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时间:2024-06-27 12:59:47 宇涛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通用1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弘扬传统文化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通用12篇)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1

  根据市委宣传部等六单位《关于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丝文化传承发展”中小学生书信比赛活动的通知》(泉委宣联〔20xx〕12号)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文联、市邮政分公司决定联合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丝文化传承发展”书信比赛活动,由各县(市、区)组织参赛,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置奖项。为做好我县相关参赛工作,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用书信形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丝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围绕泉州海丝文化,突出我市的民间民俗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丝遗址保护、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等内容,书写泉州古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承发展。可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以小见大。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至7月

  三、活动组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团县委、县文联

  承办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福建省永春县分公司

  成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此次活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办公室人员由主承办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地点设在永春县邮政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联系电话:xx,联系人:xx,地址:xx。

  (二)职责分工

  1、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团县委、县文联:负责书信比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宣传和评审专家的确定等工作。

  2、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各中小学校参与活动,安排各中小学校参加书信比赛所需标准专用信封数量(具体安排详见附件)。

  3、县邮政分公司:负责提供本次书信写作比赛的标准专用信封3000枚(带邮资),并根据县教育局提供的数量寄发标准信封,设置“海丝文化书信活动办公室”专用信箱和专门人员接收登记学生投寄的作品。

  四、参加对象和分组

  本次活动的.参加对象为全县初中生和小学生,比赛设置小学组和初中组。

  五、活动主要流程

  (一)组织发动阶段(20xx年5月初至5月下旬)

  1、主办单位联合下发活动通知并在相关媒体发布消息。

  2、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特别是学校团委和少先队大队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

  3、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等前期准备活动。

  4、邮政部门配合教育部门按比例做好信封分发工作,各校专用信封数量如有不足可使用自有信封。

  (二)写作投稿阶段(20xx年5月下旬至6月20日)

  参加活动的学生独立体验写信、寄信的传统书信过程,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写一封书信,字数800—1500字;参赛者应亲笔书写于标准400格作文纸上(不得电脑打字),装入专用信封粘好封舌,使用自有信封需贴上邮票,各校寄至永春县“海丝文化书信活动办公室”专用信箱,截稿日为6月20日,以邮戳为准。

  (三)集中评选和表彰阶段(20xx年7月)

  各校应在校内比赛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参与县里评选;县领导小组将邀请资深语文教师及文联作家组成评审团对来稿进行评选,分别评出小学组和初中组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并择优分别推荐小学组和初中组各35名参加市里表彰,由市活动办公室统一进行表彰(小学组和初中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并分别颁发奖状和奖品;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六、活动要求

  1、各校应参照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对活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要及时报县教育局德育股备案。

  2、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学校开展活动的指导,及时帮助学校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在活动中涌现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

  3、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全县中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书信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书信文化的特殊魅力,培养我县中小学生规范书信写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4、参加活动的书信要求字迹工整规范,必须是参与学生本人的作品,凡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列入本次活动评选范围。报送书信作品时须“一信一封”“一封一寄”,并附作品封面(加盖学校公章),封面请写明所在学校、年级、姓名、指导老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手机)及邮政编码;书信正文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学校、联系电话等。正文来稿一律不退,请参与者自留底稿。获奖作品如被采用不再另行支付稿酬,活动参与者一经投稿,即表明接受上述约定。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2

  一、时间

  20xx年10月XX日下午第三节课

  二、地点

  主操场

  三、邀请嘉宾:

  县体育局党委委员

  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县象棋协会教练

  四、主持

  五、音乐音响

  六、场地安排:

  七、摄影摄像

  电视台记者

  六、仪式程序

  1、校长致辞;

  2、授牌仪式(由县体育局党委委员X为阳罗二小“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授牌);

  3、三(2)班学生表演《满江红》;

  4、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

  5、嘉宾、学校领导为各班级发放象棋及象棋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校本教材;

  6、千人齐诵《三字经》节选;

  7、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志新宣布“阳罗镇第二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点亮儒雅人生’发展性项目启动”;

  8、象棋“1对10”表演赛(县象棋协会教练胡方忠、郑俊来与我校20名小棋手);

  9、师生集体签字仪式。

  附:《“弘扬传统文化,争做儒雅少年”倡议书》

  “弘扬传统文化,争做儒雅少年”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21世纪的少年应该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儒雅的二小人,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儒雅之花。

