶技低、管理乱。茶园生产管理相对落后,标准不高,茶农生产理念较封闭落后,对生态茶园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不强,制茶技术人员少,茶叶品质五花八门,没有基本的标准,茶企缺乏强大的资本实力,导致茶企自身实施更新改造时显得捉襟见肘,投入严重不足。
4、品牌缺、宣传少。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宣传不到位,与外界沟通交流相对少,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少,硬性广告和软文宣传欠缺,企业的各种营销活动贫泛,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缺乏整体的品牌和企业的自主品牌,宣传投入不到位。
5、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受自身能力所限,除部分茶企在本县范围内有营销网点外,大多数茶企还是以“人情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少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全国各大消费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6、资金紧、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茶叶属于第一产业,其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等情况,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为数很少,且授信规格明显偏小。由于现金支付份额大,且贷款回笼通过个人账户比例大,银行监控较难,因此省中行未将该行业授信列入小企业行列。同时,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经费缺乏,茶农渴望指导而得不到技术的及时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三、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茶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茶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快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争取项目支持。据了解江西毗邻县对茶产业发展,投入较大。XX县每年财政拿出300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用于新植茶园建设,新品种品牌创建、市场拓展、茶叶参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我县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推动我县茶产业稳步发展。同时,要加大茶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要吃透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做好产业项目的对接,积极向上申报茶产业建设项目。要加强对外合作,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茶叶加工领域,进一步深化茶产业的深精加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3、广泛宣传推介,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根据我县茶产业的特点,积极做好光泽茶产业的宣传,由政府引导、茶企参与、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围绕“好山好水出好茶”为主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推介,以茶会友、以茶引资,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各种茶博会、展销会。加强在对外交流,扩大知名度,精心打造“中国食品城有好茶”、“光泽红茶”,使之成为一个著名品牌,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
4、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提高茶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鼓励茶企、经销商到全国各地开设销售网点,布设销售我县“光泽红茶”品牌的专卖店、直营店、加盟店。在条件成熟时,在我县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将专业市场、营销队伍、驻外窗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销售整体。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引导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联系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营造“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的发展氛围,形成一个品牌、一家企业、一个集团运作的局面,实现“建好一个基地,扶强龙头企业,打响一个品牌,建设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目标。分页阅读第1页:一、基本情况第2页:三、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8
