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作者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自驾出游后的一次巧遇。
“我”因迷路来到“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并在菜单里看到了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经过店员们的指引和帮助,“我”找到了答案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书中有三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间接回答了这些问题。
绿海龟不与海浪相争,懂得遵循海水的运动规律。而我们唯有弄清自己存在的意义,才能把精力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在反向浪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留给正向浪的就越少。我们应像绿海龟一样不与海浪相争,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优化自己的效率。
第二个故事中的商人最终恍然大悟,明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偏偏把时间花在准备上,等退休后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应抓住当下的每一刻去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为了“准备”而错过陪伴家人的时间,岂不是得不偿失?
约翰的朋友安妮是世界顶尖商学院的高材生,她分享了自己职场拼搏的心路历程。每天庸庸碌碌,为弥补心中的空虚,用物质来奖励自己因而陷入恶性循环。买得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挣钱,而留给我们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也更少了。
因此,我们要清楚存在的意义,明白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不要用“物质”去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每天多留出一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也能摆脱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烦恼。
虽然整本书只有薄薄一册,但留给读者思考的人生哲理很深刻。人们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知道自己想要的以后,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全力以赴去做,投入我们所热爱的一件事所散发的激情与热情,会让别人忍不住去帮你,一切水到渠成,顺风顺水,幸运的巧合也会顺其自然的到来。转变自身的心态,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自己说了算,不要因为他人或者某些客观因素失去自己对命运的掌控。
我们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要学会移走你人生中的高尔夫球,鼓起勇气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对于人生的问题,相信阅读过此书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2
你是否经常会去咖啡馆里坐坐,点上一杯美式或者拿铁,一份糕点。度过最惬意的下午茶时光。
这本书会带给一份新奇的想象,在这间咖啡店,会遇到不一样的际遇和体验。
他和书里那个“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
他本来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英里路。
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本来是自费出版,没想到一年之内就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了39种语言。他是旁人眼中的“疯子”,不顾一切走上旅行和写作这条路,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成为更多读者人生旅途中的伙伴。
这本书中采用的写法是从写旅行开始,遇到一间咖啡馆,里面的工作人员与故事主人公问答聊天模式开始的记述.通俗易懂的问题,引人深思遐想.无数次的揣摩和逗趣间的幽默,向我们展现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经历,职场中的困境,以及个人身心变化和内心的改变,做出一系列回答和反问
“我认为,海龟—绿海龟教给你的是,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不管别人让我们相信什么,不管我们在广告里听到什么,不管我们对工作的高压有什么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以前我忘了这个道理,所以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力量影响下,我总是努力调整自己,不知不觉被它们控制了。”
“除了我自己,没人关心我在哪儿击球;同理,在生活中,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要学会移走你人生中的`高尔夫球。”
通过这本书,留给我的印象感悟是:“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人生,仿佛是要找寻向往的方向,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有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改变不了的迷茫时,请告诉自己,制定改变计划,找到存在(生活)的意义。 逆风可独立,迎风可悦喜。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3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有时,在你最意想不到,可能也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你会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见识各种新事物。
当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时,他又在迷失的荒野中,找到了一家名为“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而你会在菜单的背面发现三个问题,你为什么存在?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店中的女招待员凯茜告诉他,海龟在游泳比赛中能游过人类,因为它们有一个绝妙的智慧,从不与海浪相争,只在浪把自己往前推的时候用力游,反向浪打过来的时候,它们就浮在海面上保持体力,但人类往往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用力地游,这样一来,反向浪有多大的阻力,你的体力就有多快的被消耗。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情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而我们生活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垃圾信息,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游戏,各种无用社交,或是你每天都在做但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所有事情,通通都是反向浪。如果一个人弄清了自己为什么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存在意义,他就能把时间花在有助于实现存在意义的事情上,没弄清自己存在意义的人也会花时间做很多事,但他们是把时间花费在无益于实现存在意义的事情上。
作者在书中写到,反向浪从未停歇,伺机卷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我已知晓了他的存在,我就可以保存实力,乘着正向浪前行。
如果你已经做成了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你没有理由害怕失去做那些事的机会,你也将不会害怕死亡,你也因此感到满足。
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4
我突然想起来我毕业时候的场景,17年6月底刚来到深圳,跟大学同学合租,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成人教育行业,关内上班,关外生活,十点上班,每天早上八点起,每天的通勤不下三小时。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路上不堵车,业绩不好的时候每天加班到九点,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深刻的是那个长且暗的巷子,和那趟似乎永远都不会来的公交车。
两个月之后,越发觉得自己不适合销售,首先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其次我自认为是一个道德感比较高的人,当推售的产品没有给我的客户带来显而易见的帮助的时候,就会有浓浓的愧疚心(老实说,公司的产品的'确很差,售后也跟不上,出问题经常踢皮球),没有底气跟潜在客户推荐课程,业绩很差。
而低业绩意味着低收入,当时一个月收入3000-3500,房租占了900,还有交通费至少210,室内点一份外卖大约20,现在还能记得这么清楚,大概是那段时间真的过得很艰难。
把那份工作辞了之后,再也没想过找销售的工作。
那段时间找了大半个月的工作,但自己只有销售的工作经验,我跑了很多个区,面试的公司大部分离住所都很远,当然很多面试都没有通过,通过了的,又因为了解到外包直接拒绝了,因为租了房子,找工作很受限,不想再花三四个小时在通勤上,但是住所附近的工作又要经验,工作越找越远。