  那么,儒雅是什么?有人说:“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是啊,要想成为儒雅少年,就必须让书香溢满人生。

  儒雅还是什么?儒雅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儒雅的学生,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嘴边,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儒雅的学生,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自觉维护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儒雅的学生,是遵守纪律的人;儒雅的学生,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多一份平静,少一些躁动;多一份知识,少一些愚昧;多一份修养,少一些鲁莽。只要你不忘记,儒雅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为伴,以礼仪为伴,以传统文化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争做儒雅少年。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儒雅之花!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3

  中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安海镇“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活动方案》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树立新时期的孝道观念,学校特制定“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孝道文化”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实际,倡导同学们认知孝道文化,励志践行,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营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二、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宣传工作:

  1、向全校所有师生发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的活动倡议,号召人人传承中华文明、践行中华孝道。

  2、召开“孝道“主题班会,全面做好思想动员,布置相关德育作业。

  3、国旗下讲话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题

  (二)活动开展:

  1.读一本孝道文化书籍

  每天利用早会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或《二十四孝》等关于孝道书籍,让学生了解书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四月份开展“行孝道、知感恩”专题讲故事比赛

  通过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爱老的故事来开展讲故事比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5月份每位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倾诉感恩之情)并践行“七个一”(即一周七天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并主动长期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活动。

  如:

  做一次饭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脚

  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说一次“我爱你们”并拥抱一次

  4.5月份利用校园广播和班级多媒体宣传“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

  5.6月上旬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

  召开学生家长会,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6.6月中旬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

  让同学们探讨关于孝与善的真谛,并能从中受益。

  7.6月下旬写一篇孝道感悟。

  通过读敬老书籍、做敬老好事等,让学生写一篇孝道。各班先评出5篇参加年级评比,再由年级组评选出5篇优秀参加学校评选。分段评出优秀若干篇进行奖励,并汇成册。

  总结评比表彰

  1.班主任对班级开展的.孝道文化进行总结,重点是开展的工作,收到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措施。

  2.各班评选出5名班级尊老敬老好学生在班内表彰,学校推荐5名校级“尊老敬老好少年”校内表彰。

  最终,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从而以爱心唤醒爱心,换取爱心,传达爱心,使爱得到迁移与升华。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孝德实践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紧密家校联系,促进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4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爱国爱家情怀,市教育局决定在端午节期间开展“品味端午习俗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6月11日至6月20日

  二、活动内容

  1.开展“迎端午 思善贤”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了解端午节的民俗起源,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围绕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文化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端午节文化内涵,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开展“话端午 传美德”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活动。各中小学校以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文为主要内容开展诵读活动。组织节日小报创编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在帮助学生理解端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制作节日小报,选择优秀作品展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端午节期间,各中小学校要动员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以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对象,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

  3.开展“品民俗 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端午民俗寻访、体验活动。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寻访、体验淮北端午民俗,开展包粽子、制香囊、画彩蛋、插艾草等民俗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品味、传承民俗。组织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报刊等媒体发布影像、文字作品,展示家乡美景,宣传家乡民俗,为家乡淮北代言。

  三、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利用校园媒体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活动信息上报工作,活动开展情况以文字信息、图片报道、视频资料等形式于6月20日前上传到市教育局团委邮箱及QQ群。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5

  一、活动目的:

  20xx年xx月xx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了元宵节活动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

  二、活动时间:

  xx年3月2日下午14:45~15:55(下午第三、四节长短课)

  三、活动地点:

  一、二、三年级:各班教室

  四年级:体育馆

  五年级:食堂底楼

  六年级:食堂二楼

  四、活动安排:

  各年级活动内容

  负责人

  落实人员

  一年级组画灯笼

  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二年级组剪灯笼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三年级组做灯笼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四年级组猜灯谜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五年级组包馄饨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六年级组做汤圆年级组长、分管行政正副班主任

  五、具体活动要求:

