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时间:2023-06-30 07:13:20 路燕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精选12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精选12篇)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

  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你认为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落实“七步走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并逐步推广。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组织机构

  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教研组长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组长:李有为组员:杨国强周文昌刘元华肖剑波刘少清陈群芳张建武四、实施措施

  1、强化师资培训

  (1)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

  (2)与其他学校多进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3)学校多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使他们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编辑可修改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准备从一下方面着手。

  (1)拓宽课程资源。

  (2)改变教学行为。

  (3)改变学习方式。

  (4)开展课堂比武的活动。

  3、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育评价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发展的评价。

  4、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工作。

  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大对家长的宣传。

  5、落实管理制度。

  (1)每学期各科任教师人人参与示范课、公开课、评课活动一节以上,并写出一篇以上的教学设计、论文或经验总结。

  (2)明确教研时间,保证教研实施。为了确保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从周一到周五,明确各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

  6、完善奖励机制。

  为了激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对获奖的优质课案例、论文、竞赛辅导等方面,严格按学校制定的奖惩规定兑现。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3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借鉴国内知名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校情,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用心探索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成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潜力,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构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理论支持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为主要思想的学校教学理论。其掌握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其基本观念就是: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发展不好而是学生没有付出所需的学习时间,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帮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对头,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会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基于上述教育理念,教师务必摒弃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掌握而教,引导学生为掌握而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即要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能够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三、教改资料

  (一)以“导学稿”为载体。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齐,做到“教学合一”,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编写构成过程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群众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二)“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稿”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研讨、训练、提升”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潜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

  1、课前预习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资料,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2、课堂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透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带给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

  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资料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4、课后拓展提升。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透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带给和本节课学习资料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当日课外作业就是掌握“导学稿”上当天的学习资料,“导学稿”以外没有作业本。

  (四)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接到“导学稿”后,务必认真完成对相关教材及“导学稿”的学习,解决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用铅笔作答),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4、课后认真做好复习巩固,训练提升,完成“导学稿”的疑难练习题(用红色笔作答)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完成第四步学习。

  四、实施对象及办法

  新学期,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将实施教学改革。

  1、相关年级组要深入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一份“导学稿”,切实提高“导学稿”的使用质量,要让“导学稿”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先学”的活教材。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潜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突出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采取“同时异步”“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加强“导学稿”的管理。科任教师务必在上课前收查“导学稿”,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作分析,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第二次备课。班主任要用心协助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稿”的管理,相关领导要对“导学稿”的构成及管理实行两周一次检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用心性、主动性,变学生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

  4、抓好“四清”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更新、自我补“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堂堂清、日日清”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落实,精选当堂训练题和作业,每一天抓好自习辅导与反馈。“周周清、月月清”由备课组负责组织落实,每隔两周、每月精心组编一套练习题,并认真做好每次测试或抽查的质量分析。教务处对“四清”的落实状况要认真进行检查,督促各职责人抓好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教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教研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好、底子厚、悟性高,并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成为先行者。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成教改工作小组,从而使教改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扎实地开展。

  (三)将教改工作纳入教学量化考评。

  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工作,使该项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之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导学稿”的构成及管理每两周要检查一次;同时建立教学量化奖励制度,透过年级质检,竞赛活动,会考,优秀课例、个人经验总结、论文的评比等,对使用“导学稿”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使教师争先上游。对在教改工作中有显著成效或巨大贡献的科组或个人及时奖励,并在评优选先方面予以优先思考。

  (四)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性评价制度。

  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成绩、教科研方面、班级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采取由业务骨干教师帮忙指导和请校外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多种措施,帮忙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政教处、各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植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参与课堂互动意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潜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六)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利用《致家长一封信》、座谈会等形式,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长对教改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从而配合学校工作,加强对子女学习的督促。

  (七)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改革所需的设备、资料、耗材、奖励等资金投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八)寻求支持。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陈腐,又有理论、技术方面的欠缺;既有大文化环境的污浊,又有经济条件的制约,种种。在较短时间内是难以奏效的,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上级领导和各届人士的理解、帮忙和支持,需要全体教职工坚定信心,需要学生及家长的认真配合。学校将邀请县局领导、专家、学生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忙,寻求解决阻碍教改工作顺利推进的办法。

  在教改初始,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难以估计到的。本次教改的主阵地是第一课堂,其核心是高效课堂,但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素质、后勤保障、学校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不论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决。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的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集思广议、通力合作,发挥群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相信,在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帮忙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潜力来开创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4