尤其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的室友问我进度,我当时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可能失去了经济来源,她担心我的生活要如何应对,后面为了生活,找了一份并不是很满意的工作,因为离得太远,公司提供住宿,也从住的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公司。
我一个人,就在路上不停地走来走去。
后来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波折,我对自己的职业越来越迷茫,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是觉得能给其他人带来帮助,而帮助他人能让我有成就感,心理上得到满足,但是后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我开始动摇,这份职业,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真的有助益吗?我现在工作只是在生存吗?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5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先生因为一次不愉快的出行误入一家咖啡馆,并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故事。咖啡馆的菜单中,有三个问句让约翰非常疑惑。你为什么来这儿?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在与咖啡店的服务员凯西、客人以及店主迈克的对话中,他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也将小说推向了高潮。这本书很易读,但这三个问题却直击灵魂,值得细细咀嚼。
书中的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都聚焦着一个核心的概念每个人都在追寻的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本书的核心。书中提到,暴露在充满大量营销信息的环境中的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些产品或某样服务上,我们需要投入大笔钱才能获得满足,但是又只能不断去做没有满足感的工作来赚钱,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生活中,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不在原地等待,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不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从而能够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跟着书中的四个小故事,我也不禁开始思考,自己是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还是自己想要的模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自己存在的意义,清醒地活着,充满热情地生活,而不是陷入忙碌、空虚、焦虑,为了获得满足感而消费,为了消费而工作,最后留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每天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多去尝试和经历,才会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再次思索书中的三个问题,当我和约翰走出咖啡馆的那一刻,或许已经获得了答案。
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6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寻找比“挺好”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更棒的生活。
当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一个是用一生追求自己的生存意义,另一个就是活着。
您有想过,你会怎么选吗?我相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甚至每个时代的人的选择会不一样。
如果是我,单纯的活着,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我会问自己:我还可以更好吗?我怎样才能更好呢?
这个更好就是在追寻生存的意义。书中的主角是约翰,在一个特别的咖啡馆,遇见了几位特别的人,经过了哲学的提问、灵魂的碰撞、内心的抉择和思考,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而拉姆昨天分享了自己在迷茫的时候,走进阅读花园,体会到心灵的放松,与王梅老师遇见,然后加入读书会,并在每一次的阅读和交流中内心的力量被唤醒。
最开始在聚会中是王老师不断的在问:“拉姆,你有什么想法呢?”
后来,拉姆开始自己问自己:“关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想怎么做呢?”
当拉姆开始思考人生,并去践行的时候,她变成了闪闪发亮的人,她的气质都散发着自信。
好奇妙啊,拉姆的经历和书中主人公的经历居然重叠了;太快乐了,原来一个人的经历真的可以被书本来验证。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人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
有人通过冥想问自己为什么存在,有人一边听自己最爱的音乐,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选择到大自然中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或陌生人交流分享这个话题;还有人会通过阅读,在书中理念和故事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那么,来阅读花园点上一杯咖啡,打开一本心仪的书,在咖啡的香气和书香中倾听灵魂的喃喃细语,这个时候答案就会浮现在心里。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7
有这样一家咖啡馆,它的菜单背面写着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这家咖啡馆,就出现在美国作家约翰·史崔勒基的《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
主人公约翰虽有着体面高薪的工作,但他对自己的未来仍然一片迷茫。而这时,一家咖啡馆的出现,让他找寻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其中一个篇章讲了“反向浪”的故事。人与海龟进行游泳比赛,绿海龟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
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我之所以无法追上海龟,就是因为我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我还能与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力量顺势向前了。
随着海浪一来一去,我越来越疲惫无力。海龟却始终借助海水的力量,优化自己的`效率,这就是它游的比我快的原因。“从不与海浪相争”是海龟的智慧,但人类往往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用力地游。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我们的生活中现在需要大量的时间处理垃圾信息,无法自拔的游戏、各种无用社交,甚至你每天都在做但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所有事,通通都是“反向浪”。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8
听着《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思考“我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这是第一次看哲学相关的书。
今年23岁还未研究生毕业,没有正式日复一日的工作,思考这个问题或许尚早,但希望在这个年龄想想我的PFE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有许多“原来如此的瞬间”,看公众号时、看欣赏的朋友社交平台的发言时、在看完一部剖析人性的电影访谈听完某句台词时,但从未静下心来思考我的人生意义。书里有句话,如果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情不重要,那什么是重要的?常常有人从篱笆墙上的小洞窥探别人的生活,却永远不会打开这扇门走向这种生活,我们每日都在被反向浪占据大部分碎片时间,对待自己向往的生活只是透过篱笆窥探,好像那只是理想状态,不会属于我。
可我们有创造自己人生的能力啊!生命=生存+生活,一天有16h属于自己,8-10h属于生存,剩下6h大概率是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时间。为了活下去,大半时间在各大领域谋生,大部分人是不快乐的,因为我们没有自由选择工作的能力,但希望我们能每天用1h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浪”,剩下的5h自由的在生活气息中游走,尽量减少在“反向浪”中的时间消耗。
我的PFE是什么?——未来,能力能够承载欲望,我可以一项一项的`给愿望清单划勾,我单独的健康的个体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难得在抗疫期间读到这样一本书,未进入职场尚不知该是多么满档的日程,自由的气息是学生独有的奢侈品,我该感到幸运啊!每天可以用自由的时间看电影写影评听书听歌,希望我渐渐地可以成为那只大海中正向游走的海龟。
