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09-13 16:39:32 方案 我要投稿

【必备】人才培养方案四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人才培养方案四篇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管理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特殊性,对该专业的学生管理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与其他专业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别,提出了一些培养管理该专业学生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xx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研究”(20xxZX06)

  作者简介:韩自存(1974-),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20xx年9月,南京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南京以“一谷两园”(中国软件谷、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软件园)为核心,打造以“软件产业集聚区”为特色的世界软件名城。南京凭借着地域优势,拥有众多软件领军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亚信联创等知名软件公司,集中了数10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科教优势明显。

  20xx年,教育部、商务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5号),号召全国高校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20xx年,开始在江苏省、浙江省开展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展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34号)。为推进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转型,深化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江苏省在部分地方高校开展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20xx年,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正式作为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并于20xx年9月正式开始首届招生。

  20xx年6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现代服务外包人才战略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就江苏省高校进一步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是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与推进现代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政府组织,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制,拓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思路及模式,努力实现服务外包人才的无缝对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对各服务外包试点高校提出的三点要求:(1)进一步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2)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3)专兼结合,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服务外包师资队伍建设。

  二、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服务外包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产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高等教育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积压许久。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和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多种原因,比如市场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高校知识结构调整速度。与企业运营相比,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知识结构更新等方面要滞后于市场节奏,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基础理论铺排和专业知识架构,加之高校对老师的考核机制倾向于科学研究,而科研管理者所谓的科研均习惯于论文数量、质量,科研项目等容易管理的量化指标,使得高校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心教学,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重论文轻工程”,“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此,高校和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要方面无疑就产生了缝隙。()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也使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经过近20年的累积,出现了今天的'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校企脱节问题。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的接触较少,不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和外包企业零距离对接。(2)专业知识跨度大,难以驾驭。由于服务外包业务的知识涵盖计算机、管理、金融、物流、外语等多个专业领域,专业跨度大、内容庞杂。(3)校企缺乏长久合作机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校培合作”“校企合作”,但大多数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点和长久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关系很脆弱。而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只是停留在提供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4)服务外包师资缺乏。许多学校的教师、学习工作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外包企业中工作的经历,只能讲授空洞的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5)外语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差。除了学生自身业务素质较弱外,语言和交流障碍也不容忽视。作为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方的国家一般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由于语言与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我国企业很难与发包方沟通,获得大订单的机会很少。

  以上问题虽然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但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经验、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后面几点都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介绍我们的几点管理经验。

  三、我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本科生管理模式中,负责学生工作的主要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副主任(可以由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品学兼优学生担任)组成,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勤工助学、社团管理、社会实践、发展入党、推荐就业等。而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授课、专业指导、学科竞赛、学术报告、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与指导等。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过程中,虽然偶尔也有需要协调,但多是各行其道,缺乏沟通。在某些具体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短接,甚至“两不管”的问题。本课题中倡导学工与教学密切配合,以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为首,以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为辅,实现针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

  1.实现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联合管理。在信息学院院党委及分团委领导下,在学院职业发展协会中成立一个活动部,专门配合服务外包专业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形成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管理团队,不定期地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汇报工作。如此,可达到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部门互相联合,互通消息,取长补短、密切联系。

  2.加强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注重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信息学院已先后与深圳怡化电脑有限公司、江苏省高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加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在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项目经理、资深工程师、项目培训师等走进大学校园,把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实训,感知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流程,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工作:

  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主要通过入学专业介绍、导师指导及副班主任交流,增加对专业的认知,提高专业兴趣;通过安排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类团队,让大一新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和了解企业运作流程,为后期的自我专业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20xx年起,我院正式建立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本科专业,该专业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培养,采用NIIT的课程体系,培养软件服务外包类人才。安排印度籍外教Rupali来我校授课,开设编程逻辑与技术(PLT)、SQL数据库、JAVA、C#等四门课程及相应的实训项目。

