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通用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睡虎地秦墓竹简》,分析出秦朝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的严格和周密,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秦朝政治制度的其重大转变,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智慧,加深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朝的政治制度。
【难点】
秦朝政治制度的转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视频片段并提问:秦朝建立之后,曾围绕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郡县制。
教师总结并提问:除了郡县制之外,秦朝还确立了那些政治制度,与先秦相比有何转变呢?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
1.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
教师展示秦始皇画像和秦朝行政图并提问: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用什么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教师总结: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2.文书制度
教师展示“书同文字”木方图片和秦直道遗址图片并提问:面对如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采用了何种方式来保证政令通达?
学生回答: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并在全国修建直道,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保障了政令通达各地和各级行政管理。
教师总结:文书在秦朝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也有相应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教师出示《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两则史料。请学生结合史料说一说秦朝的文书制度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特点是十分完备和严格。对请示形式、传送急缓等方面都做了规定,并配合惩罚措施来保证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可以传递到全国各地;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补充:从文献和出土材料来看,秦朝文书十分繁密,这也为后世的汉承秦制提供了有利支持,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秦朝政治制度的转变
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展开五分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秦统一后,先秦以来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学生明确:贵族等级分封被郡县制取代,官员的产生由皇帝任命取代了原来的贵族世袭,即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皇帝制度的创立,产生了高度集中的君主政治权利;郡县制在全国实行,形成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先秦时期分封诸侯的松散同盟体制。
教师总结:先秦政治制度在秦朝发生了重大转折,秦朝的政治制度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先河,对中国古代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并整理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下节课分享。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 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
一、新课引入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导学生回 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 响,合纵与连横。
二、新课讲授
(一)“秦王扫六合”
1、读李白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找出秦完成统一的时间、都城、人物。
2、讨论:
①秦统一 全国的主客观原 因,师总结。
②统一 的历史意义。
③统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力。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 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 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力的中央集权。讨论:优与劣。
(三)秦巩固 统一的措施
1、观察插图,谈发现,说明了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言后, 归纳:为了巩固统一,在经 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 补充。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长城的修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秦的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
合作探究
1、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
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如何评价秦始皇?
4、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依据教师所出示的提纲,阅读课文内容并试着找出答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纲及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够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与教,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与教,学生还应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2.“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哪次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是在哪次战役之后?
秦在长平之战中,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哪一国军队?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朝?
秦朝建立后,其都城定在哪儿?
公元前209年,被逼揭竿而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是哪两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哪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说的豪言壮语?
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长达四年之久战争的是哪两位?
秦统一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对于这10个小题,可先找一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或板演、或在地上、
或在练习本上听写,听写完之后,学生可自改、他改,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务必使学生掌握,这是上一课的基础知识。
引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秦的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巩固其统治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问题,看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讲授新课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依据小黑板中所列提纲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政治方面:
2.经济文化方面:
措施
3.军事方面:
4.思想方面: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或查阅手头已有的相关资料,如相关课外读物、基础训练、或报纸等,对于课文中比较难的地方,应给予指导。
对于政治方面,可提示学生课本的第69页第一段大字重点讲了三点,在学生认真阅读后,一般都能归纳出来,即:1.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并且在归纳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结合此页中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让学生理解之,并加以强调。
对于经济文化方面中的经济,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车同轨”为什么是,此时教师可先解释其基本含义,然后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略讲发展交通在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列举一些谚语,如:要想富,先修路等,而对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则较容易理解。
对于文化方面中的统一文字,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找出相关答案,如: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统一文字的意义等。
对于军事方面,学生也较容易找出,此时要向学生强调一些东西:修筑长城的目的、秦如何修筑以及长城的起止情况和长度,并结合第72页“秦长城示意图”加以说明和巩固,另外,此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要充分加以利用,不过也要辩证地指出,修筑万里长城也给当时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思想方面中的焚书坑儒,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焚书,什么是坑儒,然后指明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也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不过,关于其负面影响也可指出一些: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负面影响是远大于其积极作用的。
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课堂练习:
1.秦朝统一后,掌握国家军事权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秦刚统一时,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A隶书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3.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刀型币 B蚁鼻钱 C铲型币 D圆形方孔钱
4.秦朝役使大量百姓修筑的“万里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 )
A越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5.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是( )
A辽东 B临洮 C陇西 D河套
6秦始皇实行的措施中对思想文化起破坏作用的是( )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B设立皇帝
C焚书坑儒 D废除分封制
布置作业:
简要评析秦始皇。
【板书设计】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措施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课后反思】
还是要尽量少讲多练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5
一、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这节探究课是依据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设计的。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第二课主要介绍昔日秦朝的繁盛。秦帝国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建立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身处长安,许多历史遗迹能为我们直观的呈现当年那个帝国的繁盛景象。
【学情分析】
探究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历史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容易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春秋战国群雄割据到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认识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方法与途径】
历史情境剧的演绎,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背景
历史遗迹的考察与探究,直观认知中央集权的确立;
探究小组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
【情感与评价】
借助西安的本土优势,合理利用历史遗迹资源,直观认知历史现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探究过程中,分成的探究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历史遗迹进行探究考察,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难点:二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大家直观认知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表现,所以灵活运用地上书面文献与地下考古文献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其关键。
四、 教学准备
1.让大家熟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在网上及其他相关书籍中整理有效的信息。
2.划分的探究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考察历史遗迹,收集资料,写成感悟心得。
3.根据探究过程制作幻灯片,与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五、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一猜
出示三张图片:骊山烽火台遗址 秦始皇陵 兵马俑
(学生都会看出兵马俑 骊山烽火台和秦始皇陵有难度)
师:看完三张图片,大家对兵马俑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有多少同学去过那里,去过的肯定会被兵马俑壮观的景象所震撼。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俑坑正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缔造者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我们今天一起还原当年的盛况,追忆秦帝国的历史。
过程:(学生扮演角色)情景设置:时间:西周末年
地点:骊山烽火台
人物:周幽王 褒姒众诸侯
主题: 烽火戏诸侯
褒姒:褒国高冷美人,深得幽王宠爱。(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 (红颜祸水 爱江山更爱美人)
周幽王:西周末君 宠幸褒姒 烽火戏诸侯 狼来了的故事 犬戎攻打镐京 西周灭亡
(王失信于大臣)
幽王:美人儿太过安静,如何让她莞尔一笑呢?寡人已黔驴技穷,哎,这可如何是好!沉思片刻,有了!