努力走过那扇门并永不回头。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9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之所以在一年之内就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39种语言,一定有它畅销的原因。其实畅销的原因就是“为什么咖啡馆”菜单背面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这三个问题貌似简单,但人一旦把这三个问题想通透了,就会变得豁达清醒起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去过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把生活过得有意义。生活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简单的一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是活色生香,烟火袅袅。生活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只有物质和精神两相宜,人才能和谐,身体和谐,心态和谐,然后才能和自然、社会和谐。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其说这是一个别致的咖啡馆,不如说这是一个洗心池。洗去芸芸众生的烦恼,洗去世俗的精神尘埃,洗去凡人的功利心、攀比心,洗去蒙尘的心灵,找回生活的初心:生活的意义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再苦都是快乐的,珍惜当下的生活,满足生活的馈赠,不怨天尤人。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其实和书中的主人公差不多:从小力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长大后可以考上一所名校,然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衣食无忧,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上班,择一城选一行,终老一生。为了能过好日子,我们盲目地拼着命追赶着。很多时候从事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但身在别人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生活,只好四处奔波,委屈求全,甚至有的人为了名利,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殷勤献媚,违纪违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究被生活所嘲笑,身败名裂,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人说:“人生有风有雨是常态,无风无雨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你可以消沉,可以抱怨,但一定要懂得在困境中自律,在顺境中自省。”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容易在顺境中丧失自我,逆境中迷失自我,遇到“正向浪”认不清自己,高估自己,遇到“反向浪”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做不到自律也做不到自省。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如果我们读完这本书,从内心完成自我革命,便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心灯点亮了,看一切做一切便有了热爱和热情,心若安好便是晴天。正如书中所说:“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0
“那是一个夜晚,我走在一条黑暗、偏僻的路上。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正是我那个阶段人生的写照。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我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前往哪个方向。”这是许多刚进入大学生活学生的写照,我也是如此,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给了我启发。
故事由出门散心的约翰意外迷路开头,在鬼使神差下走到了少有人的“岔路”,幸运的遇到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那一夜凯茜、迈克、安妮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并对自己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发现。
打开“为什么咖啡馆”的菜单,等餐时思考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存在?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开始,我与约翰一样对这些问题充满疑惑,但当我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思考时,我的世界正在发生改变。它们就像美食一样,引诱我产生思考,去探寻我的存在意义。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最终核心都是让我们定义自己的PFE(Purpose For Existing)。
凯茜说的“反向浪”的例子,我受益匪浅。凯茜曾追逐海龟,却怎么也追不上那只看起来游得很慢的海龟,这正是因为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而人类却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现在社会大量的垃圾信息,令人沉迷其中的游戏,都是“反向浪”。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和时间了。
“一个人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比他的命运是怎样更加重要。”书中迈克所说的一个故事也让我感受到把握命运的重要性。一位客人总是梦到自己要打一杆非常难打的高尔夫球。在梦里,他要打的球放在各种荒唐又难打的地方。每次他都努力站稳脚跟,练习挥杆,但总是打出一记坏球。但一次醒来,他洞悉了一个深刻道理。“除了我自己,没人关心我在哪儿击球。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握。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我想每个人都要学会移走人生中的高尔夫球。
“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理由害怕失去做那些事的机会。”这便是对你满足吗,你害怕死亡吗,的最好答案。商人与渔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刻意去追求幸福时,可能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做事乐在其中的人,他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与自己PFE一致的事上,都是闪闪发光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温柔可挡艰难时光。只要是真正的热爱和喜欢,不论时间过去多久依旧会满怀热情和期待。
我到这书中的咖啡馆坐了坐,它没有咖啡,但有人生疑惑的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生活本就是一件享受的事。只愿所有对未来迷茫的人,能迎来到“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1
要谈这本书,就不得不谈谈作家—John Strelecky(约翰·史崔勒基)。
“1969年出生的约翰拿着工商管理学位,在企业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却在32岁那年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回国后,他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写成了这本书。本来是自费出版,没想到一年内就成畅销书”。
他的这种人生经历太独特,太突然,对于本书的态度应该是仅供参考,不可当作行动指南。
贯穿整本书的是PFE(Purpose for existing),可以理解为“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知晓个人存在意义是什么之后,我们就会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将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工作态度。
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站在现在看未来,岁月漫长;站在将来看现在,年华短暂。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生命中想去体验什么,那就能让现在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有了内驱力,就像生存本能一样,我们会去狩猎,进食,饱腹,满足。如书中所说“我们凭自由意志决定我们想做的事;同理,我们也可以凭自由意志主动寻求答案”。
对于自我的.认识,态度上应该是不断探求的,不断理清思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种意识不是外部环境强迫的,也不是通过其他渠道输入,而是自己尝试,自身体验到,或者迫切想要去体验的。
但是在行动上,我认为应该三四而后行。