  针对二、三年级的同学,通过举办计算机专业技术类讲座,如“IT沙龙”系列讲座等,加深学生对专业前沿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学习能力;通过与专业教师的联动,通过“以赛促学”的竞争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内的各类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院已和NIIT(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本科软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每年寒暑假安排二、三年级的学生去NIIT进行实训,学生反映效果很好。

  针对四年级同学,通过政治学习、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应聘技巧、就业安全的教育,同时配合系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为帮助学生顺利毕业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传、帮、带”进行专业引导。通过专业竞赛团队的组建,将研究生、专业竞赛获奖选手、专业技能过硬的学长介绍给低年级同学,通过“朋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院里还通过“青春演播室”、优秀校友报告会、座谈会、课程设计辅导及专业实习实训辅导等形式,为他们沟通搭建平台,实现“传、帮、带”。

  4.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现“奖”、“惩”一起抓。为了巩固优良院风、学风,院里在进行评奖评优、推荐入党、推荐社团主要干部、推免研究生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分绩点排名外,还优先考虑那些在全国、省内专业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并在院里进行大力表彰。同时对那些成绩差、经常旷课的同学,在推荐入党及社团职务调整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在院里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方宇,牟聃。多层次IT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施.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xx,29(4):17-21.

  应毅,杨丽萍,叶传标。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工程实践教学探索.计算机教育,20xx,(9 ):13-16.

  李恬静,要建辉。地方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xx,(2 ):70-72.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拥有深厚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全面的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知识、热爱民航事业的航空商务和运输产品设计工程师、航空运输产品营销策划师、航空运输生产运行调度工程师,能在国家及省、市的民航运输管理部门、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经营、指挥、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的性质

  对于我们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来说,更应该意识到,由于我们专业未来可从事的行业很多,所以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心中的“乌托邦”职业方向。二专业的就业对每个二专业同学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我们对民 航知识、民航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我们对此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注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同时需要我们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的摸清客户的心理。

  三、专业发展方向

  1、民航运输: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建设需要,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人才。就业方向一般在航空公司、机场、旅游行业等,从事经营分析、航班计划编制、舱位控制、运力和航线网络资源分配、机组排班和调度、不正常航班恢复、航空运输生产组织、市场开发及销售等工作。如民航客运营销员、售票业务主管、民航地面服务人员。

  2、物流管理:培养具有现代物流及航空货运相关知识,从事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特别是航空物流业务管理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业方向一般在民航国际、国内货物运输管理与操作人员、民航货运舱位分配及控制人员、机配载人员及配载业务主管及物流企业一线操作与管理人员。

  3、航空服务: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机场生产、运营和管理的一线人才。 就业方向一般是各大机场。

  4、也可到民航业以外的企业公司从事管理销售方面的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四、专业优势与劣势

  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优势:能够培养我们全方面的能力;综合实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上升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工作环境好。

  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劣势:可替代性较强,其他专业的人士有可能经过培训与我们站上同一岗位;用人单位需要的素质能力较苛刻,有些人很难达到。

  五、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l 知识方面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学、航空理论、民航运输管理等基本理论。

  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民航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熟练掌握航空运输规划学、航空运输经济学、航空运输管理学、航空运输市场学、航空客运与货运、值机与配载等专业知识。

  l 素质方面

  1、热爱民航运输管理事业,对从事民航生产、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3、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能够科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

  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法制意识和革新意识。

  l 能力方面

  1、具有民航运输组织指挥、民航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2、了解民航工程设备及民航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和国内关于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方阵、政策和法规。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各类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六、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1、本专业的同学大多对专业的发展前途以及就业方向没有太多的了解,大家仍然处于一个迷惘的状态,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2、由于学院中存在的流言蜚语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本专业的很多同学对专业的优越性存在着疑问,都多多少少有着一些转专业的想法,这样会使本专业人数锐减,消弱了竞争力。

  3、11级的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相较于10级、09级在成绩上实力相对较为薄弱。

  4、现在本专业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欠缺,而且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样的性格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不会适应民航业的工作。