  教师、教学、教研是我校的立校之本。每周的教研活动,使我校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制约了优秀生提高、学困生进步,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阻碍。在县教育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经过认真学习和周密准备,决定进行翻转课堂实验。为使实验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验目标

  1、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目标,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学困问题,让学生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课堂效率真正的高起来。

  2、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与时俱进。

  3、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翻转课堂实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实施在中、高年级进行,每个年级段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三、四、五年级为主,六年级可参与。每个年级段另抽出两名骨干教师辅助实验班教师做好准备工作,鼓励其他老师尝试参与。

  2、实验班老师要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平台,并教会学生收发电子邮件,做好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及日常辅导工作,让家长看到网络学习的优势,为全面开展“翻转课堂”的做准备。

  3、参与“翻转”实践的老师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做好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并定期提供一份翻转课堂的完整资料传到学校Q群文件中,以便大家共享。

  4、统计班级有电脑的学生,没有电脑的学生到微机教室完成作业,各实验班老师提前协商,调配好微机室的使用时间。

  5、可借鉴昌乐一中的翻转经验,在制作学前的《自主质疑阶段学案》时,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和“在线测学”等方面的内容;《训练展示阶段学案》时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和“总结反思”等内容。

  6、遵循求真务实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搞形式,不搞假翻转、假合作、假互动。

  7、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有一定难度,将定期召开翻转课堂经验交流会,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解决。边实验边完善,整合资源,发展创新,找到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翻转教学”模式,以及付诸实践的“翻转教学”方案。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5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xx]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并配合我院团委每学年暑期进行的各种主题教育,经教务处、思政部、团委共同协商,研究决定从20xx级在校学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以下简称:思政实践课)与学生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思政实践课的目的和任务

  思政实践课是一门认识实习课程,是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性和探索性的课程。该课程的教育目的是,把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环节做实并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使该课程成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的研究型课程;成为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能力教育课程;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

  要求通过开设这门课,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证教师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属性

  思政实践课归属思政部和公共教学部,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总学分为1学分,学生必须在第三学期修完该课。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教务处、思政部、公共教学部、团委协同成立思政实践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其中:

  教务处:代表学院对课程质量进行监控;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发放教师课时经费。

  思政部、公共部:负责确定社会实践调查的考核标准;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工作;负责组织教师批阅任课班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按时向教务处上报学生成绩;负责将相关教学资料归档保管。(各思政教师所负责的班级请参见附表1)

  团委:负责安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宣传、总结评奖等工作。

  四、参加人员

  我院20xx级全日制学生。

  五、思政实践课内容

  今年的思政实践课坚持以xxx和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主线,以建周年、辛亥革命xx周年纪念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社区、深入农村、融入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责任感,增强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并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与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技能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如:社会调研、科技支农、环境保护、农村支教扶贫、文化下乡、勤工助学、社区服务、专业体验、专业实践等活动,力争在形式上有创新、内容上有特色、成果上有突破。

  六、思政实践课组织实施

  (一)关于调研选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开出一系列实践活动的选题,选题要突出是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点,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具体、务实,避免大而不当或流于空泛。

  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共提供五个调研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要尽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家乡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调研选题请参见附表2,调研报告格式与要求请参见附表3)

  (二)学生活动形式

  团队集中活动与个人分散活动相结合。

  1、团队集中活动

  学生可自由组织成团队开展活动,一般不超过6人。活动结束后要求有调查报告1份、活动总结1份、相片材料并写实践感言。

  2、个人分散活动

  每位同学根据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方案总体安排和要求,利用返乡、实习、勤工俭学等机会,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技能、兴趣专长就近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不少于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填写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份、提交不少于3张的实践活动相片并写实践感言。

  七、时间安排

  1、宣传阶段(6月9日至6月12日):各系在接到通知后,要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QQ群等途径在系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2、动员、培训阶段(6月12日至6月20日):公共教学部10级思政课任课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开展“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及实践培训,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开展调查的方法、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社交礼仪、安全教育等。

  3、实施阶段(6月20日至8月30日):各团队及个人根据计划,重点实施实践活动。

  4、材料汇总阶段(9月1日至9月15日):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附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后面装订好,按要求交给本班学习委员后统一交给负责本班级的思政课老师,由公共教学部组织评阅。院团委将评选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

  5、表彰阶段(10月上旬):院团委召开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及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优秀个人以及优秀调查报告进行表彰。并在学院宣传栏做暑期社会实践巡展。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7

  为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按照吉林省高校工委《关于开展20xx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