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他在书中的观点带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我们应该“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新生活。但我浅浅地察觉到这种勇敢是突兀的,比如作者在32岁那年辞职旅行。假如说我们周围有人32岁从体制内,或是认可度比较高的公司辞职,那就有些不可理喻,因为马上步入35岁大关,以后的生活可能更加艰难。
其次,作者对自己PFE有清晰的认识,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一部分人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某段时间互联网上流行一生要到达哪哪哪,或是应该完成什么人生列表,我觉得盲目追求完成清单上的事并不明智。风景、照片、视频、点赞量确实可以记录人生横向上的一些经历,但是人需要纵向上的发展,这是时间上的比如婴儿,青年,中年,老年,最后死亡,也是思想深度、广度上的。我认为个人还是应该去“迎合”纵向发展,并积极思考,向上生长,让自己的胸襟、眼界开阔的同时,思想上也要得到成长。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落到个人头上,具体的行事步骤还是得按自己的节奏和想法来。不过,作者也在书里有提及,把每天一部分时间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小开始,慢慢扩大,这总是极好的。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2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非常好读,而且作者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他和读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让我们跟他一起接受凯西和迈克的提示。
我必须承认,凯西那个绿海龟的故事有敲击到我——“海龟从不与海浪抗争”,我太喜欢这句话了。
这句话真的太“庄子”了,让我想到了“安时而处顺”这句话。
还有迈克那个高尔夫的故事——“要学会移走你人生中的高尔夫球”。
我突然在想,无论是绿海龟的故事还是高尔夫球的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作为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
绿海龟知道抗击海浪是不该作为的,因为抗击海浪会消耗它的体力。所以,它在不该作为的`时候,便不去作为。
引申到生活中,不该做的,消耗的,没必要的,没意义的,负面的,便该不作为。
绿海龟知道顺应海浪是该作为的,因为海浪可以帮助它游的更远更快。所以,它在该作为的时候,便立刻去作为。
而引申到生活中,我突然发现相对于思考“我该做什么”比思考“我不该做什么”要难得多。
生活中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就很难去安时而处顺。
如此想来,那句“你为什么来这里?”便变得尤为重要了。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就好像,如果绿海龟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这海浪的脉搏对它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到底,我为什么来这里?
我该做什么?
我不该做什么?
当然,如果我知道了我为什么来这里,我肯定也就知道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3
32岁的美国作家约翰·史崔勒基(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企业高管),生活陷入迷茫而毅然踏上环球之旅,写下《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迷路的约翰鬼使神差地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岔路”,幸运地遇到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这是一间神奇的咖啡馆,迷茫的人总会来到这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封面语,引出三个人生哲理问题,为我带来一路思考。我觉得引导思考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最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让我安静下来思考,从而找到更深层的心灵共振。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存在?有的人,穷其一生得不到答案。主人公约翰,跟随着奇遇的咖啡馆里那张特别的菜单,那位智慧而善解他意的服务员凯茜,在饥饿不安中找到了安全感,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做想做的事情,就自然找到了存在的意义!第二个问题,你害怕死亡吗?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会为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也就不惧生死!第三个问题,你满足吗?唯有拥有目标,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获得满足感。所以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满足感就会提升。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我不仅跟随其中的约翰,慢慢思考、清晰了三个问题的答案,还与作者产生了认知的共鸣---
幸运总是垂青于乐在其中的人,确实如此。书中借凯茜之口提到那些做事乐在其中的人,他们把时间花在与PFE(存在意义)一致的事情上,于是大好的事情总是被他们碰上。惊喜发生时恰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似曾熟悉的感觉。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23年的教龄。一直认为我的工作很重要,不仅仅是一名语文老师,更是阅读并使用国语的推广者,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我要我的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文字,习惯阅读,终身挚爱。所以我一直致力于上好每一课,尽我全能思考研究,引领他们最大限度阅读中外经典,享受阅读。这些年来津津乐道,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从不觉繁琐劳累,于是不经意间我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拥有了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成为20--年我们区唯一破格晋升的中小学高级教师的老师。我爱我的工作,爱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早早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幸运,源于我一直在享受工作!
遵循规律,才有效率,确实如此。
书中凯茜智慧缘于她有故事。凯茜夏威夷浮潜惊讶地发现,一只绿海龟,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能把一个擅长游泳的人甩在身后。原因在于海龟的动作遵循海水的运动规律。它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她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自己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在这个故事里,海龟的“向前游”不就相当于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存在意义。如果一个人弄清了自己为什么存在,就能把时间花在有助于自己实现目标的事情上。故事里的“反向的海浪”,就是和这个意义无关甚至会阻碍你实现这个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情,不在同一个频道,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时,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我曾经多次经历情绪波动,浪费很多时间,周围人与你观点相悖,事与愿违,浪费你时间的人与事情时有发生,想想都正常,生活茶米油盐,一地鸡毛,哪有那么容易让你策马奔腾,潇潇洒洒?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让我有思考,该选择去做哪些事情,忽略哪些事情。人生这场旅程,只有自己了解并在意自己存在的意义!余生慢慢领悟践行---存在的意义,认真活,重要的事情认真做。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4
很多人从没想过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时,在你最意想不到,可能也是你最需要的时候,你会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见识新的事物。
一个人要是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就没有力气或者是时间了。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的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也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
如果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我的人生会是怎样呢?如果我的时间始终花在我愿意全力以赴的事情上,那又会是怎样呢?
