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技术方案

时间:2023-06-05 09:34:12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技术方案集合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技术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技术方案集合7篇

技术方案 篇1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FLASH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这数学课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FLASH课件的交互性强、动画效果逼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笔者运用FLASH课件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苹果削皮、切割球体、用正方形贴球表面,同时提出“怎样推导球的表面积”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面对难题,积极尝试,经历活动,启迪思维,体验成功。

  二、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创设实验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在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实验活动难以开展。

  几何画板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它能动态地反映图形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数学实验。如在“双曲线”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拖动点来感受曲线的轨迹变化,观察离心率的变化。操作、观察、探究,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建构者。

  三、利用VB课件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自主探究学习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应用能力。如在VB课件“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中,提供了“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两大功能。“绘图工具”提供了“直线”、“圆”、“多边形”等三十余种常用图形的'绘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功能。“函数及曲线”提供了四十多种函数及曲线实例,学生选择相应的函数曲线的实例,在“输入参数”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绘制出相应的函数曲线。学生通过不同的参数对比,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识。

  四、利用Excel软件学习函数知识

  Excel软件不仅具有数学处理、图表等功能,还具有智能化的计算和强大数学处理能力,可以实现计算、排序、汇总、用图表形式显示数据等。Excel可以通过描点法实现函数图像的绘制,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间的差异。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图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在“幂函数”教学中,笔者通过Excel绘制y=x2,y=x3的函数图像,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技术方案 篇2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第一阶段:20xx-20xx年,探索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开展“教学做”,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加大电工实训课学时数,使学生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第二阶段:20xx-20xx年,将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实训课程融合,更名为电工技术及应用,为课程的建设阶段。这期间以省级示范校建设、国家骨干院申办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广泛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改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调研反馈意见,细化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堂教学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设计实训项目,并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提高学生在电工技术方面的实操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目的、思路与意义

  课程改革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维修电工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针对车间应急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测、民用住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等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职业活动,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组自主设计民用住宅照明电路(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实训考核装备为载体,结合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组织电工技术核心技术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意义: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正确对待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内容

  (一)课程标准的实施

  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标准和大纲有区别,实目。引入项目为主的工程实践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六个典型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维修电工技能项目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去,同时锻炼学生与人协作、计划组织、自主学习设计能力,熟悉电气安全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成绩评估将过程评估与最终评估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评估,成绩评估包括学生的个人表现、团队表现、项目实现的完整性及项目报告等内容。

  (二)课程改革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施

  1.改革内容来源于企业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学以课程组自主开发的实训设备为主要载体,兼顾其他维修电工设备,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序化。以实际工作任务的生产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项目,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以赛促学整合教学内容电工技术及应用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采用六个项目内容,均以电工仪器仪表的应用、维修电工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能够使学生具有维修电工技能。

  四、课程改革试点对比分析

  (一)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1.课程内容涉及广度不同普通班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诸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烦琐的节点电压、回路电流法等计算,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基本理论,为了计算而计算,不能根据实际项目进行操作、故障诊断与分析;而实验班的同学不仅对小的项目进行设计计算,对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及基本原理记忆深刻,并且能将多种技术及设计思路运用到实际中。例如设计两室一厅照明电路项目时,开始给学生讲述了大量的家装要领及电工布线的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用电的情况自行设计房间电路布线,如何选择线径的大小、如何防雷、如何安装插座、浴室的布线等问题,都做了周密的设计[1]。而普通班的授课只是讲了单相交流电的计算及单相交流电的测量等实验,从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程度上,学生不愿意听,不感兴趣。

  2.课程内容涉及深度不同实验班的同学工程实践上的设计能力及计算能力上约94%达到了初级维修电工的能力,而对普通班的学生只有约60%的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致内容,但理解深度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弱,工程设计能力差。

  (二)课程资源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组设计的两室一厅等实践设备、动画资源建设、课件开发、课程教学录像、拓展参考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能够将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运行过程完全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实践设计、操作及维修这些项目的安装调试。在虚拟资源中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触电急救措施、两室一厅电路等,可以更直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触电带来的危害,降低了设备的损耗,实现了远程教学的目的[2]。对普通班的学生通过一些工程实践视频,不能真正了解电路各部分的原理结构,只能简单地排除一些故障。

  (三)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核心课程在实训室完成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模式。以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排故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构思教师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的时候,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完成项目引入与构思。

