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1:14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群众参与到我国的公共管理的话好不好?有一些学生就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一些论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相关论文吧!

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1: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一、公众网络参与的特点

  1.公众网络参与具有平等性

  网络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原有的时空、地域等限制,进入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之中,比如可以较快捷地登录到政府的网站,了解政务公开的信息以及一些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情况。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不管公众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官员抑或者是普通工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愿,有效地参与到公共管理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有了相对较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

  2.公众网络参与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决策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一直主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众的身份只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太多的话语权,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是静止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没有任何的互动性。

  然而,随着网络这个双向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兴起与发展,公众在信息传播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某一信息,或者是主动发起某一信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建议的提出者。

  公众的网络参与使公共管理过程拥有多项交流的性能,公众可以与政府对话,提出意见或建议,发起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等,这就实现了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交互性。

  二、公共管理中公众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公众的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之中有着传统公众参与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同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和非理性是其首要问题,在此笔者就主要讨论这两大问题。

  1.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公众的参与是相对平等、开放的,但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平等,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和城乡分布的不均衡。

  首先,区域的不均衡。

  据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概括来讲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则均不到33%。

  其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

  由于公众所受的教育、经济收入和年龄的差异就导致了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不均衡性。

  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群体拥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和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多,这就引起了网络参与的贫富差距。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精英群体掌控了更多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参与公共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在公共政策指定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再次,城乡分布的不均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城镇网民占有率为71.4%,虽然相对2012年,农村网民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均衡。

  2.公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对政策制定的不满和意见。

  但是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都受到自身思想素质、性格差异和道德标准的主导,很容易发生非理性的举动。

  并且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在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时候发生极端的行为和言论时并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和利益,所以,在针对一些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一部分人会用到情绪化的词语甚至是虚构的事件来煽动他人,不是所有公众都有分辨信息虚实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易引发非理性的群体性的事件,对整个公共参与的过程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于在网络空间可以隐匿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从而摆脱了现实中道德的约束,一些网民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甚至是国家、社会的过激行为,例如采取非法手段发布虚假信息等恶劣行为。

  网络空间信息的爆炸与泛滥,让普通的公众更加无所适从,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意见,从而使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变成一种偏激的冲动或盲目行为,更甚者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的暴力行径,必将阻碍公共管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健康发展。

  3.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性

  网络参与本身具备互动性,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双向的,仅仅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对公众的参与做出相应的有效回应。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这一模式依然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回应,这就造成了公共网络参与有效性的不足。

  在政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政务信息公开不足和政府回应机制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不少政府的网站实时公开政务信息,但是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致使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政务信息的获取和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

  其次,在现阶段内,我国并没有对政府部门的回应做出一定的规定,政府部门对于公众的提问或监督意见的回应一般都是被动性的,是在上层部门领导的指示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性回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比较缺乏。

  政务信息公开的不足导致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回应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一定的载体,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网络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

  当公众在理性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网络有序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时,就会对国家政府的公共管理事业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当它被不理性的情绪和极端的手段左右时,便会带来强烈的破坏性,不仅误导公众的思想,同时也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需要适当地利用网络公众参与,并要积极发挥其作用中好的一面。

  三、结语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政治生活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部门也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的作用。

  公众的网络参与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对过程的影响,从政策的制定和事实的过程都有公众的参与,但就我国目前的参与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公众网络参与的管理和必要的控制,从而促使公众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中能够扬长避短,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

  论文2: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1.公众网络参与的特点

  1.1公众网络参与具有直接性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中,公众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而使其成为一种间接式的参与。

  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时代,由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支撑的公众网络参与实现了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方式的直接性。

  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决策过程之中,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输出其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实现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1.2公众网络参与具有平等性

  网络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原有的时空、地域等限制,进入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之中,比如可以较快捷地登录到政府的网站,了解政务公开的信息以及一些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情况。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不管公众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官员抑或者是普通工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愿,有效地参与到公共管理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有了相对较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

  1.3公众网络参与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决策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一直主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众的身份只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太多的话语权,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是静止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没有任何的互动性。

  然而,随着网络这个双向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兴起与发展,公众在信息传播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某一信息,或者是主动发起某一信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建议的提出者。

  公众的网络参与使公共管理过程拥有多项交流的性能,公众可以与政府对话,提出意见或建议,发起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等,这就实现了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交互性。

  2.公共管理中公众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公众的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之中有着传统公众参与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同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和非理性是其首要问题,在此笔者就主要讨论这两大问题。

  2.1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公众的参与是相对平等、开放的,但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平等,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和城乡分布的不均衡。

  首先,区域的不均衡。

  据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概括来讲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则均不到33%。

  其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

  由于公众所受的教育、经济收入和年龄的差异就导致了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不均衡性。

  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群体拥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和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多,这就引起了网络参与的贫富差距。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精英群体掌控了更多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参与公共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在公共政策指定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再次,城乡分布的不均衡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城镇网民占有率为71.4%,虽然相对2012年,农村网民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均衡。

  2.2公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对政策制定的不满和意见。

  但是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都受到自身思想素质、性格差异和道德标准的主导,很容易发生非理性的举动。

  并且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在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时候发生极端的行为和言论时并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和利益,所以,在针对一些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一部分人会用到情绪化的词语甚至是虚构的事件来煽动他人,

  不是所有公众都有分辨信息虚实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易引发非理性的群体性的事件,对整个公共参与的过程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于在网络空间可以隐匿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从而摆脱了现实中道德的约束,一些网民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甚至是国家、社会的过激行为,例如采取非法手段发布虚假信息等恶劣行为。

  网络空间信息的爆炸与泛滥,让普通的公众更加无所适从,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意见,从而使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变成一种偏激的冲动或盲目行为,更甚者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的暴力行径,必将阻碍公共管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健康发展。

  2.3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性

  网络参与本身具备互动性,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双向的,仅仅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对公众的参与做出相应的有效回应。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这一模式依然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回应,这就造成了公共网络参与有效性的不足。

  在政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政务信息公开不足和政府回应机制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不少政府的网站实时公开政务信息,但是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致使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政务信息的获取和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

  其次,在现阶段内,我国并没有对政府部门的回应做出一定的规定,政府部门对于公众的提问或监督意见的回应一般都是被动性的,是在上层部门领导的指示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性回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比较缺乏。

  政务信息公开的不足导致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回应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一定的载体,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3.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

  当公众在理性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网络有序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时,就会对国家政府的公共管理事业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当它被不理性的情绪和极端的手段左右时,便会带来强烈的破坏性,不仅误导公众的思想,同时也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需要适当地利用网络公众参与,并要积极发挥其作用中好的一面。

【参与公共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的实现论文10-08

关于公共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的论文10-08

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10-11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分析论文10-08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的论文10-05

关于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分析论文10-08

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与对策11-02

高校图书馆有效参与公共文化论文10-10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