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监测方案

时间:2024-06-13 13:09:50 蔼媚 方案 我要投稿

监测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监测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监测方案(通用11篇)

  监测方案 1

  为做好重大活动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保障参与活动人员身体健康及活动的顺利开展,xxx县卫生监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了预防和及时、高效、妥善的处理活动期间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参会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机构

  为了做好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贺兰县卫生监督所决定成立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安全保障工作。由所综合科、监督一科负责。

  三、工作任务

  (一)前期的卫生监督

  1、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内容、指标及要求。

  (1)持证情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有效性检查,要求两证持有率达100%,且为有效证件。

  (2)公共场所量化信誉度级别:是否是量化信誉度A级企业,对照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进行打分看是否达标。

  (3)消毒间的卫生:各类场所消毒间应做到专间专用,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及工作程序;配备运转正常的消毒柜和合格的消毒剂。消毒采用双重消毒法,即:物理和化学消毒法并用;设置保洁柜并有标志。消毒后的各类物品分类存放于保洁柜中,并有清洗、消毒的专用容器设备。

  (4)客房卫生间的卫生:重点检查面盆、浴盆、马桶的'清洗消毒程序是否合理,及清洗消毒的工具是否分开,标志是否明显;通风换气设施是否正常;卫生间内供来宾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要求必须索证(提供的化妆品应持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近期当地卫生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产品的标签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规定。

  (5)集中空调的卫生监督: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

  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前,是否对过滤器、存水部位、热交换器表面及室内进风口,回风口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检查记录。

  (6)消毒的卫生监督:检查各类场所对空气、顾客用品用具及顾客接触部位的消毒工作是否规范,选用的消毒剂应在专业机构购买,产品符合卫生《消毒管理办法》要求。具体:

  ①公共用品用具:口杯、茶杯可清洗后放于红外线电子消毒柜中20—30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床上卧具可采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②公共区域接触部位:接触部位(柜台、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公用电话等)可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③场所空气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320ml/m。

  (7)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的监督:会议论坛举行前,对接待宾馆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重点培训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和卫生操作规程,要求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5%。

  (8)公共用品用具配备要求:要求供来宾使用的拖鞋为一次性,口杯、茶杯、床上卧具数量按每个床位数与来宾数之比3:1的比例配备,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体温计。

  (二)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

  对接待宾馆和活动场所派驻2位卫生监督员进行24小时全程卫生监督,并将每日监督检查情况按程序及时上报。监督检查内容及要求:

  1、场所通风换气:各类公共场所首选使用自然通风,每天自然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使用集中空调的,空调运行前,对其过滤网、进风口、回风口清洗后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使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2、场所消毒:每日对来宾下榻宾馆和活动场所的公共区域(地面、前台台面、电梯间及可能接触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对来宾使用的茶杯、口杯、床上卧具应进行双重消毒,即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再利用消毒柜物理消毒,所有消毒工作应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并每日将消毒情况汇总上报;

  3、从业人员每日健康个人卫生状况询查登记

  (1)监督检查从业人员每日健康询问登记制度、测量体温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的停止上班。

  (2)从业人员身体卫生和个人卫生行为的监督,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四勤“勤洗澡、勤洗衣服、勤洗用、勤剪指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卫生操作规程:从业人员遵守上班穿工作服,清扫消毒操作规程要规范。清洗消毒茶杯、口杯应遵循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规程;卫生间的清洗消毒顺序为:面盆—浴盆—马桶,清扫消毒工具应专用,标志要明显、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5、各接待宾馆的大门前及楼层设置专门手部清洗、消毒桶或盆,标志明显,标记使用的消毒剂名称及浓度;

  6、对使用二次供水、自备水源供水的宾馆、饭店、酒店等,要求每日对水质进行消毒,测量余氯含量并做记录。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对接待宾馆和活动场馆卫生监督的同时对接待场所的空气卫生质量、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饮用水水质和一次性客用化妆品,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监(检)测工作由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