  2.项目设计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构思中所确定的专项技术,例如家用配电板的组成和组装,家居照明电路的布线规则和导线的连接,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的分类和安装等,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所用设备的操作及各类技术的综合使用。学生利用仿真软件、网络、小组讨论进行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

  3.项目实现建议5人一组,协助完成项目。每组同学可以做好分工,轮流当组长,根据所设计内容完成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从而实现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安装。

  4.项目调试项目完成过程中加入挑战和竞争的元素,促进提高完成的质量。项目完成过程中,采用预评估、持续评估、最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理论加实验性质,学生没有分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实验班的学生的兴趣高。实验班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将工作实际经验、产学研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积极开展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场所放在实训室,充分发挥已有的两室一厅照明装置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3]。

  (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对比分析

  经过对比调查,授课教师反映实验班的学生动手设计能力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上课主动提问,课下主动查阅资料,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备课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不断参与校外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随着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工程、挂职锻炼,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五)学习状态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学生92%以上的学生喜欢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活动参与面广,对校内外实践活动都颇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而对普通班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主动参与课堂、不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合作,甚至扰乱课堂的学生大有人在。

  (六)考核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而对普通班的学生仅采用期末理论考核,这两种考核方式的对比,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动手能力、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较强,而普通班只能停留在理论及相关计算上[4]。

  (七)学生职业技能的对比分析

  普通班的学生对比实验班的学生无论实验技能还是维修电工工程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都明显不足。对于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这个实训项目,分别由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设计与调试,通过一周的实训后,普通班的学生从布线、安装维修等方面明显不足,小组协作能力差,设计无从下手;而实验班的学生从人员分工、计划制订、分组实施都非常有序,综合素质能力远远超过普通班的学生。五、结语通过对毕业学生跟踪调查,从20xx年~20xx年学生的就业率、获取双证率、学生获得各种大赛奖项及毕业薪酬等都有大幅度地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大幅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就业质量高,包括哈电集团、龙源股份有限公司、优利康达有限公司、哈飞集团等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黄冬梅,郑翘.电工技术及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9):155-200.

  [2]黄冬梅.电工电子实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75-90.

  [3]潘高荣.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6):20-24.

  [4]金瑞.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5):26-28.

技术方案 篇3

各镇(街道)中小学、市直属学校、民办学校:

  为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深化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海临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教学比武)。现将有关事项方案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以“技术优化教学”为主题,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参赛对象

  全市中小学教师。

  三、比赛内容和项目设置

  本次大赛内容为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教育技术对指定的教学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成果体现:电子教案和课件),并能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和展示。大赛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参赛教师根据相应学科抽取教学课题,集中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课件制作),时间为半天;第二阶段:分组抽签决定顺序,现场说课,时间为每人15分钟,专家答辩5分钟。

  大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

  (一)小学学段分为:

  第一组:语文组 第二组:数学组

  第三组:英语组 第四组:科学、信息技术组。

  (二) 初中学段分为:

  第一组:语文、英语、社会与历史组

  第二组: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组。

  (三) 高中学段分为:

  第一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组

  第二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组。

  四、参赛名额:

  各学校通过选拔推荐学科优秀教师参赛。名额具体分配:

  小学组:杜桥中心校6名(其中语、数组各2名,其它各1名)、白水洋中心校、桃渚中心校每校4名(每组1名)教师参加比赛;古城街道各小学(含巾山实验小学、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大洋中心校每校推荐3名教师参加比赛,组别自定(每组限报1名);其它各镇(街道)中心校推荐2名教师参加比赛,组别自定(每组限报1名)。

  初中组:市直属初中每组推荐2名教师参加比赛,其它学校每组推荐1名教师参加比赛。

  高中组:市直属高中每组推荐3名教师参加比赛,其它学校每组推荐2名教师参加比赛。

  五、评比办法

  由市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大赛评比,制定大赛评分指标。

  六、奖项设置

  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教师作品市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有权在各级上使用)。每组前2名参加台州市电教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大赛。

  七、报名和比赛时间

  请各有关学校在10月21日前将大赛报名表上交至市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逾期不受理报名。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比赛时间拟安排在11月上中旬,比赛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小学学段比赛具体时间定于10月29—30日举行,比赛有关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联系人:z,联系电话:

技术方案 篇4

党工委、管委会各部门:

  根据《阿党办发电〔XX〕18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安全,及时发现、封堵各种网络失泄密隐患,切实提高各单位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意识,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现将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部门文印电脑断开互联网、不共享打印机、不混用u盘,除打字员外任何人不得用联接互联网的电脑进行红头文件的打印或写红头文件草稿。

