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时间:2023-06-12 16:26:13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水土保持方案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水土保持方案4篇

水土保持方案 篇1

  一、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貌和破坏植被引发土壤侵蚀加剧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弃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组成,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地点为疏勒县巴合齐乡辖区河段,工程区内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环境因素影响,项目区以西北风为主,春季风速较大,灌区表层土壤干燥,常有沙尘天气,且天然植被无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生长缓慢,因此风蚀加剧,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会增加水土流失量;后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为土堤,抗冲能力差,因此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根据对主体工程报告的评估,对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前瞻预测,由于工程建设临时施工道路等原因,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对于施工料场和生活区,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主体工程报告,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主体工程布局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划分水土保持分区,主要分为河道护岸工程区、料场区、临时生产生活区和施工道路区共4个防治类型区。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应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内,即将主体工程布置设计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视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工程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区措施布局如下:①河道护岸工程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河道护岸工程,采用单排井柱加格宾石笼防冲顺坝护岸形式,对紊乱的河进行调整道,稳定主槽流路并减少河岸坍塌,进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②料场区。从专业料场购买河道护岸工程所需的卵石,本方案设计并不包括砂石料场进。③临时生产生活区。该区分布于河道工程区外,包括施工单位临时仓库、房屋、施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占地0.26hm2,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应予以拆除,产生的弃渣应就近回填到河道两岸的凹地,并对土地进行平整。④临时施工道路区。该去主要分布在河道堤防上和堤防外围,在施工期间应对经常路面进行洒水,确保路面不起尘土,严禁过往车辆随意碾压周边土地,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路面要求对路面进行找平处理,原有植被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

  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的特点,依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原则(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构建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该体系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和道路沿线建立边坡防护工程,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使新出现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拦蓄和集中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的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来对该区域进行绿化,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以及库区周围的绿化,也是先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然后采取植物措施,以保护新生地表,改善生态环境,并能够使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得以展现,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向主动开发治理的转变。盖孜河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产运行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均由42团负责,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工程占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监测,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等。

  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因施工期间会对原有植被及施工场地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扰动原地面致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水土流失,初步估计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5.36万元,即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5.36万元。该防洪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汛期洪水对项目区造成的各种危害,还能够间接提高灌区内的引水保证率,有效改善灌区灌溉条件,并对灌区内的部分盐渍化土地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该区域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小结

  综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开挖动土面较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构建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对各防治分区进行综合整治,人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5]。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属于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程,增设护岸后水流会集中归槽下泄,对下游地区水库蓄水及耕地灌溉均有利,以往42团盖孜河洪水灾害对农田、林带、交通要道、房屋等造成了很大危害,使得当地群众的的财产遭受损失,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该防洪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篇2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

  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1 基本情况

  1 . 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 森林茂密, 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失强度为1286 t/km2·a,属轻度流失区。

  1 . 2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00 m,防洪限制水位61.00 m,防洪高水位67.94 m,相应防洪库容3.10×108 m3,调节库容1.14×108m3,灌溉农田面积33 533.3 hm2,电站总装机容量49.5 MW;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量1.0 m3/s;通航过坝设施按100 t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4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该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42 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98835.78万元,总投资101 605.36万元。

  2 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2 310.14 hm2,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55.06×104 m3(松方)。经采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该工程施工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强度将由原来的1 286 t/km2·a增加到7000 t/km2·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达8.91×104 t~9.41×104 t。

  3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3 . 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81.1 hm2,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枢纽建筑物占地(17.5 hm2),弃渣场(29.4 hm2)、土料场(8.7 hm2)、石料场(2.4 hm2)、永久公路(4.8hm2)、施工临时占地(18.3 hm2)。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体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6个防治类型区,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

  3 . 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对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3 . 3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1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55.06×104 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3个弃渣场。

  (1)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1.5~2.0 km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4~60 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22.96×104 m3),因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对水库防洪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1.5km处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7 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5.0×104 m3,因为该弃渣场位于河道边,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材来源及施工条件,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4级建筑物,全长426 m,墙高5.5 m,底宽3.3 m,顶宽0.5 m,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0.5 m。墙体沿纵向每隔10~15 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2 cm,缝内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2~3 m设置<75 mm的PVC排水管,墙内管口设置反滤。挡渣墙经稳定应力分析,符合规范规定的稳定要求。此外,弃渣场地所在地区集雨面积0.145 km2,24 h设计最大清水流量0.296 m3/s,为避免渣场上游汇水对渣场的冲刷影响,需在弃渣堆积平台的内侧修筑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长468 m,断面型式为梯形,边坡系数m=1,粗糙系数n=0.014,底坡i=1/500,排水沟深h=0.6 m,下底宽b=0.5 m,上底宽B=1.7 m,在排水沟出水口设置浆砌块石水簸箕,坡比为1∶2,采用M7.5水泥砂浆块石砌筑,块石厚度在20 cm以上,露明面用1∶3水泥砂浆勾缝,底部卧浆,单层铺砌,土基应夯实,必要时按基底宽铺设人工基础。弃渣表面平整覆土后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草种为湿地松、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种(百喜草、结缕草、狗牙根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即隔行每隔4株湿地松种植1株木荷,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种采用条播,播间距为30 cm。

