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2:48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当下,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并列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且与知识创新一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篇1

  浅谈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随着高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对信息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同时,对信息资源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和现状做出了深入的剖析,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改进完善

  一、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当下,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并列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且与知识创新一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由传统物质文明而向信息化精神文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其中,信息资源是促成加快形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狭义的说,信息资源管理即是对各类信息本身进行汇总整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汇集于生活的四面八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

  在这些信息中,有些信息无需长期保存,而有些却需要人们永久的记录下来。

  这些信息的价值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因此,这势必就需要人们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加以管理;从广义的角度分析,

  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更要对产生信息的来源进行整理储存,开发其中的使用价值,使之能够为人们服务。

  作为一种资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如果只有信息的汇总,而没有信息资源管理,那么人们的生活就将会成为一台负荷沉重的机器,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下,公共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彰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对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鉴于公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笔者认为其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不足

  在我国的大力提倡下,大多数公共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

  然而在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对工作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部门名存实亡,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关键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高度。

  2.管理体制问题

  公共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城市交通等多个单位,单位间各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

  基于这种现状,从而使得在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严重分割、各有侧重,严重影响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达到协调统一。

  3.相关制度不完善

  鉴于国家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且已通过的相关条例又太笼统、抽象,对相关职责人员一律统一编制,

  从而使得公共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滞后,无明确奖罚制度,功能交叉重复,严重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4.基础设施落后

  在当前,新一代的网络系统早已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然而在公共事业单位,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网络系统的落后,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笔者认为,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应当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

  其一,这着眼于全球经济化建设的大方针考虑,在切实加强为人民群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其二,是为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程度,让更多的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信息竞争的激烈,从而加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1.真正重视信息资源

  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状态以及运动属性的碰撞之间,只要有所接触,即会有信息的产生。

  加强人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是为能够让人们在信息的产生过程中发现真理,并应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对人们产生影响,以及提供借鉴作用。

  作为公共事业单位来说,信息资源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工作借鉴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加强自己为公民的服务意识。

  明确机关单位在信息资源管理当中的主导地位,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

  通过培训、基层锻炼、思想教育等手段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通过对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的关注,扩大信息的覆盖层面,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

  2.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目前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还需要从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

  目前,我们的社会公民都能够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作为服务我国公民的公共事业单位,更应该看到我国的发展现状,

  并确保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公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要加强思想观念建设,减少假大空话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保障,构建出适合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引进高素质应用人才,切实为单位健康稳健的发展做出贡献。

  3.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利用效率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一个体现了高竞争、高效率的严峻形势。

  任何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社会团体迟早会被全球经济化的浪潮所淹没,被社会快速发展的局势所淘汰。

  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所消耗的资源也是由国家所提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体制造就了一部分人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引进竞争机制,是为打破政府信息资源独家垄断的现状,实行政府资源信息开发利用主体的多元化,

  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的开发利用政策,正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使公共事业单位真正实现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管理素质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

  随着众多信息化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壮大,对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够驾驭计算机等应用设备,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

  通过专业知识的培养,使他们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扩大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及其应用价值。

  要切实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素质,一方面是面对社会招收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应用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控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结语:

  公共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更是公共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工作项目。

  没有认识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在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中,主管部门以及单位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

  要加强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交流渠道,引进竞争意识;要加强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面向大众,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主管领导要注重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合作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不合理现象,强强联合,共享信息资源,以期更好的服务人民,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玮.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实行公共事业部门重组和管理流程再造[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5):38.

  [2]杜安国.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内外部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J].会计之友, 2008(1):107-108.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篇2

  试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问题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短且迅速, 然而现在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冷静地对公共管理事业建设进行思探讨考,改善专业人才的出路。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一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美国,后来被引进国内。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

  在这里, 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先作一分析。

  1.公共事业。

  是指介于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种福利及福利设施体系。

  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如 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公共事业组织。

  在国外多被称为非赢利机构(简称NPO) , 即不以赢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它是非政府组织(NGO )的一种。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是以管理学为主,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4.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

  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蓬勃发展同时,在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

  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1.专业教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

  (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起到承接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和事务性职能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服务。

  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并且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起到中介桥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

  1999 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

  随之,2000 年,全国有57 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 年招院校是132 所,2002 年是180所院校,2003 年是220 所,2004 年发展到300 多所院校,它们广泛分布于农林、医学、科技、师范、财经、综合等各类院校。

  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产品”的“销售”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过快过多地培养专业人才,无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

  2.专业定位不太清晰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就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专业显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严重影响了专业社会认可度。

  由于公共事业涉及领域广泛,导致许多高校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模糊认识,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的现象存在。

  专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专业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无法顺利地进入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就业。

  3.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 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那些分工。

  4.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毕竟公共管理事业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所以社会以及高校包括学生自己,对专业定位模糊,以致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专业实验室落后,

  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

  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且多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抑制了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路

  1.培养学生和综合素质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做到厚基础, 宽口径。

  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传统学科知识和新兴学科知识相结合。

  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能不断学习新知识, 汲取新营养, 适应新要求, 取得新发展。

  使他们具有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 增强对社会的广泛适应性。

  2.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的广泛性, 导致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不明确,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

  开设的课程过于趋同, 常常想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 涵盖尽可能多的领域。

  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基础, 形成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 没有针对性。

  学生似乎什么都在学, 什么都懂,什么地方都能就业, 但由于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层次性, 管理能力不明确, 实际技能欠缺。

  因此, 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又什么都不会, 质量不高, 没有自己的特长, 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满意, 家长不满意, 社会也不满意。

  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大学而言, 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目前, 我们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下适当的调整。

  3.加强实践促进就业

  改善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须以实践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

  建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三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

  依据相关课程群建设专业实验室;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4.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1)促进公民社会成熟,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

  强大的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土壤。

  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鼓励多方投资、融资,推动全社会兴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多元化,如此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

  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其学以致用,不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2)规范指导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教育部可以展开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而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和布点,并对现有专业布点进行调整,

  同时为各高校招生提供决策参考,有必要针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规范与指导,以免造成人才的浪费,顺利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文范.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 4) .

  [2] 朱海伦.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 1).

  [3] 王益玲,鲁汉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论文】相关文章:

公共事业管理学论文10-01

本科管理学论文10-08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视角论文10-09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题目10-01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本10-01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例10-01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探究论文10-08

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论文10-09

建筑经济管理本科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