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9-06 11:09:08 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华)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华)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教学设计:

  一、朗读思考: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二、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三、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

  2、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主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3、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四、讨论: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五、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姓名,单位,职称(可选)

  学生:某某学校某年级某班

  教材: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课时:所需课时,如果是多课时或多课时中的其中一个课时,需注明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包括:所在单元的整体分析、某一节课的具体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先简要描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分条目详细编写教学(学习目标),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个别学科也可以按照其他维度编写教学(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四、学习者分析

  说明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习风格等,注重将学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如:学生有怎样的特点,使得案例所设计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可行,学生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条件,使得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如需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使用文字编辑工具处理信息等)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学具及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以信息化资源和工具为主,包括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学习环境(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课件情况、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或教具、学具等。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七、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八、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九、教学评价设计

  无特殊要求的也可以不设此项。如需要评价量表、工具,可说明是如何设计并使用的。

  十、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

  案例设计的基本理念或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也就是:课前设计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展开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未预期事件)?现场是怎样做出决策的?效果如何?

  自己评价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改进的想法等。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

  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4、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5、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6、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注意词语间的搭配与词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带点字的拼音比较不同,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准确发音,说好普通话。

  2、通过填写恰当的词语,让学生正确地搭配词语,积累和简单运用词语。

  3、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辨析、简单的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实践活动8。

  二、读词语。

  1、指名读,注意词语中带点字的拼音。

  2、比较,有什么不同。

  3、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教师指导。丰富积累,学会运用。 四、选词填空。

  1、指名读所给词语,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辨析词义,学会运用。)

  2、独立填写。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6、12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句中词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帮助准确地表达句意。

  2、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口头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够结合短文内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

  一、修改病句。

  1、指名读懂句子,找准病处。

  2、明白病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

  3、默读复查。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整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正确、流利,理解短文的意思。)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阴凉鱼被海豚捉到后是怎样逃脱的?(明白阴凉鱼求生的方法,学会根据课后练习题阅读短文。)

  4、再读短文。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3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上网收集有关机器人、新科技材料、太阳系和太空人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根据已经有的资料确定小报的内容,整理材料。 教学重点:搜集资料,整理材料。 教学难点:对已有资料进行再加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科技与环保方面的课文,我想大家肯定还有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的。

  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上网搜集。

  2、互相交流,记录资料。

  三、确定科技小报的内容。

  1、根据所给资料,确定本期小报的主题。

  2、围绕主题,选择资料。

  3、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完成组织资料。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进一步完善资料的编辑。

  第四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6、16

  教学目标:

  1、全班交流,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2、设计版面,完成小报的设计。

  3、展览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大家都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完善。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互相评议。

  二、评议修改写作内容。

  1、自愿介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2、全班评议,交流。

  3、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设计版面,完成小报。

  1、小组交流,把版面设计合理,完成绘制。

  2、填充内容。

  四、展示交流。

  1、自愿汇报,介绍。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水》,作家马朝虎在《水》一文中,以回忆的笔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特殊的图画,一群特殊的人们,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出示: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繁星》

  (指名两位读)

  2、是啊,童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水就是马朝虎的童年梦,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引说“缺水的地方”,水成了——。请我喝水,不如——,所以童年的我有个最大的期盼,谁知道?(雨天洗澡、)在炎炎的夏天希望——(勺水纳凉)

  二、体悟水的珍贵

  1、为什么下雨天和纳凉让我们如此期盼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去品读这段生活的滋味。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字中的画面。(生自由读书)

  2、这段文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请你有文中的词语来说,你会选择什么词?(欣喜、欢乐、痛快)

  3、一场雨,让哪些人如此的痛快呢?雨中的人们是如何的兴奋和痛快?如果你再次走进这段文字,仔子细细地朗读,你会对雨中的这种兴奋和痛快感受得更深刻。(学生再次大声的读)(出示)

  交流:

  (1)“脱得光溜溜的”:

  师:全身光溜溜的,这时,孩子们眼中只有……(生:水)心里面也只有……(水)

  (2)“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读(示范)生读

  师:会读书的孩子,不仅从文字中看到画面,还能听到文字背后的声音,雨中的孩子在叫什么?喊什么?(真痛快,下雨天终于来了,我终于洗到澡啦……)

  提示:把你高兴的劲儿说出来。大声喊。

  (3)我们一起把高兴的劲儿读出来(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4)你还从她朗读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痛快和兴奋?(生谈)

  师:作者说“我们在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什么叫“尽情的享受”?(想怎样就怎样)

  师:全身“脱的光溜溜的”叫……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就叫做……“仰起头大口地吃着来自空中的水”也叫做……

