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19 22:59:57 晓丽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人才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1

  文化强县,人才为本。文化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芮城县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抽调精兵强将,对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针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培养、管理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现书面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芮城县是一个拥有39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基础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我们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截止目前,我县共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825人,其中文博类人才9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1.6%;出版类人才8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0.9%;网络类人才18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2.3%;影视类人才6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8%;文学创作类人才116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14.1%;新闻类人才32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3.9%;文艺类人才489人(其中包括美术类30人、书法类89人、戏剧类88人、音乐类92人和舞蹈类190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59.2%。在现有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中,学历层次不均匀,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160人,大专190人,中专436人,高中及以下37人。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居多,40岁以下582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70.5%,41岁以上243人,占文化人才总量的29.5%。

  二、存在的问题

  1、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尤其是高级人才总量少。

  2、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抓得不准,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3、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布局还不太合理。突出表现在出版类、网络类等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社科类文化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4、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例如,全县每年进高度学府就学人数300到500人,但学成回县人数每年仅有100多人,特别是本科以上学历很少回县。

  三、对策和建议

  1、引才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要吸引人才,领导干部就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人才观来指导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也就是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邀请最需要的人才。人事部门要按党管人才的要求,广开渠道,不拘一格用人才,切实做到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工作创业环境、生活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亚宝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每年都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才交流市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

  2、育才

  面对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不高、市场意识不强、布局不平衡等问题,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培训中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请有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新理念,进行业务交流,也可组织各类人才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学到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例如,县新闻社每年都进行了5次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培训达500人次。总之,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要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能力,为文化强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留才

  要留住人才,就必须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领导干部和人事部门要自觉地为各类文化人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解决他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想他们之所虑,急他们之所难,帮他们之所需,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做到拴心留人,人在心在,使他们感到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功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例如,我县在20xx年就为芮城籍著名戏剧编剧张纪平办理了财政工资,确保他继续为我县文化事业安心工作。此外,还应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帮助人才干成事业,确保人才干好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创新的精神,真挚的感情,开明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并培养出更好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和构建富裕文明环境优美的和谐芮城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2

  为进一步促进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我局对全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目前,我县有县级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1个、文化广电稽查大队1个、电影公司1个、农村文化站11个。各类文化人才有:文化馆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博物馆员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图书馆员8人;采茶剧团专业人员22人,其中三级演员9人、三级演奏员有4人、四级演员有9人;局综合执法大队7人。根据调研情况建立了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储备专业人才和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人才保障。多年来,我局注重“刚、柔”相济引进人才,在刚性方面,每年编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计划,陆续录用了舞蹈、声乐、财务、执法等人员。在柔性方面,我局为了使各单位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通过调入和内部调整的方式充实了文化人才队伍,使系统内部文化人才得到合理配置,起到了“才尽其用”的效果。

  (二)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偏少,正高以上人才属于空白,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人数的1%不到;二是中高级人才多为文化艺术、文博,并多数集中在我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文工团、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三是文化产业人员中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文化程度低。

  二、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人才的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的素质偏低,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公务员编制较少。由于单位性质的原因,只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公务员编制,且都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公务员偏少,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和工人编制,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给总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文化研究方面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导致深层次研究不够。

  (二)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干部来源比较杂,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较小,大多数都是工作之后再进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所学专业多而乱,人员素质不一样,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文艺创作人才。

  (三)人才分布不均。大量的人才集中在县级文化单位,而作为重要生力军的乡村一级文化人才奇缺,仅有的也经常被抽调至其它中心工作,不能专心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高层次创新型文化人才缺乏。受我县吸引人才的载体不足、机制不健全、引进和留住人才的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影响,导致了对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吸附、承载作用偏低。因此,外地人才流进来比较少,本地高素质人才外流相对较多。另外,存在人才使用上专业不对口,人才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墨守陈规,无法创新。

  (五)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尚需完善中,政策待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根本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人不得其位,事不得其人,影响了人才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对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等各个环节,缺乏稳定、系统的法制保障,人才资源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搞好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对策建议

  我县人才工作将以围绕文广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乡土人才工作,以提高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持与是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县文广系统选拔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工作者;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基层群众文化人才;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艺术家、文化研究专家;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现代管理水平较高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熟悉现代新兴媒体和高科技传媒手段的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思维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人才。

  一是组织举办人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文化研究专家,就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引进先进经验和理念,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多渠道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重点是建立个性化的人才扶持计划,为各类拔尖人才参与重点课题、学术交流、基层锻炼、深入生活、学习深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将逐步建立基层人才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报告制度,人才宣传制度等,使人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四是建立全县文广系统后备人才队伍。根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按照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选用标准,在全县文广系统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后备人才。

  五是高度重视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县财政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经费预算,逐年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使人才培养的投资增长与事业发展相适应。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3

  xx县xx镇,土地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2133公顷、其中水田1914公顷,山地2080公顷,下辖3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人。该镇自古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三国名相蒋琬曾求学于此,镇东部有以蒋琬命名的蒋琬峰,留下了蒋琬勤学的千古佳话。境内和合村的三角塘水库底坡上有西汉陶器窑址,丰家村周家湾菜园内有宋代陶器遗址,有金紫峰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王如霆、赵三元、陈荆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队伍现状