其实,他们大多数人根本不太关心自己运气好不好,他们只知道,当自己为实现存在意义而努力时,幸运的巧合就会自然出现,他们管这个叫顺其自然。
不管别人让我们相信什么,不管我们在广告里听到什么,不管我们对工作的高压有什么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
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5
当我的脑子出现这句话的时候,仔细地想了一下,我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对物质并没有太多的欲望,这就意味着好满足,然而这也意味着没有上进心。
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情更像是平平淡淡,没有满足一说。
这样子的我,真的`能开心地过完我的一生吗?我想起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对阅读跟写字有浓厚的兴趣,极想做一个作家,但是当我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将兴趣跟职业相结合,逐渐放弃了作家的想法。
前几天朋友跟我说:你的表述能力退缩了很多,我感受到了她的痛心与恨铁不成钢,从上大学之后,我慢慢地不阅读,不再去表达自己,我进入了新的圈子,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异类,后来我想,可能我也不喜欢阅读,是因为当时的我无处可去,而书籍给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在黑暗且阴雨连天的时候,给我提供一所小屋,一小盏灯。但当我在现实生活中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我就开始忘恩负义,抛弃了它。
而如今我也自食其果,当时内心坚定的我,开始越来越迷茫。
我满足吗?
不,我并不满足,我丢失了真正的自己,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有提到“PFE”这个词,中文可以直译为生存意义,我生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现在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如今我也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
也许书籍会给我答案,也许生活会让我实践,但只有我自己才能写出这份答卷。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6
之前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时自己的内心充斥着迷茫和焦虑,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目标,想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人生一片迷茫。看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学到了一些东西,看到有些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为着人生的意义而生活,感动于那种投入,羡慕着那种笃定,也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寻找和发掘自己的人生意义,但是眼前确总觉得隔了一层雾,迷迷茫茫,无从下手。
最近读了《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看到约翰在第一本书之后人生发生了变化,他的回归也是来渡后来人吧,突然发现一味的迷茫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动起来。在《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里学到了更多可操作性性的内容。
参透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个太庞大的工程,所以应该先从小处着手,比如说这个人生五事。当你完成其中三件,你就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等你更加了解了自己,也就更容易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所以我计划先列出这辈子最想做、看或体验的五件事,把时间和精力都优先花在这些事上,其余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关于孩子,关于爱。迈克说“艾玛出生之前,我早就把自己照顾好了。我见过了想见识的东西,经历了想经历的事情……我已经做好了付出的准备。”所以我们得先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孩子出生后,你才能把他们当成一件美好的礼物。这些小家伙来到你身边,给了你帮助他们的机会。换尿布并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馈赠。孩子特别小的.时候,这种机会你一天能有十几次。”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关注和爱。”但是我们首先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被爱着,被滋养着,才能溢出爱来爱别人,包括孩子。所以有时候我们愤怒、烦躁,没有耐心,不是孩子的原因,更是因为我们自己太久没有得到爱的滋养,我们的感情匮乏了,已经没有爱可以给出来了,那就先爱自己吧,先安抚自己的灵魂。
不再对孩子发火,不要把气撒在刚好在场的人、或者你明知道比你弱小的人身上。尤其不要因为你知道对方会原谅你,就把气撒到那人身上。”我们把自己珍爱的人邀请到自己的生命里,这比把人邀请到家中做客更重大。结果他们却拿这些本该好好珍惜的人当撒气桶。”宝贝,与你的相遇,我万分感恩,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里,我会努力成长,尽我最大的能力陪你走一段生命里程,给你生命里足够多的爱,让你有力量经历未来的风雨,愿你前程似锦。
“世界上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活不到退休年龄。”那么我们还要拼命的计划退休之后做什么吗?如果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很多的梦想和准备,计划退休开始,但是却没活到那一天,人生不会有遗憾吗?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呢?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开心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每天精力充沛,自信阳光,身上自带光环,自己开心,也会把这种能量传给身边最爱的人。
“此时此刻,有人在非洲观赏大象,有人在创业或者回大学深造,还有人决心多花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你也可以做这样的选择。”有成千上万人正在过着你想要的那种生活,你为什么不加入他们呢?我们无法选择在哪儿出生,但是可以选择在哪儿停留。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份,但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从今天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7
什么样的心境,状态,就容易看什么样的书。偶然看到《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因为很多畅销书很容易针对市场的口味,打着鸡汤的名义走着治愈系的营销模式。
但每次看完,都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果然还是经典名著值得看,毕竟经过了时间的洗礼才成为经典。其实,这本书就是在讨论人生的意义,我们存在的价值,直白的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啊,现实啊,我们平时的一些矛盾。
其实,对我来说,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生怕又是一个坑。本书的作者就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他和书里的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然后不顾一切走上了旅行,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了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约翰某天出游散心,意外走进了一家咖啡店,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这是咖啡店菜单上的`三个问题,也是贯穿这本书的三个问题。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就像好友在聊天一样。其实,这些问题,不像书中说的很少有人会问自己,因为我其实很久之前就有想过这些问题,最近尤其有这种生活没趣的想法。而且,也喜欢和朋友聊这些话题,所以,当书中四个人聊天的时候,感觉就像和朋友在对话一样。
很多约翰的想法,我都有。很喜欢这种聊天的氛围,很好。其实,看完整本书,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本来也不是为了给出答案,只是像朋友一样聊聊天,说说自己的问题,给出一些想法,但是找到一本和自己完全意气相投的书,还是很开心的。