近观现今黑茶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在中国开辟了大量的新兴市场和行业,还在国际上打响了黑茶名声,黑茶的发展日渐进入轨道。但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开发和完善,却相对于普洱、铁观音的市场仍相对欠缺。于是,湘潭大学校学生科协三下乡暑期调研团以黑茶发展为主题,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为基地,以找寻黑茶发展瓶颈为目的,对黑茶进行调查和探讨,其中就黑茶的原料质量、政府政策、以往黑茶质量问题、员工及茶农素质、公司销售和茶厂的机械化水平等进行了深入调查。自七月六日起,我所在团队开始了我们调研的篇章,就黑茶园、茶厂、茶专卖店等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观摩;直至七月十二日止,调研的全过程结束,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坐谈、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并且以“支教+调研”的方式,高效率、省时省力地完成了调研任务。期间,我们每日分两组进行调研并在晚上进行交接,使每位队员对调研成果能充分得到吸收,以列题式调研方法,准备充分的就不同的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走寻新兴茶园,倾听雇佣茶农心声。周六去往马路新村村委会未果,便走往附近的华莱生态茶园,访问在农忙中休憩的茶农们。我们就土地流转及归属、政府补贴政策、茶农年龄进行询问。茶农大都有6、7亩地,在政府的劝说下,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大规模生态茶园,租期为30年,租金每年250-300元/亩。茶农每日工作9小时,工资60元/天。茶农一般年龄为50岁以上,无青少年。华莱多为新兴茶园,茶园的茶种植不足三年,采茶时间一般为3—5年,茶农们负责对茶进行除草,茶园有新型机械,如喷灌。茶农一般喝的茶是质量最差的,几乎安化所有人都是喝黑茶,喝黑茶成为了安化人的传统习俗。
明察中茶茶厂,求问茶厂产量及制工。中茶茶厂仓库大致分为两种,有杨开智靠背式仓库和苏联锯齿型仓库。中茶茶厂的重点供应商有十多家,有来自云南、桃源、常德等地,茶厂百分之七十的原料来自外地,外地茶相对本地黑茶叶片薄。中茶茶厂现以手工制造为主,并不断进行机械化改造,将投资400多万进行机械更换,并且黑茶的筛选是黑茶的关键用机环节。中茶茶厂属于国家控股,茶主要销往沿海地区,还有少量浮砖销往西北地区,每年的保守产量2000吨以上。白沙溪茶园总产黑毛茶20万担即1000吨,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是本地所产,外来茶源有桃源、常德等。茶园大部分是国有控股加私人老板投资。
深入高马二溪野生茶园,探求黑茶前景。到达高马二溪茶园,体味原始茶园的新鲜乐趣。高山茶园体现出茶叶与庄稼交叉种植的特点,不使用化肥。高山茶园一般只采春茶,夏茶一般不采,因为采夏茶会影响来年的茶产量。高山茶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稀疏,不完整,有部分茶园出现荒芜无人管理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茶农的恋土情结、不放心土地的使用、留退路等,严重影响茶园的进一步规范发展。茶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茶叶、药材、树木三足鼎立,海拔300米以下种植粮食,海拔300-600种植茶叶,600以上种植药材。茶叶收益高但是花费时间长,树木砍伐需要高额资金,药物价值高、实用,各有优势,形成茶农纠结的`心理情绪。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地形、地貌的改变、价格浮动大。希望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安化更好发展。
走访茶叶协会,提取有效资料。去往茶叶协会,列出需要的资料与具体数据,更好的进行黑茶调研。系统清晰地体现黑茶的分布区域、产量、销售方向等等,对调研的继续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黑茶调研争对黑茶发展瓶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不断增加黑茶产量,解决茶园、树木、药材并存的尴尬局面,更好地促进安化的茶叶发展,打响安化黑茶的名声。政府应尽力鼓励安化人民种植茶叶,形成全民的一种职业。提高黑茶质量,不断促进黑茶的深加工,加快茶叶制作机械化程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以高质量在市场中取胜。增强黑茶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打造黑茶的完美形象,完善售后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打造黑茶新市场。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9
一、实践内容(包括对实践单位发展现状的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的回顾)
500美车品茗悦生活会所坐落于武昌江滩。该会所是500美车连锁店的武昌店,该会所目前武昌汉口汉阳都有店,在沈阳也有店。会所主要是高端美车的服务,所以整体的人群是比较高消费的,由于美车需要时间,所以会所提供了若干利用这些时间的方式。品茗,台球,沙发+电脑,按摩沙发。这个会所的品茗由仟福茶企业提供,双方合作,力求共赢。
我实习的工作主要是整理环境,给顾客泡茶,介绍产品销售,学习仟福的茶产品等各种茶情况。学习销售经营贸易管理的基本知识 ,感受茶馆一线的实际情况, 煮黑茶免费招待客人。
二、实践体会(包含实践所学、对实习过程中自我的不足、自己对实习单位所处行业发展的想法)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被分在这个地点,整体都是相当专业的。这些天我们喝了不少好茶 ,对平时接触得比较少的普洱茶,古树茶,老茶有了一些认识,对泡茶用水,泡茶用器,泡茶温度都有了更加具体的体会。也感觉到生活茶艺与表演茶艺相差颇多,各有难点,泡好一杯茶着实不易。很开心会所里的美辰姐,小秋姐人都很好,也非常优秀,对我们很好,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都有茶馆茶台上上课的环节,加深对各种茶的认识,泡茶与说茶的技巧。
仟福的团队给人感觉非常专业,这样很好,在这个行业专业的茶知识和茶服务是非常强大的的竞争力。在这个会所里的茶消费,大概是美车的缘故,消费人群比一般茶馆要年轻,给人的感觉也非常时尚。整体环境也是现代与传统的相融合。
1、茶的消费不是快速消费品
茶不是日常必需品,所以茶销售有其特点。一般做茶艺师的功利的作用是茶销售,但在每日的茶服务中茶销售确实需要忘记和放下的。茶艺师要做到的是泡好茶,并且自己认同和欣赏这一泡茶,这样才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导顾客爱喝茶,科学愉悦的喝茶。如果把销售的目的放到最远,不做推销的事,把茶泡好,细节做好,服务做好,就能让顾客觉得舒服和享受。很重要的是即使顾客不消费,也要友好对待,真诚地提供优质的服务,顾客很可能会渐渐成为朋友,消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不要太考虑成本而不肯付出,平时需要在给顾客泡茶之前就了解到手中的茶商品,体会如何让她更好的呈现,这是需要一些茶样本的。而且即使顾客不消费,传播了茶文化,茶道艺术,有所交流和学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亲力亲为