  (5)引读:一场雨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引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6)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看到一位老人他用枯瘦的手接着天空中的水,喃喃地说"终于下雨了")

  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位姑娘,他正在洗去脸上积了多日的污垢,正在拢一拢秀发;我看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光着上身,举着双臂,大声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你还看到了什么?(我还看到了树,正在咕咕地喝着水。我还看到牛羊们都跑出来,仰着头喝水)

  (7)同学们,这不就是雨中的一场狂欢吗?干裂的土地,黝黑的身体,想啊,盼啊,什么时候能下场雨啊,你听,哗啦啦,下雨啦,让我们一起投入这欢快的雨中吧。(配乐朗读)

  4、如果没有这样一天天的期盼,没有这样一日日的渴望,也就没有下雨天如此的痛快,这样的日子就象我们过节一样,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那么在炎炎的.烈日中我们又期盼什么呢?(用一勺水冲凉)

  (1)母亲的一勺水,到底给我们四兄弟带来什么不一样特殊的感受呢?读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听好要求,读出自己,想象文中人物的体会,第二争取读出问题就更好了,第三,做好批注。写在旁边。

  (出示: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做好批注)

  (2)这勺水到底给我们带来怎么样奇妙的感受呢?谁先来。(交流)

  哪些同学对他这句话也有感受的?(每一寸皮肤都在渴望着水……)

  这是何等的满足?还有,吗?

  师:凉凉的风加上凉凉的水,感觉好极了。

  生:……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的水,母亲很节约水资源。

  师:你感受到水的气息了吗?(感受到干渴)全身的毛孔都充满了对水的渴望。

  生:母亲……“饿坏了。我感觉到我们对水的渴望不仅是渴,而且是饿。

  师:(引读)

  师:“饿“了,真的”饿“了,真的”饿“坏了。同学们,你们看,因为饿坏了,。才有了着期盼的眼神,因为饿坏了,才有了排队取水的耐心,才因为饿坏了,有了这一路挑水的艰辛,更有了雨天洗澡,勺水纳凉的舒心。水就象可爱的小精灵在逗弄着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再让我们轻轻读读这种饿坏的感觉!(配乐朗读)

  师:其实这段话也打动了老师,瞧,老师把它改成了一首诗,想听听吗?(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觉?(水太珍贵了)

  (3)一勺水令我们有了非常幸福的感觉,我们不难发现,这里虽然缺水,但他们却充满快乐、幸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幸福。再来读读冰心的小诗。你一定更有感悟。(配乐齐读)

  (4)水是珍贵的,这与水有关的童年也是(引说)——珍贵的。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珍惜水,从我做起)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插叙的写法。

  2、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主问题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

  启导激趣──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进程及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观察及思考启导激趣互动提问。听取;谈经历;初步感受。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提出主问题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视、指导、鼓励速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班上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插叙的写作方法。(训练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精读感悟提出主问题2:

  我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爸、我、万芳……)巡视引导。

  评价激励。分组小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评价人物;笔记;朗读展示(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认识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态度和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提出主问题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请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处理这件事情?点评、激励。

  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友谊的关系,培养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插叙)交流

  羚羊木雕万芳和“我”换裤子(形影不离)沟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和谐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井能用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4.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5.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透影胶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用投影仪打出)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36°,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5cm、3cm,求矩形的周长。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3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4-39,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三)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

  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

  师:观察图4-40,菱形ABCD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如果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b,则菱形的面积为什么?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图4-4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4-42,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ABC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小结:(打出投影)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菱形性质: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四)练习

  教材P.153中1、2、3.

  (五)作业

  教材P.160中6、7、8;P.192中1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交点的横坐标.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交点的横坐标.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2、新课讲解

  例题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 (m )与运动时间t (s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h =-5t 2+v 0t +h 0表示,其中h 0(m)是抛出时的高度,v 0(m/s )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40m/s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那么

  (1)h与t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小组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1)h与t的关系式是h =-5 t 2+v 0t +h 0,其中的v 0为40m/s,小球从地面抛起,所以h 0=0.把v 0,h 0带入上式即可

  求出h与t的关系式h =-5t 2+40t

  (2)小球落地时h为0,所以只要令h =-5t 2+v 0t +h 0中的h=0求出t即可.也就是

  -5t 2+40t=0

  t 2-8t=0

  t(t- 8)=0

  t=0或t=8

  t=0时是小球没抛时的时间,t=8是小球落地时的时间.也可以观察图像,从图像上可看到t =8时小球落地.议一议

  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的图像如下图所示(1)每个图像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的图像y=ax2+bx+c与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解答如下:

  (1)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的图像与x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两个根0,-2 ;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3)从图像和讨论知,二次函数y=x2+2x与x轴有两个交点(0,0),(-2,0),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

