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0:30: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到的思想是:孔子是一个圣人,是一个懂礼,有修养,胸怀家国天下,出口就是大道理的人。他如此的好,可小时的我却不待见他,比起去欣赏他的不凡,那时的我更倾向于去批判他的三纲五常,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到了大学,在大学语文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儒家经典的真正含义之后,我渐渐明白,我所厌恶的三纲五常只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孔子思想进行曲解后的产物,孔子的本意并非如此。在了解了儒家的真意后,我开始对孔子产生敬仰之情,同时,我还产生了好奇,因为我从来就不相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圣人,我笃定孔子的造诣是他历经世事后自己开悟出来的,所以,我开始想要去了解孔子作为人而不是圣人的一生。后来,我遇见了《孔子,人生不苦旅》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窥见了孔子和他弟子的日常,书中描写的不是高高在上,高谈阔论的讲座,而是人情满满,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下面,我将来为大家讲述我从中得到的感悟。

  孔子是一个贵族,准确的来说,他是生活在贫民窟里的贵族,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贵族,父亲过世后,他和身份低贱的母亲被正室夫人赶了出来,他们在贫民窟里相依为命。虽然生活环境恶劣,但孔子却从小就尊崇礼,我想这也是个人爱好的原因吧,其他的小朋友喜欢玩秋千、捏泥巴,可他却喜欢独自一人在案子上摆弄俎豆,捣鼓着礼仪。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的孔子在少时就隐约地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了方向。八岁那年,孔子和贵族孩子们一样进入了学堂,但彼时他又成了一个矛盾体,贵族的孩子们瞧不上生活在贫民窟中的他,贫民窟的孩子们又对有贵族身份的他多了一丝疏离与敬畏。他不是贫民也不是贵族,又或者,他既是平民,又是贵族,所以他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十五岁的孔子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他想要去追求诗和远方。在成家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而是又重新捧起了《周礼》,从中他看到了一个君主仁慈,诸侯贤明,贵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世界,他喜欢这个世界并想要为建造这样的美好世界而努力。就这样,他开了一家私立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招收贵族学生,还招收贫民学生,他说:“有教无类”。在孔子斗志昂扬的时候,他在洛邑见到了老子。

  当孔子兴致勃勃地想要和老子论道时,却只得了老子的几个字“学会放弃”,可当时年轻气盛的孔子怎么会放弃,他才不会去适应现实,他要改变现实。我觉得书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人生感悟不是技能,它是学不会的,所以道理我们听懂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他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老子在年轻时或许和孔子一样意气勃发,可在他经历了世事后,他发现,要改变这个世界太难了,所以他就改变了自己。而孔子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两条道路无所谓对错,选择不同而已。离开洛邑的孔子又回去办学校了,他的学校越做越大,在如日中天时,他打点行装,带着他的弟子们去周游列国,去实现他的理想。他不断的游说各国公侯,却屡屡碰壁。

  后来,他终于等来了机会,踏入了政坛,他从小司空一路做到了大司寇,在他的治理下,鲁国变得井井有条,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受到了当权者的排挤,就这样,他又从政界离开了。他重新周游世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向君王宣扬自己的理念“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后来,孔子老了,走不动了,他最亲近的弟子们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再也无人懂他的礼和悲伤了。孔子的这一生,可以概括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奔波,这一切值得吗?值得。对于孔子来说,值得,因为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轰轰烈烈的活了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值得,因为他的努力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孔子的弟子们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子路忠毅勇武,快意恩仇。他一开始是一个小混混,后来跟着孔子学习,最后变得懂礼仪,明是非,并且它还能在孔子选择两难时给孔子一个答案。可是,可爱可敬的子路最后却死于非命,他为了去救被困的主君,死在了敌军的刀下。“君子死,冠不免”,这是子路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曾经混迹街头的小混混,已然成长为了君子。颜回安贫乐道,可达仁人之境。他居于陋巷却不改其乐,他犯过错误之后绝不会犯第二次。在后世的书中,他和孔子一样,很完美,也和孔子一样,被后人装上了马甲,在这本书中,作者为颜回脱掉了马甲。颜回很佛系也很善解人意,他想要的很简单,他所求的也很简单,所以有时他是在为别人的意愿而改变。他的内心中有自己的小天地,他不争不抢,自带治愈体质,作者说“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最丰富的安静”这句话是对颜回最好的注解。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我还认识了子夏,子贡,子游……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传承了孔子的衣钵,在孔子死后,他们将儒家文化传播至天下。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更加明白如何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了。

【《孔子,人生不苦旅》读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的尴尬人生10-05

人生的苦旅读后感10-08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12-02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人生不限设的读后感11-15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10-09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2-04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2-04

人生不设限的读后感03-16

文化苦旅读后感笔记范文大全《文化苦旅》的读后感04-15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 文化苦旅读后感议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