  二、任何人不得访问浏览不良网站、不良信息或在不安全网站上下载文件或软件。

  三、专用(文印、秘书)电脑特殊情况下如需联接互联网,可增加隔离卡加一块硬盘。

  四、凡处理过涉密文件或内容的电脑要断开互联网、打印机不能共享、不混用u盘、并安装杀毒软件。

  各部门要迅速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一次自查,办公室近期要组织人员对各局室网络技术安全问题进行一次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在开发区内通报。

  中共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XX年5月5日

技术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评价是教育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既要让学生学得基础知识,又需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与评价的过程同为重要。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二、评价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对象

  小学三年级

  四、评价内容

  1、平时表现(上课纪律、上课发言、是否爱护计算机设备等)20%

  2、金山打字通——英文文章输入——20%

  评价原则:

  (1)速度在90字/分,正确率在90%以上,分数为20分

  (2)速度在80/分,正确率在80%以上,分数为17—19分

  (3)速度在70字/分,正确率在70%以上,分数为14—16分

  (4)速度在60字/分,正确率在60%以上,分数为10—13分

  3、画图软件绘画——20%

  评价原则:

  (1)主题鲜明,内容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分数20分

  (2)主题较明确,使用画图工具能够画出基本图形,色彩搭配较合理,分数15—19分

  (3)主题较明确,但是图形绘制的简单,颜色搭配不合理10—14分

  4、word自选图形绘画——20%

  评价原则:

  (1)主题鲜明,内容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分数20分

  (2)主题较明确,使用word自选图形能够画出基本图形,色彩搭配较合理,分数15—19分

  (3)主题较明确,但是图形绘制的简单,颜色搭配不合理10—14分

  5、word圣诞贺卡的制作——20%

  评价原则:

  (1)插入主题需要的图片和艺术字,图片位置摆放合适,页面有背景颜色和边框,并且色彩搭配合理,分数20分

  (2)插入图片与文字,图片位置摆放较合理,页面背景颜色与边框少一个扣2分,分数为15—19分

  (3)没有插入合适的图片与艺术字,主题不突出,分数为10—14分

  五、评价等级

  90—100分为优秀

  80—89分为良好

  60—79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技术方案 篇6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 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物质代谢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

  (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及翻译;

  (4)学习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定性鉴定或定量测定的方法;掌握离心法、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生物技术检测

  《生物技术检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分析方法为系统,借助于专用仪器,综合应用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通过实验,加深、巩固对本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生物检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生物检测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1)色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光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3)电化学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4)生物技术检测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使用教材: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参考书目:

  《生物物理学》,赵南明,周海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是举世瞩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它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等。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种质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果树与蔬菜的组织培养技术、园林及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实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茎段的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叶的组织培养等。

  6、发酵工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举例等部分。内容包括菌种的特征和选育,培养基的特性和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杂菌的防治和产品分离提纯工艺的控制等内容,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微生物发酵工程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时间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推荐教材:贺小贤编著,《生物工艺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编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俞俊棠主编. 《生物工艺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术辅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资源特性,水体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标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构筑物设计计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及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熟悉有关设计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处理系统的管网设计、施工、维护运行方面的知识。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 张希衡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 顾夏声编 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黄铭荣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来,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1:1。理论教学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过程及加工的多种基本操作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在实践应用中控制生产、服务科研和改造创新的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

  五、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为25学分。

技术方案 篇7

  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是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煤矿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及陕西省关于瓦斯治理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好瓦斯综合治理活动,促进杭来湾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结合我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作指导,以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作为瓦斯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上级关于瓦斯治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措施为依据,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主旨,打好瓦斯治理“攻坚战”,建立健全瓦斯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止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矿安全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矿全面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活动,强化瓦斯综合治理责任体系,硬化工作指标,优化生产系统,消除物的、人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上遏制瓦斯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我矿生产安全。

  三、瓦斯治理的机制及制度

  1、杭来湾煤矿成立瓦斯治理领导小组,生产办、通风队、综采队、连采队、机电队、运转队、外委单位项目经理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刘占飞

  副组长: 姚纪凯 白恒山

  组 员: 吴立军 苏 帆 王彦太 姜万明 任洪启 刘茂坤 房旭刚 潘建国 郭 蒲 陈博涛 杨俊斌 黄仕杰 吴恩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姚纪凯任办公室主任。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①.组长负责全矿瓦斯综合治理全面工作。