  5、本专业的同学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未来职业规划。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留在民航系统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轨迹,那么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再根据自己的的规划来明确目标。

  七、提高方案

  本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灵活性更大,以后更多的是与人交往,因此具备一个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相处 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专业特性,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1、成绩是就业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针对我们班成绩较为薄弱的现象,我们会在大二大三期间提高大家的'学习氛围,让大家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英语是我们民航专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学好英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会让大家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养成每天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并实施组团考证的措施,旨在提高英语学习氛围,督促每个人对英语的学习。逐步进行学习小组的分工,让有相同目标的同学在一起互相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此外,鼓励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小语种,既是兴趣也是提高日后个人就业的竞争力。

  3、民航业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因此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学习,体育锻炼也同样重要。我们会多组织大家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友谊的同时也锻炼了每个人的身体。鼓励大家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习惯,提高身体素养。例如,每周几天的时间去羽毛球馆组团锻炼,或者组织班级间的篮球联谊赛。

  4、针对部分同学性格较为内向的问题,我们会定期召开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的班会,将表达的内容弄的更加的多元化。例如,我的职业规划,我对民航以后发展的看法等等。将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们都有能够上台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练习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口齿伶俐的人。

  5、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同学对本专业的发展保持着一种悲观的态度。我们会在大二大三期间,陆续的为大家提供本专业毕业同学的就业趋势,让大家能够了解自己以后出去能够做什么,不再处于一个迷惘的状态。同时,我们会争取学院老师的支持,请为我们上课的老师为我们讲解我们的就业方向,为我们解答疑惑,指点迷津。

  6、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给自己创造机会。例如,鼓励大家在假期或者空闲时间寻找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兼职;多与自己的学长学姐包括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交流,向他们吸取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多去参与民航系统的讲座,充实自己。

  八、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与课程学习误区:

  l 建议:1)应该具体调研航空公司需要怎样的人才,并根据调研成果开设课程。

  2)设置的课应该更加人性化,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设置课程时应该考虑学校的现有硬件,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课程方案。

  2 误区: 1)本科阶段是全方面提高技能的阶段,不能要求每门课程都学得很透彻.

  2)对就业的方向明确后要主攻某一个课程,但不意味着其他的课程都放下,要系统的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重视起来。在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抓紧时间来弥补他,重视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江苏省积极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项目,并已通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评审、同意备案。

  经镇江市教育局推荐、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同时,我校被镇江市教育局确认为热点高中“自主招生学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二)遵循“三个坚持”的原则。坚持积极推进、稳妥操作的原则,坚持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班计划

  3个班,120人左右。

  三、推荐与报名

  (一)报名条件

  20xx年入学,具有阳丹市学籍的初中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文化成绩优秀,在开拓创新方面有特长;身体健康。

  (二)报名程序

  1.个人申请:填写《省丹中第三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报名表》,表格请从省丹中网站下载。

  2.学校推荐:由所在学校依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初审,按分配参加考试的人数推荐参加选拔的学生,名单由所在校公示不少于三日。

  3.资格审查:由所在学校统一到我校办理报名手续。报名时应带“选拔报名表”、“学校报名汇总表”、考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我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发给参选资格证。

  4.报名、考核费用:150元/生

  四、考核办法

  (一)笔试

  7:30—9:30 数学(160分)

  10:00—11:30 理综(100分,含物理、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13:30—15:30 语文(120分)

  16:00—17:40 文综(120分,含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面试对象的确定

  1.根据笔试成绩,按分配指标数1:1的比例,划定各校的面试分数线,从高到低确定面试对象。笔试总分相同,以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排序;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相同,以数学成绩排序;若数学成绩仍相同,则均确定为面试对象。

  2.城区初中名额分配到校,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农村初中在分配指标总数内确定面试对象20人(生源数200人以上的,每校最多不超过2名,生源数200人以内的,每校最多不超过1名)。

  3.具有阳丹市户口的考生,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非阳丹市户口、笔试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不占用本校的分配指标。

