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时间:2024-11-21 09:17:57 方案 我要投稿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荐)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荐)

  摘要:在山区等地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不规范操作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其中山体滑坡就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不仅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威胁,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也是较大的。为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山体的稳固性,从而降低损失和伤亡几率。

  关键词:山体滑坡;成因;防控措施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复杂,在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时,产生的威胁也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西北、西南等山体结构较多区域,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为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就有必要对山体滑坡展开进一步研究,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措施,以推动区域的良好发展。

  1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沿着柔软结构部分滑落的一种现象,该现象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整个山体,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2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

  2.1地质地貌变动影响

  地质地貌变动引发的山体滑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地质构造发生改变,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无法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岩土体发生断裂后,会顺着斜坡角度逐渐滚落向下,形成山体滑坡,威胁了下面居民的安全;二是在降雨环境下,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下的土体会因为雨水重力作用,产生不规则的裂缝,雨水会顺着裂缝流入内部,增加山体滑坡的概率;三是地形地貌在达到固定条件后,会发生山体滑坡情况[1];四是山体周边或自身存在建设活动,在长时间开挖作业下,山体稳定性势必会受到威胁,出现滑坡现象,但该情况不适用于平原地质结构带。

  2.2降水影响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有一部分是降雨导致的。对于降雨量较多的山区,雨水渗透到岩土体内部后,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增加岩土体的自重,在超出可承受范围后,岩土体会发生断裂,并顺着山体坡度逐渐向下滚落,形成山体滑坡。另外,雨水长时间浸泡在滑坡地带,在雨水侵蚀作业下,岩土体坚硬程度逐渐减弱,岩土体内部颗粒结构会发生变化,整体的抗剪能力变弱,在外界作用下,产生山体滑坡灾害。

  2.3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指的是人力作用下开展的各种挖掘作业,尤其是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因为过度作业很容易破坏土体原本结构,在外力增加的情况下,不稳定岩土体会发生坠落,产生滑坡风险。如在公路或水道建设中,存在较多的开凿工序,外力影响,使得山体原本结构遭到破坏,极易产生山体滑坡,对下方作业人员及周边村庄构成威胁。另外,坡脚开挖作业也会引起山体滑坡。

  3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3.1加大地质灾害勘察力度

  为避免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勘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勘察了解地质地貌特征,分析灾害出现的可能,提前开展预防工作,从而降低危险系数。在地质灾害勘察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一是浅层地震映像法。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人工激发地震波。由于地震波在不同岩层结构中的传播频率不同,所以技术人员可以对传播频率进行采集与分析,精确判断浅层地质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类型与危害程度。在浅层地震映像法的实际运用中,可以采用同样的偏移距对各个测点波形予以激发和接收,并如实记录时间变化,绘制时间图谱,对浅层地质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

  二是高密度电阻率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地下电性异常体形态变化特征,判断地层是否存在问题。该方法具有密度大、工作效率高、测量点距小等优势特征,能够准确了解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特点。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则需要采取一次性电极布设的方式控制电极带来的故障问题,提高测量精确度。

  三是GPS物探法。该方法精准度高、操作简单便利,且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获取数据具有实时性特征,确保了勘测结果的可靠性。但是GPS物探法的应用也要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浅层地质位移速率、山体滑坡监测频率及复测周期等各方面条件之间的关系,优化监测流程,缩减投资成本。

  3.2减压脚的科学设置

  山体滑坡的产生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坡体自身抗滑力下降导致的。对此,可设置减压脚来增大滑动阻力,阻止下落的可能。减压脚的设置是在坡体驱滑段内消减土石结构,利用这些消减出来的土石结构阻止岩土体下滑,增加下滑阻力,防治山体滑坡带来的危险。在减压脚设置中,消减土石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准确计算。

  3.3挡土墙支挡

  挡土墙的设置是开展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措施。挡土墙建设中选用的材料以块石、片石、条石为主,在结构设置中,会根据山体具体情况,作科学选择,以发挥挡土墙的作用优势,科學阻挡下滑岩土体结构。目前,常见的挡土墙形式主要包括如下四种:混凝土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块石抗滑挡土墙和浆砌抗滑挡土墙。以块石抗滑挡土墙形式为例,多建设在坡体边缘区域,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山体滑坡。

  3.4做好区域检测工作

  该方法针对的是曾经出现过山体滑坡灾害问题的区域,在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快速抵达现场,协助救援部队开展救援工作,实施现场实地勘察作业,对山体滑坡出现区域,区域内的地质结构特征、山体滑坡出现原因等进行详细了解和记录,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预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再次发生的可能及发生频率,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支持。在山体滑坡区域检测工作中,要从宏观角度展开综合分析与探讨,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和指导工作,注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检测设备及方法的选择也必须作出精准判断,以免产生偏差。

  3.5做好山体滑坡现场警戒和疏散

  在山体滑坡现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后,需采取多样化手段,对现场情况加以详细了解,同时与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获取精准的地形图及资料,通过详细沟通,了解灾害现场的实际特征,对已经发生及可能发生的情况予以快速整理和上报,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在山体滑坡现场周边,应设置警戒线,禁止非参与人员进入,并且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快速通知周边居民安全撤离,以免山体滑坡的再次波动造成人员伤亡。

  3.6排水沟的科学设置

  岩土体中含水量过高也会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为此,就需要结合山体结构特征合理设置排水沟,及时将岩土体中含有的水分排出,确保岩体土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可能。排水沟设置中要做好引水方向、截面尺寸的规划计算,且要求设置的排水沟与该区域情况相符合,以免带来其他隐患问题。通常情况下,排水沟尺寸为:宽0.4米,深0.5米,坡度比例1:3。排水沟的形状可选择树枝状,快速引出水分,从而保障山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获知,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极大,在实际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理方案和措施,合理的设置排水沟,注重山体滑坡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且科学设置减压脚,以此确保山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山体滑坡发生几率,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相关文章: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09-27

山体滑坡心得体会06-12

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理方案12-31

滑坡体治理施工方案11-12

滑坡治理工程协议书03-14

关于“西樵山的山体滑坡”的调查报告精选08-03

山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0-18

山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08-16

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