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共9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人问过我,我自己甚至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刚到大学的时候,我有些迷茫。以前自己有一个目标: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至少高中三年,这个目标很清晰,这也成为我奋斗的动力。大学开学周的时候,我觉得突然间没有了方向,只是有一种很习惯的想法:我要好好学习,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主要是在上海好好玩一玩,然后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选完课以后,听一些学长学姐说有些课程很难,我便放弃了社团,想自己先适应一个学期,感觉一下,如果课业负担比较重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了。没有参加社团其实还是自己的兴趣不够,说到兴趣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兴趣。从小到大,我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兴趣:一来,我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二来,我父母都不看好学什么特长,只是教育我好好学习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其实,我父母算是农村最重视教育的家长了,和我一起长大的很多孩子仅仅上到初中就不再上学了。当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上兴趣班的孩子,因为我小时候特别想学钢琴和电子琴。当然,这个愿望要以后去实现了。所以我长这么大都没有什么特长,这也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这本书写了美国的精英教育,很多孩子参加了好多课外活动,有很多特长,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也不知道同时学很多特长,同时参加很多课外活动是什么感觉,应该挺累的吧。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不能做到精透。其实我还是很相信做什么事情要做精就必须付出时间的。当我们的时间被很多活动分割得支离破碎,是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好的。还有,这些孩子都来自精英阶层,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和条件,这是我没有的,所以有一些建议对我不太适用,这在下面会提到。
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是反思的前提。我很赞同这句话。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系。虽然我生长在农村,但是由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我初中是在县城读的,升高中时我放弃了县一中的通知书,到了市一中就读。在市一中的英才班里,我的成绩不再像初中那么拔尖,各种学神,极其聪明。我只能排在班级中游,每时每刻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我有两个同桌,每次参加什么活动或者吃饭我们都一起。后来因为文理分班,我的两个同桌都去学了文科,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去学了文科,我的两个同桌都走了!两边的人都走了,后来班主任就只调来了一个同桌,我们两个关系还不错,有什么话都说,一起吃饭,一起玩。可是后来,她顶不住压力,转去了普通班。没错,我就是这么悲催,同桌都走了,连一起吃饭的人都没有了,呜呜。我自己独桌一直到高考。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真的不适应,总感觉一个人怪怪的。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对近期生活的总结,自己有什么问题等等。我越来越享受独处的时间,自己一个人真心感觉不错,在某些事情上效率也会提高很多。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一些事情。在我们班里,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多,特别是女孩子。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情,受不了自己一个人,我想如果不是我那三个"弃我而去"的同桌,我也会这样吧。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我那三个同桌呢?哈哈。
其实,再后面提到的那些优秀学生身上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我都感受过。其中最多的还是焦虑。其实我自己也很奇怪,自己以前高中的时候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成绩而焦虑恐惧,还有很多老师方面的原因。到了大学,本来就很自由了,也没有老师管,自己应该会放纵一些,不会再有焦虑恐惧的心理,至少不会再因为担心成绩而这样。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我还是会因为成绩而焦躁不安;或者说,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习惯。第一学期,我的'绩点达到了4.9,感觉第一学期挺轻松的;虽然第一学期成绩很好,或者说就是因为第一学期成绩比较好,第二学期我觉得压力很大,时常焦虑恐惧,担心自己会做不好。我也总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每个学生都会这样吗?理智告诉我不是的。恰巧第二学期我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选修课,我就带着自己的疑惑咨询了这门课的老师。我大致讲了一下我的心理问题,老师说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但是持续时间会不一样。其实我的焦虑也只是暂时性的,属于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期末考试期间。而且老师建议我在学习之余找一些其他的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乐趣。其实我也很想,可是我一看书学课本,总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还不够,自己学的还不够精,总是想反复多看几遍,让自己理解更透彻一些,我不想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自己所收获,特别是一些理科,这样会有一些心理安慰。没什么事的时候就喜欢出去玩一玩,赏赏风景, 散散心。
"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他们甚至并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其实中国的教育系统也是如此的。至少我是这样的。我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而且不愿意去打破这个规律,很多人都说我过着老年人的生活。我喜欢健康的生活。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准时地睡觉,绝不熬夜。这也是一种习惯吧。"按部就班",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我就是这样的,不敢去冒险,做什么事情总是想要有绝对的把握,当然,我也愿意去尝试一些事情。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曾经和我说:"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除非有绝对的把握,我比你差远了。"我很诧异,我也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啊,有时候是不得已或者禁不住诱惑。慢慢地,如果持续下去,我们只会迷失自我,在预定的框框里生活,不敢尝试,畏畏缩缩。多尝试一些事情还是很好的,哪怕最后失败了。或者说,很少有人一次就成功。只有我们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框框,才会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就像柏拉图的"洞穴神话",我们不能只看到影子就满足了,而要走出洞穴寻找更美好的世界。洞穴就是束缚我们的条条框框,自己不敢走出的牢笼,而很多人情愿在牢笼里终其一生。从影子到投射影子的人,再到洞穴外面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而这是很艰难的。