  成立以院长、党委负责人为组长的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主要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规划学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负责全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以及实施。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

  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这一工作目标,聚焦增强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深入思政课堂、深入师生,精准查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深入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调研督查。从5月上旬开始,一是由我校校长、党委负责人等同志组成调研督查组,围绕我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教学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调研督查。二是深入开展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发现短板不足,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三是要重点围绕05方案实施以来的.有效做法和突出问题、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的情况等,认真开展一次思政课建设情况梳理自查。6月15日前,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创新情况、特色做法和工作案例形成不超过3000字的调研报告,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

  2.全面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听课。从5月份开始,一是配合做好教育部专家和吉林省高校工委调研督查组来我校听课指导工作;听课范围做到本专科思政课程全覆盖。二是我校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本校思政课堂听课,5月份开始实施,全年听课不少于4学时。三是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思政课教师全覆盖。

  3.召开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重点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月份参加在吉林农业大学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

  三、强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我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1.按照省高校工委文件要求,6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一项思政课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篇幅不超过2000字;向省教育厅推荐1名优秀一线思政课教师,推荐材料篇幅1000左右字。

  2.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和精品课建设项目,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

  3.组织评选我校思政课“精彩一课”,10月份,参加全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开展我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10月下旬,开展各门思政课课程集中展示活动和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

  四、突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素质

  重点围绕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科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识素养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应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1.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科研课题,积极申报学校创新发展基金项目、校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

  2.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机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吉林省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包括《长白山学者专项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建设培养计划》,为加强思政课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工作。8月份,力争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9月份,参加在省委党校举办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暑假期间,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我省高校百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分赴教育部上海、延安等实践研修基地进行实践研修,进一步开阔思政课教师视野。费用从中宣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中规定的每年每生20元思政课专项费用中支出。

  4.推进我校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课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设立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岗位。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

  五、做好协同协作,全面构建思政课建设大格局

  坚持内外结合,做好协同协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行内外等各种资源,有效凝聚全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合力,努力营造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根据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规定,合理调整思政课程理论课及实践课时比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环节授课形式,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水平。

  2. 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社会实践。每学期末布置10-20个题目,学生利用放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开学初上交一份调查报告,从中选出优秀的做一个调查报告汇报会。

  (2)校园实践。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每学期我们搞了“探索人生求真谛、读书实践普华章”的读书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在学生中搞50-70个题目的主题说课活动。

  (3)课堂实践。在课堂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学期有两周专项实践周。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举行演讲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列为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10%。

  (4)网络实践。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建立思政课网站,上传资料、课件和教案,同时在个别班级使用对分易APP,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点名、 讨论、投票、在线练习等,推动思政课信息化建设。

  3.用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加强同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沟通联系,建立教学科研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聘请全国重点马院专家(吉林大学、东北师大))作为我校特聘教授,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推进提高我校思政课建设水平。

  4. 继续加强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学会建设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建设。学校各部门要继续做好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的指导工作,学校党委要安排思政课教师担任青马学会和大学生自学组织理论导师,做好对我校大学生自学组织的扶持工作。

  5.继续推进思政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整合实践教学力量,形成思政教学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当中。

  六、加强监督保障,全面完成质量年各项工作任务

  为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质量年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立质量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委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调度指导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

  2.切实履行我校落实质量年专项工作主体责任。要把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确保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报送我校思政课质量年专项工作具体方案。在吃透质量年专项工作教育部《总体方案》和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具体方案。在5月20日前将我校方案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

  4.加强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督导检查。以省教育厅制定的《吉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综合评价体系(试行)》为我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参照和督导评估的基本依据,切实加强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的日常督查,定期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督查。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8

  为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职责和质量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业绩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以益职院发﹝20xx﹞39号、益职院办发﹝20xx﹞3号以及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补充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部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核细则。

  一、考核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

  二、考核内容和对象

  1、考核内容由学生评教、教研室同行和专家评教、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综合情况四个项目和一个奖励项目组成。

  2、考核对象为我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聘请的校外兼课教师。

  三、考核的组织

  成立部门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教学质量考核工作。部门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组由部门教学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

  四、考核细则的实施

  (一)考核指标体系

  1、学生评教。

  2、同行评教。

  3、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

  4、综合情况;

  5、奖励。

  (二)评分细则

  1、学生评教。30分,期初10分,期末20分,按任教班级的平均分折算。

  2、同行评教。10分,各教研室组织对本教研室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并进行排名,第1—10名分值分别9、80,9、60,9、40,9、20,9、00,8、80,8、60,8、40,8、20,8、00。