  ②.副组长负责全矿瓦斯综合治理具体工作。

  ③.成员负责矿井通风系统,防尘系统健全,电气设备的管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所需设施设备的供应以及巷道布置等组织实施工作。

  3、以《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AQ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建立健全瓦斯综合治理各项制度。

  四、瓦斯综合治理方法

  1、矿每月召开至少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瓦斯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保证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

  2、矿每年对各区部、各班组进行瓦斯综合治理责任书的签定,以确保瓦斯综合治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3、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

  为确保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正常运行,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专用的安全费用。

  五、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及标准

  1、通风系统管理

  ①.年初在安排生产计划前进行的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由矿总工程师及生产办完成,以确保矿井不超通风能力生产。

  ②. 矿井已安装了2套同等功率的主要通风机,备用主要通风机能在10min内启动。主要通风机操作司机必须时刻注意主扇运行情况,且每小时填写1次运行记录。主扇房已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和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由地面机电队负责完善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并悬挂上墙。

  ③. 若要改变主要通风机频率运行的情况时,必须由通风队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④. 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需停电、停风,必须由通风队制定安全措施,并由安全技术负责人审批,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

  ⑤. 井下所有风门、调节风门、密闭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构筑,所有风门,调节风门都安装连锁装置,其工程工作由生产办负责完成。

  ⑥. 通风队严格按测风制度进行每月三次的测风工作,并计算矿井有效风量率,矿井、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内、外部漏风率等。

  ⑦. 矿井实行分区通风,各个生产采区布置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没有特殊情况,不准存在串联通风。

  2、局部通风管理

  ①.新购局部通风机入井前,必须由机电办负责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入井安装。

  ②.局扇的安装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实行挂牌管理。所有工作的局扇必须保证24h连续运转,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由各掘进区队负责管理。

  ③.局扇因检修、停电等原因需要停风时,必须由掘进队制定停电、停风安全措施,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由通风队负责组织实施。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

  ④.风筒工、专职瓦斯检查员应严格风筒质量管理,发现有破口必须及时修补或更换,风筒吊挂要平直,风筒接头必须采用双翻边接头法接严密。不能转直角,以确保工作面风量。风筒必须使用阻燃,防静电风筒。

  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应采用设置风障法处理。

  3、巷道贯通安全管理

  ①.掘进巷道贯通前,地测队负责在巷道相距20m前,向生产、通风等部门下达贯通通知书,同时向总工程师报告,并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由通风队负责编制调整通风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事先做好调整风量,改变系统的准备工作。

  ②.掘进队接到巷道贯通的通知书后,必须安排生产班组立即停止一个工作面掘进,且停掘的工作面切断电源、设置栅栏,保持正常通风、正常检查瓦斯。

  ③.贯通时,生产办、通风队负责现场指挥调整通风系统,并对相关区域的风量,瓦斯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①.地面建立瓦斯治理监控室,并设置四名专职监控员,24小时实施监控管理。

  ②. 井下每台工作的局部通风机,都由掘进队、通风队负责安装“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及局扇开停传感器。

  ③. 监控维修工配合机运区,在每组风门外设置一台风门开停传感器;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区域回风巷设置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 新购监测监控系统产品,由机电办负责严格检查其产品的“三证一标志”即“防爆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产品计量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⑤. 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悬挂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都由监控员负责设置,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AQ1029-20xx》标准规定设置。

  ⑥. 监控员负责每月对监控设备进行1次调试和校正;对瓦斯检测设备每7天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瓦斯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⑦. 每班专职瓦斯检查员必须使用光学瓦检仪与瓦斯传感器显示数据进行对照,并将结果汇报监控室,瓦斯传感器的移动,悬挂必须由瓦斯检查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更不得人为封堵瓦斯传感器。

  5、瓦斯检查及瓦斯排放

  ①.井下每班每个采掘作业点及维修作业点都配备一名兼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同时实现“瓦检员检查、便携仪检查、悬挂瓦斯探头”的瓦斯三同时管理。

  ②.每班瓦斯检查员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二次,且做到当班当次“三对口”,不得空班、漏检或假检。另有跟班、带班领导不定时巡回检查。

  ③.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进行处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④.主要通风机有计划停止运转,由通风队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其措施进行瓦斯排放。

  ⑤.井下配电硐室,在恢复送电前应由瓦斯检查员全面检查被送电区域,只有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送电。

  ⑥.局扇因故障停止运转,不论停风时间长短,在恢复通风前,必须由瓦斯检查员负责首先检查局扇处的瓦斯浓度,只有在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才能按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排放。