一开始挺不情愿做清洁的活儿的,在我心里茶艺师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怎么能做清洁呢,如果这样劳动,长时间必将加速岁月对手的动刀,茶艺师的手很重要的,美,柔和,灵活等等。后来渐渐释然了一些,一方面我们是新手很多东西不熟悉不了解并且只是实习几天没办法交我给我们一些事情,另一方面,这个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泡茶前需要温杯净具,冰心去凡尘一般,安静地让环境洁净,也能让人净心除燥,开始平静下来,从而更好地进入状态。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小茶馆专门请一个做清洁的员工,成本太高,即使只是做清洁的员工也需要漂亮的工作服形象好气质佳。茶馆经营也不容易,成本必须严格控制。
3、茶馆茶艺师的.流动性。
目前感受到茶馆行业中茶艺师的流动性很大。市场中目前茶艺师素质良莠不齐,整体不是很乐观。一般来说女孩子做茶艺师并对一个茶馆的专一性不高,双方都不是非谁不可的,女孩子即使把其作为事业或者事业心强也可以挪窝。茶馆里一般茶艺师不多,大家有销售的压力,是否是良性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和谐度影响也很大。女孩子一般都会经历嫁人生育儿女的阶段,这种时候换地方有需求也是无法控制的。从茶艺师的角度考虑,无论是茶馆还是茶艺师本人都必须明确茶艺师绝对不同于餐馆里的服务员。
茶馆品茶的地方,要求洁净无味,无油腻,无异味,无脂粉香氛之气。茶艺师需要技术和素质将茶展示,需要很多的体会和经验,是艺术品的创造的最终环节。个人觉得茶艺师的身份和地位需要被提高,中国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的地位需要被提高。服务者和顾客是平等的,需要被尊重,需要被认可,需要被认识到不仅仅是漂亮的小女孩。
茶艺师只有自己的价值能实现个人能健康的成长才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薪资也是很重要的层面,同样是服务,与空乘行业的服务者薪资相差很大,同样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交流。茶艺师需要整体提高素质,立志成为大师艺术家,茶艺师需要被认同并且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机会,合理的待遇,当整体的环境有所改善,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会涌入这一行列。
当然了这对茶馆来说也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销售额不够多,提高成本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茶消费者的品味和修养也需要逐步提高,毕竟茶馆消费者茶艺师是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爱茶人和茶行业人必须共同努力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能量变到质变。改变需要大家一起付出。
我很开心在这里看到了许多自然和善可爱的女人。茶学茶艺术文化茶的你们,真美。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10
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2010年安化黑茶走入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黑茶市场逐步扩大,已成为现今的热门话题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不过限制黑茶发展的原因也大有存在,如劳动力短缺、行业竞争无序、市场开拓乏力、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能力不强等因素。针对安化黑茶未来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等系列问题,我对长沙及安化地区的黑茶专卖店、茶园及两地区的人们做了调查,对安化黑茶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调查时间
7月28日—8月15日
调查地点
湖南省长沙市 益阳市安化县
调查对象
长沙市和安化县各黑茶专卖店 茶园 两地区的人们
调查目的
了解安化黑茶的发展前途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 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 实地调查
调查人员
吴鸾云
注:共发放纸质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网络有效问卷回收54份。
一、 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男性占62.86%,女性占37.14%,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31.8%,31-40岁之间的占32.7%,其余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各占一半。所受教育程度高中和本科各占30%。有61.3%的人每月收入在2500-5000之间,其余均匀分布在25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元以上。
(二)关于茶叶的基本情况:
1.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经常喝茶,从不喝茶的人只占到3%,而这3%的人不喝茶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适合的品种或感觉喝茶并没有什么作用,即使这样,喝茶显然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
2.调查结果显示偏爱清香型和浓香型茶叶的占大多数,各占30%,而淡香型的稍微少点占20%。关于茶叶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红茶,占40%,黑茶占30%,而黄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等都只占少数,这就说明了黑茶品牌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当问到人们通常会选择什么品牌的茶叶时,铁观音成了首选,占了25%,接着便是普洱茶占了20%,而龙井茶、碧螺春、安化黑茶各占了15%,说明安化黑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把自己的品牌再打响。
3.有30%的人喝茶的目的'是解渴和保健,25%的人是习惯,15%是提神,这说明了茶叶已经渐渐代替矿泉水成为人们解渴的工具。在专卖店和超市购买茶叶的各占了30%,而网购和在茶叶场地购买的只占了10%,并且他们购买茶叶的用途多数是用来自己家用和招待客人,只有少数是用来送礼或收藏。这说明茶叶经销商需要利用互联网这个便利工具来扩大自己的市场,茶叶场地也应该多做些活动来扩大知名度。
(三)关于安化黑茶的基本情况:
1.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人喝过黑茶,而听过安化黑茶的占90%,购买过安化黑茶的占65%,这就说明虽然很多人听说过安化黑茶这一个品牌,可是购买过的人却大大减少,这其中的原因大部分还是因为安化黑茶的市场太狭窄,在长沙安化黑茶的专卖店也屈指可数。当被问到如果现在推出一款新包装的黑茶,有75%的人愿意尝试。而当提到黑茶时,55%的人会先想到安化黑茶,湖北黑茶和云南黑茶排第二占15%,四川黑茶10%,广西黑茶5%,湖南黑茶品牌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安化茶厂、临清源和边江源,各占了30%,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乐道各占15%。
2.调查显示有40%的人选择安化黑茶的原因是因为安化黑茶功效好,30%的人是因为口感好,而只有10%的人是因为收藏价值高和够气派。有45%的人认为安化黑茶的降脂降三高、养胃护肝功效最有用处,38%认为膳食营养最有用处,减肥去腻和清热去火、排毒养颜分别是15%、35%、10%。这说明了当今人们选择一个产品最看重的还是它对身体的益处。当问到最能接受什么价位的黑茶时,62.3%的人选择了100-500元之间,也有20.47%的人选择500元以上,这也比较适合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
3.调查显示有59.25%的人愿意接受新的黑茶品牌,也有2.65%的人无所谓。大部分的人是通过亲身体会或朋友介绍了解到新的黑茶品牌的,而只有8.75%的人是通过媒体广告了解的额,媒体是当代各个商家推销商品最好的工具,黑茶经销商也应该加大媒体和广告宣传。44.2%的人在选泽安化黑茶时最看重的是质量,42.58%的人看重的是价格,包装、品牌、服务和功效这几个看重的人都是24%。
关于黑茶的包装,有53%的人更倾向于木质的,这样显得更加的自然,而选择塑料包装的只有6%的人。
4.调查显示对安化黑茶的认识最多的就是产于湖南安化县的茶叶,占了78%,而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具有降三高、减肥、安神和美容的突出功效有43.86%的人了解,至于安化黑茶口感醇和、汤色通透这个特点只有13%的人了解。这说明对安化黑茶完全了解的人还是太少,宣传力度不够。当问到安化黑茶在市场上规模会推广的话,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时,58%的人认为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也有50%的人认为要加强广告宣传,还有41%的人认为要定价合理、多开展品茶促销活动。
5.最后当问到对安化黑茶的评价时,有20%的选择很好,比较好的有35%,一般的占15%,比较差和很差的各占5%,说不清楚的占15%,还有20%的人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在大部分的人心里安化黑茶还是有较好的口碑的,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成长的空间还有很大。
二、总结和建议
在黑茶的发展道路上,多重因素制约,茶园建设阻力重重。
劳动力缺少。茶叶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老茶园的改造,还是新茶园的开发,无论是日常性管理,还是季节性采摘,都需大量的劳动投入。安化、桃江等山区都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使得黑茶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茶叶种植规模化问题的解决。 规模化困难。连片集中种植是黑茶产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必经之路,因为统一规划的连片集中种植不仅能减少劳动力的耗损,提高效率,还为机械化耕种以及搞茶园观光提供了可能,能大大提高综合效益。然而,我县目前的茶园种植基本还显得“小、散、弱”,规模化程度不够高。龚巨成说,究其原因,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田、土等都分散到户,不便于连片集中开发。 管理粗放。茶树的种植必须要讲究科学、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才能有好收成。在安化,不少茶园为上世纪的老式茶园,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无专人护理的状态,使得茶园种植密度稀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茶园水利化程度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此外,基地建设滞后、行业竞争无序、市场开拓乏力、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能力不强等因素也极大的制约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力度扫除
茶园建设发展路上的各种障碍,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尤为迫切。
黑茶产业覆盖面广,与大多数农户直接相关。黑茶产业的加快发展,直接惠及全县广大茶农、茶企、茶商,县乡财政也能从中受益。要确立黑茶产业的战略地位,真正把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发生态旅游的切入点来抓,抢抓当前的有利机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黑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安化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名副其实的黑茶之乡和茶文化旅游胜地。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
尽快建立和完善茶叶产业建设领导机构与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扶持黑茶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政策,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中长期和近期黑茶产业发展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予以实施,确保黑茶产业每年都有新的较大的发展。要继续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安化黑茶产业的重点扶持,将黑茶产业纳入相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二)扶助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产业大,品牌影响大,才能有大的发展。目前,安化黑茶产业仍然存在企业小而多,品牌杂而滥等突出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仅靠单纯的茶叶种植和小规模加工,黑茶产业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要通过扶持发展骨干龙头企业来整合散小企业,整合杂滥品牌,整合黑茶资源,推动黑茶产业的龙头带动效应。