其实,我很崇拜"机器人学生".他们很厉害,是现实生活中的学霸学神,是每个学生崇拜的对象。他们很努力,同时参加很多活动,同时学习很多课程,而且全A.我们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老师也大力吹捧这样的学生,提起这样的学生,我们的眼里全是敬佩与羡慕。我没有努力尝试过那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可以想象很累很累,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哈佛大学的学生会住在图书馆了。当美国大学教授在质疑这种教育系统的时候,我们还在羡慕和努力发展中,不禁让我觉得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些落后。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一直想要创新,一直想要全面发展,其实和美国现在的教育系统差不多,甚至我们做不到美国学生那么优秀。
还有一点,在名校的大学生会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点嘛,没有亲身经历,不好说。我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吧,自以为是的背后是自卑与恐惧,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表面上很骄傲,其实是不想让自己显得很卑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内心深处是自卑的。想一想,在名校很多人都是极其优秀的,身边都是一些很优秀的人,一定会有自卑的感觉,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我高中的班级里都是大学霸,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那些很优秀的人在优秀的氛围里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吧。
最后谈一下最重要的话题:寻找自我。大学,首先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之前也没有考虑过,报志愿的时候才想了几天。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工科,我更喜欢理科。我开始有一个很普遍的想法:大学就是为就业做准备。特别是经常和我一起的一个女同学,她就一直想在大学里学一些职场的技能,比如谈吐、化妆。这一点,我就做不到。我开始也挺羡慕她的,这么早就考虑工作的事情了,我还生活在学生的世界里,呵呵。我说话做事非常直接,很多时候会让人不开心,但那些就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总是不会伪装自己,总是会被好朋友说"傻"、"情商低".可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反而会更加信任我。各有利弊吧,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我也是这样,但是我更愿意说真话、听真话。学校可能是我们最后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地方了,我想珍惜这个地方,珍惜这段时间,珍惜这种机会。等到步入社会,自己可能会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各种迷失。大学是塑造自我的时间,我不想让自己很早地去接受社会那些潜规则,或者说那些比较阴暗的东西。我想让自己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享受这段时光。等我在大学养成了满满正能量的习惯,以后可能会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我知道自己是正确的,至少会有抗拒负能量的意识,再加上坚强的意志,一定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其实重点是怎么找到自我。我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或者说我好像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去发现自我。我没有精英阶层家庭的经济条件,我几乎没有机会去尝试,没有犯错误的空间和余地,我一旦犯错,基本上就挽回不了啦,而且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沉重。这也是我说有些建议对我不太适用的原因。我的目标很简单,本科毕业读研(争取出国的机会),毕业以后好好工作,让我的弟弟妹妹有寻找自我的机会,至少有尝试和失败的机会。我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我不想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活得很被动。我一直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可大可小。其实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贡献可以大一点呢,最好可以做一些惊天动地的改革之类的,哈哈。机会总是有的,我相信自己可以抓住有限的机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我一直都觉得学习很重要,学的多了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多读书也会拓展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为了改变我一贯的理科直线思维,我决定多读一些文学书籍,感觉哲学类的还不错,虽然有时候不太懂。以前读的书不是很多,以后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内涵。我还要多听一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拓展知识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了。幸运的是,我选到了"星期音乐会"这门选修课,哈哈,下个学期就有耳福了,想一想就觉得自己很幸福。到了大学我挺满足的,校园环境很不错,走在小路上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这是高中的我做不到的。大学也很自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老师不再管学习(对我来说都一样)。唉,我还没有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美国的那些优秀的"精英",就被这本书敲了一下。我真的想成为学习的机器吗?不不,当了那么多年学习的机器,真的不想了,可是自己还是很羡慕崇拜那些学生,明明就很厉害嘛,现在,他们的能力很让我佩服,但是他们内心的承受能力就太差了。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有时候我还是很相信命运的,当我遇到挫折、很痛苦的时候,我就会想:我的命运是很好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只要永远相信这一点,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有些焦虑恐惧的心理和"精英"还是很类似的,但是抗打击能力应该比"精英"强,能力方面自然就差远了。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每个人应该都希望吧。我有一个很坏的毛病,太注重结果,往往会因此忽略过程的美好,最后只要结果不好,自己就会很郁闷,我要努力改正这一点。对于大学的发展,我还是想多通过书籍寻找自我,很多时候都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应该就找到一些自我了。还有就是多运动,我喜欢羽毛球,新的学期我要多打打羽毛球,我选到了羽毛球课也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英语,我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养成每天听新闻的习惯,背单词。以前总是想多看一些专业书,现在想想,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很难看懂,课外书是很好的选择。
总之,多读书,好好学习,好好享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_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_“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界,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_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_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原来一个人没有信仰,也可以非常坚韧。一个人不是为了大众而吃苦,也可以保持顽强的尊严”。关键还是在于,你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而,放弃对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灵,是相当困难的。就好像佛教说,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发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实在也是太难了。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体会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变得强大有力。”