有时候很想抓住人内心非常临界点的转瞬即逝的说不清的情绪,这本书抓到了,就像找到了知己一般。“有时,在你最意想不到,可能也是你最需要的时候,你会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见识各种新事物。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那是一个夜晚,我走在一条黑暗、偏僻的路上。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正是我那个阶段人生的写照。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我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前往那个方向。
我丢下工作,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想要逃离与工作相关的一切。其实,我的工作不算糟,尽管它有时候确实令人沮丧。但比这些更关键的是,我每天坐在格子间里,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以后升了职,顶多就是搬进独立办公室,工作时间变成十二到十四小时,我忍不住开始想,人生就该如此,再无其他选择了吗?高中的时候,我为了考大学而努力;上了大学,我为了找工作而努力;再之后,我来到公司上班,把时间花在努力升职上;现在,我开始质疑那些引导我沿着这条道路前行的人,怀疑他们只是把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指导跟我重复了一遍。
随着时光流逝,我发现大多数人的旅程会在这里结束。他们窥探篱笆墙上的小洞,清楚地看到他们想过的那种生活,但出于一些原因,他们不会打开门,走进那种生活。”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8
说到迷茫,我不禁反问自己,我迷茫吗?这是一篇非常精致的小故事,作者在迷茫的时候路过了这家咖啡馆,在这里他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我想先反问自己一句,你迷茫吗?如果迷茫,那该怎么办?如果,你不知道。那么我们一起来到这家咖啡馆需求答案吧!书中的约翰因为家里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心事,准备出门远行,散散心。可是在路途中还遇到了堵车和迷路这种不顺心的事。在油快要耗尽和肚子快要饿扁的双重绝望下看见了这个咖啡馆。从内饰中可以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这是一家特别的咖啡馆。找到位置坐下,打开菜单,出现了三个醒目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直击灵魂的三个问题,也是这本书的主题,更是这家咖啡馆存在的意义——希望所有迷茫的人在这里能够找到答案。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它并不是问人们为什么来到这个咖啡馆,而是问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理解了这个问题后,你会发现,这个文字变成:我为什么来这里?那么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书中的观点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如果知道了存在的意义,他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所以迷茫的人,肯定是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那些自己觉得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而自己又无法抛弃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弄清了存在的意义,而你想做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做,等有机会去做想做的事情时,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按照一条人生轨迹去行走,大学选专业,许多人都是为了毕业好找工作,毕业后,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明明能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缺缺偏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立刻就去做。
书中提到,我们每天暴露在大量的营销信息中,当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些产品或者某样服务上时,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去不断去做事情赚钱,尽管这些事情不是我们想做的。因为做了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就会越不满足。就会花大笔的钱投入到能使自己满足的东西上,因而你就越缺钱,越离不开这份工作,想着退休了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我怎么感觉很多人的心里状态都是这样。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慢慢改变,每周为自己多留一点时间。在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的,从一小时到两小时,然后再发展到三小时。等回过神来时,就会发现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想做的事情上了。开始第二个问题:你害怕死亡吗?这是侧重于人的潜意识里的死亡,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人活在世上,给自己做想做的事情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潜意识里,死亡在靠近。
所以,他们害怕未来有一天,再也没有记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害怕死亡来到的那天。虽然说,我们并没有生活在绝望的情绪中,每天很少想到死亡,但是,只有活出一段实现自己存在意义的一生,就没有理由害怕死亡。但光知道这个观念还不够,重要的是真的去做。最后一个问题:你满足吗?只有当你弄清自己为什么存在,并且开始为这个存在意义做出实际努力后,你才能感到满足。开始该怎样去做呢?如果一个人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存在,他们会不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那去做实现存在意义的事情,是不是也很兴奋?那么这些人有什么理由会失败?如果没有钱呢?那怎么办?最坏的结果,他们可以选择去做其他的事情。但这只是最坏的结果,还有好一点的结果呢。
那就是一个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能实现他存在的意义,并赚到足够的钱。说不定到时候有没有钱都无所谓了,这取决于当事人和他所处的环境。而且当你做想做的事情时,你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非常享受所做的事情。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提升相关的知识,你不会对此感到厌倦,反而会一直充满热情。他们还非常自信,不会给别人留下虚张声势的印象。也会有人被他们所吸引,会想去帮助他实现这件事情。所以说,当你还处于迷茫时,不妨停下脚步,想一想如何找到你想做的事情。想找到答案的方法有很多,但很重要的是,不能刚迈出第一步,就在原地等待。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19
你且只顾快马扬帆,背对浪涌,跨无尽海;且听风吟,翻千万山!
——题记
“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满足吗?”“你害怕死亡吗?”当翻阅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一,发现了这三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时,我也和书中的男主角一样不知所措。说起我们相遇,那是在一家咖啡店古朴的书架上,藏在夹缝里,被一株幽绿的藤萝半掩着,是一本只有小拇指指甲盖厚的小说。翻开潮湿得微卷的书页,在书架尽头,我邂逅了遥遥世界尽头的约翰·史崔勒基。
钻进书里,我待在车子的后座,和约翰一起慢慢行进在漆黑的夜里。顺着昏黄微亮的街灯,我们隐约望见了那家咖啡馆。在饥饿的驱使下,约翰径直走向了这家孤独的咖啡馆,而我紧随其后。落座后,他翻开了那份陈旧的菜单,我看见了菜单上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满足吗?”“你害怕死亡吗?”,也看见了约翰眼里的疑惑。很快他略过了三个问题,点了两份早餐——是的,他太饿了。等待的过程里,我俩都思考起了这三个看似毫无联系的问题。
“我为什么来这里?”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因为没有油了,我们没地方去了。但似乎,约翰并不觉得是这个答案。店员凯茜端着两份早餐走来,放下,但她似乎没有离去的意思。透过约翰脸上疑惑的表情,凯茜似乎知道他在苦恼些什么,讲起了海龟的故事。故事很长,似乎是关于海洋生物与洋流的,我不太记得。但似乎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我和约翰的思考都更深了一步,我们开始思索我们与生活的关系,我们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呢?我记起了凯茜说的那只顺势而为的海龟,在逆流到来之时,稳住一身之地,待到令行如流时,借力打力,“一举入高空”。或许我们也是千千万万只海龟之一,生活中有太多逆流,太多诱惑,太多因素阻挡着我们往前。倘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只为克服一层逆浪,在下一波滔天浪潮来临之时,也便失去了一骑绝尘的能力。海龟亦或是我们,寻找存在意义的第一步,便是找寻自己,探索未知,追寻热爱。你大可是舞台上绚烂绽放的、再是赛场上挥扬汗水的、又或是仪器前刻苦钻研的;你可以挥动指挥棒、可以扬起飘扬旗、可以抬起庄严法槌,你是独一份。撇开身后逆流,乘长风破巨浪而行!既如此,又何须在意耳旁嘈杂的风声,只管快马扬鞭就好!