(三)引导全民创业。
加强市场引导,向茶农深入分析茶产业的市场和效益情况,使茶农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想得到、看得见,并采取以奖代投等方式,对新扩建良种茶园给予补贴;鼓励荒山种茶,允许将天水田、高坎田、冷浸田等低产稻田改造成茶园;加强茶叶主产区交通、浇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茶叶生产、流通条件;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投入,对从事黑茶加工、流通的业主在税费收取、办证服务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对发展黑茶产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等,充分调动茶农、茶企、茶商的积极性。
(四)推进产业化经营。
要大力推行“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收购、租赁、入股、扶持等方式从茶农手中获得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茶地使用权、经营权或管理权,建立完善“统一标准、集中连片、企业经营、农户管理、利益分成”的开发模式,使企业逐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原料基地。努力提高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五)实施科技兴茶。
依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培训,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培养一批种茶和制茶能手。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建立科技实验基地,重点抓好新品种选育、黑茶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质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黑茶新用途以及加工工艺革新和新机械研发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黑茶主产区、黑茶企业要加强与外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吸收、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黑茶产业从业者素质,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篇11
普洱茶是中国特有茶叶品种,生产历史悠久。2008年5月,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其后,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与政策引导下,在广大普洱茶产销企业的不懈努力下,云南普洱茶产业连续数年保持量价齐增,成为云南茶产业的核心产品。目前,全省80%以上的普洱茶销往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云南省外)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消费者中拥有较高的声誉与知名度。
为全面掌握中国普洱茶产销情况,研判普洱茶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前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长期持续调研基础上,结合行业大数据,并与相关单位会商,形成《2020中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普洱茶生产情况
1.产量产值稳定增长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普洱茶产量约为15.5万吨,较前一年度上涨1.5万吨,同比增长10.7%,占云南省同年茶叶产量的36.8%,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55%;普洱茶农业产值约78.3亿元,占全国茶叶农业总值的3.26%。相较于2015年的12.93万吨和46.4亿元,分别累增19.88%和68.8%。
2.茶园建设绿色生态
践行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云南省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省内有机认证茶园、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的快速增长。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云南全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71万亩,比去年增加26万亩,增幅达57.8%;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44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增18.9%。茶园结构逐步优化,为茶叶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3.加工水平不断提升
以标准化、工业化、生物科技等为支撑,普洱茶加工工艺水平优化发展,有效地改善了产品品质与风味。例如:版纳州勐海县通过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提升晒青茶产品品质,着力“浓强厚重”独特风味,全面提升茶叶产品档次,通过提高单价、提高品质来提升茶产业化水平;临沧市临翔区大力推广洁净功能性熟普发酵技术,加强了普洱熟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改变了原先生态台地茶经济附加值较低的问题。
4.文化旅游延伸产业