  1.贺元宵各班利用晨会或班会课开展“贺元宵”主题活动,交流元宵节的由来及元宵节的故事和神话。

  2.品元宵

  了解本地元宵节的.习俗,知道吃汤圆的由来。六年级学生亲手做汤圆,品元宵;五年级学生包馄饨,共享节日氛围。

  五年级7个班,每班分成四组,四只脸盆,四只托盘,10斤馄饨皮,一份馄饨馅,由班主任分到小组。

  六年级6个班,每班分成四组,四只脸盆,四只托盘,6斤糯米粉由班主任分到小组。学生做的汤圆是没有馅儿的,学校提供面粉、酒粮。

  3.猜灯谜

  四年级学生在正副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到达体育馆。

  猜灯谜规则如下:学生可以在活动现场随意选择灯谜,若是心中有了答案,则记住该谜语的序号,并来到服务台将答案告诉老师,若经老师核对该答案正确,则由该生去撕下该谜语拿好,去服务台老师处兑换小礼品一份。

  4.画花灯、剪花灯、做花灯。

  一、二、三年级的各班学生在正副班主任老师指导下进行画花灯、剪花灯、做花灯,材料需学生自行准备,班主任将学生作品在教室内进行布置,烘托班级元宵节氛围。

  六、备注

  1.一、二、三年级活动之后,每班择优选取2份作品上交德育处在年级组中进行评比。

  2.各班班主任留好活动过程照片,每班择优选择2—3张照片发到德育处。

  3.各年级组长将本年级活动新闻上传校园网。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6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和《瑞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为使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得到很好的落实,特拟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少年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班班争创“和谐班级”,人人争当“礼仪之星”,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四、工作重点

  1、深化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2、规范学生语言,课内课外提倡讲普通话,会使用文明用语,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诚信、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对僻生、农民工子女及流动人口子女的关爱及扶,促使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

  五、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诚、雅、礼”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素质;以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为荣,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体、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违法乱纪为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服从。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在是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虚、假、骗”行为。

  “雅”: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

  1、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走廊无嘈杂,桌椅无刻印。

  2、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

  3、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

  “礼”:就是礼貌,礼节,以礼相待,也就是在各种人际关系场合的礼貌言行。它包括升旗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

  1、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会说常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会施行礼仪,如:握手、鞠躬、敬礼、礼尚往来等。

  3、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

  4、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让言等行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如:关心、照顾需要助的人,如有,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总之,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礼仪教育的本身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友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活动形式:

  多样化,可为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作文、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倡议、征集警句、儿歌、口号……等形式的主题班会。

  七、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师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实践主题教育提供环境;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的配合、监督,把良好的文明礼仪风貌带出校园,带出家庭,走向社会。

  2、建章立制,保证此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本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具体由队部组织实施。

  3、加宣传。利用校内宣传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

  4、分阶段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低段(1~3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重点,“雅”、“礼”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高段(4~6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队部将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明言行二十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以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为切入点,以 “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活动为契机,各班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3)学校开通留守儿童专线电话,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

  5、加强督导评估、狠抓落实。每天安排学生会干部以及值周值日教师对各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督导、教育、评比。评出“文明礼仪优秀班级”、“校园礼仪之星”评比活动。同时还将学生的文明礼仪表现纳入学生品德评定的考核中,由班主任具体掌握评定情况,并将评定情况每学期结束底上报德育处,然后进行总评。

  八、活动的过程:

  1、宣传发动:由队部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发出倡议和宣传动员,要求全校所有队员积极响应。

  2、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常规管理,班级强化下列内容:班级文化、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

  3、坚持升旗制度,把升旗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

  4、加强值日礼仪示范作用,每天由值日的同学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等情况进行监督和量化评比,促使全校形人讲礼仪、班班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5、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班级”评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能讲一个礼沂事,发现身边的一个礼仪榜样,在校园提醒一次不文明行为,改掉自身的一个不文明行为习惯。要求每个班级开一次“文明礼仪”的主题班队会,制定一份有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倡议书”。3—6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文明礼仪作文,1—6年级画一幅文明礼仪画。期末评出“文明班级体”。

  九、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经历过程,重在体验。师生共同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 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文明礼仪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午休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益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3)课间开展“以书为友”营造“书香校园”育人环境。

  4)展示文明礼仪作品:建立班级学习园地、图书角,定期更换,形成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4、学校宣传组对此项活动要进行及时宣传报道。

  总之,我们要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深刻启迪,做到言行一致,让校园风气发生深刻的变化,文明礼仪蔚然成风。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7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文明办《关于在春节期间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引导广大镇民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特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活动,慰问帮扶先进模范人物活动,全镇“环境卫生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移旧俗、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春节前后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倡导文明过春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活动