  (三)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面试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

  五、培养对象确认

  在笔试成绩和面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择优确认培养对象,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六、日程安排

  1.报名日期:6月25日—6月28日(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公示)。

  2.资格审查:6月29日(各初中学校派专人到丹中办理相关手续,交纸质报名表和电子版汇总表)

  3.考核日期:

  7月1日 笔试;

  7月3日 确定面试名单;

  7月5日 面试;

  7月8日 公布培养对象名单。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摘要:分型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而探索的一种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分型培养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分型培养模式下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分型培养;培养方案;学分制

  一、人才分型培养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年招生总数和在校生规模庞大,同一录取批次的学生在生源质量、入学动机、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化加大。这就要求高校要从以往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来重新思考并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问题。因此,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目前众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依据学生“材质”特点进行分型培养。

  分型培养,就是承认学生差别,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学生缺陷,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根据学生成才需求和发展目标来设计其成才方向、成才类型和培养路径,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释放足够空间,给予学生充分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积极的条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特长、有优势的人才。显然,分型培养是一种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因材施教,目的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科学发展为本,为学生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宽松的培养环境。

  人才分型培养的实现,其关键在于优化制订与之相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优势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

  二、制定合理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分型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传统的人才培养依据整齐划一的专业教学计划来实施,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为评价标准,显然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按照人才分型培养的思路,就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为宗旨,科学定位培养目标规格,既重视共性提高又重视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学分制的管理机制优势,整合课内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实施路径。

  (一)设计长才类型,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动力

  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成才、发展方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精细固化,高等教育强调专业对口,曾经走过了一条专才培养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职业岗位的多变性,高等教育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向广博方向发展,于是又推行通才教育。通才和专才两种模式,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各有优劣,但完全割裂,由教育管理层采用自上而下的包办式推行,则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诉求。实际上,市场经济对通才的需求,只是其对人才需求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它对人才的需求是多规格、多层次的,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不仅需要高层次的通才与专才,而且也需要中、低等各层次的通才与专才;不仅需要少数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技术研发型、工程应用型、技能操作型、技术管理型等。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必须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这种层次性,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到学生这个被培养对象的发展与成才需求。如果从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有的学生将向专业高深方向发展,攻读更高级学位;有的学生将从事技术应用;有的学生将从事技术操作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由此看来,尽管相当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将应用型人才确定为学校的培养定位,但也不能整齐划一,而应对学生的发展诉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对向学术型发展方向的一部分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技术研发型、工程应用型、技能操作型、技术管理型等不同发展方向的大部分学生,要给予充分支持,使其成才优势更加凸显,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二)做好能力分析,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做好专业能力分析,就是要求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扣学生成才分型培养目标和规格层次定位,确定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分型拓展能力,做好各能力项目选择与要素分解,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提供支持依据。在专业能力分析过程中,在纵向上,要确保给予学生精深学问的可能;在横向上,要尽量减少必修课程的学分数,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的开课数和学分数,允许学生向广博型发展,向相邻专业漂移。为此,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来支撑人才分型培养,使共性提高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全校统一构成第一平台,给学生跨学科选择课程的可能;学科大类打通形成第二平台,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并能在专业间自由选择;同一专业可平行设置多个模块(方向),便于学生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分型发展的需要,柔性设置分型模块课程,为学生向学术型、工程应用型、技能操作型、技术管理型等不同发展方向提供相应成才路径。此外,对平台课程可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学分,实施分层分级教学,并由多名教师同时开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进行选择。

  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便于学生选专业、选课程及分层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能结合自身个性,实现分型培养、个性化培养。