  (四)卫生管理机构的要求

  各接待宾馆内部应成立专门的卫生安全保障组织机构,由单位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责任到人、层层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自检机制,每天对其场所内的卫生进行逐一检查落实,考核打分,登记记录,并将每天的检查情况及时通过单位领导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对存在问题,在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立即改进。

  监测方案 2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 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20xx〕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发〔20xx〕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 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信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责任单位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监测方案 3

  为迎接20xx年亚青会,切实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根据20xx年省、市体育局的工作要求,将在今年开展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认真做好我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区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监测任务

  区体育局牵头组建监测队,实施监测采样工作,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

  三、监测内容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我区监测对象为,中青年及老年人(20-69岁)。

  (二)监测要求和内容

  本次监测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1、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将按照省市体育局对区级体育工作考核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平年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需要,进行抽样测试。

  2、全区监测样本应均分配在各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全部人员均为抽样对象。

  3、全区共测试3000人,区开发区及各镇的测试任务见附件1。

  4、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常规体质测试(11项测试指标),各类人群检测指标见附件2。

  四、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份)

  1、培训人员

  20xx年5月上旬前,完成区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2、制定工作方案

  20xx年5月上旬,区体育局拟定《20xx年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3、落实器材

  20xx年5月中旬,监测器材全部安装到位。

  (二)测试阶段(20xx年5月~9月)

  区开发区及各镇需按照本方案和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本地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三)数据处理阶段(20xx年9月份)

  20xx年9月下旬,区体育局将体质监测数据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六、工作要求

  区开发区及各镇文体中心积极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纳入20xx年度区级体育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监测方案 4

  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

  4、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

  1、自然环境

  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

  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

  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

  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

  布设原则

  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

  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覆盖不同土壤类型:

  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

  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

  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 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

  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 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布点法;田块的进水口向对角引一直线,将对角线划为若干等分(一般3-5等分),等分点采样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采样点:5-10

  3、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范围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土壤较不均匀。采样点>10,也适合于固体废物污染,采样点>20。

  4、蛇形布点法:面积较大、地形不平坦、土壤不均匀。布点法: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5、放射状布点法,适合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网格布点法:地形平缓。采样点:交叉点或方格中心布点,适用农药污染、背景值

  五、监测方法(包括预处理和分析测定两部分)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1、混合样品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通常为5~20个。混合样量往往较大,需要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1~2kg,装入样品袋。

  2、剖面样品:(污灌超过一年需采剖面样品)同层混合,1kg

  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土样。过渡层(AB、BC)一般不采样。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挖至地下水出露时止。现场记录实际采样深度,如0~20、50~65、80~100cm。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只采A、C层样。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100cm)附近的样品。在各层次典型中心部位自下而上采样,切忌混淆层次、混合采样。注意采样深度和取样量一致

  3、采样时间与频率

  了解土壤污染状况:随时采集掌握作物受污染状况:依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监测,必测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每3~5年测一次。

  4、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采样深度等做详细记录;

  (3)现场填写两张标签,写上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等,一张放入样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4)用于重金属项目分析的土样,尽量采用竹器采样,或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弃去。

  六、土壤样品加工与管理

  样品加工处理( 会考风干,要把加工程序写出来)

  目的:除去非土部分,满足分析要求、利于保存、代表性

  测定不稳定的项目用新鲜土样(如游离挥发酚、NH3-N、NO3--N、Fe2+);

  测定多数稳定项目用风干土样。

  程序是:风干 磨碎 过筛 混合 分装

  风干: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白色搪瓷盘内或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在风干过程中,拣出碎石、沙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土样管理

  1、严格制度保障

  2、土壤保存

  A.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

  B.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C.玻璃材质容器,聚乙烯塑料容器

  D.低温保存:低于4℃的冰箱存放,测定挥发性和不稳定组分的新鲜土样

  七.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要写出定性与定量)

  预处理:需要处理成液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以及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1、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考试大题)、碱熔分解法(选择)、高压釜分解法(选择)、微波炉分解法(选择)等。

  a.酸分解法: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HCl-HNO3-HF-HClO4)分解土壤样品。 作用:

  ①破坏、除去土壤中的有机物;

  ②溶解固体物质;

  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

  b.碱熔分解法:

