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时间:2023-02-28 11:44:35 如意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精选2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精选20篇)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2、教师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3、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

  1、"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四、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的`花朵。

  2、授新课:

  (1)教师拿出两幅图片,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样子?怎样表现你最喜欢的花?

  (2)学生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花儿的颜色各有不同,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美丽的花

  板书设计:

  美丽的花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3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海底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请学生观赏过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观察过鱼缸里各种观赏鱼的外部特征。

  2、本班学生已初步掌握画鱼的技能。

  3、大幅挂图--《美丽的水底世界》。

  三、学生美术工具

  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等。装废纸碎纸的小盒子、各种鱼的图片、光碟等。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光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光碟:学生欣赏

  (二)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⒈教师:小朋友在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的。

  2、出示海洋图片

  看,我们班也有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可是他们太少了,没有朋友跟他们玩,他们都感到寂寞了。怎么办呀?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办法吧。学生想办法。我们一起来为小鱼找朋友吧。

  3、学生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对美工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制作更多与众不同的鱼,帮助美工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难点,完成作品,提醒学生将剪下的废纸放进碎纸的小盒中,制作完毕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4、请学生把制作好的小鱼贴到海底世界去。

  5、活动点评:学生将鱼贴到挂图上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请学生上来讲讲哪条鱼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么鱼?教师表扬大胆创新、作品颜色鲜艳、剪的轮廓边缘整洁的作品。

  (三)总结:今天咱们做的这个海底世界可真漂亮,其他的小朋友一定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把这幅画带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吧!

  (四)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1.是否发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

  2.能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3.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闪趣。

  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用课件展示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并引导学生欣赏。

  2、在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自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

  (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4、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优秀作品要及时的表扬。

  三、课后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板书设计:

  包团纸工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三、讲授新课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

  2、好在哪里?

  六、收拾与整理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自行车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绘画纸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8

  一、课时

  1课时

  二、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五、教具学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9

  一、 教材分析:

  1.辑指导思想

  ⑴本课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大人国与小人国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大人国与小人国》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⑵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

  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⑶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水彩笔、油画棒、16开彩纸、16开白纸、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

  二、 教学设计:

  1、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教学意图

  一、认识大小

  二、启发想象

  三、表现技巧

  四、造型表现

  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请画在这张纸上。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我可以让这些树显得更高大!

  4.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

  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

  5.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览一下吧!

  1.我们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我们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们每个人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都会遇到不同的事,十节课也说不完,谁没有机会说都会失望,这样好了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组中讲一讲吧。

  巡视小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准备代表发言。(注意选择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地点的故事。)

  4.选代表发言并适时给以肯 积极举手表示。

  举手

  用线画一棵简单的树。

  一名学生画更大的树。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谁占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国的树。

  小人国的使者、探险家

  积极举手。

  一名学生发言。

  四人一组。

  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a。

  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讲给身边的同学听。

  举出各种处理方法。

  (画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局部,上面有很多做活动的小人……)

  单色彩笔

  演示纸

  范画,y

  彩笔

  彩纸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

  了解学生对表现大小认识角度。

  指导学生认识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渗透表现大小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材、构思、确定表现角度。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

  2、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树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高矮的相互对比性知识。

  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他们的故事内容。

  ③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对比关系,丰富表现角度,打破画面的单一性

  三、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是适当的自评。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特别精彩、独到的见解要给予特别的表扬、鼓励。

  2.评价点

  ①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②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③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1

  一、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平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综上所述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习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

  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六、教学策略: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它诞生至今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启发他们寻觅历史、关注现在、畅想未来,从而对普通的自行车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本课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赏感悟──观察发现──创意联想──创造表现”的教学策略。首先以竞猜游戏导入本课的教学,认识最早的自行车,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行车奥秘的愿望;

  通过欣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变化,理解自行车的设计变化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自行车的结构,从整体入手,强化细节,学习自行车的基本表现方法;

  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设计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并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欣赏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尝试,长大后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自行车结构范画、水粉笔、纸学生课前了解自行车知识、纸、水彩笔八、教学过程1、有哪些同学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关于自行车的知识?说一说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的历史。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在此之前的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雏形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踏)

  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它怎么前行呢?这辆自行车就是用脚蹬地前进的。它的速度自然会很慢。

  想一想,如果我们骑上这样的自行车,感觉会怎样?(2)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行车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铁轮,并在后轮装上了曲柄,从这辆车开始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前轮上添加了鞍座和车瞪)

