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

责任督学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11 09:12:34 年终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责任督学年终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责任督学年终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责任督学年终工作总结

  就表象而言, 督导是一个边缘、后卫、跟跑的事, 是个“软任务”, 不可能有吹糠见米的效果;其实, “虚”的形式里面蕴含很多“硬”指标和刚性要求。遗憾的是, 目前在很多人心目中, 对督导依然存在“人盘疯, 钱盘空”的偏见。“学校嫌麻烦, 校长不认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家丑不外扬, 报喜不报忧”之类的情况并不鲜见。

  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怎么用好责任督学这个机制, 发挥其杠杆作用, 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 我对此逐步有了一些认识。

  一、责任督学是什么?———定准位子, 努力当好三种角色

  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就是准确定位, 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督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四个“不是”:不是纪检、监察部门来查处问题的, 和学校并非猫鼠关系;不是职能科室来推动行政工作、专挑毛病的工作专班;不是教科研业务机构来研究专业、学术问题的;不是亲善大使来听学校诉求、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督导的工作任务决定其“四个的”特性:一是提建议、出点子的 (姑妄比为人大、政协的某些功能) ;二是宏观一些的 (涉及方针、方向) ;三是管长远一些的 (特色、文化非一日之功) ;四是客观中性的 (并非一定唱“黑脸”, 也并非一定得说好话) 。督:督察, 监督;导:指导, 引导。今日之督导, 要从过去的重在“督”向重在“导”转变, 突出引领性, 引导学校解决问题, 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概而言之, 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整体体系中一个“特别”、“独到”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保障素质教育实施, 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综合功能, 应兼具专业性与行政性, 以专业为主, 而又侧重于“学” (办学) 。我把责任督学的角色定位为校长 (局长) 的耳目、各种教育矛盾的缓冲板、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其任务是努力当好耳目, 铺好缓冲板, 架好桥梁, 在责任区内当好“片儿警”, 为教育和谐、稳定发展, 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尽绵薄之力。眼前的工作目标, 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量力而行, 以督学为主, 督政为辅;以微观为主, 以不定期、暗访为主, 力争每年能帮学校解决1~2个具体问题;以治标为主, 为治本赢得时间。倡导无为而治, 防止无所不能。

  二、责任督学干什么?———找准路子, 把工作做细做实

  责任督学的工作职责和方式方法, 完全有别于市、区当前组织的、指向明确的综合督导或专项督导, 是在自己所在区域的学校履职, “自己的和尚做自己的斋”, 任务并非特定,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居高临下, 指手划脚;一种是缩手缩脚, 少说为佳。我认为教育督导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应该是责任督学履行自己职责的大好背景。依法治校, 依法执教, 确保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 确保素质教育、教育均衡的实施, 这是天经地义的大事,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底气十足地去做, 而不应有所顾虑, 更不要畏首畏尾。

  “责任督学证”上面将“经常性督导事项”明确为八条, 每一条内容都涵盖很广, 范围宽, 周期长, 工作量大。要在这八个方面都着力, 那就是“顶着石臼玩狮子, 累死了不好看”, 不如针对区情、校情, 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 对两项规定动作 (第二条“招生、收费、择校”;第六条“周边安全、交通安全”) 必督必讲, 在自身常态工作方面则有所选择, 重点推进, 而不必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学段不同, 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要与时俱进, 与校俱进, 确保督导的有效性、针对性, 防止出现“督而不导, 导而不实”的现象。

  小学:督导重点是学业负担、学生安全 (特别是冬季的交通、用电、防火等) 和服务收费、代收费。

  初中:重点督导非考学科课程开设及资源保障、周边环境及教育热点问题。

  高中:突出的是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课程改革及学生住校安全隐患。

  暑假前:针对“电视问政”涉及教育的问题, 以及暑期招生、补课、收费、游泳安全等开展重点督导。

  暑假后:督导重点放在“教育代收费”、有偿家教、课程开设等方面。

  下校之前要先摸清两头:教育局最近在抓什么?学校现状怎么样?如此带着既定目标下去, 一次解决或引导1~2个问题, 驰而不息, 积小胜为大胜;工作循序渐进, 不指望一蹴而就;我们的目的是让学校工作改进一点, 发展一点, 微创新, 微发展, 不是颠覆性的。

  三、责任督学怎么做?———只有“督”得准, 才能“导”得力

  督学都是在岗或已退休的好干部、好校长, 都有各自的管理经验、治校经验和政策水平, 是教育发展路上的过来人, 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校长交流如何发扬成功、克服短板之道, 亦可以朋友的姿态、平等的身份近距离互动。因为彼此有共同的感受, 督导会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当然, 注意督导方式很关键, 弄不好就成了形式大于内容, “表面上客客气气, 实际上另搞一套”。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我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下校方式“四不定”, 力求把随机性常态化, 把“虚”事做实。 (1) 何时下校不确定。事先不打招呼, 一来避免给学校添麻烦, 二来也便于督学自己开展工作。 (2) 在校时间长短不定, 视实际需要可长可短。 (3) 各校的督导内容不固定, 各有侧重。 (4) 检查方式不限定, 如巡查校园、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均可适当采用。

