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时间:2024-04-07 13:26:5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面是小编给你到来的关于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建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

  为全面有效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拓展新空间、搭建新平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二)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区位布局

  (一)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含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

  (二)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郑州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在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开封片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按海关监管方式划分,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创新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模式,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

  完善“一口受理”服务模式,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精简投资项目准入阶段的相关手续,探索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新模式。

  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探索实行先建后验的管理模式。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探索实行“多证合一”模式,积极推动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使用电子营业执照。

  将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资产评估、鉴定、咨询等职能逐步交由法律、会计、信用等专业服务机构承担。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完善纠纷调解、援助、仲裁工作机制。

  2.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提高行政透明度,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各部门间依法履职信息的联通和共享。

  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

  选择重点敏感产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社会监督举报机制,探索试行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配合商务部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

  建立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统筹多元化监管力量,整合监管信息,打造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

  3.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河南省依法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完善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推动税收服务创新,包括一窗国地办税、一厅自助办理、培训辅导点单、缴纳方式多元、业务自主预约、税银信息互动、税收遵从合作、创新网上服务等举措。

  建立自贸试验区综合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深化改革量化指标体系,加快形成更有吸引力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二)扩大投资领域开放

  4.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由自贸试验区负责办理。

  进一步减少或取消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做好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

  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综合质量。

  大力引进国际组织和机构、金融总部、区域性总部入驻自贸试验区。

  外商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

  探索强化外商投资实际控制人管理,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用,提升外商投资全周期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

  5.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

  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

  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属省级管理权限的,由自贸试验区负责备案管理。

  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

  完善“走出去”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与港澳在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

  (三)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6.完善外贸发展载体。

  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支持拓展新的交易品种,促进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

  探索建立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和海关监管制度。

  在总结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经验基础上,鼓励国内期货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期货保税交易、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的品种。

  搭建便利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业。

  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制度和重点产业快速协同保护机制。

  探索建设中部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快建设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深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功能拓展。

  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出口退税申报功能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项目。

  加快形成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的标准化制度规范,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

  7.拓展新型贸易方式。

  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金融、文化创意、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外包发展。

  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飞机及零部件维修试点。

  按照公平竞争原则,依托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相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物流等支撑系统,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加快融入境外零售体系,探索建设全球性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

  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辐射能力和技术溢出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加工贸易发展,搭建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后续服务基地。

  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打造质量标准品牌新高地。

  积极发展离岸贸易。

  推动转口贸易发展,依托国际空港、陆港和各类口岸,完善国际中转集拼和国际转口贸易枢纽功能。

  8.创新通关监管机制。

  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

  在确保有效监管前提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

  鼓励企业参与“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等监管制度创新试点。

  按照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和最大便利化的原则,一线主要实施进出境现场检疫、查验及处理;二线主要实施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及实验室检测,维护质量安全。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进出口和运输工具进出境的应用功能,进一步优化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实现贸易许可、资质登记等平台功能,将涉及贸易监管的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平台。

  完善通关合作机制,开展货物通关、贸易统计、“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合作,逐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推进自贸试验区内各区域之间通关一体化。

  支持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供应链安全便利合作。

  (四)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9.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

  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在真实、合法交易基础上,自贸试验区内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为A类企业的外汇收入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

  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有序开放,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纯中资民营企业在自贸试验区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探索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市场。

  允许外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外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

  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放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准入条件。

  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支持保险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特殊风险分散机制,加大再保险对巨灾保险、特殊风险的保险保障力度。

  取消对自贸试验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省级保监机构实施备案管理。

  10.拓展金融服务功能。

  拓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线上融资及担保方式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拓宽服务领域。

  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科技金融,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争取纳入投贷联动试点。

  创建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一卡通”示范区。

  进一步简化资金池管理,允许经银行审核真实、合法的电子单证办理经常项目集中收付汇、轧差净额结算业务。

  进一步推进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由自贸试验区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同级国家税务局审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融资租赁企业设立和变更的备案制度、违反行业管理规定的处罚制度、失信和经营异常企业公示制度、属地监管部门对企业定期抽查检查制度。

  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设立项目公司开展飞机、工程机械、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支持商业保理业务发展,探索适合商业保理发展的监管模式。

  银行按照“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的展业三原则办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手续。

  11.推动跨境投融资创新。

  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在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前提下,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贷款、发债等形式从境外自主融入本外币资金,拓宽境外资金回流渠道。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可按有关规定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

  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互认条件的基金产品参与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互认。

  12.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对持有各类牌照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机制,健全符合自贸试验区内金融业发展实际的监控指标,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协调与合作,确保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风险可控。

  逐步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

  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五)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物流枢纽功能

  13.畅通国际交通物流通道。

  增加国际货运航线航班,构建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空中通道。

  积极探索以郑州和国外重要枢纽城市协同联动的国内国外“双枢纽”发展模式。

  依托陆桥通道,加密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中欧班列(郑州),支持开展拼箱、集装箱分装大型设备、国际邮运业务,允许在国内沿线口岸和郑州国际陆港之间开展进出口集装箱加挂业务试点;开通至沿海港口的快捷货运列车,构建东联西进、陆海相通的国际运输通道。