  活动时间:1月15日至1月28日

  活动内容:依据《20xx年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方案》,走访慰问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困难户、贫困残疾人、80岁以上老年人、贫困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等各类人群,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传统节日。

  责任单位:镇党委、镇民政办

  (二)开展全镇“环境卫生大检查大整治”活动

  活动时间:1月10日至1月28日前

  活动内容: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开展春节期间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以横幅、广播、网站等多种媒介向全镇群众提出倡议,积极维护街道、村组公共环境,打造“天蓝、地绿、街净、路畅、水清、镇美”的新张店。

  活动地点:全镇范围

  责任单位:镇政府

  (三)开展“春节前后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活动时间:1月18日至2月18日

  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安全宣传,组织安监所、交管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中队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负责单位:安监所、交管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中队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活动时间:1月25日至2月13日

  活动内容:各村(街)要结合本村的风土人情,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好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

  活动地点:各村(街)文化广场、企业场所

  责任单位:各村(街)、企业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

  各村(街)、镇直(驻镇)、企业各单位要把春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丰富群众节日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各项活动圆满顺利。

  2、突出思想内涵。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创建省级文明村镇相结合,引导人们在感受文化氛围、享受节日快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3、广泛动员参与。

  要多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

  4、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请各村(街)、镇直(驻镇)单位、企业认真组织,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做好相关资料的存档和收集。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8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

  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

  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

  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

  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

  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淳朴的民风,底蕴深厚的文化。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具体是:

  第一类环境文化

  (一)民间艺术——杨纪屯的泥咕咕

  (二)人间社火——主要有杂戏、杂耍、武术表演。

  (三)名胜古迹——文治阁、升仙塔、天宁寺等。

  第二类民俗文化

  (一)概述——地理环境、名优特产。

  (二)历史故事——隋末李密。

  (三)风俗习惯——祭神、祭祖、婚嫁等。

  (四)古庙会——庙会习俗、庙会上的拴娃娃、庙会音乐

  第三类传承文化

  泥塑艺术——泥塑制作的过程、怎样制作成泥塑的技艺以及制作的技巧。

  第四类生态文化

  (一)关注环境、关注环保——针对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知识竞赛、社区活动等)。

  (二)关注古城旅游事业——由学校少先队带领“雏鹰导游团”同学,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做小向导;积极发动学生为古镇旅游出谋划策。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古城浚县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1、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

  (1)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资料,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

  (2)收集有关古城浚县文化方面的资料:古城自然环境、古城的名胜古迹、古城丰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风情、古城风俗习惯。

  (3)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古城的风土人情”。古城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编写教材时我们:

  一是将用学生的习作来介绍古城,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古城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教材编写时融入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如摄影、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教材使用对象:中学。

  2、学生开发课程的过程

  (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古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

  (2)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古城文化方面的资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理。

  (3)成立学校研究杨桥古城文化活动兴趣小组,将古城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的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2、成立编委会。

  古城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走进古城—浚县》

  3、课程开发的规划

  ①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②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③使用编写的教材,并征集意见。

  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并正式定稿。

  4、制定计划,确保课时。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每2周安排一课时,时间确定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要求课程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

  5、探索课程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 。

  评价内容

  ①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②对教师实施过程的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及其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评价

  ③对教师完成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办法

  ①教师自我评价。

  ②学生民主测评。

  (2)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

  ①学生参与活动。

  ②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

  ③情感体验情况。

  ④获得成果的情况,包括收集信息的数量、质量、创造性成果。

  评价办法

  ①学生自评互评。

  ②教师对学生评价,采用书面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

  ③家长助评,采用“家长助评表”,让学生家长根据各项内容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定,最后对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六、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和发展预想

  1、构建校本课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资源基础上,学校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大胆实践、探索,以“环境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形成,并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法。

  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以“传承优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四位教师都参与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教材的编写任务,每位教师都承担了方案实践指导任务,“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在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3、开阔学生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的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

