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家》读后感文章

时间:2022-10-06 16:12: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读后感文章

  每一本优秀的小说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家》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排名第八位的优秀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封建家族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土崩瓦解的时代缩影,在这瓦解的过程中,会有犹如蝴蝶破茧般的剧痛,会有各种各样的流血和牺牲。

《家》读后感文章

  《家》是以19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旧制度的罪恶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文中主人公以冲破一切黑暗的束缚的控诉和抗争来展现民主主义的觉醒,带来了一个美好未来的方向。

  在八十四年后的今天,在所有黑暗都消散,旧制度和旧道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今天,我阅读这本小说时仍感受到一种呼吸都不顺畅的沉重。“家”本应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但在高公馆那个被扭曲了的处在时代过渡期的家里,“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说是旧制度的根据地,他的敌人的大本营。”作者笔下的那些鲜活地生命都在那样的一种旧制度的压迫下苦苦却无力地挣扎。他们的周围像是织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网,一个狭隘的笼,它们用无数的血泪织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多少爱情在刚发芽就阵亡在教条和愚孝中,多少青春的梦想最后埋葬在封建主义的坟墓里,多少年轻的女子成了毫无意义的牺牲品……

  然而作者又说道:“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在那样一个几乎绝望的环境里,作者总能看到生活的那一股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很多人都说《家》里的高觉慧是巴金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是那股生活的激流支撑着他不断的向前。他是一个勇于反抗不合理不公的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他参加新文化运动,他公然地与那个封建家庭的顽固分子挑战……他也受到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但我在这个大故事里我最能够清晰地看见的是觉慧的大哥觉新,那个被作者贴上了“作揖主 义”和“不抵抗主义”的矛盾的个体。他的矛盾在于,一方面他阅读《新青年》等先进的刊物,另一方面,他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按照各种封建教条做事,从不反抗。他曾被自己的弟弟骂为懦夫,他也曾在在读了新先进的刊物后伤心落泪,他也曾在自己的妻子瑞钰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悔痛不已,他也曾将一切打破旧制度的期望寄托于儿子海儿身上,却不知他也曾被自己的父亲寄予过相同的期望……在看到小说的前部分时,我也如主人公觉慧般,会对他时时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逐渐地能够理解他。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黑白分明,有很多的事情也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

  从觉慧的角度来看,他这个大哥是旧时代的迂腐者。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住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他从逝去的父亲的肩上接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不能像两个弟弟那样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一切奋战到底。如果说觉民觉慧在冲破这些旧教条值得我们尊敬,那么我们更应该看到觉新为了弟弟们做出的先进举动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在文章的末尾,他知道他把从封建家庭里弟弟放出去会有哪些后果,但还是做了义无反顾的支持者。觉慧追寻光明而奋斗我们能够理解从而敬佩,但我觉得,觉新更令我感动,他身处黑暗中为了他人的光明而奋斗,即便这样的奋斗会使他陷入更加无边的黑暗中。所幸的是,这样的黑暗终将有一个尽头。

  《家》是巴金在一九三一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的,全文以他的亲身经历改写,那时作者年仅十九岁。在所有的黑暗都消散殆尽的今天,我们看见的更多的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然而,在八十多年前,在那个混沌未开的旧时代里,它却是拥有着极其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观点,它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向当时处在迷惘中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在那个时代里,它有着我们不可估量的价值。

  看这本小说时,我不断地为了高公馆里的不公的事情而感到痛心,为里面的主人公的奋斗而激动。我也深深地觉得,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处在这样的一个无数先辈们用无数的血泪换来的幸福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去好好珍惜。

【《家》读后感文章】相关文章:

元旦征文时过境迁思家的文章10-07

正能量文章励志文章10-26

励志文章10-26

父爱的文章11-15

父爱的经典文章10-26

励志的文章10-26

关于家的读后感 家的读后感作文11-15

文章读后感03-16

鲁迅经典文章读后感10-12

科普文章读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