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6-13 09:45:11 方案 我要投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8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8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4、 学生受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5、 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 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一)

  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扎实的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咨询、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采取全面综合培养、分文理方向发展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承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专业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研究、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实现知识、能力与个性的一体化发展,具有全科型的教师职业素养;

  8.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与管理学生的能力,能够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有效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9.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10.形成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

  四、核心课程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德育、现代汉语、高等数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论、小学课程标准与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学、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八、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为16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平台41学分,学科基础平台12.5学分,专业基础平台44.5学分,专业方向模块25学分,专业任意选修模块不低于8学分,公共选修模块不低于6学分;独立实践环节25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熟悉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等部门及涉外企业从事英语教学、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英语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和对象国社会与文化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高级阅读、第二外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四、学制与学期安排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学年,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全程教学共计165周;每学期按20周规划课程教学(含考试)周数(第8学期19周),计159周;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经学校批准,可在两个学期之间设小学期,安排课程学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共约6周。

  五、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普通话水平原则上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学生毕业体质测试成绩应达到50分,特殊情况可依有关文件规定免予测试。学生毕业时,通过毕业资格审查方准毕业。

  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及课程修读指引

  1.本专业获得毕业资格要求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

  2.通识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公布的通识选修课模块中选修,合计应修满18学分。

  3.专业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各专业专业选修课模块内选修,合计应修满28学分。

  4.本专业为有志于辅修的学生提供A类选修课和B类选修课,A类选修课见表十三,B类选修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见表十一。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应优先选修A类选修课,在本专业A、B类选修课中累计修满15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辅修专业开设院系初审同意,教务处审定后可获得本专业辅修专业证书。

  5.大学体育采取选课形式实施俱乐部教学。学生根据本人体育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修读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教学俱乐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取得规定的8学分。

  6.对计算机已有相当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前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免修并直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7.实践及实验课:学生应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实践及实验课并取得23学分,其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至少取得2个社会实践学分方可毕业。第6学期中期论文,第6学期中期实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制定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国家职业标准》、《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2、学制 三年

  四、专业定位

  (一)专业定位

  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职业定位和岗位要求

  (一)职业定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或汽车制造类企业,作为汽车修理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检测员、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员等技术工人,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性能检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

  (二)岗位要求

  汽车维修技术工人岗位主要有: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涂漆、轮胎动平衡及修补、喷油泵、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空调维修、四轮定位检测调整、喷油系统维护、散热器维修、汽车装潢、汽车玻璃安装等各类专项维修等。

  六、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牢固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达到汽车维修服务的专门化人才,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

  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二)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

  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

  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性教学

  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

  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

  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高职教育在办学机制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培养目标上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产学结合有着便利的条件。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让行业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交互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整体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水平,以及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诚信做人;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英语专业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进行教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3.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6.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7.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8.具有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选读、翻译、英语语言学。

  五、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表

  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7

  摘要: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具有地域和专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几年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依据职业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制订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订,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l工程造价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调查

  通过对20xx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流向问卷调查,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装饰、及园林造价员岗位。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为25小项,每小项分4个等级,评价标准和分值分别为: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满分为75分。25个小项规类分别归为以下6个大项: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专业知i,nvak平教育培养评价、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内在素质评价和工作适应度评价。其中六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分别如下:1O.58±0.46、8.20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调查数据为90个。

  1.3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通过对20xx届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74.4%。

  2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后,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调整和设计,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核心制订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与浙江省经济建设相适应,面向浙江省范围内的施工、建设、中介、造价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造价员岗位,培养具有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是浙水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四大模块,多元拓展”方案进行,即,以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园林工程造价员为人才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向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的培养,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评价度较好。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工作适应度的评价较低。通过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2.3.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a.掌握应用写作知识;b.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Ic.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d.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e.了解水利、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制度;昏掌握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l3.2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b.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拟定Ic.熟悉计算机应用,掌握ofice办公软件,能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文字处理、表格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熟悉相关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d.能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从事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2.3.3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具备编制工程技术标书的能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案例分析.c.具备工程造价商务标书编制的能力;d.具备土建、安装、水利造价员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2.3.4执业素质要求:注重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b.具有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奉献社会的意识;d.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3.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监理员等。

