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1500

时间:2023-07-14 18:56: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义门观后感1500

  动画片《郑义门》围绕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传颂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弘扬新风正气、传播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郑义门观后感1500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范文【1】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在央视播出之际,温州市纪委广泛发动各县市区纪委通知广大干部职工观看该剧。

  瓯海区潘桥街道通过潘桥红页、潘桥红色驿站等微信平台和工作微信群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收看《郑义门》动漫片。

  3月8日晚,潘桥街道丁岙村组织了党员、村民在村民中心二楼远程播放室收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村民观看后纷纷表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家规才能造福子孙,这个动漫片非常有意义,把郑家的家规以动漫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易懂,他们将会动员自己家属小孩一起收看《郑义门》,让家属、孩子接受家规教育。

  潘桥街道表示下一步要利用室外LED显示屏等电子设备进行轮番播放,继续加强宣传力度。

  并借助党员活动日、夜学等机会积极组织各社区、各村的党员观看《郑义门》,使郑义门的'精髓更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温州瓯海区景山街道繁荣社区积极发动辖区党员观看《郑义门》,要求党员、干部每天坚持观看该系列廉政教育片,并提交观后感。

  3月9日晚上,繁荣社区利用夜学机会,组织党员和老干部共30余人集中观看综合频道直播的廉政教育动漫片《郑义门之郑濂当家》,并组织了讨论。

  观后,有党员表示,正如动漫片描述,家长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权力,这也正是我们公务员应该明白的道理;也有党员、老干部赞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治国须从治家开始……,老干部许启楫认为,这部10分钟的廉政教育动漫虽然短小,但含义丰富。

  古代大家庭需要一位正派、实干、廉洁等优秀品质的人持家,现在的单位亦应如此;古代大家庭中的监事一职,正如我们现在单位里的纪委;古代治家需要好的家规,我们要解决民情,也需要不断完善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本次活动在大家的讨论中结束。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范文【2】

  暮色轻轻攀上金华浦江郑宅镇东明村村口的青石牌坊。

  “江南第一家”,牌匾上明太祖朱元璋手书的几个大字,在晚霞的映衬下,更显古朴。

  傍晚5时许,牌坊边的郑义门博物馆还未闭馆,71岁的“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定汉已结束与观展者的闲谈,匆匆归家,赶赴一场荧屏之约。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900多年前,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便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

  2016年3月7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洁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当动漫片成为郑氏家规全新的传播载体,更多人将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领略其廉洁奉公的道德教义。

  它不仅将随着电视信号走入千门万户,还将成为我省对党员干部开展家规家风教育的重要内容。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何以获得党员干部的高度关注?为什么能拥有不同于一般动漫片低幼化的定位?其背后的“郑义门”又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到当下

  郑宅镇的入口,依次坐落着9座巍峨的牌坊,穿行其间,仿佛走过一条时空隧道,那些沉睡在历史暮霭中的往事,如一幅图卷,徐徐展开。

  位于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我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自北宋崇和元年(公元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十五世,共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曾获得宋、元、明三朝帝王的'7次题赠、6次旌表。

  “我们郑家规矩大着嘞,孝敬祖宗、勤俭持家、清廉为官……”谈起家训,郑定汉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21年前,正是他和村里的10余位老人,将一度失传的家训译成现代文,重新传授给子孙后代。

  他念叨的“郑家规矩”,正是蜚声江南的《郑氏规范》。

  它与9座牌坊一起,历经风雨。

  《郑氏规范》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

  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并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其一大特色。

  “家规中,有部分涉及廉政廉洁,如86、87、88三条,就是针对出仕当官的人规定的。

  它教育郑氏子孙,出仕当官必须奉公守法。

  ”浦江县博物馆副馆长张智强告诉记者,“贪赃者将从家谱中除名,死后也不许入祠堂”,这可谓是最严苛的条款。

  凭借好学的风尚和孝义之名,900多年来,郑氏家族约有173人为官,明代出仕者更多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但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干惩治贪官……祖辈清廉的美谈,已化为后辈律己的自觉。

  如今,东明村党支部书记郑宏建正带领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更以秉公廉洁的品格赢得百姓口碑。

  600多岁的郑氏祠堂中,一口大钟至今尚存。

  往昔清晨,每当钟声响起,郑氏子弟便鱼贯而入,诵读《郑氏规范》。

  尽管,家规中的部分条款已不再适用,但其中崇清廉、重孝义的理念,却得到更深刻的阐发--“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从历史到当下,“郑义门”的精神内涵不曾褪色。

  它在新时代中,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范文【3】

  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国家中若是大部门的家庭家风良好,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是个安定和谐的国家。

  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理论,我觉得要真正深层次的剖析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必须从家这个单位出发,看看家这个社会体细胞经历了哪些变迁。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望族,其血脉延续久远,见证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数百年物是人非的变迁。

  其中大部分既富且贵,但也不乏有些小康之家家风醇良,历史悠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氏义门。

  郑氏义门——今天更多的人是称呼它“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

  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但在这之前的元朝,已经有过两次旌表“义门”的盛典。

  元至大四年二月(公元1311年)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元重纪至元元年冬十二月(1335)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

  对此,宫廷上下,认识一致,颂声如沸,自皇太子至丞相诸公卿多作大书及赋诗以美其行。

  有史载日:“部使者余阙行县,以其孝友七郡或莫之先复篆‘浙东第一家’以褒之”。

  一代贤相脱脱有“白麟溪”三大字题赠。

  翰林学士承旨月鲁帖木耳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于至正十二年(1352)行省浙江,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

  元至正十三年(1353)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两次赐书“麟凤”、“眉寿”。

  其他王公大臣以及翰林国史院的儒学名家如虞集、揭徯斯、危素、欧阳玄、李好文、陈绎曾、陈旅,以及与郑氏有同里与世交关系的黄溍、柳贯、吴直方等京都名士,也都加入了吟诗作文赞美的行列,掀起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热潮。

  这些题赠和诗文,后来均被制成匾额悬挂厅堂,收入《麟溪集》中,载入史册,成为郑氏家族一代光辉的象征。

  那末元朝统治者——草原里打过来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家族的治家经验呢?