约翰大快朵颐着,手上攥着那张菜单。第二个问题:“你满足吗?”毫无疑问,不满足!这个答案几乎是在我看见那个问号以后,立刻狠狠打在大脑里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自己的质疑,“何为满足?”当那只在心的原野上恣意狂奔的马浮现在脑海的.时候,我得到了答案:在上一个问题里,我们得出“何须意风声嘈杂”的结论时,“何为满足?”迎刃而解。所谓满足,也只是抹平身后的逆浪,抚静嘈杂的狂风,让前路天光大亮。也许我们还会在意别人的一句评价:你不适合、你学不会、你会搞砸。但何须将这只言片语牢记在心?只管向前走便是,我们都可能是那把正确的钥匙,打开属于我们的成就。当我们不再在意耳旁与身后,爱我所热爱,便是满足了。
或许约翰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吧,我瞥见他嘴角的笑。凯茜撑着脑袋,支在厨房的小窗棱上,她和厨师一起望向我们,我看见了!他们脸上淡淡的满足的笑意。下一行问题:“你害怕死亡吗?”噢,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常言:死亦无憾——那么害怕死亡无非源于心存遗憾,源于心有不甘,源于不满足。但倘若每天都坚定我们所热爱的,又怎会不满足呢?但和这个情理之中的答案有所偏差的是:我仍害怕死亡,也许我并不遗憾,但我或许会成为别人一生的遗憾。
旅途至此,天已微亮。我也不知自己到底思考了多久有关于这三个问题的全部,但已是时候离开。约翰谢过凯茜,支付了餐费,登上了加满油的车子,我跟在他身后。行至岔路,当我们看见清晰的蓝色路标随着初升的太阳一点点清晰明了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找到方向了!约翰跟着车载音乐轻快的的调调,轻哼着。我不好奇他对于三个问题的想法,但我知道: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车子走到了高速路的尽头,我无声地告别了约翰,走出了这本让人流连的书。我仍怀念书里的日出,我和约翰一起,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带着三个问题的答案,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或许探寻人生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太过于宏大的话题,以至于当我们看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会迷茫,会失措。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也正是生命意义的其中一个展现。永不停歇!向前,去热爱生活,去拥抱自由,去拥有无限可能!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 20
跟随约翰的视角,再次来到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一次不是在美国的某个不起眼的街道,而是夏威夷的一个岛屿上。约翰恰好在这里旅游时误入这家咖啡馆,遇见了他的老朋友——拯救之神凯茜。与上次不同的是,约翰这次不再是需要拯救的对象,他能够再次出现在咖啡馆,是基于他在开悟后环游世界的经历和感悟,与咖啡馆的人们一起帮助下一个幸运儿。
“我轻轻捏了捏凯茜的手,很温暖。她是真实存在的,我真的回到了咖啡馆。”约翰似乎在极力证明凯茜的存在,似乎想要给读者一种错觉,仿佛真的进入了咖啡馆,亲身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人生的真谛。
回顾上次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满足吗?你恐惧死亡吗?即便写完读书笔记,这几个问题依然让我感到困惑,也许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不得不说,在写作时听着《白日梦想家》的主题曲确实很棒。当然,我应该时常提醒自己思考这些问题。今天,我再想一想这几个问题,我感觉我还是很喜欢做设计的。尽管同学们很多人转行或考研,我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真心希望未来能够有所成就,或是做一些重要的设计,或是为自己的家设计一个完美的空间。说到这儿,我似乎觉得当下整理好自己的小房间,把桌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并添置一些有趣的电子设备,如果能再加上一块大显示器,那生活已经相当完美。在这样的书桌上,我觉得没有什么是我完成不了的。
似乎我还是挺害怕死亡的,恐惧任何人的离开。时常会关心远方人身上的苦难,最近读《昨日的世界》时,我也感叹二战时期犹太人的命运,以及如今巴勒斯坦地区的现状。我害怕死亡,因为我的人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大事要完成。同时我也不满足,如今的生活条件并不充裕,这让我无法满足于现状,但我依然感激能好好活着。因此,我需要去做一些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
