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时间:2024-09-18 13:26:17 王娟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精选17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通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精选17篇)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周末,我有幸在网上观看了一部记载红军长征故事的影片——《四渡赤水》。片子已经很老了,模糊不清,片中人物方言口音也很重,但就是这么一部以现代目光来看,技术相当落后的影片,却令我感慨万千。

  影片开头是几位主创人员的姓名,接着就是正片了。无论是哪部革命电影的哪个版本,我总是能一眼认出毛主席。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操着一口方言,穿着普普通通的军装,与我心目中的伟岸形象大不相同,却令我感到十分亲切,加上模糊的分辨率,沙沙作响的背景音乐,仿佛将我带进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心中生出几分期待。

  《四渡赤水》主要讲述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等人带领三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与国民党川军相逢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事。最终,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带领红军战士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四渡赤水后迈向新的征程。

  讲真,对于影片中的一些战术谋略我真的很不了解,可我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我军统帅的雄才大略。这里不得不赞演员的演技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我军统帅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度,从容不迫地指挥着战士们,严谨地讨论着下一步的'战略方针。而与此同时,他们又是这么关爱百姓、战士,丝毫没有上司的架势。当衣衫褴褛的情报员来汇报战况时,面对国民党千军万马都毫不皱眉的总参谋长刘伯承是何等的痛心疾首!听到又有同志牺牲了的消息时,他是怎样的紧缩眉头,摇摇欲倒!可他不能倒下,他安慰着情报员,可他自己心中的憋闷又与何人去说?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震撼与万幸,红军队伍有如此英明兼重情重义的领导人!

  再来看“国军”。前方战事已然打响,可他们的司令却仍然坐在舒服的轿子上,口中说着“不愿做那替死鬼”。这与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红军指挥员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尽管四渡赤水成为了毛主席战史上得意的一场战役,但我们在感慨着毛主席英明的同时,也仍需看到影片中战士们艰难的生活。在那个属于战火的年代,属于革命的年代,也是属于困苦的年代,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啃红薯都是件极为满足的事。可当今社会的我们呢?对于幸福的物质生活不知满足,肆意浪费着这片以先辈的血肉铸成的大好江山。看了这部影片后,我在倍感震惊的同时又惭愧万分!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那种面对困难时的气魄和胆量,更要学习他们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对信仰的那份忠诚!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2

  《四渡赤水》,这部影片以动画纪实的手法,再现红军长征期间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了“红军之勇、用兵之神、精神之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央红军被迫放弃红色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经过湘江战役,红军的兵力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至三万余人。面对40多万国民党各路军阀堵截追杀,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红军的命运,每一步行动都关系到红军能否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黔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观看电影时,我一次又一次为毛主席那英明神武的排兵布阵和用兵之法拍手叫好。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红军恢复了灵活的`运动战和游击战,耍得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团团转,怪不得连毛主席自己都曾经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坚定信念。在提出四渡赤水计划时,最关键的是要派出一支诱敌部队,一旦诱敌成功,将面临数十倍的敌人围追,危险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听到第四团团长黄开湘那一句“誓死完成任务”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明明知道是去送死,却依然一往无前,如果没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如何能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3

  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我们还学习了《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暑假里,我观看了《四渡赤水》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被国民党围追堵截,毛泽东带领的红军在被动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赤水河,成功的甩开了敌人的故事。

  让我们欣赏一下《四渡赤水》的故事吧。红军需要北上,但面对国民党的强大阻击,不得不渡过赤水河,向西挺进。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为了加速前进,红军不得不丢掉了所有重武器,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1935年1月29日完成了一渡赤水河。在红军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国民党又调集了川军和黔军共40多万人,准备把红军歼灭在赤水河西岸。红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被迫于2月19日再东渡赤水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二渡赤水。到了赤水河东岸,红军抄近路攻打娄山关,拿下娄山关之后又控制了乌江渡口,主动权渐渐回到了红军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金沙江北上的战略计划,红军进一步调动敌军,3月16日,红军由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成功地把金沙江的守敌调出之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时间,并于1935年5月9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巧渡金沙江,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和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是不是很精彩啊?我更加了解到了红军作战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我真想和同学们再看一遍这部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红军渡赤水的时候,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4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四渡赤水河》。

  电影里,红军官兵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铺着盖着稻草,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想想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还嫌不满足,还找各种抱怨的借口,小小的挫折困难,就停步不前,相比之下,我们真的是无地自容!