正因为爱情如此狂热激动,所以很长时期我们会以为爱情无所不能,可以帮我们排除万难,对方就是我们仅需的一切(当然,现在患有“爱无能”的患者除外。),然而,“这种因为机遇和缘分,不请自来,让我们暂时失去自我,无法做出理智选择的爱情,只是真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因为它并非真爱,所以它最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狂喜,达到涅磐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体验到真爱是什么,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这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接受宗教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反感,但是其实派克其并不是那种狭隘排他的教徒,他称自己为“离经叛道”的天主教徒,却一直担负着关怀他人心灵的“心灵牧师”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们心灵中的神性,绝不局限于宗教。看起来要想获得真爱也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件事,男女间直接的相吸,缘分的牵引,爱恋的错觉及无法自拔,迷失自我也许痛苦,付出的代价也许高昂,却都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获得真爱,则“必须让双方的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帮助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爱的激情过后,仍能醉心于那种美好的感觉”,要两个人都付出艰苦的努力啊,想起来,的确非常困难。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关于孩童的说法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比如我们可能会刻意追求成熟而摈弃幼稚_“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内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无依,另一方面却又跃跃欲试。要关怀心中的孩童,我们就必须面对自己较为低极的本性_无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癫狂的愿望,以及各种形式的软弱无助。我们必须接纳这种流浪、迷失和无助。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停止生长,甚至必须后退,因为‘小孩’本来就意味着没有长大。童心是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心灵的任何层面遭到漠视,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有观点认为婴儿是无罪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能独立生存的。“我们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也并非要变成高高在上,远远超越日常生活,自以为所向无敌,对凡俗生活的弱点和缺陷也丝毫不感兴趣的少年;我们最终要找到自己的内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承担痛苦和责任,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伟大的哲人也会让自己时而像小孩一样的放松和玩耍,“事实上孩童的‘无知’才蕴涵着无数可能,我们必须时而设法忘记那些阻碍我们领悟真理的知识”,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空”的境界。我们追求理想,但是我们同时也要面对现实,我们有时要追求超脱,但是也必须控制自己的虐倾向。
“我们不应该把人体视为机器,把思想视为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合,把人类世界视为人类智力与科技创造的奇迹,事实上,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我们应该体会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内心中的意象与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聆听身体与心灵的节奏、音调、和声与不和谐的音符,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这种聆听,我们应该将身体从‘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与心灵融为一体。”看到这种观点,其实让我感觉很焦虑,现在的医生都已经演变成直接把患者的症状输入电脑,从数据库中搜寻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终得出可能的结论。如果让病人花钱买药更加有赚头,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励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获得更自然的康复,这种状态与“关怀心灵”差得太远了。
“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潜意识里,他们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因此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它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科学本身也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分清科学的领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是,应时代需求做出的一个无意识反应则是,将政府、科学和宗教的势力范围按不成文的社会契约划分,正是这个划分,在确定科学和宗教的本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是,这项不成为的社会契约在今天已经毫无意义了,相反它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分裂工具,将我们的社会拆得七零八落。人类天生具有一种非常杰出的能力,他们能够把相互关联的事物分割在各个密闭的空间里,使它们彼此无法接近,结果导致巨大的麻烦。而联合,就是要求我们勇敢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压力。所以,当我们综合考虑问题,并愿意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时,我们就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忽视了什么?或早或晚,我们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最后这句话,我到一直都很赞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_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在《睿智的父母之爱》这本书前言中,有一段话“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形象地说,家庭教育好比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树叶和花果。”鲜明地阐述了教育与家庭的关系非常重大。为人父母,也许当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任何经验,不具备做父母的资历时,我们的孩子就已经降临到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怎么教育孩子?怎样才能给孩子幸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责任感,责任感,再说一遍,还是责任感!”养育孩子的'劳动是复杂的:它是理智和情感、智慧、爱情和能力的融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从小就要培养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我常常教导我的女儿: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坚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敢于承担责任。每当她犯错误时,我都会跟她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敢于承认,敢于担当,时常我还幽默风趣地对她说:“女汉子,敢作敢当。”把她也给逗乐了。当然我们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些。即使作为家长,也不要让自己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在孩子面前,我会毫不吝啬去说“对不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她也会欣然接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看孩子的每一个瞬间,你也在看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自己,在体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影响孩子,这是我们应该永远谨记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集结号——奋斗吧!逐梦新时代的中南人。