  (三)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也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素质。因此,实践课程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定位和共性要求,加大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打破原有的以课程设置实验、按专业严格划分实验及实习界限的条块分割局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既注意到各环节间的独立性,又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为重点,构造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模块第次推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分型培养目标规格定位设置相应模块,在教学实施中有所侧重。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工程性,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就业教育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受校内资源有限和实习过程监管力度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实习内容与专业脱节,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在内容和时间上割裂,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创新产学研模式,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一方面,可安排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到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中的实践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使自己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人才外包集中实习模式,进行项目实训,完成整套教学过程,并在合作方的推荐下促进学生就业。这种形式,不仅有效缓解了校内软硬件资源不足的压力,拓展了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也可以推动学校自有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学校产学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型培养的目的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科学发展为本,通过扬优护短、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必然内化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并形成学生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需的人格素质、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胜任工作并有所创新的专业素质。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过程而言,素质教育更侧重强调受教育者具备宽泛的研究视野,及在某专业领域的突出造诣;与此对照,针对大多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融合,从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合理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

  为此,就要将素质拓展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也是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尊重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素质拓展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为依托,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素质拓展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社团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各类学科竞赛及文体比赛等内容。

  三、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建立健全与分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按照分型培养思路指定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分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路径。人才分型培养方案的执行与具体操作,还要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力度,构建于分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高效运行的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和人才分型培养落到实处。

  (一)创新学分制管理,健全教学运行机制

  从形式上来看,学分制基于选课制,以学分来测量课程的学习量,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最低的毕业学分标准;从本质上来看,学分制强调的是学习自由,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等方面的自由,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成为不同生源、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型培养、实现多样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为将学分制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要抛弃管理者本位的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服务意识,打破旧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化。第二,要完善基于教学资源配置可控的选课制;实行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学习进程的弹性学制;实行有利于学生自我选择发展方向的专业分流、专业转换机制以及第二专业辅修制;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取消重修、重考次数限制,允许学生追求卓越。第三,充分利用学分制的管理优势,建立学分互认、学分流通、学分替代机制,设立奖励性质的创新学分、拓展学分,激励学生特长发挥,扬优护短;完善学分绩点评价制度,平衡学生学习的“质”与“量”。第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具有教学计划管理、课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教室管理、实验室管理、质量评价、信息查询等功能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学分制教学管理流程的网络化、信息化、远程化,体现服务为本。第五,通过导学制,对学生选课、选专业、职业规划给予必要指导;建立预警制,对“问题”学生给予必要的监控、干预和学业警示,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惩戒,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第六,实行管理分权,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管理,赋予他们对成长成才模式设计的参与权,对于其学习效果的知情权,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管理

  一方面,人才分型培养模式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另一方,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学生通过对课程的自由选修来获取学分。因此,提供足够数量的、不同类型的、不同规格层次的课程并加强对课程的修读管理是实施分型培养模式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

  就课程建设而言,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课程开设条件,包括教学内容、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图书资料等,确保学生选课需要;另一方面开出高质量的课程,教师是关键,因此,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有一只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来推进分型培养模式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就课程开设而言,在平台课程中,积极推行分级、分层次教学,并实行选课试听制度,不仅允许学生对同一门课程选听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的课程,也允许学生选听不同的分型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的兴趣点所在,也可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推行“一人一计划”制,而不是以专业行政班或教学班作为基本的管理单元。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型”转为“启发型”,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并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从而转化为能力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考试方法上,建立起与分型培养相对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制度,采取口试、讨论、答辩、论文、学习报告、过程考核、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彻底改革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能动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使其学会自我学习。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分型培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挥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按照人才分型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定位建立相应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将其分解于各教学环节、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课程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除常规的教学管理机构外,成立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使管理组织多元化;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信息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过程连续化、评价制度经常化;要建立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整改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构成闭环系统,使教学整改落实位,确保教学质量达到目标要求。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人才分型培养模式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地方本科院校应紧紧把握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根本,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分型培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进,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多样化的适用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精选】08-22

人才培养方案12-29

人才培养方案12-26

(优秀)人才培养方案11-20

人才培养方案(合集)11-20

[集合]人才培养方案12-24

人才培养方案【实用】12-25

人才培养方案【优选】12-30

[精品]人才培养方案03-24

(优)人才培养方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