  高温熔融,熔剂有Na2CO3、K2CO3、NaOH、Na2O2等。 特点:分解样品完全,不产生大量酸性蒸汽

  缺点:试剂用量大,引进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损失 c.高压釜密闭分解法:

  优点:低温(<180℃)密闭,用酸量少,易挥发元素损失小,可批量分解 缺点:分解完全?试样量少(<1.0g),爆炸 d.微波加热分解:

  优点:热效率高、加速分解

  2、土壤样品提取:

  有机物、受热不稳定物、组分形态分析需要采用提取方法:

  A.有机污染物:振荡提取、索氏提取

  B.易溶无机污染物、有效态:酸或水浸取

  3、净化和浓缩 净化:层析、蒸馏

  浓缩:K-D浓缩、蒸发

  氰化物、硫化物:蒸馏-碱溶液吸收法

  土壤监测常用方法

  1、重量法:测土壤水分(样品在105 ℃烘干、称重、计算。)

  水分(分析基)%=〔(m1-m2)/(m1-m0)〕x100 水分(烘干基)%=〔(m1-m2)/(m2-m0)〕x100

  2、玻璃电极法:PH 测定要点:称取通过1 mm孔径筛的土样10 g于烧杯中,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 mL,轻轻摇动后用电磁搅拌器搅拌1 min,使水和土充分混合均匀,放置30 min,测量上部浑浊液的pH值。影响因素:土粒的粗细;水、土比例。酸性土壤的水土比保持5∶1~1∶1。碱性土壤水土比以1∶1或2.5∶1为宜,水土比增加,测得pH值偏高。风干土壤>潮湿土壤

  3、可溶性盐分:用一定量的水从一定量土壤中经一定时间浸提出来的水溶性盐分。

  4、金属化合物

  预处理方法和测量条件差异 铅、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铜、锌、总铬、镍:火焰原子吸收法 总汞、总砷

  定性:原子外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特定的值,所以这些电子只能吸收某些特定频率(或波长)的光波。

  定量:外标法定量,测峰面积或峰高。

  5、有机化合物测定

  A. 六六六和滴滴涕:气相色谱法

  提取:丙酮-石油醚硫酸净化处理ECD测定 定性分析:色谱峰进行两种物质异构体的; 定量分析:峰高(或峰面积) B. 苯并(a)芘的测定 测定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适于苯并(a)芘含量>5μg/kg的土壤 荧光分光光度法:苯并(a)芘含量<5 μg/kg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要点:1土壤样品于索氏提器内用环己烷提取苯并(a)芘;2提取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程序: 紫外分光光度法:适于苯并(a)芘含量>5μg/kg的土壤.定量385nm,定性365、385、403nm

  六、质量控制

  略

  七、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略

  监测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达到90%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

  为确保我县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xx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责任人汇总表》)。各单位测报责任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全县实际监测面积726.9256万亩·次(其中:松材线虫病2x79.7976万亩,松针褐斑病2x0.9782万亩,杉木炭疽病2x1.6881万亩,油茶炭疽病2x3.2403万亩,油茶软腐病2x3.2403万亩,杨树病害2x0.1906万亩、萧氏松茎象2x69.6569万亩,松墨天牛2x82.1923万亩、马尾松毛虫监测3x78.5952万亩、黄脊竹蝗监测2x4.20xx万亩,杨树蛀干害虫2x0.1906万亩,杨树食叶害虫2x0.1906万亩)(具体详见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信息的采集。今年测报工作以林业工作站、林场(厂)的测报员为主,林主、护林员为辅,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和专群结合,做到测报信息真、早、准。各单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扩大森林病虫情的监测面。要大力宣传普及森防知识,调动林主和广大林农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测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好信息的上报。各场站测报员要根据各类森林病虫害上报要求,按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资料上报时间安排表”(见附件)时间以“测报资料”形式上报县局灾害防治股,资料上报要规范、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实事求是。严禁迟报、缺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对病虫情监测工作不及时,使病虫情蔓延成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森防测报补助费,并将上报资料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到一事一报,其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