顺势而为厚积薄发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跑线上,我们更重要的是找好自己的坐标位置,担负起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20xx年中南钻石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唯有审时度势,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补一降”的大势而为,与时俱进,激情担当,勇于破局在超硬材料这块责任田上精耕细作,推动公司向质量效益方向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在中南这块责任田里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每个人都应立足岗位不卑不亢、奋发有为,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用努力奋斗的汗水耕耘属于自己的精彩,璀璨的“钻石梦”才能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只争朝夕真抓实干
中南钻石的发展史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30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南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终于把一个名不转经传的只有三台金刚石设备的厂子发展成世界超硬材料行业的领航者。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不进步、进步慢就是落后。今天超硬材料传统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新产品开发任重道远,每一个中南人必须从当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求其效,一如既往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发扬持之以恒、久久为攻的拼搏精神,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一张蓝图也必将完美绘制到底。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在革新求变、推陈出新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中南钻石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20年多来中南人传承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维,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等领域硕果累累,读后感.提升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良性可持续发展,更为振奋人心的是20xx年初步探索完成了“基薪+项目津贴”、“基薪+利润分成”的创新激励机制。对公司而言,创新的'最高境界是凝炼全员参与的创新文化,引导广大员工自觉践行创新文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创新的基因成为根植于中南人持续发展肌体中的生命之源。
继承传统固根聚魂
尹家绪董事长指出“咱们兵器工业就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不穿军装的队伍”。一代又一代英勇不屈的兵工人,用智慧、汗水和热血孕育了“把一切献给党”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这也是我们打造百年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根”和“魂”。中南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中南人沉淀积累了“自力更生、坚韧不拔、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成为我们中南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让它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势必在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藏在心里的三匹马读后感 暑假里,我反复读了《藏在心里的三匹马》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知道了信念是不可缺少的。
信念是不能被扑灭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三匹马,那就是遗憾,忧虑和信念。遗憾习惯往后看,忧虑喜欢左顾右盼,只有信念喜欢朝前看。”我们要给信念多些支持,给忧虑多些勇敢,给遗憾多些鼓。这样,你的人生会变得更美好!如果你给遗憾一些许可,给忧虑多些失败的话,你的人生就会变得一塌糊涂! 联想到自己,多少次因为在课堂上忧虑举手,回答问题没被表扬;多少次因为在比赛和竞争中还是回想着以前的.那些遗憾最终被打败;多少次因为执着的信念让竞争对手佩服得五体投地?恐怕信念总是很少吧!为什么我们不能向未来招手,向成绩奔跑,向事业眺望?因为我们总是回忆回忆再回忆,那些过去的遗憾都成为了人生中的一大障碍,一大心里上的障碍!
虽然期中考试早就过去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件事,差点就扑灭了我的梦想: 在英语老师报分时,我得了99分,没能得满分,就因为这是,我就开始劝自己,放弃你远大的梦想吧!可是到了后来,我才明白: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我决不能放弃梦想,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 其实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我一定要做一个有信念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友谊是坚不可摧的,它那样的牢固,那样的坚强。故事的源泉是一个叫蓝图图的相信童话又具有强大好奇心的女孩,想把“墩布姑娘”身份弄清楚。可后来却歪打正着的,帮助她走出了高高的堡垒。“墩布姑娘”也因此多了一个朋友。“墩布姑娘”也和蓝图图一起寻找着“大象哥哥”。她还十分喜爱莴苣姑娘的故事,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大象哥哥”。这些,都是她最珍惜的,最喜爱的。
现在,有许多人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就是一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女孩。在我上4年级之前,在佛山的一个表姐来到东莞读书,暂居我们家。表姐很爱我,每次我遇到困难便伸出帮助的援手帮我克服,每次我不小心弄坏了她的东西,她总是温和的对我说:“没关系!”而我却不懂得感恩,总是和她抢这抢那,大声地说:
我要!”表姐见说不过我,便一声不响的走开了!7月8日那天表姐走了,临走时送了我一个可爱的小猫眯公仔,我冷冷地说了声:“谢谢!”走开了……
我很后悔,因为表姐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每次躺在和她共睡的床上,我的脑海里便源源不断的浮现出和她在一起时的事情:散步、逛街、吃早餐、做作业……现在,她也不时的.打电话给我,问候我的情况。
没能善待表姐的爱,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里挥散不去,一直在不停的在提醒我,不要失去才珍惜,那会令你失去更多。所以,我现在长大了,懂事了,对很多的东西都十分认真,努力地在珍惜。正如《闪着泪光的决定》题记所说:一个孩子如果不曾为一件特别想做的事,一个特别珍惜得人认真过努力过,就不算是真正的长大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前几天我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其中居里夫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也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也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我的语文默词成绩不好,经常错好多我就感到非常羞愧,也经常埋怨自己,居里夫人为了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那0.1克镭可是在极端简陋的工作环境中花了三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啊,而我为什么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这一光荣的任务呢?
