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

时间:2024-05-22 07:22:4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狗十三》观后感(实用7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狗十三》观后感(实用7篇)

《狗十三》观后感1

  看了《狗十三》,昨天看了一遍感觉特别的压抑,同情李玩。感觉没有人关心她,大家合伙欺骗,有一个有心机的后妈,一个特别惹人厌的弟弟,以及面对一群死气沉沉的生意人组成的饭局。

  站在李玩的角度,感觉这个家庭真是糟透了。

  可是仔细想来,这些人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坏人。爷爷奶奶爱李玩,爸爸也爱她,堂堂是个好姑娘,后妈也没对她做恶。

  何帆老师说,读小说要悬置道德判断。看电影也是。我们很容易说谁对谁错,可是带入到各个角色当中,我们也许并不能比他们做的更好。

  爸爸有爸爸的无奈,在李玩和新家庭之间要权衡,要面对焦头烂额的工作。对李玩最大的希望就是“懂事”。能有个好成绩就是“骄傲”了。打过女儿扔过狗,也逼过喝酒。可是哪个父亲没有打过骂过或是伤害过孩子呢?为了不伤害李玩,昭昭出生好久之后才在滑冰场让他们见面。

  姐姐应该就是李玩的成长版,男朋友喜欢李玩她没有闹,大家换了一只假的爱因斯坦,她选择息事宁人。大家对昭昭一拥而上,姐姐过来安慰。

  奶奶几年没有出过门,为了李玩出了家门。是奶奶一拖再拖,没有把昭昭出生的消息说出去。

  后妈的位置本身挺尴尬的。一面是自己的家庭,一面是李玩。我想她自然不喜欢李玩,李玩也不喜欢她,李玩是孩子不喜欢就不喜欢,她是大人,就要给李玩送礼,给姐姐送礼。她是有怨气的,狗咬了昭昭之后,她让爸爸把狗送狗肉馆,虽然恶毒,却也情有可原,父母总是舐犊情深的,就像爸爸一手把高放拍在墙壁上一样。

  爷爷给孙子取名“昭昭”,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思是贤者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让别人明白。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今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说今天的人自己都没有明白却想让别人明白。也许大家的不和谐,都来自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想法。

  影片是站在李玩的视角去拍的,唤起了我很多童年不好的回忆。可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就是从昭昭、李玩、姐姐、爸爸妈妈再到爷爷奶奶的过程。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才能活的坦然吧。

  影片描述了一个青春女孩李玩的成长历程,在物质条件方面,李玩衣食无忧,但在精神层面,她一直备受煎熬。父母离异后,父母都对她很不关心,甚至填报志愿也要顺从父亲的意志,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生活上除了父亲偶尔开点空头支票,大部分时间都是李玩一个人独处。

  李玩寄居在爷爷奶奶家,也找不到可以产生思想共鸣的人。爷爷表示,李玩的名字取得不好,随便取的,给孙子取名的时候可要好好起名。在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环境中,长辈在物质条件上无条件满足、百般溺爱,在生活条件不错的家庭中更是如此,只要开口都能满足,而在精神情感方面则是肆无顾忌地百般践踏,从来没有将子女视作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而是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在长辈眼中,小孩子有什么想法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小孩子能够顺从大人的想法,不给大人添麻烦。小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才是大人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意味着孩子变得“难管”“不听话”,大人要带着面具对付社会上的牛鬼蛇神,身心俱疲,哪有心思满满倾听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小孩子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顺着大人安排的路走下去就好,无论对错,想象力、创造力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小孩子只需要安全长大即可,紧接着结婚生子,循环往复,大人们也就功成圆满,问心无愧。

  同样的,大人做错了事情也不需要向小孩子道歉,而是反复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通过勾起孩子的愧疚感逃避道歉话题。长辈总喜欢忆苦思甜,不断强调自己受过的苦,并且将一切不行归咎于孩子出生,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自己“可能”生活得更好。