  (把车轮上的辐条改成了钢丝辐条)

  (3)这辆最接近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发明了钢管车架,轮胎变成了橡胶轮胎,发明了车闸,两个轮子变成了一样大小,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出示现代自行车图片)

  自行车从产生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现在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中。那大家说自行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方便、好处呢?(娱乐、交通代步、轻便运输、旅游健身、环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车还被英国评选“250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

  3、师生一起讨论现代自行车的结构。都由那几部分组成:车轮、车座、车把、车架、齿轮、脚蹬、链条。

  下面咱们就来走进我们现代的自行车,,细心的观察一下现代的自行车。

  (1)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大结构:由车把、(掌握方向)车轮、(滚动)车座、(坐人)车梁、(支撑)脚踏板(带动轮子滚动)组成。

  教师总结并演示:

  (2)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小部件?小结构:链条、齿轮、链合、车筐、车后座、铃铛、车闸线等组成。

  4、讨论现代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自行车(水上自行车、观光自行车、残疾人自行车……)。

  5、现代还有那些新颖的自行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1)新概念自行车你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2)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轮子,扶手,坐垫,踏脚板。它们是自行车前行的关键。可你知道吗,在设计师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进,一切外形都可以改变。(欣赏外形新颖的自行车)

  (3)外形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改变外形外,设计时还给自行车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赏多功能自行车)

  (4)欣赏了设计师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6。大家来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新颖的自行车,播放图片。

  其他同学也有许多很棒的创意,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7、布置作业:

  根据自行车的功能,设计表现有创意的自行车。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对自行车的外形或功能进行改造。

  (2)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

  (3)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作品:大家设计的自行车真的很棒,我们都来办个自行车车展吧!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哪辆自行车外形设计的最有创意?你喜欢哪辆自行车功能?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故事加上封面吗?小组讨论看看这些封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4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

  学习目标

  学习制作课程表。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

  重点、难点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学习制作课程表。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两张课程表(一张文字表现的普通课程表;一张用图表呈现的课程表)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2、小结:实用、美观又个性十足的课程表是大家所喜爱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张具有特色的班级课程表。揭示课题:美化教室一角——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探讨方法

  1、认知应用

  (1)出示五线谱、音符、字母、符号。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什么课程?(音乐课、数学课、英语课)

  小结:字母符号是一些课程所特有的的,可用这些元素来体现课程特点。

  (2)想一想,音乐课除了用音符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乐器,这是学习工具)

  (3)还有哪些课程能用学具表示?(美术课、信息课、科学课、体育课)

  2、欣赏比较观察三幅图标设计,你认为图例中哪一个最合适作为美术课的图标?为什么?(第三幅)第一幅内容多,且复杂。第二副外形散,不精美。

  小结:课程图标设计,用最节约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是最好的。

  3、尝试训练任选一门课程,尝试画出这门课程图标的草图。

  (1)学生上台绘制草图,

  (2)师生互评,指导与适当调整,符合图形简洁、平面化要求。

  4、深入探究出示打球的活动场景,你能想到什么课程表?怎么把这些场景用简洁的图形表现出来?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同样是一位学生,我们站在教学楼上看她,在近处看就比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场上我们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们站队做操的场面,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同学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教学反思:

  还没等我把要求讲完,就有的同学开始绘画了,他把前大后小、近大远小的规律弄混了,画出了在一个平行线上大小的排列的画面了,经过我拿其他同学作品的对比,使他明白前后的空间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在动手作业。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 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8

  教学目标:

  1、回忆、欣赏各种厨房的装饰风格。

  2、通过画看到的厨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

  3、感受厨房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厨房。

  教学难点:

  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瞧!今天来了一位小伙伴,他有什么特异功能?那我们跟着它的脚步打开任意门。“听!这是什么声音呢?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生:切菜的声音厨房(板书)

  厨房里都有些什么?

  生:油烟机、煤气灶、烤箱、冰箱……

  想一想你家的厨房还有什么?(板书)

  师:啊,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座。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画一画《我家的厨房》。

  二、寻找线条

  1、老师的是个小馋猫,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厨房。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参观一下我家的厨房。

  师:找一找厨房里的橱柜的轮廓线在哪里?

  师: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天花板的轮廓线呢?窗户的呢?

  2、图片演示时间:“仔细看了,现在老师要添加这2根线条?”画的是哪里?(厚度,能观察到么?)