旁白:幽王在骊山烽火台点了烽火(点烽火预示敌军入侵),众诸侯率兵速速前往。到了骊山脚下,并未见敌人,摸不着头脑。
褒姒见状:哈哈哈哈哈哈!
众诸侯:哎 !!!(相顾无言,唯有无奈状,带兵撤回。)
幽王:这招果然奏效,美人一笑解千愁。看来这招得常用。
旁白:幽王屡次点燃烽火,众诸侯一次次上当。幽王宠幸褒姒,曾废申后,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 ,西周灭亡。
教师总结:西周灭亡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宗法制的破坏,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图强。这时,偏居西隅的秦国脱颖而出。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后,就开始在骊山北麓为自已修陵造墓。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为修筑陵园所征调的役夫刑徒最多时达72万人,前后营建37年之久。 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 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之一。
1974年兵马俑陪葬坑被抗旱打井队队长杨培彦发现。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 陶马约6000件。1976年,国务院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1976年4月23日在展览大厅基建 工程进行时,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 ,同年5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目前,3座兵马俑坑已全部对外开放。
现在就由探究组组长为大家介绍兵马俑的情况。
第一组:出示一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这3座兵马俑坑按照发现的早晚顺序,编为一、二、三号坑,其中最大的是一号坑,坑的形状为长方形,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4.5—6.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根据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内含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质兵马6000多件,它显示了秦代步兵与车兵联合编组的军阵。其中,俑坑最东端站立204名前锋,南北各有一排面 南、面北的侧翼武士俑,军阵的末端还有一列面西的武士为后卫,中间是身披铠甲的步兵和 45辆战车组成的38路面东的主体部队。
第二组:出示二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
二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俑坑东端北侧20米,它发现于1976年4月,俑坑平面为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深约5米。估计全部发掘完毕 ,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其中包括陶马470余匹,各类武士俑900余件,以及木质战车80余辆和大量的金属兵器。二号坑是一个座西面东的以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
第三组:出示三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
三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俑坑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米。三号坑发现于1976年5月,坑的形制比较特殊,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坑深4.8米,面积约 520平方米。内有陶俑68件,陶马4匹,战车1乘,兵器34件,其中铜殳30件,铜簇3件,铜剑鞘头1件。从整体看,3座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象征着当年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第四组:为大家展示跪射俑、武士俑、骑兵俑、军吏俑、将军俑以及铜车马
让部分同学模仿各种俑的造型,告诉大家兵马俑形态各异,千人千面的特点。
重点介绍跪射俑和铜车马,并把跪射俑与陕西地图作对比。
跪射俑出土于二号坑东部,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
总结:按照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从兵马俑三号坑的规模和军队阵型可以看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显示出绝对统治。教材中讲到的三公九卿制度,其中太尉是三公里掌握军事职能的官员,但一直形同虚设,军权实际握在皇帝手中。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和规模庞大的地下军团兵马俑一起为我们展现出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大。
1925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
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作为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探究课,通过对历史古迹的考察与探究,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的文献中。通过文献与探究的结合,印证所学,灵活运用二重证据法。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作为探究课,大家达到了分享成果,共同探究得出历史结论的效果。情景剧设置学生自编自演,我给予了一些指导建议,演出效果非常好,还引起了大家了解历史真相的热情。探究小组制作的幻灯片给大家直观的呈现了过去的历史景象。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也很到位,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
不足之处:通过骊山烽火台遗址、兵马俑只是着重展现了中央集权的一个方面。当然秦始皇陵的盛大修建可以体现集权的确立,但还应从兵马俑出土的兵器等各种文物进行经济、文化上的铺垫。教材中中央集权的表现有五个方面,郡县制、法律、用人等在这节课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而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应给学生具体说明和运用。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驰道的统一,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2.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2.“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如果你是当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将怎样治理国家?
二.指导自学及探讨
(一 )废分封,立郡县
1.自学指导
看课本P69,思考问题:
找一找图片与文字,说明当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巩固统治。
2.教师小结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比一比: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讨论:
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普遍特征?
(二)车同轨,书同文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车同轨,书同文”的目的是什么?
2.在秦朝,皇帝下达的命令,发布的文告会使用什么字体的标准文字?
3.请说一说,你已经学过了哪几种古老的文字?
4.秦朝人们使用什么样的货币?
5.秦朝修筑的'长城东西起点分别在哪里?
6.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7.今天我们游览的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那时修的吗?
(三)焚书坑儒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秦始皇下令焚毁哪些书籍?为什么?
(2)坑杀儒生,方士,说明秦始皇的哪一面?目的是什么?
2.各抒己见
请你给秦始皇一个建议:统治者对于不同的见解应当怎样妥当处理?
三.课堂小结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凶奴,筑长城
四.作业设计
课本73页:自我测评
【秦朝发展的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职业发展方案12-30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12-24
幼儿发展评估方案05-16
均衡发展实施方案03-16
企业发展方案范文12-01
秦朝为什么可以一统六国11-03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2-23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12-15
职业发展方案(通用12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