  3、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40分,共6项。

  (1)期初教学检查4分。主要检查授课计划和教案,授课计划编制合理,教案规范认真并有符合要求的超前量;

  (2)期中教学检查4分。主要检查教案和作业,教案规范认真并有符合要求的超前量,作业学期总数为5次的`批改2次及以上,作业学期总数为8次的批改3次及以上,且批改规范。

  (3)期末教学检查,13分。主要检查教案、作业、听评课记录、教师业务档案、成绩册、试卷、监控表、评学表,教案内容完整且已装订,作业达到学期总数并且批改规范,听评课记录达到规定次数且记录规范,教师业务档案填写真实、规范,成绩册、试卷、监控表、评学表按时交到教学系部且没有问题反馈。

  (4)调(停)课,4分。无因私调(停)课的得4分,因私调(停)课2—4课时,得3、2分,因私调(停)课6—8课时,得2、4分,因私调(停)课10—12课时,得1、6分,因私调(停)课14—16课时,得0、8分,因私调(停)课18课时及以上得0分。国家规定的婚丧假期间内调课,不扣分。

  (5)资料上交,5分。按规定及时上交各种教学资料,合乎学院、系部的要求。期初教学资料1分,期中教学资料1分,期末教学资料3分,在规定上交时间内,缺交一项,扣1分,迟交一项扣0、5,扣完为止。

  (6)教研教改,10分。按时参加教研活动,4分,教研活动因私请假一次,扣0、5分,无故缺勤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承担课程建设工作,6分,基本分为3分,其中主持一项教改或课改工作加2分,参与一项加1分。

  4、综合情况,20分,共3项。

  (1)教学工作量,10分。基本分为8分,以专任教师每学期教学工作量180课时、教研室主任每学期教学工作量126课时(均为折算前)为基准,每超过10课时加0、5分,加到2分即满分10分为止,每减少10课时扣0、5分,最多扣2分即扣到6分为止。因系部或教研室工作安排导致教学工作量不足的,不扣分。

  (2)服从工作安排,5分。未出现不服从工作安排的情况,得5分,不服从工作安排相应扣分。

  (3)会议考勤,5分。学院和系部的各类会议,缺勤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5、奖励,20分,共3项。每项加到满分为止。

  (1)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8分。教师本人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加6分,获省级二等奖1项加4分,获省级三等奖1项加2分,参加但未获奖1项加1分;其他按50%折算。另外,体育类比赛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三名为二等奖,其他赛项所取的有效名次(必须为8名以内)为三等奖。

  (2)课题、论文,8分。主持国家级课题加1项加6分,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加4分,主持市级(含院级)1项加2分;核心期刊论文第一作者1篇加4分,普通期刊论文第一作者1篇加1分,市级(院级)论文第一作者1篇加0、5分。

  (3)参加学习、业务培训,4分。教师参加各类学习、业务培训,时间1—2天的一次加0、3分,3—5天的一次加0、5分,6—7天的一次加0、7分,8天及以上的一次加1分。

  本考核细则自2019年下学期开始执行。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9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各年级共同商讨,选择切合实际的共建项目,协同推进一体化建设。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打造学校思政课亮点,特制定了本学校以“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为切入点的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课程育人作用,以“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为切入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构建思政课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思政课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2、坚持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素质拓展课和文化知识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实施方案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知识文化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政治、历史课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语文、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课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总之各个学科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2、以学校校园文化为根本,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示范课,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孝义文化”这一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优势,组织开展“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立德树人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党员教师传帮带、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立德树人”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立德树人”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评比中设置“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立德树人”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科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学科思政示范课程不少于2节。

  思政示范课的标准如下: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的知识教育,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学科组为单位全面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学科推出1—2个思政课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各学科提交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思政课授课评比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教务主任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科、德育科、总务科、团委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以学校的政史教师为骨干,以语文教师为助手,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加强校际合作

  本实施方案基于打造本校思政课亮点,并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各年级积极合作,观摩研讨,互促互进,有效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10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教师政治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升教职工育人素质水平,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引和坚强的思想保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广泛动员,全面启动(2018年5月)

  1、召开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专项活动启动仪式。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制定《陵阳街道中心小学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二)着力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形成常态化长效化。(5—7月)

  1、积极组织学习,加强对教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切实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

  2、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组织学习好全国“两会”的重要文件、重大立法和重大改革决策。阐释好、传播好、解读好宪法的精神和要义,引导全体教职工坚决拥护宪法、认真学习宪法,切实使之成为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遵循。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职工尤其青年教师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坚决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