  除了这些厨房里还有哪些轮廓线?

  这样一张线描画就完成了。(构图)

  三、前后关系

  任意门穿梭又带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厨房,想想我们能用线条表现它吗?从哪里入手呢?

  1、前面还是后面?大的还是小的?

  2、桌子有没有厚度?

  椅子呢?椅子脚画到哪里?这样我们的地面和天花板就清楚了。

  注意:被遮挡的部分不需要画出来。

  3、最后适当添加厨具。

  四、作业

  该你们表现啦!

  师:根据你的回忆,参考桌上的`图片资料,用线描的方式画画你家的厨房,

  五、展评

  你觉得哪张厨房细节画的最丰富哪个厨房最漂亮

  六、拓展

  哆啦A梦又要带我们去哪里呢?

  师:你能说说新老厨房给你不同的感觉是什么

  生:原来的旧你说的真好

  师: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厨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后希望大家可以去画一画未来高科技的厨房,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更加的舒适。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1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刮画的表现特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在练习、观察、感受、讨论中,引导学生利用刮画的形式创作甜蜜的梦。

  3.引导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刮出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安排。

  教师准备:

  电脑、油画棒、竹笔、范画。

  学生准备:

  油画棒、竹笔。

  教学过程:

  一、享受色彩美:

  1.涂色练习:在图画纸上任意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涂一涂,看谁涂的既美观又均匀。

  2.讲评几张作品,评出“慧眼星”。

  二、感受梦境美:

  1.你们做过梦吗?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呢?描述给大家听听!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涂在图画纸上。

  2.甜蜜的梦有着丰富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时候,下面就来介绍你所知道的梦的知识吧,看看谁会是今天的“智多星”。

  (1)人们为什么做梦?

  (2)播放录象补充人做梦的常识。

  3.这么甜蜜的梦,不仅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神往,可是噩梦也会经常扰乱我们的生活。(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

  4.那么美好的梦境被乌云挡住了,我们如何挽回它呢?(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挽救甜蜜的梦:

  我们班同学都很聪明,而且勇于解决问题,老师真是为你们这种不为困难吓倒的精神而高兴,下面就请你们这些“梦的`天使”用手中的魔笔来挽救多彩的梦吧!

  1.魔笔的使用:

  (1)以线条为主,适当刮块面。

  (2)刮画轻重适当。

  2.恢复甜蜜的梦的过程:

  (1)涂色:色彩均匀,浅底深面。

  (2)刮色:构图主体大,画面饱满,有遮挡现象。

  3.欣赏被挽救后的梦的美:

  刮蜡画和平时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4.我们同学是不是早就想挽救自己的梦了呢,心动不如手动,快行动起来吧!(学生创作,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甜蜜的梦又重见天日了,看看谁的梦最甜蜜?”评出今天的“创意星”。

  五、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同学用手中的魔笔描绘了甜蜜的梦,也希望我们同学能实现你的梦。回去后用各种表现形式表现梦境。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

  2、过程与方法:在图形联想的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运用图形进行联想,创意。学会应用线条的形式概括表现所要表达的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尝试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黑板上画一个O并且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形让你们想到什么?

  那么我们把它变化一下呢?

  引入课题

  为什么由圆形我们可以想到这么多的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图形的联想》。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

  联想的几种方式:

  1、相似联想:是指一个事物的外部形状、形态和构造与另一事物的类同近似,从而引发想像的延伸,也就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2、相关联想: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有密切的邻近关系和必然的组合关系,从紧密的关系上,可以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例如,看到香烟就想到烟灰缸。

  3、相反联想:相反联想是寻找与一事物相对立的或是相反的另一事物,它包含了逆反思维,可以启发我们完全异于常规的思考问题。如:大和小,黑和白,男和女,坚硬和柔软,危险和安全,郁闷与开朗。

  4、因果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从事物联想到它的结果,必然是另一个事物。如,由乱砍乱伐树木会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换,战争会有死亡,酒后检车会导致车祸等。

  图形的联想示例,条形码的联想,铅笔的联想

  作业:设计关于联想的图片。从O到方形的转化。

  知识扩展:

  标志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海报

  教学反思: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联想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能够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建设的更加美好。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01-23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案03-20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02-24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15篇01-23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15篇)02-23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精选15篇)03-05

美术教学方案04-12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10篇02-24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方案6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