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常德工作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强调 “要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当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发展差距并不大,主要差距在农村。常德作为中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市,城乡差距过大、发展不协调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因此,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加快常德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要构建和谐常德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常德的内在要求。,常德农业增加值146.97亿元,占gdp的25.2%,农村人口409万人,占总人口的68.2 %,农业经济和农村人口的比重都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构建和谐常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常德农村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农村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常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53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459元,城乡之比为2.5: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4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59元,城乡之比为2.7:1;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也明显低于城市。据统计,当前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差别已远远超过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越过了国际社会公认的警线。如果占全市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不能实现与市民协调发展同,构建和谐常德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把农业这个母体产业搞好,为其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常德也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就需要立足全局,统筹城乡,以工业带农业,以城市带农村。
2、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常德的持久动力。构建和谐常德,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当前常德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常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城市和整个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影响工农联盟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尽快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问题,确保构建和谐常德目标实现。
3、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常德的必然选择。近些年,常德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严重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农村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常德的最大障碍。要构建和谐常德,就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力气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4、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常德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常德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初始阶段,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面对建设和谐常德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认真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采取过硬的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实现常德城乡统筹发展,就要采取过硬措施,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1、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现农村与城市发展互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转向城乡互通、协调发展,把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和谐常德建设。
2、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人口互动。当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不快。只有3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如果不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引导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进步、共同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就必须始终把加强基础建设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突出位置,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拉动城市与农村两个板块的互动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500-1000美元时,即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目前常德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也是利用劳动力最廉价期,经过一段时期,很可能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黄金时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一手抓大中小城市建设,一手抓小城镇建设。重点培育澧县、津市、桃源、石门等九个县城,打造城市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的县城新形象,增加县城在全县城镇化进程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发展太子庙、蔡家岗、陬市、新安、新关、黄山头等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并使各类城市和城镇相辅相成,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同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为农村人口的转移开辟广阔空间,为他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引导有技术、有资本、有实力的市民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农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技术化发展。
3、统筹城乡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与城市产业互补。在产业结构上,统筹搞好产业发展规划,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实现城市与农村产业互补。一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打招商引资攻坚战,借助外力求发展。在狠抓招商引资的同时,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对现有的国有、集体企业积极进行改制。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灵活、决策机制科学等优势,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穿鞋上岸”,进厂务工。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利用常德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无环境污染的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欧美杨、蔬菜、柑桔、珍珠、牛五大主导产业,实现种植园区化、养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同时,围绕五大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实现农产品的延伸增值。三要推进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产品营销范围,减少市场流通环节,拉近农产品与餐桌之间的距离,把经营者对农民的间接补贴,转化为市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使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4、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实现农村和城市环境互等。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以农补工的发展路子。政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多,向农村和农业倾斜少。从投入政策看,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信贷政策,大多是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由国家包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农民投资投劳;城市居民可以贷款用于消费,农民发展生产贷款却很难。从教育、社保、医疗等政等方面看,城乡之间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构建和谐常德各级各部门都要本着“城乡一致、合理公平”的原则,对现有城乡发展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尽快调整不平等、不合理的城乡发展政策;对市内无权调整的要积极向国家、省建议,切实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国两制”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5、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实现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保护。农业是个基础和弱质产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是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常德对农业的投入是明显不够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比重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现在我国已加入wto,农业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从国际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发达国家的保护力度更大。如欧盟15国对农业的补贴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美国占3%以上,而常德目前没有建立对农业生产环节直接补贴机制。如果我们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我市农业就无法与国外农业竞争,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在wto框架下,建立健全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包括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检疫防疫等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
6、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板块式互动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推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变农村建设滞后于城镇的状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启动和扩大内需,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常德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实现城乡统筹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论文03-25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构建和谐非公企业总结03-25
城镇建设统筹发展的工作方案03-25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05-17
怎样构建和谐职场氛围11-18
构建和谐机关征文范文03-23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02-09
低碳经济视角下和谐会计的构建发展论文03-22
构建和谐社会报告01-08
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