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10 22:49:1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回乡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

  春节期间,我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看变化、谋发展,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专栏,介绍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情况,同时借他山之石为我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xx年春节,根据省直机关工委通知,我在回家探亲的同时,利用同学在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长庄镇镇政府工作的便利条件,深入其工作地,对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该镇推进基层党建的主要做法:一是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该镇政府年初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

  制定党支部年度考核制度,细化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确保了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着力解决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针对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及时调整了支部书记,重新选配了支部委员,并由一名副镇长驻村指导帮扶工作,彻底扭转了局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街道亮化、危房改造等 0 件惠民实事。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投资24万元,狠抓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6个村党员群众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23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切实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37起,为群众代办事项 65件。四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全镇23个党支部陆续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参加党员870名,总体评价好的有829人,一般的有4 人。五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为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电视机、电脑、网络等设备,全年安排大村 .5万元、小村 万元经费,保证了党组织活动顺利开展。

  同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该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达标,硬件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党员活动需要。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的不够。三是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方式单一。部分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的不好,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新的形式。四是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少数参加党员活动不积极,服务意识差,联系群众少,不敢直面矛盾,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高。该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有 30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3.78%,在村里任职的寥寥无几。六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导致基层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建议: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建工作突出、成效明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率低的全镇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一方面,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满足党员学习教育、党员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着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在保证各村原有村级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每个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专项费用。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党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不少于4次、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不少于 2次。坚持每季度举办 期培训班,对全镇党员进行轮流培训,不断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每季度对党员进行 次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及时教育转化。四是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镇组织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和党员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在政策宣传、致富技术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评选命名一批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春节回家,即前往工作于市农牧业局的一位亲戚家拜会,希望借机多了解些家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话题仍然从农民收入的变化开始,谈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时,亲戚忍不住拿出一大叠材料,和我探讨家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细细研读材料,感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贡献时,也对家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一)规模经营的模式与特点

  全市农区耕地面积870万亩,农村总人口105万人,农户总数23。9万户。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累计流转面积7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24376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2%。

  (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龙头加工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建立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中粮番茄公司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和农垦局包尔盖农场租赁土地1。8万亩,建立了标准化的番茄生产基地。

  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用土地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组63户农户用1500亩耕地入股,与内蒙古泰升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企一体化的农牧业股份公司,公司对1500亩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农户建房进行了补贴,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公司就业,给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成立土地合作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二组90户农民用成立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3500亩,实行规模化经营。

  四是养殖企业带动型。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租种农民的土地作为饲草料生产基地,实行种养一体化经营。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新星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480多头,租赁农民的土地1020亩作为饲草料基地,实行“为养而种”。

  五是种植大户经营型。种田能手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磴口县沙金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刘耀宗经营土地1000多亩,开展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年家庭收入达到了50万元。

  六是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引领型。农业公司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建高标准的农业设施,返租倒包给农户经营。内蒙古四季青高科技公司租赁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五组土地20xx亩,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效果显著

  一是耕地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是实行种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培育了优质名牌产品,企业获利、农民增收。

  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明显

  (一)土地流转市场缺位,没有形成土地适度经营的氛围。

  一是农牧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不足,不能够依法对土地经营权实行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分别于20xx年3月1日和20xx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介绍,不仅广大农牧民对这两个法规不甚了解,就是大部分的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导致大部分农牧民不懂得按程序依法进行土地流转。而且部分农牧民对土地承包权与经营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特别是一些集镇与城郊附近的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怕流转土地会失去应得的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粗放式的经营效益低下;

  二是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流转市场缺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乏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向的农牧户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企业、养殖大户、种田能手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农户通过种植的多样化应对市场的多变性,土地无法实施规模经营。

  家乡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思想意识仍然很浓,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加之,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往往采取种植的多样化来应对市场多变性,导致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制约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牵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有限。

  20xx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8。9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5万人,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55。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也有一些国内的知名大企业在我市落户,但缺乏容纳劳力多、对地方经济影响大和对种植结构有主导能力的特大型龙头企业。

  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觉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的方式、程序以及具体管理办法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规范管理土地流转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依法自觉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制定发展规划。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现有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委托专业部门制定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为加而种、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土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4

  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老家过春节的时机,在有限的几天里,采取谈话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主要调查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问题,调查对象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

  我回到吉安市永新县怀忠镇双溪村,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老年人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堪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老人,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过完年后都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极少部分在外地工作或在家务农兼做运输、泥工、木工等,更有极少部分老人膝下无子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生活状况

  我们村大致只有四十户人家,人均耕地1。5亩左右,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没有发展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老年人也主要是靠种田为生,子女给的生活费有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靠种田收入微薄。

  一是现在农村基本上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

  二是肥料、农药的支出也在逐步提高,俗话说“肥是农家宝”,但近年来,农村中家庭养猪、牛的'减少,甚至多数家都不养。种田都靠买化肥买农药。

  三是农村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下降,种不了太多田地,种的稻子只够自己吃,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出售。

  2、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们村老年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女子才会回家团聚,人气旺盛,但是一过完年后,绝大部分青壮年又纷纷出去打工,有的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有的是男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及少部分妇女。老人独自留守在农村带小孩,缺乏子女的关心和温暖,甚至有的老人与媳妇相处得不好,关系紧张,心情抑郁也没地方排解。农村老年人整天在寂寞中度过,没有娱乐设施供他们活动消遣,精神生活贫瘠,内心空虚孤独,更是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3、健康与医疗状况

  农村人年轻时很操劳都是干体力活,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衰退得快,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俗话说“病向浅中医”,但面对医疗费用时,大多数农村老人不会及时治疗。总是一拖再拖,到最后才去医院看病,有的甚至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有的甚至不能报销,所以农村老人生些小病,一般就是扛过去,有重大疾病时一般都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二、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补助

  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条件不富裕,也没有经济来源,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建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给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适当补助。还可以向社会热心人士募集资金,设立专项农村老年人基金会,给农村老人提供帮助。

  2、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

  给农村老年人们提供一个活动和交流的平台,有益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政府应该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兴建一些老年娱乐场所,比如为村里购买健身器材供老年人锻炼身体,修建室内活动场所让老年人有地方可以一起看看戏曲聊聊天等。

  3、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建议每年给农村老年人免费做一次全身体检。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卫生所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年轻优秀医务人员投身农村医疗事业。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这样农村老年人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5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6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xx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xx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xx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回乡调研报告03-10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05-19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07-08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06-01

回乡调研报告06-19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06-06

(精品)回乡调研报告09-08

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03-21

春节调研报告02-08

春节期间调研报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