  (三)抓好测报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虫情信息资料建档保存制度,县、乡(场)两级对测报信息进行存档管理,分类保存。各单位设资料柜,保留本辖区内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测报信息,并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

  (四)抓好测报质量检查。按照“质量为先”的要求,强化森防测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防测报检查验收制度,把森防测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森防测报的全过程,县局将按照有关测报规定加强对各单位测报员的测报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基层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六、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属野外作业,任务重、时间紧、作业环境高度流动分散,为确保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县局将按照人社部、财政部有关林业调查规划事业单位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人社部发〔20xx〕60号)优先保障工作经费。

  监测方案 6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五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县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县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在籍在校生(以学籍电子档案为依据),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所有科目。

  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

  三、监测办法

  质量监测总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等五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大课间活动、测试三项赋分。

  (一)集中监测(60分)

  高中、初中、小学的集中监测分别为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明年以后将在三年级举行一次监测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分数)。

  高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20分、15分、20分。

  初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五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小学的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计分办法如下:

  (1)集中监测巩固率,即参加考试人数与参评人数之比。小学巩固率达97%、高初中达95%,记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为防止人为的淘汰差生,巩固率可记负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其他几方面的得分。

  参评人数=(学籍数+转入数+复学数+其他)-(转出数+休学数+其他)(县内转入、转出均应主动到教育科备案,转到县外应到教育科审批,否则视同流失)。

  (2)集中监测平均分,即学校总分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

  集中监测平均分赋分:

  (3)集中监测及格率,即学校总分及格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及格分数=总分×60%。

  集中监测及格率赋分:

  (4)集中监测优秀率,即学校总分达优秀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优秀分数=总分×80%。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最高分值,每低一个百分点,中、小学均扣0.5分。

  (5)集中监测后30%的平均分,即各校位于后30%的学生的平均分。

  后30%学生平均分赋分:

  (二)随机监测(高中40分,初中、小学25分)

  即教育局每学年随机对全县某些学校、某些年级、某些班级、某些学科随机进行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三项赋分。高中以每学期末联考数据为依据,分值为平均分15分、及格率10分、优秀率15分。初中分值分别为10分、5分、10分。小学分值分别为10分、10分、5分。其计分办法是:

  (1)随机监测平均分赋分:

  (2)随机监测及格率赋分:

  (3)随机监测优秀率赋分: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分值,每低一个百分点高中扣0.4分、初中扣0.3分、小学扣0.2分。

  参评人数、及格分、优秀分规定同集中监测。

  为减少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对乡镇中心小学的村完小实行按类抽取,中心小学在学年初把全镇村完小按教学质量平均分成三类,并上报质量监测中心。在随机监测前抽签决定监测的学科、类别、学校、年级和班级。一类高中的随机监测以每学期的联考成绩为依据,二类高中以抽查数据为准。

  (三)特长监测(15分)

  (1)比赛获奖(3分)

  即每学年各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生运动会、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获奖情况。计分办法如下:

  ①获县级以上个人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10、8、5分。

  ②获县级以上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0分、80分、50分。

  所有活动必须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折半计分,以表彰文件、通报及获奖证书原件为依据(若按名次发奖,按1:2:3比例转化为一、二、三等奖)。计分办法是:

  比赛获奖赋分:

  (2)大课间活动(3分)

  学校举行大课间活动正常,且活动内容丰富,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水平。大课间赋分:

  (3)测试(9分,其中体育3分、音乐3分、美术3分。)

  即:县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进校进班随机抽取学生,对学生音乐、体育、美术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监测,计分办法是:

  测试赋分:

  高中不进行特长监测。

  (四)发展性指标(20分)

  发展性监测指标分为两项,即学年进位10分、学段进位10分。

  (1)学年进位,即各学校集中监测排名比上学年集中监测排名进位情况。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10分,上年排名在前10%-15%名今年保持的加8分,上年排名在前15%-2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年进位赋分:

  (2)学段进位,即各学校学段末排名比学段初排名进位情况。高、初中学段初成绩以入学成绩为准,小学学段初成绩以三年级集中监测排名为准。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10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0%-15%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8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5%-2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段进位赋分:

