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马修先生的日记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开始,以马修先生的视角讲述了“池塘之底”教养院里发生的故事。影片一开始,采用了平行式的叙事方法,一边是救护车的鸣笛声,一边是交响乐,随着剧情的推进,两条叙事线汇合:死去的是马修先生,而指挥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正是马修先生曾经的学生,也是马修先生日记的指定保管者。
“池塘之底”教养院的孩子们年龄、个头参差不齐,他们唯一的共性可能在于都是大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他们的生活在崇尚惩罚教育的校长管教下如同教养院的名字“池塘之底”一样,充满了灰暗与无望,他们用叛逆和恶作剧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不满,但是换来的只有更重的惩罚。直到马修先生的出现,他与其他听从校长指令惩罚学生的老师不同,他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宽容与耐心,通过音乐,他甚至让孩子们有了改变,似乎连校长也有了改变。但是孟丹的到来把一切美好都打破了,校长又变回了崇尚体罚、急功近利的样子,合唱团也转入了地下,与此同时,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却越来越突出。
因为一场大火,校长没能得到授勋,受到事件牵连的马修先生也被辞退,校长还严禁孩子们为马修先生送行。马修先生心灰意冷离开“池塘之底”时,他为孩子们的“冷漠”而伤感,可当他看到不断飞落的纸飞机上稚嫩的字迹和听到窗口飘出的歌声时,他的内心瞬时充满了感动和满足。随着马修先生的离开,关于“池塘之底”教养院的故事也结束了。
平淡的讲述加上眼神的交流,使得影片温暖却直击人心。马修先生在组建合唱团时,他耐心的态度、专注的眼神足以让观众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他对孩子们关心、慈爱的眼神让人心生温暖。在马修先生故意冷落皮埃尔时,失去独唱机会的皮埃尔并没有使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但是他眼神传递出的愤怒、失落和怨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少年被忽略时的不甘心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
伯爵夫人来听合唱时,皮埃尔孤单的身影、黯淡的眼神也体现出皮埃尔当时的落寞。当马修先生转向他,示意他独唱时,他的眼神由黯淡变为光亮,他的眼中出现了感激和珍惜的光芒,皮埃尔用心的演唱,他与马修先生的眼神交流比任何语言、动作都有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整体基调明亮温暖。稚嫩的童声合唱,柔和的色调都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温暖,马修先生的仁慈、善良和宽容,都为片名《放牛班的春天》中“春天”二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影片中的冲突也在学校的环境中得以体现:厚重的大铁门,阴雨连绵的天气,无一不透露着压抑的气息,黑暗的禁闭室与明亮的会客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校长的三个女儿成天无拘无束,而教养院的孩子们却被管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讥讽。比起仅仅教授知识的教育,爱的教育更值得提倡,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每个梦想的理解,对每一颗热爱、坚持的心的守护尤为重要。时光会流逝,但爱不会改变。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2-1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1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7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09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02-16
《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02-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锦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