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时间:2024-12-13 17:50:08 泽彪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课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通用6篇)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1

  在几年的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现在的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校长也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1、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调动学习积极性。

  冀教版初中《生物》第一、二章是“认识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这是一个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的机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据我们中学的校园环境和学生情况,我做了教学安排:

  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学习绘制观察路线图;

  通过室外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路线图的绘制及讲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校园动植物,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学校的情感,通过完成绘图作业培养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

  2、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大脑功能的完善、心脏功能的增强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小组表演3岁、7岁、13岁的孩子买酱油的情景,3岁时是给了钱就走,7岁时知道要找回多少钱,13岁时不仅知道讨价还价,而且还表现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积极性非常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当然要比老师讲要好得多。类似的活动课还有很多,如在“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找来围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了解遗传规律,把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数据一出来,结论一目了然。

  活动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方式不仅学生们喜闻乐见,积极性特别高,提高了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多方面能力。二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做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主要方式。将探究式实验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于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好办法。在这一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1)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植物在什么条件下吸水?什么条件下失水?

  (2)大胆假设通过比较、讨论可知:植物吸水、失水与周围溶液的浓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做出假设: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

  (3)设计实验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同学们各抒己见,设计出繁简不一的实验,归纳如下:

  第一种方法:①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盐水,记录液面的高度;②取等量的萝卜条分别放入上述两支试管;③放置10分钟,观察萝卜条的软硬、重量的变化及液面高低的变化。

  第二种方法:①用打孔器在马铃薯上打两个洞,分别装入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两支套有乳胶管的移液管竖直插入马铃薯的两个洞中,使两支移液管中的液面高度在同一刻度上;③放置15分钟后观察两支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第三种方法:①取两只量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②将一片白菜帮底部纵向切成两等份,分别放入两只量杯中;③放置10分钟后观察白菜的软硬变化。

  整个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开动脑筋、调动思维、积极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完成实验按照预先的实验设计,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量取液体、称萝卜条的重量……各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看哪个组方法巧、动作快,及时进行表扬。

  (5)得出结论各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6)交流表达各组交流实验过程及心得,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在这样的探究式活动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亲自观察、亲自设计并进行实验,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体验还是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

  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我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描述、提出问题、以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收集资料、作出解释、并与他人协作和交流。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我运用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过去的接受式被动学习方式,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社区、生物教学软件、互联网等课程资源,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培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研究计算、解剖、验证等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成为中考的一个科目,学生在思想上加深了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学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学生想学了,这是促进老师教学的最大动力,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思考,有效性学习和运用性掌握知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以上目的。回顾半学期来,我在教学上也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探究性学习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指导学生调查工厂附近河水的污染情况,亲身体验人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破坏,同时调查本学校工厂的废气排放情况,以及垃圾焚烧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严重事实,从而亲身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再如:通过演示观看“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间接学会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再通过亲身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掌握实验过程,学会独立探究。

  再来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指导学生取各种水质中的水,观察生命时同时注意不同生物生活的环境(水质)差异,以及指导学生在不同水质中培养生物,再观察不同生物在不同水质中分布和生命力,从而为下一节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做铺垫。再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

  4、归纳法

  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学习植物体各器官后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是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类比法

  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植物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动物各器官、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类比,可看出生物体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6、实物观察法

  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标本及内脏器官,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情况。

  三、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发展学习能力,减轻课业负担。

  四、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教学中注重和贯穿情感教育。如通过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通过把实验后的动物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中,让学生懂得珍爱动物的生命。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3

  要让一节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理,我想这不光是老师的期望,也是同学们的心声,因此还像以往那样填鸭式的教育,或者是满堂灌,已经起不到一丝效果,这就迫切需要进行课堂改革,究竟如何让改革,这也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从教的这几年中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这些看法进行探讨: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实际化。

  这句话已经喊了很多年了,那究竟怎么样才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简单的让教师不讲,我理解所谓的引导作用就是如何掌控学生,教师要有过硬的 姬双勤 业务素质,当你放手让学生去学时,能够做到有张有弛,当学生的讨论超越该节课的内容时,教师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而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自己要有一个预设能力,而不是教师机械化的去引导,要让学生全员参与的去引导。

  二、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应多样化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作用凸显越来越重要,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学生是课堂的精髓,学生在课堂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漫无边际的侃侃而谈,或者说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的去玩耍,这里所说的主导作用是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或疑惑,可以小组之间交流,也可以同桌之间交流目的是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高效率,这就需要老师这根灵魂来把握。学生主导作用形式很多,可以小组合作、同桌交流、单独回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师生互动等。