直觉当然是需要积累的,我记得《认知觉醒》里提到顶级的成长是基于感性的力量。例如,丘吉尔在对德作战中无意间更换座位从而避开了炮弹,林肯也喜欢以貌取人,凭感觉行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种内置的导航系统,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感性的力量。约翰的“原来如此”笔记本如今也出现在我的便签中,记录生活中的感悟、顿悟和习惯,深夜时拿出来看看,展开其中的内容描述一下感受,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新来的客人杰西卡遇到了这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在自己的游乐场中玩耍吗?你有MPO(最重要的事)吗?咖啡馆的净化方式还真是人性化,根据个人情况设定问题。第一个问题总是开启内心反省的关键钥匙。实际上,小时候我的游乐场非常广阔,整个村子都是我的游乐场,小伙伴们一起玩跳皮筋、踢毽子、打石子、捉迷藏、抓鱼等,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常常玩得忘记回家,母亲经常在村里村外来回找我回家吃饭。但是自从长大、工作,甚至成家后,我把我的游乐场给关闭了,因为没有精力再去经营,每天都被生活琐事填满,不知道人生所谓何物,更不知道自己是谁。
思考大学时期的游乐场似乎是跟朋友一起去逛街、看看大武汉,甚至一起去旅游,但机会实在太少,我们都是穷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时常要工作到半夜,甚至凌晨回家,我缺少了很多自己的事情,就像是关闭了自己的内心游乐场。在周末或调休的时候也会出门拍拍照,朋友圈的人也会羡慕我时常拥有自己的游乐场,但我的内心游乐场外表光鲜亮丽,内部却有很多破旧的设施,因此我离开了那份工作。谈及为何离职时,我似乎很难解释我是想重开内心游乐场才离职的。MPO类似于斜杠青年的标签,但似乎MPO更加简单易懂,斜杠青年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才能这么说,否则似乎不太贴切。我的爱好让我成为一名摄影师,或许我更喜欢这种身份,未来是否会把它放在主要人格的位置上,这要看时代和机遇。
面对果园里挑选果子的经典问题,我们不知道最开始遇到的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似乎只能用“还好”来形容当下的选择。有了比较的眼光就会发现更好的,安于现状随波逐流似乎就会陷入定式思维。找工作也是,迫于生活压力,似乎会逐渐接受最开始接受不了的东西,似乎加班也不是不行,但我们又清醒了,对“还好”说不。
“她把牌子翻过来,之前它其实是一片椭圆形的漂流木,上面写着——店主休健康假中,稍后就回。凯茜把牌子挂在前门上,有字的一面朝外,让来咖啡馆的客人能看到。她说大多数人用休病假的说法,人们通常喜欢硬撑到底,病得不行才让自己休息一下。他们请假,从导致他们生病的忙碌工作中脱身,但养好病却是为了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这很重要,为了工作似乎一直在养好身体,换个角度思考才是人生应有的角度。没有假期是不治愈的,缺少班味的人生才是最对的味道。
凯茜说:“有时候,人们太长时间没有尽情享受过心潮澎湃的生活,便忘记了两者的区别。”“我不想摔倒。”杰西卡说。“这是学习站起来的必经之路。”凯茜回答,同时把她的冲浪板放入水中。有时候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未尝不是生活的调味剂,前年公司需要我去深圳驻场一年,在离开前的一个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租车去崇明看日出,晚上就在车里度过,与我们正常的生活很不一样,所以至今仍能记得那个瞬间,冲浪也是如此,不站起来怎么感受风浪。
现在,就在这一刻,我相信世界上某个地方一定有人在做我厌恶的事。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去想这件事有多卑鄙、多不公或者多自私,但是那样的话,我会错过眼前这一切。”“所以你看到不喜欢的频道时会换台。”我认为调频是当下生活中最值得掌握的技能,经济的低迷、事业的烦恼、亲人朋友的'不信任,各种问题都交织在单一的生活中,学会调频能让我们在线性的时间观念下获得仅有的自洽。
发火就是恐惧,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就想一想我们在害怕什么,这样是否会释然。愤怒的小野人始终处于要么战斗要么逃跑的紧张状态,总怕突然发生什么不测,喜欢无限放大自己的恐惧,与其这样伤人害己不如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学会换台,像导演一样,演员状态不对就给出“卡”,像教练一样,作为场下人看到比赛场中的不对劲就会喊暂停,换一种打法,随之扭转战局,总之我们不要沉浸在一个时空中,给自己多元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书中的这句话我不知道是作者的意译还是刻意为之,我感叹在国外人们也这样说小孩吗?很有意思的一点。当然,“只要你能接受,孩子当然能当你的老师。”有时候应该训练孩子自己做老师,去教一些刚学会的东西,这样会更加迅速地掌握知识,对于孩子来说也会获得一些成就感。
如果你错过一道特别好的浪,可以欣赏它,为看到这样的浪而感到开心。别把时间都花在后悔上。海上永远会有另一道浪等着你。不要为打翻牛奶而伤心,充满干劲总会有好运的,就像《英雄联盟》里的一句台词,好运不会眷顾懦夫。
你会发现自己的紧张和沮丧与别人肯不肯刷牙毫无关系。你这是要向一个无辜的人宣泄你的愤怒,这不公平。很多时候对人发火不一定源于对方,我们面对工作中的不公与委屈更不能像家人朋友去宣泄,情绪的转移并不是很好的办法,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相关文章: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后感01-16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后感10-05
咖啡馆圣诞活动方案03-14
咖啡馆广告语02-22
咖啡馆广告词02-17
咖啡馆圣诞活动方案04-23
校园咖啡馆活动方案10-05
咖啡馆520活动策划05-21
《天空的尽头》仿写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