  以上各项累计得分为各校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其中发展性指标为附加分。初中学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实施,小学、高中学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实施。

  四、评价办法

  (一)分类比较:

  高中:

  第一类:一中、二中、新集中学、苏皖学校、大志中学。

  第二类:四中、沫河口中学、刘集中学、小圩中学。

  初中:所有公办民办初中,以及完中的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初中部。

  小学:

  第一类:局属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校本部等19个学校。

  第二类:15个乡镇中心小学(以乡镇为单位)。

  第三类:村完小、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各项分值以集中监测为依据。

  同一类别的学校之间进行比较。

  (二)分等评定:

  优秀等次:监测总分达80分以上的单位

  良好等次:监测总分达70-79分的单位

  合格等次:监测总分达60-69分的单位

  不合格等次:监测总分低于60分的单位

  五、奖惩

  (一)凡监测总分为优秀等次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其中乡镇中心小学全学区教学质量虽然达到优秀等次,但仍有五分之一教学质量不合格完小的,该乡镇中心小学不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

  (二)凡监测总分排名较上年进位超过五名以上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同比进步奖。

  (三)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通报全县,并责令整改,对第一年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进行重点帮扶,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校长引咎辞职。

  (四)凡中心小学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不合格等次的,通报全县,并责令整改,对第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引咎辞职。

  (五)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六)集中监测按各科任课教师总数20%的比例设学科教学一、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比例为1:2:3)。

  六、违纪处理办法

  (一)学生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的取消考试资格,凡冒名顶替或在试卷上做特殊标记的,该学科作零分处理。

  (二)学校对参考学生资审不严,为学生冒名顶替提供条件或为学生提供作弊便利的,该学科按零分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三)监考教师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违反考试纪律,造成考场秩序混乱、集体作弊、出现雷同卷的或阅卷教师工作不负责,造成阅卷、统分误差大,查实后取消下一年监考资格,阅卷资格,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县局抽调下派的考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造成试卷泄密、混装、倒装或少装答卷,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五)凡人为淘汰差生,或在学籍上弄虚作假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监测方案 7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 8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公共法则规律、要求,为了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我镇公共场所监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本着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为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为宗旨,促进胡寨镇在文明中发展。

  二、目的

  通过对开展公共卫生场所的监督工作,为消除因公共卫生不良因素引发的疾病做好前期工作和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更好的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三、监督检测内容和类别

  (1)内容:

  1、水质

  2、顾客用品和卫生设施

  (2)类别

  1、发证、复证检测

  2、日期检测

  3、事故检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

  4、政府部门委托监测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

  (1)时间安排

  1、卫生许可证申请办理或年度复审受理时,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要求全面办理无一漏拉。

  2、每年要上级领导要求,进行一次日期性卫生监督检查

  3、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2)工作要求

  1、对公共场所依法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在发放过程中,无卫生监测报告或检测不符合《公共卫生标准》的要延期发放或对其警告,卫生检测合格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复证。

  2、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卫生监督监测要求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3、要根据季节和疾病多发时间开展工作配合县疾控卫生监督所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

  4、积极做好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准备的给县疾控卫生监督所创造有利条件。

  监测方案 9

  (一)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

  (1)有组织:颗粒物;

  (2)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余因子监测频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有组织废气监测——排气筒预留采样口;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2、废水监测

  监测项目:pH、CODCr、BOD5、色度、SS、NH3-N、磷酸盐、石油类;监测点位:接管口。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3、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监测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拓展监测学科领域,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

  (二)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服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推动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推动各地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三、监测学科领域及周期

  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四、监测对象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一)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德育主要监测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数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英语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情况,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科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科学探究能力等。体育与健康主要监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劳动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主要监测学生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

  (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六、主要环节

  (一)工具研制

  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测试卷监测学生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校长问卷、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等。表现性测试工具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现场项目参与和演示,监测运动、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样本抽取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样本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现场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操作规范,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划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答题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具体描述。参照国际监测通行方式,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Ⅳ(优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个水平段。

  (五)数据分析

  在监测数据扫描录入基础上,经过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形成监测结果。

  (六)报告研制

  根据报告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国家监测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四类报告。

