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唐璜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10-05 18:22: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璜读后感1000字

  唐璜读后感1000字,诗人拜伦的作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唐璜读后感1000字,一起看看十九世纪的英国吧!

唐璜读后感1000字

  唐璜读后感1000字【1】

  高中时,我们学历史文学史时,就学到,拜伦和雪莱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拜伦的《唐璜》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更是受到广泛的赞誉。

  不过,这本书,让人读起来会有一点吃力,毕竟,不是一般人可以欣赏的嘛!反正我是看的马马虎虎。

  《唐璜》是一首拟史诗性质的长篇叙事诗,叙述的是主人公唐璜的少年时代和冒险经历。

  简单的概括来说,唐璜,是出生在西班牙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十分轻浮的人,做事草率,为人放纵,经常和妻子吵架。

  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唐璜,也变成了一个小无赖,到处闯祸。

  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母亲便对孩子的事亲力亲为,誓要把唐璜教成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出众的好孩子。

  当然,唐璜也并没有让家人失望。

  但是堂皇却被母亲的好朋友朱丽亚拉下水,偷吃了禁果。

  闹得满城风雨后,母亲便安排他出门避避。

  后面,便写了唐璜的几次游历生活,也一共写了唐璜的四次艳遇,加上之前的一次,一共五次。

  分别是,在东方海岛上,与少女海黛的两情相悦;在土耳其苏丹王宫与苏丹王妃的奇遇;受沙俄女皇的宠幸;出使英国时,与英国贵妇的邂逅。

  这几次艳遇中,在我看来,只有一次是唐璜的真实情感。

  那便是与少女海黛的故事,两个人两情相悦,是在海黛的海盗父亲的残忍分离下,两个人才被迫分开的,而海黛也绝食死去。

  这一段缠绵哀婉的感情,就这样被扼杀了。

  其实,看过英国史的人都知道,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值多事之秋,大革命,名族、民主解放运动蓬勃开展。

  而作为英国上议院议员的拜伦,也曾多次抨击政府,可惜的是,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拜伦便将这种郁结,抒发到写作中,从唐璜的形象塑造上来说,不难看出,里面加入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想法。

  太有深度的理解,我就不知道了,这只是我水平之内能了解的。

  其实《唐璜》还不愧是浪漫主义文学,里面的很多句子真的很浪漫。

  连与爱情为敌的无情的“时间”,想到要擘开这样温柔的两颗心,也不免忧伤与怀。

  他们的容颜不是为皱纹而生的,他们那蓬勃的心和纯洁的血液,不容凝滞,头上也不容白发为灾。

  上帝爱的人早死。

  不知什么原因,当他们凝视着晚霞的那一刻,仿佛在他们心间,随着欢笑,突然袭来一阵颤栗,好似冷风拂过了火焰或琴弦。

  唐璜读后感1000字【2】

  《唐璜》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 、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唐璜无疑是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诗体小说,他天生有一副好皮囊,这个人物的原型来自于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他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

  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一个喜欢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他只想着用自己的男性魅力来征服女人,和各种女人发生性关系。

  “一夜春宵“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他享受那个过程,爱情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他只追求快感,征服的快感。

  但是,拜伦笔下的唐璜,在多数情况下是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的。

  他的第一次被迫出走,或多或少的拜她她母亲好友所赐,成了这个贵族妇女的牺牲品。

  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作者有意无意地将他的形象拔高,光辉化,成了“拜伦式”的英雄。

  比如,在海上遇到风浪,在大家都惊慌失措,几乎绝望时,唐璜用自己的冷静机智拯救了大家;但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宁可跳进海中,也不愿意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吃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的道德信条:热情,勇敢,拒绝虚伪。

  他也是敢爱敢恨的,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和海盗的女儿海迪恋爱,而且这可能是唐璜最用心的一次的恋爱了。

  他和海迪两情相悦,无奈,上天不愿意眷顾这个青年,他们的恋爱受到了海迪的海盗父亲的强烈反对,并最终拆散了他们,将他在土耳其大城市君士坦丁堡出售,这对这个年轻人是个巨大的打击。

  后来,因为他那不可忽视的相貌,他被买走,经乔装打扮送进了苏丹皇宫,供一位王后享用。

  后宫性行为放纵的生活无法让唐璜停留,他想方设法地逃离了那里,来到了俄国的部队。

  在部队,他也是矛盾的,他明知道交战双方都不是善类,但是,他为了荣誉依然很卖力的战斗,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沙俄统帅苏沃洛夫的重视。