  三、课改要与时俱进,探知奥秘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该前行,现在是科技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穿插一些科技知识,任何学科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在现在课堂教育中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给学生看一些课外科技知识,或者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科技知识,这样既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丰富本节课的内涵。让学生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传外事的人,变成一个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的学生,这样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才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生物教师的教学手段及形式要多样化

  初中生物课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比如形成生物体的细胞的特征及作用、最初的生物如何进化成现在多样的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或周边生物体相关的趣味十足的生物学主题。关键是怎么样将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接受,并能够主观上去记忆,我认为这很重要。

  比如我在讲显微镜的使用时,过程步骤很多,学生操作中容易把顺序颠倒,这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想想能否把这些过程,变成一个顺口溜,学生们很好奇,就试着写,最后我和学生达成一致认同,应该这样来记忆操作过程: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再如我在讲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一节时,我作总结时是这样说的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胰肠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氨基酸。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肠液,变成甘油脂肪酸。消化不吸收,胃吸水酒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盐维素进大肠。同学们好奇说“老师你总结的真有趣,我们也想学,这样就将枯燥无谓的记忆变得生动多了,关键是学生乐于去记忆。我就会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变关于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并让学生们评出最好的。当然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可以是小品形式、故事形式、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打油诗,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动漫故事。

  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不可预测的,他们的潜能有时会超出你的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4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生物课, 与学生一起转变、学习、探究、提升,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讨, 笔者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转变教学观念, 把握生物学科的特点, 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不断创新思路和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既要高容量, 又要思路清晰, 条理分明。作为生物学科教师讲课语言要简练精当、专业, 重点、难点和疑点要重点讲;善于归纳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解题思路和作题技巧等。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质疑,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和迁移运用, 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变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突出生物学思路创新,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路比方法更重要。教学中, 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按照生物学的特点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立知识网络, 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的总结,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以初步培养学生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

  例如, 在归纳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让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反应式找出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 产物 (有机物和氧) , 条件 (叶绿体和光) 。根据反应式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导学生回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让学生明确试验目的、现象及结论。

  梳理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每一环节的实验, 例如,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重点理清实验方法, 变量的设计。

  知识总结归纳之后, 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反应式这一条主线, 就能把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

  注重知识归类, 反思学习思路, 既训练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 又培养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思路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把握准教学深度, 加大课堂密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发展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地加大课堂知识信息容量, 适当增加课堂密度, 以期产生“拉动效应”。

  为此, 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条件,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如在复习《被子植物一生》时, 课前做成课件, 按照植物体一生的发育过程, 把整部分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 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 而且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 学生易于掌握。难度过小, 学生提不起兴趣, 思维不活跃, 不能引起共鸣;难度太大, 学生也会望洋兴叹, 丧失兴趣。

  一般教学难度应控制在“抬头可见, 跳起可取”的程度,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这就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规律性, 增强预设性, 避免盲目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学程序, 从而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悟出道理。

  教师在关键、难点处适时、适当的、巧妙的点拨, 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学生当作学习发展的主人, 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使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毫无疑问, 这就是让我们明白, 教师的教学职责主要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更要激发思维, 变“教”为“导”, 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也提倡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把学生的眼晴、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课堂变成学生演奏的大合唱, 教师只是乐队的指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 强调“发现——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习共同学习, 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 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 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

  如在学习“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 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独立完成本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 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地有趣、有见解, 学生作出的假设也十分有个性,

  学生自己制定出实验计划, 并独立实施了整个实验, 学生们最后都得出了光因素这一重要结论。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 教师是参与者, 组织者, 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 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 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

  现代教育评价强调, 评价要转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展示自己才能, 从而成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教育过程。因此, 现代教育评价应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 外部与内部评价, 绝对与相对评价的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通过个体内部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人发展情况, 明确地显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的发展情况, 减少学生心理压力, 有益于老师和学生学习的改善, 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5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全盘教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了。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热情,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更别谈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陈规,创新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 6

  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改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生递进式的掌握。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利用互相讨论、积极思考,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方案来独立进行,具体有以下几点:

  1、注重体验。新教材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新教材中改变最大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恰当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具体点:我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2、适度探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其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但在教学中应适度探究。能直接得出结论或学生有过类似经验的问题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没有必要追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人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3、把握节奏,面对中考。对新教材难度和深度的把握应同时参照中考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可能会对以后的中考造成损失。教材可以是实验教材,但学生不是实验品,中考是我们老师、同学和家长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课外活动的总结09-01

生物课教案04-27

医改工作总结01-17

棚改工作个人总结12-24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07-08

农村改厕工作总结07-07

课改工作总结最新02-15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5-12

初中班主任课改工作计划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