  这部电影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解放军用生命换回来的,我们绝对不能贪生怕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一味向前,鲁莽行事,要像毛主席那样有勇有谋,是占下风的自己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5

  电影《四渡赤水》讲述的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影片描述这次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从而摆脱了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是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最高对手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被誉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6

  今天,我观赏了《四渡赤水》这部电影。

  《四渡赤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经过一渡赤水,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党内部的问题,北渡长江不可能,只能寻求新的变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最终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这次战役经历了三个多月,由于毛泽东等人的高超指挥,巧妙的隐蔽我军的战略意图,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发挥了我军的优势,打破了敌人妄图歼灭我军的战略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从以上的作战经历我能看出毛泽东同志是一个足智多谋,博览群书的人。他精通《孙子兵法》、《战国策》等兵书。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战争中去,而且还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次战争中他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和“调虎离山之计”,彻底把敌人打垮。

  我还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在作战过程中能非常谦虚地听取部下的意见,还刨根问底地让部下把每一步计划都详细地说清原因,直至和自己的想法相吻合后,才会下令作战命令。他是一个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人。在战争如此艰难、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也不忘看望疲惫的战士们,给他们加油鼓劲。他还亲自为脚受伤的小战士换鞋,他是多么地爱护他的战士啊!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不管是他的能力,还是他的人格,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7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毛5261泽东率领三万4102红军,在赤水河畔与堵截的川军相遇。1653激战后,战局对红军不利。毛泽东即与周恩来和刘伯承分析形势,决定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

  为轻装前进,毛泽东下令将笨重的武器沉入河中。瑞金团战士高翔和战友们,机智地抢占渡口浮桥和对岸小镇,为大部队打通道路,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赤水河。红军西进到达云南,在扎西地区宿营。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调集了中央军及川、湘、黔、滇四省军阀部队包围扎西。险恶的形势没有吓倒红军,毛泽东和总部首长们决定趁黔北空虚之机,全军迅速回师,东渡赤水河,突出重围。已升为瑞金团团长的高翔,率全团战士奇袭娄山关,抢占遵义城南高地,再次解放遵义城。蒋介石暴跳如雷,为洗雪遵义之战的“奇耻大辱”,命追剿部队用碉堡围困结合重兵进攻的'办法,欲将红军困死在乌江以北。由于金沙江一线由滇军据守,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渡赤水河,造成红军欲北渡长江的声势,以迷惑敌人,调开滇军。3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河。此举惊动敌人,蒋介石督察室主任王道元调主力尾随红军西进,红军除瑞金团继续向西引开敌人外,主力红军急速调头东下,四渡赤水河,南涉乌江,甩开敌人主力,进入敌军兵力空虚的云南,渡过金沙江,摆脱战略包围,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王道元被击毙,红军从绝境中奋起,踏上新的征程。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8

  今天,于老师带我们去五楼阶梯教室观看《四渡赤水》,其中有二个片段我记得最深刻。

  片段一:唱歌编草鞋。

  红军战士们因为生活艰苦,没有布鞋穿,但他们靠坚强的毅力,穿着草鞋走了二万五千里。他们不知破了多少双草鞋,大家知道,穿着布鞋爬山很容易。想一想,赤脚站在稻草上都会很扎脚,上山时就更难受了,很快磨破双脚,磨穿鞋底。但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翻过了很多险山,趟过了许多河流。他们在织草鞋时,还编出了一首歌:草鞋呀真呀好,是我们的传家宝。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笑容满面地搓着麻绳。红军战士行军路线一路不是高山就是草地,从来没有床。所以白天编完草鞋,晚上睡稻草。但是他们苦中取乐,几个人睡在一起还兴致勃勃地聊天,憧憬革命的胜利。这个片段让我有很多感想,红军战士们在困境中保持快乐的'心情和苦中作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现在有些同学上学,不是怕天气太冷就是嫌天气太热,条件稍微艰苦一点,就不停地抱怨。我们真的要好好继承长征精神,学会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