居里夫人的确很美丽,这美,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她那优秀的精神品质上。
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居里夫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最近我看了好多本小豆豆系列的书,有《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小豆豆与我》、《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动物剧场》、《小豆豆与小豆豆们》。我现在正在看《阿朝来了》和《阿朝快100岁了》,是我在网上借的,反正有好多书是小豆豆写的,还有一些是她妈妈写的,其中有好多选择为语文课文了,那是小豆豆1984年春天她写完的。
里面写出了小豆豆的亲切、朴素、幽默的文笔,记录了她长大的故事,这些成人觉得应该做好,却被她“搞砸了”的事情,虽然看似好像笑,却展现了她的天性中纯真善良及乐观的光辉。《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她的更多故事,回眸当年,发现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的最必要的东西;即使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她的行为也是有理由的;一个成年人的以后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能找到童年时期的`根源。小豆豆记住了巴学园小林校长的一句话,“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拥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也正是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最好解释。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在大多数的眼中,狼是凶残狡诈的、冷血、无情的象征。然而,事实上狼也是有伟大的、充满智慧与梦想,不服输,坚韧顽强、坚持不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在《狼王梦》这本书中,作者就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匹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母狼的形象。
紫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被一只大白狗追捕的情况下,先后产出了四只幼崽和一只死幼崽。这件事让人不得不感叹紫岚的坚韧顽强以及历经风雨也要生下孩子的伟大母爱。四个活着的狼崽分别是三公一母,其中最受紫岚宠爱的就是黑仔。
因为黑仔长的和他的父亲黑桑实在是太像了,他简直就是黑桑的转世,代黑桑成为狼王的存在。由于紫岚极度的宠爱,黑仔长的要比同龄狼健壮大胆许多。——这也是悲剧的源头,半岁多的黑仔在紫岚外出狩猎时,因为大胆,在石洞外追松鼠,因此被一只金雕猎杀,对于这场悲剧,我认为多半是紫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紫岚固然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狼,可她到底还是太急功近利了,毕竟黑仔只是一只并不具备独自在外的能力的狼崽,怎么能随便外出活动呢?
不过,紫岚并不服输,她把暗含期盼的目光投向了二儿子蓝魂儿。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蓝魂儿很快成为同龄狼中的佼佼者,然而最后蓝魂儿还是死了,因为一直冲在狼群的最前面,所以被猎人的捕兽夹夹死了。紫岚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可她不灰心、不气馁,为了实现狼王梦,她开始训练从小被欺负的双毛。
终于紫岚以一条腿为代价将双毛培养了起来,可老天像是专门跟她过不去似的,双毛在与狼王洛嘎的战斗中怯懦了,最后被狼群给分食了。读到这里,读后感.我不由得为紫岚感到悲凉,费尽心血培养的三个“狼王”都死了,连一个能登上狼王宝座的都没有,同时我也为紫岚为梦想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的精神由衷的赞叹。
后来,紫岚为了让媚媚的子女,也是她自己的孙子孙女能够平安,也为了给黑仔报仇,而与金雕同归于尽了。她的这一举动再一次震撼了我的内心,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种族中,竟有这样一个为了血脉亲情,为了梦想而献身的伟大存在。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谁又知,在日曲卡雪山下的尕玛尔草原上演过这样一部让人震惊的影像,存在过这样一个渺小却又伟大的灵魂!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夺冠作文》读后感作文10-08
读后感作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07
读后感作文:地心游记读后感10-07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1-29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3-05
读后感的作文03-11
读后感的作文10-01
读后感作文10-06
读后感的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