结合名山、古树、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云南普洱茶产业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茶与文化、旅游、民族、康养等行业融合,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效果显著:茶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增长,项目主题内容愈加丰富。如勐海县正在开展的勐海普洱茶城体系建设,通过规划、布点、保护和改造,促进实体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民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彰显了独特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打造了“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茶文化之城。
5.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茶乡经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助推效果显著。目前全省有60个县通过普洱茶产业实现脱贫摘帽。以勐海县为例,2019年茶树种植面积87.54万亩,毛茶产量2.88万吨,精制茶产量2.8万吨;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亿元,茶叶加工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比为3.4:1,上缴茶叶税收3.9亿元。又如普洱市,2019年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8个县为贫困县),涉茶农户22万户,约116.6万人;全市毛茶产量11.76万吨(其中古树茶0.5万吨),成品茶7.5万吨,缴税收8630万元,综合产值272亿元。
普 洱 茶 内 销 情 况
1.市场规模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云南普洱茶的国内销量约为10.55万吨,内销额约为115.3亿元。普洱茶在全茶类内销总量中的占比为11.2%, 同去年相比增加1.02万吨、10.7%。
销量增长得益于质量管控与研发创新带来的产品质量提升。在普洱茶市场美誉度提高的同时,围绕消费市场便捷化、特色化的需求,茶叶产区和企业开展定向研发:多家企业开发了小克重、方便冲泡的茶品;多个主要产区加大了对古树茶资源的保护,确保名山古树——这一重要的普洱茶生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为高端供给稳定了基础。
围绕普洱茶的资源特性,各个产区加大了域内“名山”“名品”“名寨”等资源的集中打造,重点塑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公共品牌,强化标准、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提高品牌辨识度,集中资源、抱团发展,在产业内形成了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
2.渠道建设情况
据中茶协普洱茶专委会对普洱茶产销企业的调研显示:传统的零售渠道与批发市场仍是普洱茶最主要的销售渠道——2019年,普洱茶在连锁直营店和批发市场的销售量虽同比上一年有小幅减少,但仍分别占被调研企业销售量的42.9%和47.9%。与此同时,电商渠道从2018年销量份额的2.92%增至2019年的3.48%,势头较旺。
3. 销售区域
调研结果显示:华南地区仍是普洱茶的主销区域,2019年普洱茶销售量占到样本总销量的32.2%;其次是云南省所在的西南地区,华东、华北、华中居后。普洱茶消费向全国市场拓展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显。东北和西北市场的普洱茶消费总量不高,但未来可期。
另据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介绍,广东地区的茶叶年消费量在20-25万吨左右(含市场流转量);其中,珠三角地区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2公斤,潮汕地区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3公斤,居全国之首。在推动流通消费方面,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功不可没。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商户最集中的大型茶叶集散中心,该市场年交易额超80多亿元,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普洱茶,2018年及2019年均在8、9万吨左右(含流转量)。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云南普洱茶在进入广东市场后,会通过以芳村为核心、以批发为主要业务形式的完整产业链,辐射至全国乃至世界。
从市场层级观察,一线城市仍是普洱茶企业拓展市场的首选区域。
4.品牌建设与推广
品牌建设成为普洱茶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向,促使普洱茶向品牌消费模式加速发展,形成了生产领域做品牌、消费市场看品牌的良好氛围。全省10县入选“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其中勐海县被推荐为“‘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双江自治县被推荐为“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中共有26家企业有普洱茶产品销售业务。9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入选“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被推荐为“2020年度茶业创新十强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荐为“2020年度茶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被推荐为“2020年度茶业新锐十强企业”。
与此同时,云南省2018年开展“一县一业”普洱茶产业示范县创建,三个县区获得省财政专项支持,连续三年支持每个县区每年3000万元,通过创建,树立了普洱茶发展的排头兵;连续三年开展“10大名品”和“10 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树立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标杆。2019年,云南“10大名品”销售额较2018年平均增17.8%,其中“10大名茶”增幅高达29.5%。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的创响和宣传了普洱茶知名品牌,帮助获奖企业和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普洱茶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积极拓展文化知识辐射范围,主动开发普洱茶增量市场。如云南省茶叶流动协会在深圳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云茶文化传播中心及黑龙江云茶文化传播中心,推动云茶北上,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推出《普洱茶大讲堂》。此外,普洱茶各个产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普洱茶渠道资源,助推市场发展。例如,2019年,腾冲各茶叶龙头企业先后邀请近200多个经销商、主要客户到腾冲考察腾冲茶产业发展情况,通过进公司、看茶园、逛茶山,亲身体验了“腾冲茶”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进一步坚定了推广腾冲普洱茶的信心和决心。
