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下面带来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1】
【摘 要】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价值去向。
要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必须打破传统政事格局,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宽民间组织参与空间,提升管理效力。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进程中呈现出众多非政府组织,在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并逐渐走向成熟。
本文从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策略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化;民众;非政府组织
一、我国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给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化管理服务只能并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管理社会化是全球
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全球化趋势气势如虹。
各国在追求传统单一行政目标的同时也更注重政府的服务质量,极力强化公共责任并提升社会满意度。
传统垂直僵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已难以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公共管理必须要向社会化以及服务型转变,提升工作效率并突出公共管理的服务功能。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完善的关键时期。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的高度统一管理已经严重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独立地位,一边进行自主的决策并承担风险。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宏观调控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整个社会为起点,根据公共管理发展重新设置政府职能,确立新的管理模式。
(3)是我国行政体制革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都存在机构队伍庞大、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也进行过多次革新,但这种革新大多是在原来的管理构架内进行的,并未真正意义上涉及政府与社会、机构以及公民的关系,对政府职能、行为、服务质量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革新也涉及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更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则,一旦管理中出发突发问题应对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确立新的管理机制及模式。
二、公共管理社会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公民公共精神缺失,公共管理参与度不足。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革新下,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正在发生变化,正在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将一些原先属于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向社会转移,这需要组织及公民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参与精神,但当前我国在公共利益关注度以及公民公共精神等方面仍有缺失,阻碍了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推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参与公共管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政府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民众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2)非政府社会组织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第三方部门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实施的重要基础,具有政府以及企业法人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少,组织质量偏低,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其他世界国家都存在庞大的非政府组织系统,在法国,每万人所拥有的非政府民间组织就超过100个,美国超过60个,即使是巴西也拥有近20个,而在我国每万人拥有的数量仅在各位数。
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上还受到众多制约,也阻碍了国家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三、培育发展公共管理社会化力量策略研究
(1)积极培育民众公共精神。
民众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精神基础,它是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共同意识,是一种综合素质。
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育体系,真正培养人格独立的现代公民;其次,加强公共管理舆论引导,形成强大的全民参与氛围;再次,政府发挥统一指挥职能,在健全各项民众参与法律法规的同时起好模范作用。
(2)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公共管理。
第一,政府需要加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民参与管理机制;第二,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公民知情权;第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提升公民参与管理热情的同时构建广泛的参与途径;第四,完善公民参与管理法律制度,让民众参与有法可依。
(3)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
首先,需要创新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
当前我国的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登记上有非常严格的准入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可以让非政府组织更有利于政府管理,但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增长,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创新竞争和监督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在放宽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后,政府需要加强监督职能,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设置非政府组织竞争机制,促进其保持参与积极性并不断创新。
最后,优化激励机制,要保证非政府组织的长远发展,需要政府和国家对其投入更多激励和扶持力量,为其提供更多精神动力及物质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曾军荣.政策工具选择与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J].理论探讨.2008(3):133~136
[2]冷树青.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09(5):61~64
新公共管理的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2】
【摘 要】基于新公共管理强调专业化管理、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产出控制、部门分化、竞争机制的理论视角,结合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应用性,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教育行政 对策及建议
“新公共管理”由胡德于1991年提出,主要包括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格外重视产出控制、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外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等七个要点。
随着新公共管理影响的日益深远,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范式,教育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必然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冲击。
因此,在结合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和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用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
制度、法律和程序是公共管理范式的应有之义。
由于西方国家具备完善的法制和规章,使得西方学者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很少提及制度、法律和程序的问题。
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时期,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的实际,使得我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包含健全的法律法规。
在教育行政领域借鉴新公共管理中的市场竞争机制、专业化管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对规范教育行政和市场行为,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行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带动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教育行政部门问责机制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与政治体系之间的重要联系。
现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问责的实施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出台问责的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
第二,教育问责的实践案例与制度结合,这两个方面常常是相互配合进行的。
三、转变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和管理能力
公共管理专家胡德(C.Hood)归纳的新公共管理七要素说明了学习企业管理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向企业学习并不是指政府机构也去追求利润,而是说公共管理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加灵活。
学习企业的顾客取向。
教育行政的顾客导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公民提供充分、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公民不同的教育需求。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民办教育作为公民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力量,转变公尊民卑的主仆思想。
第三,建设服务型教育行政,保障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障他们民主参与教育决策。
学习企业的绩效管理。
教育行政中引入绩效管理将是十分有益的,教育行政中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求确立明确的教育绩效目标,包括入学率、学生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
学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需要完成双重任务。
第一,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职位分类和工作说明,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奖惩、工资和退出制度。
第二,建立灵活高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如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淘汰率和流动性、按市场规律聘请不受公务员制度约束的专业技术人员等。
加强战略管理。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比较重视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两点需要改进。
第一,强化内部的战略管理,加强教育行政内部改革和能力建设、强化行政资源利用等。
第二,加强教育发展战略的系统性、长远性和操作性,在教育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建立更敏捷、更科学、更负责任、更透明和有更高服务质量的教育系统。
四、吸收社会参与,向社会移交部分职能
理论上说,不存在万能的政府,各种政府都不可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全部公共物品,为减轻“万能政府”的负担、“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公共管理范式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用企业管理范式改造自身管理能力,达成顾客满意;用市场机制克服官僚制的弊端,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吸收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参与,弥补政府和市场的遗漏和不足。
第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学校分担更多的责任。
不排除民办学校的逐利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民办学校仍然属于公益事业,它分担了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需要,理应取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接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监管和支持。
第二,在政府和学校之间,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第三,大力倡导志愿者和慈善活动。
要通过制度鼓励建立教育基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帮困助学和教育捐款,促进教育志愿者活动,支援不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发展。
新公共管理是有关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一种理论,它并不能概括公共部门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公共部门并不必然要运用这种管理模式。
但是,如果政府希望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新公共管理确实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也如此。
【参考文献】
[1]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凤秋,刘俊花.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48-50.
[3]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简・莱恩著,赵成根译.新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相关文章:
我国公共管理与自治问题探析论文10-11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0-08
浅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10-05
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问题与创新论文10-08
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论文10-08
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论文10-08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0-09
我国物业管理问题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