  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个人自学、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7—9月)

  1、开展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培训活动。(7月)

  2、加强职业规范建设。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动上划出底线,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引导教职工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全面把握当前我校师德师风现状,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更有效的机制和途径。

  3、开展师德师风承诺活动。(8月)

  (四)着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激励、督查活动,进行师德师风典型宣传。(9月)

  (1)开展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师德师风典型人物和事迹,开展“感动日照十佳教师”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宣传,通过人物专题报道或图文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站、校外媒体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崇尚良好师德师风的新风尚;

  (3)开展“不忘初心,争做‘四有’教师”演讲比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追溯党的根脉,解读党的初心,加强党的'光荣历史传统和党的纲领路线学习,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加强教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4)开展思想政治(师德师风)督查活动。

  (五)开展测评活动,建立师德师风评价机制。(10月)

  采取学生、家长抽样测评,教师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测评,充分发挥校内舆论监督作用,与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对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进行宣传,对有损师德师风的现象进行公开。

  (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测试(11月)

  (七)整改问效,巩固深化。(12月)建章立制,严格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工作实效。

  学校要切实增强对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结合起来,真正凝聚力量,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师生的精神风貌整体提升。严格执行单周一下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学期教职工集中学习不少于8次。全体教职工要提前做好专题学习准备,做好学习记录与笔记,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

  (二)加强督导考核,落实工作责任。

  学校要落实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密切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准确识别和防控教职工思想政治风险点,持续跟踪和检验工作效果。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11

  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创设洁净美观的学校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特制定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3、划分好卫生包管区,职责到班级。

  4、认真做好卫生工作,加强学校整体和学生个人卫生工作。

  二、具体要求

  (一)教室内外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

  2、墙壁、阳台、天花板、日光灯管、饮水机、标语牌、等无积尘、无脚印、无蜘蛛网。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书柜或者放置物件的课桌无积尘,清洁工具摆放有序,拖把不准放在室外。

  (二)包管区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

  2、花坛内无纸屑、无杂物、无落叶,周围瓷砖上无积尘、无脚印。

  3、厕所内外地面干净,水池清洁无污垢,墙壁无积尘、无脚印。

  4、楼梯上地面干净,墙壁、窗台、灭火器无积尘。

  5、墙裙瓷砖要擦拭干净,没有积尘。

  6、垃圾桶外要经常擦拭,坚持洁净,桶内垃圾满了要及时倒掉。

  (三)办公室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

  2、墙壁、阳台、天花板、日光灯管、电脑桌、饮水机、标语牌等无积尘、无脚印、无蜘蛛网。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办公室内桌椅整齐,办公桌上作业本,常用物品有序摆放。

  5、物品柜上无积尘,无杂物。

  6、卫生工具摆放有序,坚持水池的清洁,并天天清理。

  三、工作措施

  1、强化全体师生的卫生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橱窗的作用,宣传并强调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使全体师生提高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并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宣传橱窗的稿件可由学生投稿、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卫生知识、针对现状的小评论、小幽默、和学习心得等组成。

  2、建立一支由各班卫生委员组成的.32人的环境卫生队伍,坚持每一天检查一次卫生。

  3、每一天公布卫生检查的结果,成绩上墙。每月进行一次卫生总结,及时表扬先进。

  4、每周三利用第八节进行一次大扫除,将主楼梯、门厅及清扫厕所彻底清扫一次。

  5、学校直接与卫生委员和班内值日生进行沟通,对出现的卫生不良情景及时处理,解放第一线教师和班主任,让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搞好教学工作,做到卫生工作也为教学服务。

  6、环境卫生工作情景每月总结以此并向学校汇报一次。为创设洁净美观的学校环境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 篇12

  为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决定在学生中开展以“感恩、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学校、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步骤与日常要求

  1、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各年级各班班主任根据本方案,在班级中具体落实。各班把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报德育处。

  2、宣传发动:主要通过班会、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印一封告家长书、播放有关感恩电影等,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日常要求

  1、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服务敬老院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每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在校期间,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要主动让道;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

  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赐予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6、切实组织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

  7、建立感恩记录本: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班主任并做好指导工作。

  8、本方案作为长效教育机制,根据学段、学情安排实施。

【中职思政课教学研讨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思政课教案02-27

2014年法律素养对思政课教学论文10-09

思政课学习心得01-08

思政课实践报告范文09-06

思政课工作总结05-10

思政课心得体会01-08

小学红色教育思政课教案02-25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06-07

2023年思政课实践报告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