  该镇机关工作人员共有252人,其中党员140人,民主党派1人,大专以上学历110人。编制数为137人,在岗人员132人。副科以上干部35人,实职副科14人,退休人员19人,停薪留职人员95人,公务员71人,职工42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有中级职称的3人。35岁以下的150人,占总人口的60%。在1995年的时候,该镇总工作人员89人,96年至99年进入了大量人员,其中有部分是大中专毕业生或退伍军人,其他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关系招工进来的,并且文化水平都不大高。20年至20年县里要乡镇精减人员,该镇新来的关系不大硬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下岗或停薪留职。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xxx”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性人才,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把握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术含量的生产。

  造成农村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对于乡镇机关人员来说,原来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干部管理权限都上划,收回县直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干部的选拔面比过去大大缩小;乡镇一级在职人员报酬低,报考乡镇公务员的人不多。在这个镇,相当多的顶岗人员是城镇当兵转业安置下来或者是七几年乡镇招聘干部,学历不高不说,能力也有限。该镇132名在职人员中,当兵回来的达35人,招聘干部15人;因公务人员管理严格,转干不如过去容易,这样乡镇只好让一些不是公务员的人干公务员职位的事。县直一些部门近年来向乡镇借调借用干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使得乡镇缺人的现象更加严重。该镇就有3名同志在县直机关帮忙。分析造成农村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没有诱惑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把农村排斥在外。二是农村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阻碍了人才的引进,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农村不具备大城市发达的信息网络,在个人发展平台较小。三是乡镇工资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吸引力。

  现在的乡镇工作人员,大都有发不出工资的威胁。比如该镇早几年的电视台有7个人,其中4个年轻人各有特长,将电视台搞的红红火火,每年创收20万。镇里规定台里要完成10万的收入就发基本工资,剩下的收入镇财政与台里按五五分成,即台里应有5万元的奖金可发,但实际发下的每人不到3000元。这样,四个年轻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三四年后,年轻人全部走了,新加的人员在技术不能有大的创新,又过了2年,台里的收入大大减少。目前,这个电视台每年收入1万多元,入不敷出,只剩下3个工作人员了。

  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扩大人才队伍总量。

  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大培养力度的基础上,要积极通过外聘等柔性流动的方式引进。三是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在公务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35%以上。对xx年后未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实施学历淘汰,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5%以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0%以上。要通过补充毕业生、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送出去培养以及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以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刚性与柔性两种方式,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培养人才等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基层人才的素质。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4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文化人才的支撑。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基于广泛的数据收集、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旨在全面剖析文化人才资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化人才现状概览

  人才总量与结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投入增加,文化人才总量呈稳步增长态势。然而,从结构上看,高端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融合、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人才仍显不足,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

  教育背景与专业能力:文化人才队伍整体教育水平较高,多数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专业背景多样,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在专业能力上,虽不乏精通传统艺术、历史文化的专家,但在新媒体运用、数字创意、文化项目管理等现代技能方面尚需加强。

  区域分布与流动:文化人才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优秀文化人才,而中西部及边远地区则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人才流动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文化的`均衡发展。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

  人才培养体系滞后:当前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完全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激励机制不健全: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路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在全球文化竞争中,我国文化人才在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项目运作经验等方面尚显不足,限制了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对策建议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文化产业界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跨学科教育,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提高文化人才的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及边远地区文化人才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式,促进文化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

  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文化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项目运作经验,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五、结语

  文化人才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人才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 5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人才,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力量,其培养、引进与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当前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多元化的文化市场,文化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本次调研旨在:

  摸清底数:掌握当前文化人才的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

  分析现状:评估文化人才在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市场需求匹配度等方面的现状。

  发现问题:识别制约文化人才发展的瓶颈因素,如政策环境、教育体系、激励机制等。

  提出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促进文化人才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

  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文化人才发展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文件。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广泛收集文化工作者、文化企业、相关机构等的意见与建议。

  深度访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才、行业专家及政策制定者进行面对面访谈。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量化结论。

  四、调研结果

  (一)文化人才现状

  数量与结构:文化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大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文化人才集聚明显。

  创新能力:部分文化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整体而言,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差异化程度有待提高。

  市场需求匹配度:文化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难以找到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文化人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政策环境:部分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对文化人才的扶持与激励作用有限。

  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偏重理论,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薪酬体系、职业晋升路径等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人才。

  五、建议与展望

  (一)政策建议

  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文化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文化人才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文化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文化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二)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文化人才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文化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结构将更加合理,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通过持续努力,我国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人才和文化品牌,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化人才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人才引进调研报告03-27

人才类调研报告06-27

人才引进调研报告06-26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10-07

县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6-15

全县人才工作调研报告05-29

关于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1-16

人才市场的调研报告01-25

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