  (3)左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1.5 km处的河漫滩地(砂料场旁),地面高程53 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为27.7×104 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后,选用第二种方案,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1 m,由装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并将15×104 m3弃渣填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15×104 m3),其余12.1×104 m3弃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0.63 m,坡度约1∶200。经分析,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4 m×6 m,黄栀子株行距1.5 m×2 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 cm×20 cm×20 cm。

  3.3.2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2个,副坝用土料场有1个,均位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10个,均分布于相应堤防附近。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3 m,堆置边坡坡比控制在1∶2.0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0.3~0.5 m。

  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沟边坡系数m取值1.25,糙率n取值0.0275,底坡i取值1/600。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3.3.3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工程用石料场有2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0.3~0.6 km处和坝址右岸上游0.8 km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2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 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种采用播间距为30 cm的条播方式。

  3.3.4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会裸露,需作好开挖面防护。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裸露面积约150 m2,坡比小于1∶1.5,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裸露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混合草种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0.5~1 cm,播种量为15kg/hm2;枢纽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400 m2,这部分边坡裸露面因表面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1株,株距1 m,穴状整地规格为20 cm×20 cm×20 cm。

  3.3.5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0.2 km、进厂公路0.18 km、至副坝公路4.5 km及时对外公路4.7 km。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裸露面因表面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裸露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3 m,穴状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40 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3.3.6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 m×6 m,黄栀子株行距1.5 m×2 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cm×20 cm×20 cm。

  4 结论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039.94万元,各项费用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46.12万元、工程措施449.91万元、植物措施83.85万元、临时工程93.13万元、独立费用46.72万元、预备费20.21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裸露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90%;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 000 t/km2·a减少至500 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着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方案 篇3

  一、前言

  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

  1.组织领导。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3.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情况。

  4.建设过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5.建设监理。包括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监理制度、机构、人员、检测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情况。

  6、工程投资。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安排,概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变更情况,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护工程等的类型、数量,与设计工程量增减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的.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管理运行的建议。

  五、运行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维修养护责任、办法。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六、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批复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审批文件。

  4.投资到位及使用情况说明。

  5.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

  6.主体工程总平面图。

水土保持方案 篇4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84.9km2。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1.2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8.96km,新建堤防长度14.65km。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设14.65km;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30471.21万元。

  2、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

  3.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127.06hm2。

  3.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32.65hm2。

  3.3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59.72万m3、弃土弃渣111.05万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23176.23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2101.08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 分区治理原则;⑵ 互补性原则;⑶ “五定”原则;⑷ 效益优先原则;⑸ 绿化美化原则。

  4.2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2.1主体工程区。本方案补充在河道开挖边坡坡顶布设排水沟,将山体汇水排至附近沟渠,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施工前首先沿征地红线设置临时编织土袋挡墙和临时土质排水沟,沿排水沟每200m设置临时土质沉砂池一个;雨天准备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开挖回填坡面以及堆土、堆料。

  对堤防背水坡脚平地破坏范围裸露地表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恢复绿化,草籽选择狗牙根、百喜草(配比7:3)。

  4.2.2 弃渣场区。根据工程建设的弃渣方量以及弃渣路线距离,经实地踏勘,本工程布置了7个弃渣场,全部位于河道两岸的鱼塘和坑洼地。本方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

  工程措施:弃渣结束后,沿弃渣场四周修筑排水沟,排水出口设置沉砂池。

  植物措施:根据大亚湾区对于该片区的规划,坪山河两岸以商住用地为主。因此,弃渣结束后,对渣场进行土地整治覆30cm厚表土,并撒播草籽绿化。

  临时措施:根据弃渣场后期绿化覆土的需求量,将主体工程区清理的表土,临时堆放在弃渣场,在堆土四周设置0.8m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4.2.3 取土场区。取土场为上一村一个小山包,现状为桉树林,植被覆盖良好。

  工程措施:取土场取土前进行表土剥离,取土结束后,取土平台四周和取土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组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植物措施:取土结束后于开采迹地覆盖表土0.3m,并植树种草绿化。取土边坡坡高为8m,坡度为1:1.5,坡脚种植爬山虎。

  临时措施:对剥离的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四周设置0.8m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4.2.4临时施工道路。拟在临时施工道路两侧开挖土质排水沟,每200m设置土质沉砂池一个,以避免汇水对路面的冲刷及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影响。工程完工后,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绿化。

  4.2.5施工营造区。施工前沿施工区四周设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处设砖砌沉沙池。施工结束后,施工结束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并植树种草绿化。

【水土保持方案】相关文章:

水土保持方案01-25

【精选】水土保持方案4篇05-19

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19

【精选】水土保持方案三篇05-27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3-06

水土保持方案(精选15篇)01-11

水土保持方案15篇01-25

精选水土保持方案三篇10-22

水土保持方案五篇10-25

水土保持方案四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