  类似的道德绑架不断上演,一遍又一遍地否定孩子,制造愧疚阴影,让孩子生活在愧疚的阴影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也会继续延用老辈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扩大愧疚阴影。

  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就此形成,突然闯入她生活的小狗,仿佛一颗救星。她独爱物理,喜欢读《时间简史》,给小狗起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可以理解她的孤独,可以陪伴她化解苦闷,对她毫无保留地付出感情,同样的李玩也对爱因斯坦倾注了全部感情。在孤独的青春期,一人一狗相互扶持。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人总是要成长的,而且成长过程中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李玩原本贫瘠的精神世界因为爱因斯坦有了点起色,可意外来临后,李玩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大人的权势面前一文不名。

  在选择长大和保留自我之间,李玩十分无助地选择了长大。就像影片海报一样,孩子想要长大,就要盖住自己原有的颜色,丢掉幻想,带上灰色面具,只有这样才能在虚伪的成人世界里存活下去。

  酒桌上,李玩后妈猛拍领导马屁,“听老领导说话不比看展览获益深嘛”,听领导的话自然受益匪浅,但这个益处落到谁身上就不一定了。长大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有的人提早进行自主选择,而有的人是被动完成选择。孩子们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身体里的一个自己死去。绝大部分时间,我们没得选。

  因为如果可以自己做选择的话,我们肯定会选择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档次,多交结有学识的人,远离那些将《时间简史》视为“娃娃看的书”的自命不凡的“文化人”。尽管在这个世界活得不开心,但或许在某个平行宇宙,我们可以快乐。

《狗十三》观后感2

  我小时候也养过狗,有一次,夜幕降临了它都还没回家。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声地喊它的名字。边喊边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后来一想我们那边的山里是没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里有蛇呀,会不会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难过。

  差不多喊了个多小时,我都做好它已经挂掉、已经失踪的思想准备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来了,身上还带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么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妈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过程中,没有阻止过我,到现在我还有点感谢她。

  我有很多小情绪,经常得不到照顾。

  一旦被照顾到了,就会铭记、感激。

  ①幼儿园放学后,我们在田边摘李子。一个斯文的大哥哥,发现几颗金黄色的李子,连着长在一个枝头上,他冒险爬上树,把那枝丫摘下来了,再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无几,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哄抢地上散落的李子。抢的时候我还心惊胆颤的,因为别的大哥哥从树上打下来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捡了,他们都会厉声厉色地呵斥,让人交出来,稍不注意还会打人。

  他却笑呵呵地,让我们不用还了,就拿着吃吧。20多年了。

  ②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喝到最后都去敬老板的酒了,我没有去,独自窝在角落,看他们谈笑风生。

  有人特地好心过来教我,快去给大佬敬酒。我说他们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应酬了,算了吧。教我的人说,你管他们喝多少干嘛,你要去敬了才是关键。

  我转手拿起酒杯,又犹豫了,内心有些抵触,觉得喝酒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特意去敬老板感觉有点谄媚,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去敬酒了。

  放下酒杯后,又出现了转机。老板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唠了几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双手端起杯子,杯口低于老板,一饮而尽。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弃,主动拉我一把。

  然后我退下了,有些无所适从,坐在椅子上,埋下头。有人过来关心我,是不是酒精过敏,我内心差点哭了,有人能懂。这是我不擅长喝酒的一个原因,而且我的体质,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③前几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来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该喊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长辈,但是没有人第一时间教她怎么喊。那种场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么喊,但是有时候我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爸妈还总是略带责怪的语气说我,要知道喊长辈,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面前的这个长辈,该喊什么。

  小侄女有报周末的舞蹈班,所以后来还被要求在长辈面前跳个舞,她不好意思,但是长辈们央求不休(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为难,我能体会),我说,不用跳,懒得跳喔,我们好好吃饭。她很开心。

