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设计

时间:2022-10-07 18:33:13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设计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效率比较高。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比较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数学模型,没有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优化的数学思想;“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数学模型认识。

  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教学被激活和拓展的源泉活水,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给学生“探索”和“交流”提供了可能。

  探索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深层次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探索者,内心都有揭开数学问题的强烈欲望,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精神追求。“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索”给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理想”提供了时空。

  交流是人的心理渴望。自主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学生,必然想把自己的办法展示给别人,这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能力被别人欣赏,才华被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总有一种展示个人价值心理需要。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经过冥思苦想,渴望知道别人是解决的。“交流”给学生搭建了经验分享的平台。

  需要指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本身也是探索的结果;探索过程中又会发现或产生新的问题,并伴随有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中伴随有探索活动,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严格地说,“问题—探索—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程序模式,因此,课题名称表述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更为确切。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又称“问题解决法”,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态度和探究的思维定势;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2.生成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认为,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建构信息的意义;当人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某种意义时,总是与他先前的经验相结合。

  3.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显著提高。

  四,“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框架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施策略。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逐步形成“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操作实践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巩固训练都占据了一定的时间,新的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课堂上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把老师主讲变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模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思考。“问题导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导学中“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评价”。

  1.提出数学问题。

  课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创设童话故事、生活事例等问题情境,呈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呈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有规律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数学问题。课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遇到新问题或生成新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筛选、取舍,引导学生研究解决。课末,教师根据教学活动提出新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留给学生课外去思考。追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施的主要策略。

  (1)提出的数学问题,尽可能是现实的具体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时遇到新的问题,有时联想的其它数学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树立“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观念。

  (3)把“还有别的想法吗?”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语,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激励学生不断地思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2.探索数学问题。

  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课内、课间、课外学生都可以和老师探讨,和同学合作研究。也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与家长共同研究。

  实施的主要策略。

  (1)给予学生探索方法的指导。提出数学问题后,大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或学生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自己去探索解决。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探索方法和探索途径等方面的必要指导,或者给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帮助学生探索成功。

  (2)给足探索的时间。学生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讨论,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

  (3)树立探索的风气。对课内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课外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加大表扬和鼓励的力度,以利于学生形成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风气,养成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3.交流数学问题。

  课堂交流活动,形式可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在全班交流。要逐步强化并实现补充式发言和总结式发言,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比较和筛选,优化数学思想方法,达成基本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实施的主要策略。

  交流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是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学会仔细倾听,学会思考分析,学会有效讨论,学会恰当评价,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尤其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通过教师的点评,使个体经验为群体所分享,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智慧的碰撞。

  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追问或引导学生追问,不仅让学生讲清“是什么”、“怎么做?”,而且要讲清“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逐渐培养学生准确、精练、清晰表达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在导学中“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评价”。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研究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问题式自主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2-13

设计专业研究生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10-11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

化学教学的新课导入策略研究论文10-08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09

大专篮球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08

《解决问题》教学方案设计10-08

解决问题教学方案设计10-08

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