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3篇
读书有时候不光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应当是从书中汲取本书的精髓,从而转化为自己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小看了写写读后感,一篇好的读后感能体现书本的大致情况,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再看到读后感时等于又读了一遍书。怎样写好读后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伤仲永》读后感400字3篇,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感受!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一)
打开课本《伤仲永》,不禁为仲永的结局而长久叹息。
五岁半未曾识书具的仲永某天居然能指物作诗立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的天资过人,不知道曾让多少人嫉妒又羡慕。然而数十年之后,这位天才儿童却沦为一个庸人,是什么原因呢?
仲永五岁的时候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其诗很受同乡人的赞赏。因此,很多同乡邑人出钱请仲永题诗。他的父亲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正因为如此,仲永虽然天生聪明,可是却失去了后天的教育,变成了凡人,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其实,仲永变化的原因,无非就两个:其一是父母对教育的不重视,第二点,也就是最重要的是仲永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现今社会,父母对教育的不重视,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特别是在农村,很多没有文化的父母,没有想着子女的未来,却抱着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影响着孩子。为了减轻一点家庭的负担,就让孩子辍学,走上了打工的路。常听我父亲说,在他们那一代,是想读书,却没有钱读;而我们这一代,免费读书,却是很多家长不让读。正是有了这些不让孩子学习的父母,多少天资聪颖的孩子从此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永走的就是父辈那一代打工的命运。是什么原因会造就了如此父母?其实太简单了,正是因为这些父母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二)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后,的确让人感到有些“伤”。悲哀,可惜啊!仲永;可悲啊,鼠目寸光,唯利是图的父亲;可悲啊,趋之若鹜的不良社。
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的方仲永为何没有成才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之过也。方仲永从天资聪明到“泯然众人”(才能消失,变成普通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他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贪财富,寻利益。
每天,拉着他四处拜访,而不让他去学习,使之荒废学业,不能使之天赋用在学习上,白白荒废了一个天才的一生。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父母的深思吗?像这样的父母在中国还有多少呢?仲永,“世隶耕”,可想而知,其父亲的思想意识是小农意识也。其根源当然是社会原因。其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如果仲永是王安石的儿孙,苏轼的儿孙会怎样呢?如果仲永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他的命运会怎样呢?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三)
这是一个天才最终变为普通人的故事。这个天才就是方仲永。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有些不解,既然是写关于方仲永的事,为什么题目不是“方仲永”而是“伤中永”呢?读完全文后我才发现这对于方仲永的“伤”真的很深,值得我们反省,深思。
正如文中所说,方仲永的才能是受之于天的,在一个世代以耕田为业的家族中,出现了方仲永这样一个神童,不能不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个五岁的孩子,没上过学,却能写出值得观赏的诗来,是奇迹。但又是什么使他从幼年的天资聪慧到少年才能衰退,最终到了青年沦为庸人了呢?这其中其实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因素。
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伤”来源于方仲永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贪图眼前之利,不懂得把眼光放长远的人。当同县的人每天请方仲永做客,花钱请他题诗,父亲非但没有阻止,反而牵着方仲永到处做客,还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最关键在于“不使学”,我想这应该是由天才沦为庸人的基础吧!他父亲做的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那么离谱,愚蠢得无药可救,想来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世隶耕”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相关文章:
伤仲永的教案10-07
伤仲永教案10-07
《伤仲永》教学教案10-08
《伤仲永》教案教学10-08
《伤仲永》的教学方案10-08
《伤仲永》教学方案10-08
教学方案:《伤仲永》10-08
伤仲永教学教案10-07
伤仲永的教学教案10-07
《伤仲永》精品教学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