  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贵族却不通汉族文化。

  但是它们在长期的征战中,认识到汉文化对于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

  元始祖忽必烈登上皇位以后,在他的即位诏书中就指出:“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忧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因此,他就位伊始,即诏十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材异等,列名上闻;并诏立国史翰林院,招揽儒学人才。

  一代大儒姚枢、许衡、窦默等都成了元始祖的重要谋臣,又在各地又诏立诸路学校提举官,一些博学老儒得到了擢用,为元朝初期施仁发政,立纲陈纪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家庭政治、家庭伦理建设,一开始就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宗法制度和思想体系,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隆古之治在乡族,固国之本在巨室”,“平天下必从齐家始”,形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旌赏孝义力田是他们施仁政的重要内容。

  元朝宫廷规定“民有同居五世者,辄下令旌表其门”。

  可惜当时这样的'“门”不多,而浦江郑氏家庭,却脱颖而出,首开元代风俗之先,实现了“九世同居”的振兴局面,自然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表彰。

  郑氏家族的同居义举,所以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

  还出于统治者的自身的需要。

  元朝当局有个致命的缺陷,皇位的继承法没有规定,只是依仗贵族大会(忽里台)来公选,每次皇位交替,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给后宫、重臣及诸王之间的竞争留下了隐患。

  元始祖忽必烈,平定天下,以文德洽海内,定一代之制,使典章文物大备,可谓功勋卓著。

  但在他去世以后,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

  他有十个儿子,二儿子裕宗真金,被封为太子,不幸比始祖早九年而薨,不得已只得把皇位传给裕宗的第三个儿子铁木耳,但裕宗还有第一个儿子甘麻剌,他也不甘心将王位拱手他人?就这样忽里台大会开了一百二十多天,为立储争论不休,直至甘麻剌受到众人责备而退让,铁木耳方当选。

  不过自此以后,两派势力围绕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自忽必烈去世至最后一个元顺帝登位的三十九年间,皇帝换了九个,最短的只有两个月。

  英宗、明宗均在位被谋杀身亡。

  而一个成功登位的皇帝,也无不以反对者的鲜血生命为代价。

  而郑氏家族孝义同居的事迹,同皇族内部的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家和万事兴”,元朝宫廷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一点,拼命宣传郑氏同居的意义和好处,可惜元朝统治者无法学到手,在一片表彰郑氏义门的声浪中,继续杀来杀去,内外交困,终于走向了元历史的尽头。

  元朝统治,自元始祖定国号“大元”的1271年算起,到元顺帝退出大都止,前后共九十七年,这是郑氏家族同居共财发展最顺利、成就最突出时期。

  这段时间,不仅达到了“九世同居”的高峰,而且家庭治理方面,更趋成熟和制度化,创造了一些别人所难做到的事绩,倍受朝廷关注。

  元朝一开始,郑氏家庭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是元始祖十五年(公元1278),宋朝投降的第二年,地方上还比较混乱。

  五世孙德璋因为人刚直,与物多忤,受到诬陷,罪会逮扬州狱,兄德珪毅然代刑,争先死于狱中。

  这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六世孙文嗣、文融兄弟等先后主家政,他们接过父辈创造的业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家庭内部治理推向鼎盛。

  其中尤以文融,功绩最著。

  他出生于宋景定五年(1264),元始祖登上皇位的前一年,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享年九十岁。

  经历了元朝一代的兴衰起落,他还担任过元朝的下级官吏,建康路龙湾提领,熟悉元朝政务。

  中年辞官,继从兄文嗣,主家政四十余载。

  在他的带领下,以朱熹家礼为蓝本,先后办了几件振兴家族的大事:一是建立祠堂,设立祖宗牌位,四时祭奠,朔望参谒,以尽报本孝敬之礼。

  二是整顿扩建学校,培育后继人材。

  原有家塾东明精舍一所,系五世孙德珪所创,到了六世文嗣、文融兄弟主家政时,进一步扩充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延聘大儒吴莱、宋濂先后主教席。

  规定男子八岁以上从家学,年二十以上,学无成就者,改习家业,学有所进者不拘。

  学习内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课,词章辅之。

  三是制定家规。

  先是由文融为书五十八则,七世孙郑钦和郑铉补充后录七十则,续录九十二则,勒石锓梓。

  《家规》根据九世同居,人多族众的实际情况,从祖宗祭祀、婚姻嫁娶礼仪、家庭管理、家长职权、人员分工、财产分配、妇规、社交和睦邻关系,都作了详细规定,大大促进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团结,使人伦风俗面貌一新,历史评价甚高。

【郑义门观后感1500】相关文章:

郑义门观后感 (通用34篇)04-23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通用15篇)09-21

江州义门陈风景区导游词01-25

《郭明义》观后感06-02

义教工作总结12-01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07-13

致青春郑微经典语录12-29

郑日昌公开课观后感11-15

雪无情人有义作文08-29

义教心得体会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