  根据上述具体标准,合理科学地规划了三年教学的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上紧紧围绕上述标准,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程名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核指标,并编制了各种教材、指导书、任务书等等。

  2.4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评价指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适当,最终以三项评价指标来检验其合理性: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5文中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O.05视作差异有显著性。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3.1调整前后就业率的变化

  20xx至20xx年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8%,98%、98.6%,就业形势良好。

  3.2调整前后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xx至20xx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逐年向建筑造价员、安装造价员、水利造价员、市政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园林造价员递增,集中在建筑、安装、水利三个造价员岗位。

  3_3调整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浙水专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六项评价指标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养指标上升最快,由此引发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的评价也在逐年递增。

  3.4调整前后专业对口率比照

  20xx至20xx届学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4.4%、83.91%、86.05%。

  4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现状及问题

  工程造价具体业务的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如何制订符合本地区要求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必须摸清毕业生的流向和岗位需求情况,而这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是及时的、新鲜的,对数据处理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要使用必要的统计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对人才满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虑到地域和企业对人才期望值的个别需求,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兼顾到地域、企业的个别性。

  4.2经验和体会

  浙水专从20xx年开始,每年都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系列调查,同时走访用人单位,根据本省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行情,及时调整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调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每个学生即将从事的岗位来确定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对于就业岗位已明确的学生结合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其体工程确定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通过儿年的运行,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上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4.3结论

  科学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办学模式、教学计划的动态管理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教育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依托行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就业需求制订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8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依托于电梯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工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最新要求,面向电梯销售、维修与调试、管理、服务行业第一线需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电梯安装、维保、调试、电梯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具备行业职业资格,有一定的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精神,能从事现代化电梯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就业面向电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检修与维护、项目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素质和证书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电机、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方面的基础知识;

  (4)掌握电梯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

  (5)掌握变频调速、单片机和PLC控制系统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5)了解企业管理和电梯设备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和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

  (3)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对电梯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5)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的能力;

  (6)具有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7)具有对电梯设备进行销售、管理、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8)具有电梯设备售后服务技术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身体素质;

  (2)具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和爱岗敬业精神;

  (3)具有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4)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以及社会表现能力。

  4.证书要求:

  (1)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取得计算机B级证书;

  (2)电梯行业从业资格证(电梯特殊设备操作上岗证)初级资格证;

  (3)维修电工中级资格证

  三、培养模式

  本专业按照学院“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以企业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手段”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融技能培养人工作过程,将课堂搬进工厂、把企业引进学院,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使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师生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9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

  (一)必修课程(15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1、政治理论类课程(2学分)

  2、外语(3学分)

  3、保险学研究(2学分)

  4、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2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建议培养单位将宏观经济政策、合同法、风险管理研究、保险财务分析、保险数理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

  (二)选修课程(12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4学分)和任选课(8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为1-2学分的'任选课。任选课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系列课程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鼓励培养单位将我国保险及相关行业中高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课程或国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作为开设任选课的选择范围。

  (三)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务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 1学年。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突出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运用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有丰富的保险实务和风险管理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0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由制造中国向创造中国迈进,我国进入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对产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应用电子专业教学的教师,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研,如何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如何做出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制订出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安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是应用电子专业人才是亟待研究改革及解决的问题。笔记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深入调研和对有关(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审视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训条件、考核方式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了解该专业面向的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识图、识别电路、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具有解决应用电子技术所对应的维修、装配、设计及工艺改进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事电子产品方面的设计生产、检测、维修、管理和销售等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方案制作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引企入校,用学校资源换取企业为人才培养服务,也可以说为学院购买企业服务,如,探索为企业提供优惠的'实训厂房、为进入学校的企业享受教育用电的优惠政策等,学院利用这些资源换取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实习实训项目、兼职教师、勤工俭学岗位等。校企合作不仅能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而且能获取校企合作更大的主动权。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技术型平台,再通过项目方式将专业的兴趣班、优生培育方式与工作室、工程研究院融合在一起,实现实训室、工作室、研发平台三者结合,也能将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体现和感受现代企业的职业氛围与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通过通过“6S”管理理念,明确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了解或掌握电子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论,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的中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行为能力。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践行校企合作的“六个对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对接,思想素质教育与职业文化素养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对接,能力考核与企业评价对接,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对接。首先是学院和企业实行“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样学校就可以从企业聘请高级管理者和技术能手作为电子产品生产测试、生产、维修等实习实训的现场指导教师,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智能电子产品中应用到的新技术。