  二是破除“督导就是找问题”的误区。督导之目的要以督促、促进工作为根本, 既不能只督不导, 也不能重督轻导, 更不能不督不导。正所谓“有督无导则空, 有导无督则松, 不督不导必崩”。原则上应以激励、引导为主。每到一校之前, 尽量从媒体 (报刊、教育网站) 收集该校的正面信息, 从中发现学校的创新之举、闪光之处, 为开展校际信息交流、扩大正能量寻找素材。我曾将华师一附中的“财务新规”提供给武汉市十四中参考, 把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某些成功做法介绍到华师一附中, 让名校之间资源分享, 体现了教育督导的激励功能, 也有助于区域教育的发展。

  三是谨言慎行, 充分尊重学校, 不扰师生, 不影响常态工作。所谓“慎言”, 就是讲究语言的艺术, 把握好说话的“度”, 体现厚重包容、洒脱大气的督学风格。“认真不较真, 看清看透不看破”, 对问题不宜挖得太深, 因为激励、导向、建议也是一种“督”。自定“三不”原则:不打招呼, 不要陪同, 不在校用餐。这样, 督学与学校就成了“一家亲, 不设防”;“一条线, 不断线”。

  四、如何发现“督”的素材?——善于运用“四慧”

  美国的教育督导流行观察法、检测法、调查法和访谈法, 这四法也是我们在视导过程中常常用到的。目的在于通过看、听、测、访、查、思等环节, 从发展的视角找到关键点, 采集丰富、多元、动态的信息, 实现督导的五个目标, 即:获取信息、发现经验、诊断问题、评价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为此, 督学就必须具备“四慧”———慧眼、慧耳、慧思、慧言, 具体来说就是:“慧眼”———通过看现场、看资料, 整体把握, 印证有效信息;“慧耳”———用指向明确的“询问”有意引导, 在碰撞研讨中聚焦观点, 捕捉有效信息;“慧思”———敏锐的捕捉问题, 诊断拿脉, 从中提炼有效信息;“慧言”———通过清晰、精准的语言, 要言不烦向学校反馈, 整合有效信息。

  看什么?听什么?所谓“看”“听”的内容一般包括:校园环境、校容校貌 (重点是卫生死角、安全隐患) ;学生行为习惯、整体风气;橱窗标牌等处文化呈现是否准确规范;班级、办公室文化是否符合价值观, 凝聚正能量;功能室、会议室布置能否体现各室特点;备、教、批、辅、测等教学常规落实与否。

  比如, 有学校呈现的是教室“三加” (阳光加灯光、书山加题海、时间加汗水) 、校园“三无” (无歌声、无笑声、运动场无喧闹声) , 这就成了“文化沙漠”, 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因为学生成长在活动之中, 没有兴趣当然无从学习。

  再如, 有的班级黑板报上出现“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的醒目标语, 甚至公然开辟“问题生专栏”, 这都是明显违背“以人为本”根本理念的, 对此, 都应及时向学校指出并督促整改。除了细心观察以外, 也可以通过巧设提问、情景设置等方法掌握第一手信息。比如, 让学生谈他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活动, 收获如何;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谈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和体会;在走廊、通道有意放置废弃物, 以观察学生的反应等。

  如果说敏于发现问题是督学的水平, 那么, 勇于直面问题就是督学的胆识, 善于解决问题才是督学的智慧。

  五、责任督学如何提高自己?——心存淡定, 久久为功

  首先,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学习意识。跟上形势, 不讲外行话, 不讲不合时宜的话, 要保持思想鲜活, 就必须学习, 比如,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多个重要专题讲话等都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二是法制意识。一定要比较熟悉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 比如关于校服、日托班、教辅资料等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是怎么规定的, 防止政出多门, 口径不一。三是研究意识。有时会遇到一些典型情况, 一下拿不准, 必须通过了解情况、研究讨论后才能吃下定心丸, 避免表态的随意性。四是服务意识。通过进学校、进班级、近师生, 帮助学校回归教育方针, 回归教育规律。工作过程中不必太一本正经, 太程式化;与师生交谈几句, 鼓励一下, 提示一下也是可行的。

  其次, 坚持做到“恒、衡、痕”。恒:持之以恒, 形成常态;不能刮一阵风、下地皮雨, 关键在抓好过程。“督学公示”牌挂在那儿, 督学在校内走一走, 本身就形成一定威慑, 绝非“一定要捞出点什么”;所谓行者常至, 为者常戒, “活动再激动人心也是短暂的”, 督导所需要的恰恰是长远、常态。有学校把督学下校作为教育信息发布, 反显得生分了, 就不像常态。

  衡:均衡、平衡、全面;要从宏观着眼, 关注细节, 对办学行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等诸方面都须着力, 全面兼顾。至于文明创建、校园排查这类突击性、“应急”的事, 最好由职能科室去做。

  痕:痕迹、印记。所谓“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 作风不硬、做事不到位, 是留不了痕印的。只有用过硬的作风把“软”事做好, 把所掌握的信息同学校的交流反馈内容、个人工作流程、重大事项的报告、处理程序及解决结果等都及时记录在案, 才能体现督导过程的完整性。

【责任督学年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总结04-22

责任督学培训心得05-26

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总结范文06-14

责任督学会议讲话09-16

责任督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1

责任督学工作总结(通用14篇)08-30

责任督学工作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2-23

责任督学培训简报(精选12篇)08-07

责任督学督导检查简报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