  二次函数y=x2-2x+1的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1,0),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二次函数y=x2-2x +2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小结: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焦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 =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各抛物线是否与x轴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 (1)y=6x2-2x+1 (2)y=-15x2+14x+8 (3)y=x2-4x+4

  2、已知抛物线y=x2-6x+a的顶点在x轴上,则a= ;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3、已知抛物线y=x2-3x+a+1与x轴最多只有一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4、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2,0),(3,0),则p=,q= . 5.已知抛物线y=-2(x+1)2+8 ①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②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6、抛物线y=a x2+bx+c(a0)的图象全部在轴下方的条件是( ) (A) a0 b2-4ac0(B)a0 b2-4ac0

  (B) (C)a0 b2- 4ac0 (D)a0 b2-4ac0

  想一想

  在本节一开始的小球上抛问题中,何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交流:在式子h =-5t 2+v 0t +h 0中v 0为40m/s,h 0=0,h=60 m,代入上式得

  -5t 2+40t=60

  t 28t+12=0

  t=2或t=6因此当小球离开地面2秒和6秒时,高度是6 0 m.课堂练习72页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x1、x2,则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A(x1,0 ),B( x2,0 )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与二次三项式ax2+bx+c及二次函数y=ax2+bx+c这三个二次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3、二次函数y=ax2+bx+c何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小园、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从课文第2—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3、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积累不同的比喻词。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听写。

  3、小组合作,讨论课后习题。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检查反馈一:你认为哪个生字最难记,说一说。

  2、检查反馈二: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最想说?

  3、检查反馈三:你最喜欢读哪一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检查反馈四: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抓住了哪个词来写?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篇课文。(诸如:抓中心词——诱人,找“诱人”的语句:抓中心句,画一幅幅四季图:……)

  5、检查反馈五:课后习题。重点是第2题,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五、熟读课文,自选默写。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1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①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②语言要简练。

  二、指导方法。

  怎样缩写呢?讨论后板书: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1.读《景阳冈》原文。

  2.读缩写后的《景阳冈》,对比缩写后的有什么区别。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讨论:主要内容。

  次要内容:其他介绍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①把重点内容画上线。

  ②概括练习。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一):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交流汇报(于两周后进行,需二课时)

  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人不得超过2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

  2.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担任。

  3.学生分组汇报,在交流会上扼要介绍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配以课件),并回答师生评委和其他同学就调查报告所提出的问题。

  4.两组分别向师生组成的评委会提交调查报告,评委会从报告的材料、数据、采访范围、观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根据交流会的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完善调查报告,在广播或宣传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引起大家的警醒。

  评价的维度: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学生探究水平,小组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的转变。

  小组成员分工表:

  组别探究任务

  组长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成员调查情况说明:

  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

  成员收获自评:(请小组讨论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项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况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很少。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较多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调查情况范围小,不深入。范围较小,不深入。范围一般,不够深入。范围较广,有一定深度。范围广,调查深入。

  调查报告条理不够清晰,数据、事例不够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较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够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较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况未按时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时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质量较高。

  注:计算总分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学的评分各占20%,评委会的评分占60%。

  七、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举行,使同学们既学到一些关于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思,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彻底革除不良习气,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文明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3

  教学是教师遵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有一定的规律,教学工作应当符合而不能违反教学规律。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约定俗成制定的通常实行的规则。

  教学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一般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听评课、教研与科研等环节,为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现制定《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并公布实行,作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一、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教研组、教师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工作意见”以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等,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按照要求应先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在开学前制定。

  (一)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2、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和要求。

  3、确定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与要求。

  4、确立教改方向,确定教改课题与实验教师人选,提出教改要求。

  5、确定期中、期末考试阅卷要求,以及复习的内容与要求。

  6、确定教师业务进修的目标,提出业务进修的要求。

  7、确立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确定校本教材开发教师人选,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求。

  (二)教研组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突出学科特点,确定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提出具体的措施与要求。

  2、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3、落实教改课题、教改内容、教改人员,制定教改实施方案。

  4、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5、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师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使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

  2、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的“教学工作意见”以及学校、教研组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所任班级的教学目标、任务。

  3、分单元或章节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提出增删或改进意见。

  4、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拟定教学进度表。

  5、提出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6、确定本学期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教研、教改课题与实施方案。

  7、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

  8、学年(或学期)结束时写出教学、教研、教改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五有”:腹中有书,脑中有纲,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坚持集体备课。

  (一)备教材

  1、钻研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明确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学科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学科教学上的特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2、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3、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智能培养要点。

  4、初中理、化、生学科和小学科学学科要备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5、阅读有关参考书籍,写出札记,积累资料。