  ⑦.排放瓦斯时,应坚持低浓度排放的原则,进行多次排放,严禁“一风吹”,使排放出来的风流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后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在排放瓦斯之前,凡是排放瓦斯流经的区域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警戒。

  6、防灭火管理

  ①.由公司后勤保卫部制定地面防灭火措施,由矿生产办制定井下防灭火措施,并严格按其实施。

  ②.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由机电队负责把供水管路敷设到井下各作业地点。

  ③.各井口检身员,必须负责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杜绝井口20米范围内的任何火源。

  ④.采区设计都采用后退式布置,盲巷密闭都必须用防火材料(如水泥、红砖)掏槽密闭,以防止采空区漏风产生煤炭自燃。

  ⑤.在井下各个机电硐室,电气设备旁都由相关区队负责设置一台便携式干粉灭火器和一个沙箱。

  ⑥.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后,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要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相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在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必须由通风队负责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它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

  7、综合防尘管理

  ①.完善防尘管路系统。机电队负责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中每隔100米处安装一个三通闸阀;每个采掘作业点,维修作业点必须有洒水装置;每个转点必须有喷雾装置;并且保持供水正常。

  ②.专职瓦斯员负责督促各生产班组,维修班经常清除作业点及其它巷道的浮煤、粉尘,并冲洗巷道帮壁。

  ③.主井口附近60米以内不准放原煤,20米以内(降雨天除外)每三天清扫一次撒落的煤(岩)粉并洒水降尘。

  ④.工作面回风巷必须设置净化水幕,以净化风流。

  ⑤.通风队负责控制选择合理的供风量,风速一般在1.0m/s左右,即能稀释瓦斯又不会导致粉尘飞扬。

  ⑥.在每个采区回风巷,工作面回风巷设置一组隔爆水棚(袋),且每组水棚的水量必须符合AQ1020-20xx标准 ,并不定时地更换水。

  ⑦.掘进工作面钻眼采用湿式钻眼,爆破采用水炮泥。

  ⑧.对于个别作业点,除上述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大量粉尘悬浮于空中,则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8、井下爆破管理

  ①.井下每个爆破作业点的爆破工作必须由一名专职放炮员担任,使用专用发爆器,爆破母线采用绝缘好的双线,不允许有破口或明接头,且不能与电缆挂在一起(>0.3米)。

  ②.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不得使用过期或严重变质的爆炸材料,并严格按爆炸材料领退制度进行领退。

  ③.炮眼封泥采用水炮泥,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泥或用不燃性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材料作炮眼封泥,封泥长度必须符合《规程》规定。无封泥、封泥不足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放糊炮。

  ④.每次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三人连锁”、“一炮三检查”制度。

  ⑤.若通电后不响,必须把母线取下扭接短路,等15min后方准沿线路检查,若因线路联接不良造成的,可重新联线起爆,若是残药瞎管,则必须待炮烟吹散后,由瓦检员、放炮员和班组长共同到迎头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通知其他人员进入迎头工作。

  ⑥.如出现瞎炮,则不准用手拉、镐创、压风吹,不得沿残眼打眼,必须在距瞎眼0.3m以外的地方打一平行新炮眼,重新装药、设警戒、起爆。放炮员必须在起爆后详细检查煤矸,找出未爆的残余炸药。

  9、井下电气设备管理

  ①.机电设备入井前必须由机电办组织检验其“产品检验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是否齐全,并检验其安全性能,合格后,方准入井安装使用。大修后的设备入井前必须经其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

  ②.井上、下装设防雷电装置;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电气设备实行挂牌管理,电缆悬挂必须符合规定,井下机电设备硐室防火设施必须齐全,并有机电设备运行记录。

  ③.井下供电应做到“两全”、“三坚持”、“三无”、“四有”、“两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

  “三坚持”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瓦斯电、风电闭锁。

  “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保护装置。

  ④.矿灯集中统一管理,进行严格的领退登记记录。严禁在井下拆修或搞打矿灯。

  10、安全培训

  煤矿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员职工大会,进行以瓦斯综合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知识培训,使全员熟练掌握本矿瓦斯综合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各工种(岗位)的基本要求。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六、本方案若与上级法规相抵触时,则严格按上级规定执行、实施。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方案10-02

技术的方案11-15

关于技术方案11-11

有关技术方案11-10

技术方案模板11-16

公司技术比武方案03-31

工程技术方案04-02

技术的方案(15篇)04-09

技术实施方案04-06

技术指导方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