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1
昨天晚上8点整,我与孩子跨地区同时观看《开学第一课》,感受如下:
对于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片”成龙,大家目前看到的仅仅是他现在的成功,往往忽略他成功前所付出的艰辛。成龙是从一个“死尸”开启他的演艺生涯,因为对于这份平凡工作的兢兢业业,因为“死的好”,得到了导演的认可,他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成功不是一步到达的,是需要经过千百次失败才能实现的.,同时让我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整个节目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张“大眼睛”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年前,从这张照片中我看到了主人公对于知识的渴望。虽然现在大部分孩子们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让我明白知识改变命运,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
最后“无壳蛋生鸡”的实验,让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魅力,以及实验成功前的不容易。科学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才达到的。让我明白对于科学实验我们要满怀创新精神,不断失败,永不放弃,最终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2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我很佩服成龙,他拍了很多武打剧,受了很多伤,头上,脸上,鼻子,手指头,腿部......但他一直坚持着。
通过摄影师的拍摄,我看到几十年前大鼻涕,小光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求。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长大成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俞敏洪老师开始给自己订的目标是考上他们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次第二次高考分数都不够,都没有考上,可是他没有放弃,又刻苦学习了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我也要向他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我最感兴趣的是无壳蛋生鸡的实验。在实验中,王源哥哥打鸡蛋,几次蛋黄都打散了,但他没有放弃,再努力,小心翼翼地去打鸡蛋,最后终于成功了,蛋黄没有散。我学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实现它,不怕吃苦,要有创造力和好奇心。迎接未来,我们要永不言弃,充满信心!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3
看了《开学健康第一课》,我感到平时我有许多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爱吃零食、爱喝饮料、挑食等等。我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惯对我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计划从今往后,尽量吃好一日三餐,不挑食、多吃蔬菜,这样才能营养均衡,长成强健的体魄。有好身体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觉得特别有趣。我对谢海龙爷爷和王源哥哥印象特别深刻。谢爷爷拍了很多著名的'照片,都是渴望上学的乡村孩子,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令我难忘。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为梦想奋斗!王源哥哥做无壳孵化小鸡的实验看得我提心吊胆,紧张极了,生怕他又打散了蛋黄,每一个鸡蛋都是一个小生命呀!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直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我想到,我学习的时候,有时遇到不会的,我就不想做了,这样是不对的。我也应该契而不舍,坚持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4
《开学第一课》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而今年的主题为“创造向未来”。
成龙从小有个梦想,当他看见小学生被大一点的学生欺负了,他都为他们抱不平,因此成龙心中有了个英雄梦。但他在六岁时被爸爸送进戏剧学院,刚开始只是跑龙套,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演员。在拍电影中有危险的动作,他拒绝了替身,所以受了好多伤。我钦佩成龙的勇气,更钦佩他的精神。每个人都有无数个小梦想,一点一点地去实现,终究会实现人生中的.大梦想。
俞敏洪高考连续考了三次,第一次英语考了三十三分,但他不泄气,回家一边干农活一边读书;第二年考了五十五分,离录取线差了五分,他回家后对妈妈说他想上大学,但必须让他一年不干农活,妈妈同意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钦佩他的坚持,更钦佩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奋斗可以击败困难和挫折,更可以造就幸福人生。
小鸡“小茶缸”是世上第一只无壳孵化的小鸡,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的奇妙。
《开学第一课》让我们爱上了学习,认识到学习的奇妙之处。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敢于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坚持不懈,让我们一起“创造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创造向未来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2冬奥开学第一课一起向未来观后感范文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14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03-04
创造未来发扬红岩精神小学作文03-11
选择创造未来征文800字(精选40篇)04-03
《加油向未来》观后感03-16
向未来云享书福征文11-12
向未来进军高考满分作文02-12
加油向未来观后感范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