  3.建立“工作室”项目导学的模式。所谓“工作室”导学模式,就是为优秀教师、技能能手建立教师工作室,为教师搭建教研教改和技术研究的个人平台,工作室建设采取校企共建、学院自建、校校共建三种方式,分研发型和教改试验型,为专任教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提供实践平台。并通过制订和实施《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室考核办法》等制度,明确工作室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任务以及工作室的考核与评价办法引导教师做“立地”的科研,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良与创新。以实际产品作为项目,并以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分支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定位,必需结合服务相关行业与地方经济,以专业复合方向为突破口,以工学结合、模块化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构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三个课程体系。

  1.专业基础课模块。涵盖电子元器件、电路、测量仪器和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设计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个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为5:5,做到理论够用,而实践课程以实验认证性为主,辅以简单模块的实训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为后续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2.专业模块。该模块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紧跟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新动向,以项目为载体,项目中要体现现有的电子技术最先进的课程,如智能卡技术、SOPC编程技术、ARM嵌入技术、DSP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的引入、过程和考核紧密结合,做到理实一体化,达到教学做三合一。

  3.专业方向。体现专业的前沿性、先进性等特点,以公开课、专题报告的形式作为专业方向课程的载体,介绍电子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知识。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四、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将校外实训条件向校内转移,一是引企入校构建校中厂的实践条件建设模式,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工作室”“工程研究院”等专业技术平台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任务为中心将实践环节分五个阶段完成:一是认识实习;二是适应性岗位实习;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训练;四是生产性岗位实习;五是就业性岗位实习。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叠加递进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以产品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建立课程教材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建设专业对口的、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由过去的模拟教学转变为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下的教学。同时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在技能训练实践性教学环节当中,要求组织学生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现代企业的“7S”管理要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强化考核与评价

  考核办法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教学模块,提出一种动态考核办法,笔试与面试的比例随教学模块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学习时,考核以笔试为主,面试为辅,总成绩由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组成。专业模块则以面试为主,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笔试;专业方向课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考核,面试主要是实践操作考试;平时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25%)+教师与学生互评成绩(10%)+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考核成绩(15%)组成,做到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改善学生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理论不重实践的现象。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要坚持教考分离原则,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提高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

  六、结语

  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复合化方向整合课程体系,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它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够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的生力军,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外语两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汉外口笔译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

  2.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路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4. 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5.具有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6.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

  7.具有较强的外汉语转换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中国文化概览、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比较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翻译基本功、较为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翻译批评和翻译鉴赏能力,能够基本胜任不同领域基本难度的文学翻译、商务翻译、典籍翻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英语两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英汉互译的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

  (2) 掌握语言知识和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3)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4)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

  (5)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

  (6)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专业方向

  本专业设文学翻译、商务翻译和典籍翻译三个方向。

  1. 文学翻译方向

  学生能够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文学翻译的技能与知识,能对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实践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具备对文学翻译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一般难度的文学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2. 商务翻译方向

  学生能够了解商务翻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掌握商务翻译的技能与知识,能对各种商务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具备对商务翻译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一般难度的商务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3. 典籍翻译方向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典籍特点,具有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掌握典籍翻译的技能与知识,能对各种典籍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具备对典籍翻译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一般难度的典籍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及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能够在汽车相关领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子与控制、汽车设计与理论、汽车试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对于汽车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4、在汽车工程实践中,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具备经济和管理知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 3-6年

  2.学分:最低修读177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3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46学分。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七、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构造、车辆试验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试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1、汽车构造(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学时:54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6个学时。