  片段二:吹号手负伤。

  红军战士在战斗时,有一位吹号手在吹冲锋号时负了伤,可他依然坚持吹着冲锋号,让战士们士气高涨。这位战士把自己生命放在最后,把全军的胜利放在第一位。这是何等的坚强、何等的伟大。

  我们现在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一点小流血就哭个不停,生怕别人不知道。还有些同学作业多一点就偷懒,拖欠作业,和这位鼓号手比一比,真应该感到难为情。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9

  今天偶然之间在CCTV6看到的,是高清修复过的,那电影画风一出来,那红军一出来,哎!有意思!就这么跟老爷子看了起来,老爷子当过兵,对于那个红色年代他始终带有别样感情,就这么跟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边看边聊了起来,别说,两个多小时一老一少就在电视机前没挪过位置。

  估计是修复过,电影里航拍中国贵州那些大山时,那是真的壮观又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尤其是毛和周的演员,光站在那里,那气度,扮演毛的演员,那说话口音听着就亲切,虽说不是很地道,但比起动不动就现在说官腔,至少人家真实,那个年代大家说话多多少少带点口音(老爷子说的),现在的总觉得有些像演话剧一样,虽好但工匠气质太重,不接地气。

  演红军的`演员们的精气神是真的足,看着就精神,最后字幕一出来,我俩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直接把解放军拉过来了,还有电影里拍的实景全都是当地政府支持的。

  对于那个年代我和老爷子不一样,我只能从课本上知道,电影拍的只能说年代感很强,接地气,比起肆意夸大虚构的抗日神剧,而显得诚意满满,而他作为亲历者,更多的是缅怀与感叹……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0

  看完《四渡赤水》之后,大家感想颇多。首先,四渡赤水,充分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是,红军选准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决定了革命的`命运。这对今天、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其次,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新中国,而新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好地去成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困难,但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

  此外,大家还学到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更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认真研究形势的发展,终于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伟人的修养,也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结合个人实际工作,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畏困难,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了新媒体基地打造成为“千亿级新型特色产业园区”贡献一份力量。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1

  《四渡赤水》这部影片除表达了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之外,“理想”可以说是其重头戏主旋律之一。与当下年轻人追逐理想一样,革命年代的共产党战士同样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不顾身,在长征之初,加入红军的领导人与年轻战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吃饱饭!让所有人都吃饱饭!让国家好起来!”

  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和鲜血为我们这一代打下了新的开始。在这部影片中我学到了把握形势和机会自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自己要有别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我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我们敬仰的毛主席镇定自若,不自乱阵脚,认真研究发现,善于观察地形而决定适当的策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2

  今天,我看完了《四渡赤水》这部革命影片的最后一集。影片主要讲的是我军在蒋介石调集的30万兵力下与敌人巧妙地周旋,四渡赤水,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逃出了敌人的魔爪。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主席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我认为,《四渡赤水》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已粉碎了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胜利意义的战斗,是毛泽东主席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光辉的运动型典范。

  观完《四渡赤水》这部影片之后,我感受颇多,印象深刻。听大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但要守住一座城市却是很难很难。”说的也是啊,烈士们、我们的先辈,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却是在天上为我们祈祷、祝福。

  可是现在,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改革开放了,有好生活了,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有优良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总爱贪玩,有时耍耍小聪明,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为我操心,爸爸一生气,有时耍耍小聪明,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为我操心,爸爸一生气就心里发闷,胸口疼,我看了只是有点自责,好了几天又开始了。不仅如此,我还非常浪费,一本新本子用了几页就不用了,还一页一页地撕,钢笔买了也不珍惜,不会保护书,反正是缺点大过于优点。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真应该多学习学习红军战士们那种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足智多谋的精神。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有战争。

  他们,用自己的精神、血液在我们这一代上打下了新的开始。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向先人一样被后人敬仰。除此之外,我还在这部影片中学到了把握形势和机会自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自己要有别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我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我们敬仰的毛主席镇定自若,不自乱阵脚,认真研究发现,善于观察地形而决定适当的策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这是伟人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建功立勋、争夺光彩,继承创始新中国的伟人毛主席的优良作风,更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作风。同学们,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3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犯懵了,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呢?照理说四渡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啊,为什么要四渡呢?