  (二)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关注个体差异,预见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科学引导学生探究的实施方案。

  2、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学习的主人。

  3、指导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备教法

  1、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的规律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由近及远、由此及彼。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教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2、恰当、准确、合理地使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实用、直观、高效的目的。

  3、加强学生动手实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四)备作业

  1、作业设计要科学灵活,分层次、有特色,精选习题,安排好基础题、综合题、必做题、选做题。

  2、要认真审查作业的题量和难度,对作业质量要提出规范要求。

  (五)坚持集体备课

  1、各备课组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一般每周一次,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应围绕中心发言人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对教学目的、内容、进度、重点、难点、作业题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个性化备课,突出活动式备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可以百花齐放。

  3、教师要提前写出分课时教案。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材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鼓励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电子教案的方式呈现。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没有教案不能上课。对教案,青年教师要详细写;教龄较长的教师可以简明扼要地写;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要写出特色。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的、要求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体现学科素质教育和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好教学,采取恰当形式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及时向学生公布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授课计划,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四)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究知识。

  (五)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六)教师要用普通话授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课堂上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汉字、外语及各种符号书写要规范。

  (七)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擅离课堂,课堂上关掉手机,不中途离开教室接听电话、接待客人或从事其它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换课。准时下课,不提早下课或拖堂。

  (八)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教态亲切自然。

  (九)要讲求效果。做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十)实验课、信息技术课及使用语音室的英语课上课前要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课后做好使用记录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好设备,对损坏设备现象按照规定进行赔偿或及修理。

  (十一)教师要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教学过程。

  四、作业批改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作业的实用性。有的学科中存在两套作业的现象,一套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对作业的检查,学生基本上都已经会了,然后抄在作业本上;另一套是教师实际训练学生用的,这样也实际上加重了师生不必要负担。

  (二)注意作业的层次性。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一些分层作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三)注意作业的多样性。作业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应该有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

  (四)注意合理的作业量和适宜的难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数量要适当,尽量在课堂完成的不要拖到课下。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半小时。

  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一)批改作业要及时,不积压。提倡教师全批、面批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

  (二)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写好批改标记,写出适宜的批改评语。

  (三)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评分和批语书写应规范。不使用训斥性的符号和批语,不以作业压学生、罚学生,不撕毁学生作业本。

  (四)批改作业要广泛使用批改符号。符号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改正错误。

  (五)批改要及时作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载与分析,以便及时地、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批改要及时讲评,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教师及时做好订正后的批改。

  五、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有效措施。

  (一)课外辅导要有计划,有对象。教师不得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

  (二)课外辅导重点在“两头”:促差生过关,鼓励优等生冒尖。

  (三)第二课堂以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做到“五定”(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辅导教师)。每学期初要根据“五定”制定活动计划,报教导处批准后执行。每学期末要进行总结评比。

  (四)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科学运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和网络的能力。

  六、复习与考试

  (一)期中期末要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经过复习才能考试。

  (二)复习要有计划,要规定复习内容,明确时间安排,确立奋斗目标,提出复习措施。

  (三)学生成绩的考查一般包括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查。平时考查除作业检查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和单元(章)检测。

  (四)期中、期末考查,试题要以大纲、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为据,以“双基”为主,也要有一定比例的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性试题。

  (五)要严格执行考试规则,严肃考风考纪,保证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六)考试完毕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按学校要求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写好讲评课教案,给学生及时讲评。

  七、听评课

  听课、评课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对比查找教学差异,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听评课的基本要求是:

  (一)听评课要有一定的主题,不能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弄虚作假。

  (二)听课与评课要有机结合,听评课要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只听不评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听评课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解决几个问题。通过听评课,授课者和听课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八、教研与科研

  (一)各校要成立5-7人的教科组,并以教科组为主体,与年级组、教研组构成职能互补、协调一致的科研管理网络。

  (二)教科组要先行一步,学习教育理论,选定教改课题,选出精华提供给年级组、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具体落实科研内容,组织实施。

  (三)教科组还要负责对各类研究课题的管理、指导,帮助总结经验,负责科研成果的鉴定。

  (四)学校要创设大搞科研的氛围,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五)要强化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各教研组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计划,做到课题、任务、时间、人员四落实。

  (六)要求教师人人都建立“三本”: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本、教学反思札记本、专业知识集锦本;每个教师人手一份专业报刊;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或教改实验总结。

  (七)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予以肯定和奖励。

  (八)学校对重点科研课题要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订阅资料、购买图书、配备仪器等。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4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1.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

  第二课时(习作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9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04-13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04-1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06-06

《尊严》教学设计方案05-3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8-2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0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