  不过,这些荣誉并不能减轻他内心的矛盾,他虽凶狠的杀死了不少土耳其人,但又从凶残的沙俄士兵屠刀下救了一个10岁的土耳其女孩。

  看至此,我不经在思考一个问题,拜伦究竟想通过唐璜向我们展示一个什么样的19世纪?唐璜受沙皇女王的要求,带着土耳其少女前往英国进行谈判。

  唐璜原本对英国十分仇恨,说英国“曾经把自由奉献给全人类,现在却要他们戴上镣铐,甚至禁锢人们的心灵”,并且侵略到北美、印度等处。

  英国同西班牙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和西欧地区的统治权,曾经在三四年间多次进行大战,最后西班牙大败,失去了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地,成为小国。

  作为西班牙贵族的唐璜,自然仇恨英国。

  他决心到了英国后,把英国的反动真相告诉英国民众。

  但是,当他登上英国国土后,见到的情况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一切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觉得这儿简直是自由乐土。

  正当他打心眼里赞叹英国社会时,突然一伙拦路抢劫的匪徒挡住了他,强迫他留下买路钱。

  他从衣袋里拔出枪,打死了1个匪徒,另4个夹起尾巴逃走了。

  此后,他改变了看法,觉得在伦敦的街道上根本找不着一个老实人,最富丽堂皇的宾馆也只不过是外交界骗子的安乐窝。

  唐璜读后感1000字【3】

  首先,我觉得与我期待的“唐璜”有很大的出路。

  不过,还是通过阅读、思考并查阅资料,对唐璜有了更多的了解。

  此外对拜伦,及他与骚塞、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认为《唐璜》中,对于唐璜奉凯瑟琳女皇的使命出使英国一部分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

  而且,诗人拜伦的议论也越渐增多,多得似乎令人厌倦。

  而全诗的对唐璜结局的处理也似乎很模糊。

  与其说诗人拜伦是在写唐璜,不如说他是借着西班牙历史上的这个传奇式的人物来完成诗人构思中的一个“穿线式的人物”。

  因为正是通过描写唐璜传奇式的经历——艳遇、冒险、参战、出使等等,来达到对当时整个欧洲社会环境的一次全面的出击。

  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以及英国。

  唐璜所游历过的国家:

  1)西班牙:唐璜是继堂吉诃德之后西班牙的又一位“名人”。

  可以联想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情节。

  2)希 腊:海盗的小岛似乎倒是纯真爱情的世外桃源。

  在唐璜在海上遇难一段的描写真是一场精彩的海难电影,特别让人能够身临其境。

  此外,当最后只剩下唐璜一个活着的生命时并最终昏倒在孤岛的岸边时,又可以让我联想到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

  可不同的是在这里唐璜峰回路转,被美女海黛所救。

  3)土耳其:一种独特东方风情的展示,这里对土耳其上层统治阶层豪奢画面大段不厌其烦的描绘,让我联想到王尔德笔下《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同样不厌其烦的描写。

  我想这些除了是为诗人的批判服务外,还有一层似乎应该是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东方情结吧?

  4)俄 国:在到俄国面见女皇之前,有一场战争,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勾勒战争的场面,不可谓不精彩。

  看时脑中不断出电影中的欧洲战场的场面。

  之后到了俄国,相遇了凯瑟琳大帝,即世界史上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

  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还是在读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式小说《断头艳后》时,总是把她与冷肃勾勒在一起,这里又有了新的认识。

  5)英 国:我认为这是诗人着重要写的国度,因为拜伦是英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先锋人物。

  在他的诗篇里很容易看到他对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骚塞、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谩骂(用谩骂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似乎情况和我们现代作家中郭沫若创造派对徐志摩新月派的谩骂一样吧? 对英国当时上流社会的刻画与鞭挞可谓已经达到了极致,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些都是通过诗人的议论与跳跃性联想的形式来展现的,而非通过主人公唐璜的经历与理解,是一大败笔,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唐璜》的缺点:

  1)大段的议论与跳跃性联想的诗句。

  2)语言比较平白。

  (当然这可能是与我看到版本的翻译有关。)

  3)对人物的塑造完全是采用一种外位式的视点,而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造成了人物的设置只是为了展开议论而存在的感觉。

【唐璜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唐小鸭小学作文10-09

小鸭唐德作文10-10

唐砖经典语录11-06

唐宫夜宴作文11-22

拯救唐小鸭童话作文10-06

唐小鸭作文8篇10-09

唐小鸭作文(8篇)10-24

唐清文散文作品10-26

冯唐的语录39句01-28

唐骏的语录45条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