  1. 国家监测报告。呈现全国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2. 分省监测报告。分省(区、市)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省(区、市)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该报告主要供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

  3. 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分县(市、区)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县(市、区)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诊断教育质量问题。该报告主要供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参考。

  4. 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一线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报告主要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供地方调整教育政策参考。

  (七)结果运用

  1. 服务决策咨询。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国家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

  2. 督促问题改进。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分省监测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预警,对有关责任人员约谈问责。

  3. 支撑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直接应用于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4. 引领质量提升。宣传推广监测发现的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搭建监测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

  七、组织实施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报告研制等工作。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和过程监督。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协调和指导。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测试。

  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各地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探索对地方监测机构在监测工具研发、抽样等方面技术标准的认定。

  八、纪律与监督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肃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工具安全,杜绝模题应考、干扰抽样、弄虚作假等行为,广泛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监测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工具保密性进行全程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监测方案 11

  根据《临清市20xx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实施和细则》我校作为临清市样本校之一,参加20xx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测试工作。为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要求,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需要出发,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以学生学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信息数据采集为手段,全面把握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现状,科学诊断国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二、质量监测的内容、对象、监测时间

  (一)监测内容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状况

  2.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学习质量状况

  3.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和科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监测对象

  1.学生对象:监测目标群体为20xx-20xx学年四年级学生

  2.教师:20xx-20xx学年四年级班主任陈光

  3.校长:现任校长李梅华

  (三)监测时间:20xx年5月30日

  (四)准备工作

  1、对本校师生的宣传与教育

  在监测年级(即20xx-20xx学年度四年级)全体学生中宣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义,并组织监测年级学生及全体教师在正式测试前观看光盘《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测试现场操作程序和规范》,以帮助师生们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被抽测师生的光荣责任,应积极、认真、如实填答测试卷和问卷。

  校长只需填答校长问卷。监测年级监测科目所有教师,即20xx-20xx学年度四年级数学、科学教师均需要参加填写问卷。

  2、提前做好测试当天教学秩序的调整安排

  教导处在监测实施办公室的'统一指导和安排下提前做好测试当天校内教学调整的安排,做到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又能保证国家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要重点确保测试组织过程中的学生安全问题,以及监测工具的保密问题。

  3、校内公示栏设置

  在学校宣传栏内设置“20xx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点公示栏”,公示测试时间、举报电话等,学生检录后公示测试学生名单。

  4、学生测试教室安排

  ①鉴于本校学生数限制,24名学生参加测试,准备在四年级教室进行测试。保证单人单桌,课桌右上角从01号至24号依次贴座位号。

  ②测试教室为新教学楼三楼,保障测试教室和测试生安全。

  ③测试教室保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测试前进行清扫,做到地面、墙壁和室内外无杂物、纸屑或与测试学科相关的文字材料等,清空课桌抽屉,课桌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测试生互相干扰。

  ④测试教室外5米处画警戒线。

  ⑤避免测试教室受其它教室影响,排除测试教室噪音干扰。

  5、教师及校长填答问卷场所设置

  ①教师填答问卷场所座位数按各监测点实际参加问卷填答的教师人数设置,保证单人单桌,并尽量拉开距离。地点设在二楼办公室。

  ②校长在校长办公室填答问卷。

  ③填答问卷场所应保证安全,避免干扰。

  三、工作流程

  1.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20xx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法》的要求,临清市教育局制定20xx年教育质量监测整个工作流程,我校严格按此要求进行。

  2.5月30日考务工作安排听从临清市教育局的安排。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样本学校监测领导小组。

  主监:

  副主监:

  监测员:

  工作人员:

  保卫人员:

  (二)经费保障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经费,以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序开展。

【监测方案】相关文章:

监测方案02-15

健康素养监测方案03-25

监测工作方案11-11

监测方案(通用13篇)04-12

监测方案范文九篇10-22

监测方案范文八篇10-08

监测方案范文6篇10-08

监测方案范文10篇10-08

有关监测方案3篇10-08

【热门】监测方案三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