普洱茶出口情况
2019年,中国普洱茶出口数量为2786吨,同比2018年下降6.2%,占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0.76%;出口金额0.52亿美元,同比增长85.7%,占茶叶出口总额的2.6%;出口均价18.7美元/公斤,同比上涨98.9%。
从分省出口情况看,2019年普洱茶出口量最大的三个省分别是:广东省(1135.5吨)、云南省(735.2吨)、湖南省(284.6吨)。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是:2019年云南本省的出口量大幅增长,较2018年增长285.3吨,增幅达63.4%。
从进口国家和地区上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仍是最大的普洱茶出口市场,2019年出口量有明显的增长,涨幅超过10%;而其他主要市场中,对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出口量降幅较大。出口金额上,香港增长迅速,德国、新加坡增长较快,马来西亚、缅甸和日本下降明显。单价上,对越南、缅甸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出口单价较高,对欧洲出口单价增长迅速。
发 展 建 议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总体目标,以“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强科技”为主线,大力推进“绿色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普洱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坚持绿色生态,夯实产业基础。
以绿色发展为统领,以建设绿色、有机茶叶基地为重点,以促进茶农增收为目标,按照“重点布局、规模经营、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奠定坚实基础。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技术集成应用,推动“水、电、路”配套,“改土、改型、改种、控肥、控药、节水”并举。开展基地集中连片提升行动,提高茶园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2.装备技能提档,生产提质增效。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茶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普洱茶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高端化特征,提高普洱茶的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资本化水平。加大企业装备水平提升,建立品牌响、实力强、结构合理的普洱茶加工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提升普洱茶加工园区综合产能,推进科工贸结合,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3.加大龙头培育,激发主体活力。
加大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企业扶持优惠力度,以“十大云茶”建设为抓手,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提升普洱茶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打破茶叶企业规模瓶颈,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洱茶规模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新型茶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茶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激发中小茶企创新活力,“专、精、特、新、优”发展。
4.拓市场强品牌,化解供需困局。
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围绕茶叶消费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洞察消费升级诉求,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电商领域建设,“普洱茶+互联网”发展,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验融合、商旅文体协同、购物体验结合、规模业态组合的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发挥优质区域品牌的支撑作用和优势品牌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云南普洱茶,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做大做强市场规模。
5.挖掘资源潜力,“普洱茶+”发展
做足“普洱茶+”文章,以旅游产业提升普洱茶附加价值,促进普洱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等特色产品的叠加优化,通过发展普洱茶博物馆、普洱茶文化主题庄园、主题景区、休闲茶场、农家乐、民族特色村寨、茶马古镇、茶马古道等多样化模式,做足“普洱茶+”文章,推动融合发展。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08-31
油茶产业的调查报告10-27
产业调研报告07-31
产业的调研报告08-21
产业调研报告10-25
产业调研报告08-30
茶叶产业调研报告05-28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10-15
茶叶产业调研报告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