  完善促进国际便利化运输的相关政策和双边运输合作机制,增加便利运输协定的过境站点和运输线路,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建设。

  支持建设自贸试验区至我国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直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丝绸之路”,推动国际交通物流通道建设。

  14.完善国内陆空集疏网络。

  鼓励快递企业利用铁路运送快件,配套建设快件物流基地,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郑州建设全国快递中转集散中心,打造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的4小时快件集疏网络。

  支持国内外快递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办理符合条件的国际快件属地报关报检业务。

  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加快普及公路甩挂运输,扩大“卡车航班”覆盖范围和运营规模,构建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范围的公路集疏圈。

  支持周边省市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专属物流园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

  加密完善至国内热点城市的“空中快线”,鼓励发展全货机航班、腹舱货运,构建长距离航空集疏网。

  15.开展多式联运先行示范。

  发展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多式联运。

  建立健全适合内陆多式联运的标准规范和服务规则,加强与国际联运规则的相互衔接。

  鼓励企业间联盟合作,率先突破陆空联运、公铁联运,试点推进快件空铁联运,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

  在交通运输领域,完善快件处理设施和绿色通道。

  拓展郑州机场“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增加国际中转集拼航线和试点企业。

  支持设立国际航空运输服务企业,在条件具备时,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及集拼业务。

  依托航空和铁路口岸,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协调联动,创新多式联运(内陆型)监管模式,推进铁路舱单与海运、公路、航空舱单共享和舱单分拨、分拆、合并。

  建设承载“一单制”电子标签赋码及信息汇集、共享、监测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

  在执行现行税收政策前提下,提升超大超限货物的通关、运输、口岸服务等综合能力。

  推进跨方式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应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运载单元。

  16.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

  积极引入基地航空公司和国内外知名物流集成商。

  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国航空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开展国际航班代码共享。

  探索与国际枢纽机场建立航空货运联盟,在航线网络、货品、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支持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维修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生产所需的进口机器、设备予以免税。

  对注册在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等大型设备涉及跨关区的,在确保有效监管和执行现行相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按物流实际需要,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

  17.推进内陆口岸经济创新发展。

  依托自贸试验区带动郑州航空和铁路国际枢纽口岸建设,支持设立药品、进境植物种苗、木材等指定口岸,提升进境粮食、进口肉类等口岸运营水平,促进各类口岸与物流、贸易联动发展,形成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口岸开放新格局。

  探索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销售服务“两头在区”、中间加工环节在外的企业集聚模式,优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布局,打造高质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建设中西部制造业总部基地。

  支持开展进境邮件“一点通关、分拨全国”,研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商业快件及邮政包裹搭乘中欧班列(郑州)出口等业务。

  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政策优势,促进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售后维修中心。

  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18.促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国际航空网络和文化旅游优势,积极吸引国际高端医疗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以健康检查、慢病治疗康复、中医养生保健、整形美容、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和孵化为重点,培育康复、健身、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鼓励自贸试验区在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和确定收费标准等方面先行试点。

  鼓励社会资本在自贸试验区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按照现行干细胞临床研究规定开展相关工作。

  允许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19.培育“一带一路”合作交流新优势。

  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重点在农业、矿业、装备制造、物流、工程承包、科技教育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建设服务于内陆地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窗口,探索内外贸相互促进机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城市产能合作机制,吸引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建设一批双向合作经贸产业园区。

  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机制,推进文化传承和开发,完善服务链条,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食品、农产品及水产品的快速检验检疫模式,优化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程序。

  支持河南省与教育部在自贸试验区合作共建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示范性合作办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奖学金支持力度。

  积极为经贸类团组和企业人员出国(境)提供便利。

  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落实人才签证实施细则,明确外国人才申请和取得人才签证的标准条件和办理程序。

  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为高层次人才入出境、工作、在华停居留提供便利。

  允许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自贸试验区工作。

  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语言学习机会,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外国人才更好融入中国社会。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法制保障

  自贸试验区需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

  各有关部门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在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试点、加大压力测试、加强监管、防控风险,做好与相关法律立改废释的衔接,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

  河南省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试验区管理制度。

  (二)完善配套税收政策

  落实现有相关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支持促进作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试点的税收政策原则上可在自贸试验区进行试点,其中促进贸易的选择性征收关税、其他相关进出口税收等政策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试点。

  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范围和税收政策适用范围维持不变。

  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的税收政策。

  (三)加强组织实施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下,由河南省完善试点任务组织实施保障机制,按照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率先突破、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加强指导和服务,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把自贸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

  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思路、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要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好对比试验和互补试验;要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实,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四)总结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自贸试验区要及时总结改革创新经验和成果。

  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会同河南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总结评估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试点任务实施效果,加强各领域试点经验系统集成,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

  对试点效果好、风险可控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实施分类审查程序后复制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相关文章: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0-05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0-05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05-25

2023关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11-02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全文)05-29

2023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11-02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06-15

2016年广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全文01-05

关于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