  学分: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走系统、制动系统和车身等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整车基本构造,并初步具备整车结构分析与拆装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部分内容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在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区进行。课程后续 3周的拆装与驾驶训练,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使用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结合教学过程和结束考试结果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2、汽车理论Theory of Automobile

  学时:36

  学分:2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等知识。重点讲授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性能预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分析、性能预测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后续 2周的汽车工程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使用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采取平时+考试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3汽车设计Automotive Design

  学时:54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6个学时。

  学分:3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包括整车及底盘各主要总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其内容有汽车总体设计,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统等各总成设计应满足的要求、结构方案分类与分析、主要参数及零部件载荷的确定、强度计算方法、主要结构元件分析、最新设计方法及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初步具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后续 2周的汽车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设计任务。

  教材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试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

  4汽车制造工艺学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36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6个学时。

  学分:2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制造过程概论,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中常用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装配工艺基础,结构工艺性,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简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车辆(汽车)结构设计中工艺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后续 1周的汽车制造工艺实训,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使用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结合教学过程和结束考试结果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5、汽车试验学:(Auto Test Technology

  学时36 其中企业行业专家授课学时6个学时。

  学分2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试验及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试验装置的特性分析及评价方法,常用传感器、信号传输与处理,常用记录仪器原理与结构,微机在汽车试验中的应用,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部分内容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在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区进行。课程后续 2周的汽车工程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使用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结合教学过程和结束考试结果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6、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学时:48

  学分:2.5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电器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内容,如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电气系统构造和工作原理,并初步具备电子电器拆装与检测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部分内容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在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区进行。课程后续 1周的汽车电子与电器实训,要求学生完成规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使用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考核结合教学过程和结束考试结果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4

  由于本次实施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难免会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中缺乏经验,造成在实施细节上不够连贯,以下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评价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设置污染预防与控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等两个专业方向。重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突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特色,并且具备环境评价、管理综合的能力。

  四、支撑学科

  化学、生物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五、专业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水污染原理与工艺、化工原理、环境毒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生态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八、毕业总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课93.5学分,选修课39.5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27学分,方准毕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愿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

  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仁,有团队合作精神。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

  10.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考虑病人及家属利益的同时注意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掌握围产期的保健原则和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

  7.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8.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其诊疗原则。

  9.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目标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2.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4.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5.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的初步能力。

  6.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8.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9.能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0.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5年,实行4到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医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程序实现及其测试、网站搭建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运营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3)掌握搭建网站的基本知识;

  (4)掌握移动互联软件应用开发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能力;

  (2)具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实现的能力;

  (3)具备开发互联网及移动应用软件的能力;

  (4)具备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5)具备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的身心素质。

  4、适宜就业方向:在计算机软件、移动信息服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营维护等工作。

  三、修业年限

  准学制2年,学习期限为2-3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55个学分

  授予学位: 工学学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7

  本着该原则,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本方案立足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我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结合我省旅游资人才需求现状,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设置依据“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优化,兼顾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中国历史常识、音乐等公共课,以及旅游概论、管理学、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所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三、以“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内容

  要培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将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因此,只有通过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才能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及所需要的具体能力,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知识、技能、应用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旅游管理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其次,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在高职阶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2+3”培养方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3”培养方式即前2年进行高职学习,后三年进行高职学习的培养方式。后三年的高职学习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我省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模式。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9月起至第六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一是礼仪技能训练(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训练);二是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是岗位的初步体验,即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区景点,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直接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环境接触。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6月至第七学期10月,正值我省旅游旺季。由学院联系、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带着实践课题进入旅游企业见习,帮助学生确立为岗位服务意识和过硬职业技能意识。

  第三阶段从第七学期10月至第八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所必备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导游证考试。在此期间,根据职业素养课程安排,学院会与合作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工作人员或我院优秀毕业生来开展讲座或座谈,传递企业最新服务标准、服务理念,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以及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第四阶段从第八学期6月至第十学期,这段时间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全部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企业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该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与岗位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教学任务和开始的课程,从而制定服务于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8

  根据财政部和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学习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04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0篇12-06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精选20篇)10-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6篇11-2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2篇)12-3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通用13篇)07-18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通用14篇)05-26

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7篇)12-0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通用12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