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时间:2024-09-29 08:09: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同学少年》不是一本太深奥的书,但要理解他并不容易。因为他包含了伟人的平凡生活,诠释了毛泽东的精神、思想和最真实的生活。

  我记得苗条的老师杨昌济看着毛泽东用一周的时间抄写了一本几十万字的厚厚的书。毛泽东爽然地笑了。这个年轻人黝黑的脸颊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没有丝毫的疲惫和懈怠。那时,这个普通的镜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能熬夜一周抄一本手稿吗?我能花钱买一本书甚至买布鞋吗?我能在深夜用值班室的灯光读伦理学吗?我很难做到。

  杨昌济也是一个值得我缅怀、值得我写的人物。他的西装革履,给我一个资产阶级留学生的印象,其实不然。向中西学习的杨昌济对青少年润之有加,师生都名垂青史。我还记得杨昌济在庄严的清晨在小院子里,天气寒冷,用一桶清凉彻骨的冰水浇灌身体!晨诵时发人深省的精彩句子至今在耳边回响!他谆谆教导毛泽东到深夜还不知疲倦!我读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坚忍、胸怀、勤奋、平静。

  想象这样一幅画,心里不禁也慷慨激昂:

  一位身穿湖南一师整洁校服的少年润之在校园操场上朗诵了《少年中国说》。他的声音充满活力,像一股凉爽的微风,吹过一师校园。萧子升、蔡和森、萧三、张昆的弟弟随润而来学生聚得越多,声音就越响。学生们一个个睁开迷蒙的眼睛,与毛泽东闪烁着光芒的的眼睛对视,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直到最后,整个操场挤满了学生,都心怀大志,豪情万丈,气势磅礴地喊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毛泽东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展现出了未来战争事业的雏形。只有一师二百名手无寸铁的学生军击败了装备齐全的3000支溃军!这需要的是勇气、策略,上演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现代空城计。不愧是孔昭丝在一师校志上的言论“毛泽东全身都是胆”。新民学会,公开征友,发表文章,勤于阅读——我们似乎认为毛泽东是个天才。

  他,不是天才。

  他有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气质的体现。任何时候,他都像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他不会只想不做,也不会一纸空文。他随时精力充沛,感染他人,成为中国转型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蔡和森,中正平和,含蓄内敛,不露锋芒。就像宁静的水,似乎没有波澜,其实心里已经有了野心,千里宏图脚踏实地走过,不会雄心勃勃。两者,一是天才,一是智慧,不可或缺。正是同学少年读后感到怀念崇高,但生活中并不总是伟人,伟人也是凡人。我们缺少的是伟人的精神和动力,更应该关注的是伟人成功的过程和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而不是成功后的辉煌,不是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恰同学少年活动策划11-11

恰同学少年的随笔散文10-10

恰同学作文02-18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5-25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4-28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1-29

少年强则国强——读《恰同学少年》有感11-21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热门)01-16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通用14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