  红军第一渡的时候冒着大火,损失了一名队员,却安全地渡过了赤水河,暂时脱离了国军的包围。他们却又在晚上连夜渡回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毛主席想调动国军的兵力,使包围圈出现漏洞,使红军顺利突围以仅有的三万兵力反剿了蒋介石四十万国军。

  原来我们的毛主席是如此机智,如此英勇,这场胜仗就如同一个奇迹。

  看着电影里红军同志们吃红薯、野菜,等等难以下咽的.东西。穿得是草鞋,破了也不管只有有稻草的时候才能自己编草鞋,而且冬天到了,也只有一床薄薄的棉被,再冷也只能垫着稻草,住得是没有门,没有窗的房间,冷风呼呼呼地灌进来,让红军脚都冻紫了。

  而红军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像蒋介石那样住在温暖的豪宅中,却贪生怕死。

  我们现在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但我们绝不能贪生怕死,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不能一味向前,莽撞地冲向敌人,要像毛主席那样,有勇有谋,使占下风的自己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4

  今天,我观看了革命电影《四渡赤水》。影片主要讲述了我军在生死攸关的枪口之下,我党领导人与敌人巧妙周旋,终于逃出敌人魔掌的故事。红军面临严重局势,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歼计划,争取战略主动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中共军委决定率部在敌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前,向遵义西北地区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域地区集中,并在川、南、沪州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创立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了四渡赤水之战。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的运动战典范。

  观完《四渡赤水》之后,我感想颇多。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但要守住一座城市却很难。是啊,无产阶级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新中国,而新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好地去成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困难,但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一定能向先人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此外,我还学到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要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认真研究形势的发展,终于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伟人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5

  有人说,历史是人走出来的!

  而今天,让我看到的历史却是手中的笔画出来的。先不从这个片子怎么样,就画的风格来说,他可以说有中国底蕴,能还原历史的'片子。把这种战争的场面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真的很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虽然没有我们那种真人大片那样生动,可是,这已经是成功了,因为他们走出了很多人难以走出的第一步!这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

  有人说,这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不然,对于现在的社会,我们成人一样缺乏的是历史感,从另一个角度看,讲述真实,绘画生动。不论给孩子看还是成人看,对我们都是一个学习,难道孩子需要学习,我们大人就不需要吗?

  电影也好,动画也好,有的是一乐,有的是一哭,有的是让你心里一震,但是这个,让我们心里,让孩子们的心里,更是感慨!因为,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给的!我想说的是,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有更多的义务让我们的孩子多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6

  影片中,毛泽东该舍就舍,关心战士的指挥,让我更加敬爱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领袖。将士们英勇善战、助人为乐的身影更是在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们眼前久久回映。今天,我支部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工作环境,美丽的大好河山和当时相比简直是那时的.一种梦想;今天我们偶尔遇到的小困难和红军历经的千辛万苦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看到这,我们不禁感到惭愧,有时偶尔遇到一些小困难就知难而退。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们的传统,好好工作加强学习报答祖国,要不负祖国的培养与栽培。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 1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民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红军带着许多盐块,前来帮助。老人和小孩们各个欢天喜地说道:“我们有盐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盐的原型是盐块,颜色微白,有点儿像石头。每家拿到一点盐块就非常高兴了,而我们饭、菜都要挑三拣四,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这部电影给了我启示:原来,我们的祖国是这样打来的,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们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战场,想想胜利,我们要克服困难,永远做一个勇争第一的人!

【《四渡赤水》观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四渡赤水的观后感10-10

《夺冠》观后感优秀作文优秀03-07

精选优秀作文四篇04-17

【精选】优秀作文四篇04-28

优秀作文四篇04-19

优秀简历四要素09-30

优秀简历四要素04-01

最美铁路人优秀观后感,最美铁路人优秀观后感05-26

《我和我的父辈》优秀观后感优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