  1、它充分引导学生与社会、社区接触,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小导游们活跃在古城的景点、街头,带领游客领略水乡的风貌神韵。他们用真诚的态度、生动的语言骄傲地向游客介绍古镇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小记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同时学校也准备出版了全部由学生作品汇集的《走进古城—浚县》一书。学校“小记者”、“小导游”队伍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3、发展预想:规范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校本课程融入办学目标和工作思路,要让我们的校本课程能成为学校的亮点、品牌,得到学校每个人,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赞赏,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们必须得规范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古城风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让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门更多的重视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园——古城的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10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而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幼儿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方案内容

  1、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游戏、古代诗词等。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2)课程实施

  每周安排两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程时间为30分钟。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游戏互动、艺术体验等。通过亲身参与,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3)课程评估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估,了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情况。评估方式可以是口头提问、绘画作品展示、手工制作成果展等。评估结果用于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育效果。

  2、 传统文化活动组织

  (1)传统节日活动

  组织幼儿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幼儿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包粽子、制作灯笼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传统手工艺制作

  组织幼儿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刺绣、插花等。教师将手工艺技巧传授给幼儿,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通过亲身实践,幼儿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美感。

  (3)传统游戏体验

  组织幼儿进行传统游戏的体验,如跳房子、打陀螺、踢毽子等。教师通过讲解游戏规则和历史背景,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 传统文化环境营造

  (1)班级环境布置

  教室环境布置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如挂上中国传统绘画的剪纸作品、展示传统乐器等。墙上张贴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如春联、月份图等。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书籍与音像资料准备

  准备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绘本、图书和音像资料。教师鼓励幼儿借阅并讲解其中的故事和知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展览活动

  定期组织传统文化展览活动,邀请家长和社区参与。利用展板、手工艺品和艺术作品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促进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播。

  三、实施计划

  1、 编制教材和课程计划:2周

  2、 教师培训与备课:1周

  3、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每周2次,共16周

  4、 传统文化活动组织:每月1次

  5、 传统文化环境营造:全年持续

  四、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方案,预计将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1、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4、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5、 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6、 提高幼儿园在社区和家庭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11

  为了贯彻落实《怀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成效,我校就开展经典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特制订计划。

  学校一直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既懂得经典句章的道理,也学会运用于现实生活和学习的社会实践之中。

  一、课堂融入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质量,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努力让学生熟读背诵经典中的章(句),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知行合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强化其他课程的融入和渗透,并结合当前德育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尚品质,汲取圣贤智慧,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

  二、班级悬挂经典名句,强化认知,悟出道理,并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之中。

  在班级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精确理解经典名句的深刻含义,并把它运用在学习和生活的`社会实践之中,把中华文化经典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智慧融入社会生 1

  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经典的要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家校关系。例如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等经典名句,让学生理解其精确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实施践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三、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征文活动

  1、3月下旬,宣传发动各班级学生,以“与经典同行”为主题,写一篇学习传统经典感悟的作文。

  2、4月中旬,学校各年级组织初赛、初评。各年级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4月23日前,学校评出3篇优秀作品上送教育局参加复评。

  四、组织学生参加“与经典同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手抄报比赛活动。

  活动时间:4月下旬——6月中旬。

  4月下旬。宣传发动学生参加“与经典同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手抄报比赛活动;6月上旬作品评选,各班选出3—5优秀作品;6月中旬,举办优秀作品展览。

  五、开展尊老爱老、孝敬父母活动。

  活动时间:7月—10月

  1、暑假期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我为父母来分忧”为主题的孝敬父母活动;体会“能温席,小黄香”的等典故的深刻含义。在9月,走访村委会,由村委会和群众推荐,寻找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2、重阳敬老活动,让学生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敬老名句的深刻含义。重阳节期间,学校举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到怀城镇敬老院进行系列的尊老敬老活动,如为老人打扫房间卫生、与老人谈心等活动,培养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思想,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

  六、开展班级的“我与经典同行”的故事表演比赛

  比赛时间:11月—12月。

  1、11月初准备阶段,以经典名句与小故事结合,创新自编,进行表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每班选出一个优秀节目参加学校的复赛。

  2、12月中旬进行复赛,挑选1—2个节目作为元旦文艺晚会的表演节目。

  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没有行动就不能称其为真正认识。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经典的要义;完善学生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家校关系,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 12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 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 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时间8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

  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

  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弘扬传统文化方案】相关文章:

弘扬传统文化06-10

弘扬传统文化标语12-22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11-27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11-05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作文03-31

弘扬传统文化标语11-29

弘扬传统文化的标语02-19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01-16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