  后来吃饭的时候,她要我坐她旁边,后来还说,舅舅,我们两个拍个照嘛。我们都很开心。

  别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④我妈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话费余额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据语音提示按了很久的号码,都问不到话费余额。我分分钟给她装了个营业厅APP,演示了几次给她看怎么登录,然后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话账号的套餐使用情况。她很开心。

  今天她登陆营业厅APP后,没看到余额,微信截图给我看了,语音说了一堆,按照我提示,还是没弄明白。然后我们用另一个手机开视频,对着她手机,我说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后,发现好像是运营商bug,这两天可能暂时看不到。我说可以发短信来查询,也很简单,也免费。然后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话费,截图发给她,她还是说麻烦,算了不弄了。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烦你了。”

  我才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态度不好,因为当时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别的事情,有点急躁,不像以前那么温和耐心。

  是我没有照顾好她的小情绪。

  以前她可是有什么软件不会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那种耐心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画面,很温馨。然后我又打了电话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间嘘寒问暖说了些,最后道别时我妈说:要是以后,你和你姐姐有一丁点给我脸色看的事情,我都不会去你们家玩。我说:哈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以前看到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我便希望以后,我能给最亲的人最好的脾气。

《狗十三》观后感3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可是成长究竟是什么?

  我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有人说成长是《天才枪手》里回国后的小琳在父亲怀抱里的哭泣,有人说成长是《最好的我们》里耿耿高考后拨不通的那个电话,有人说成长是《闪光少女》里西洋乐学生帮助民乐的学生登上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还有人说成长是《狗十三》里李玩平静地与自己的爱犬擦身而过……最近一部描述成长的国产电影在朋友圈掀引发了一阵刷屏热潮,电影的名字叫《狗十三》,是曹保平执导的国产青春片,据说因为太真实所以封被禁五年,12月初解禁上映,收获无数赞誉,更有观众评价其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翻看《狗十三》的豆瓣影评,满满都是观众们的共鸣,或无奈或愤慨,影片主人公李玩经历的那些不被理解的心酸,不被重视的委屈和不得不成长的妥协,我们也都曾经历过,有人说“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而我们都是被害者。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不是主角少女李玩,而是另一个少女李堂,一个同样在成长的少女,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角色。

  对待感情,她是冷静成熟的大姐姐

  初登场时,李堂是作为贴心玩伴出现的,在李玩与爸爸冷战中被派来陪伴李玩,名为补习英语,实为缓和父女关系。

  在爸爸和奶奶的看来,李堂很优秀,全班第二名,是个典型的不用操心的好孩子,而这个好孩子却做了件叛逆的事——早恋。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玩,并带她见了自己的男友。

  “你爱她吗?”李玩这样问。

  “你怎么用这么老土的词!爱?不知道。我喜欢他,我总得喜欢谁吧!”

  这就是她早恋的理由,如此率真任性。

  然而生活的剧本总会充满意料之外。

  在随后的日子里,男友和李玩却越走越近,她慢慢变得像个局外人。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以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冷静处理了这件对她伤害至深的事情。

  “我爱你”,她用仿佛醉酒的语气对男友说,“我知道。”

  “我们分开吧!”转身离开,干脆利落。

  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女孩儿长大了,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感情。

  对待家人,她是温暖懂事的小棉袄

  据影片的侧面交代,同在一所中学的李堂应该比李玩大一两岁,但在处理爱犬走失的事情中,她却表现出了“小棉袄”的贴心。

  初闻狗走丢时,她第一时间安慰心急的妹妹李玩,“丫头,你别着急,狗都是认识路的,说不定爱因斯坦一会儿就回来了”。

  当李玩焦躁地在深夜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爱因斯坦时,是她与爷爷一起跟在李玩身边。

  当李玩因为丢狗事件与家人矛盾升级时,是她挽着奶奶,无声地劝慰。

  当发现家人拿了一条假狗糊弄李玩时,是她第一时间出声声援李玩,表达了对此不赞同。虽然后来,她因为形势所迫站在了家人一边。

  当众人热闹地庆祝李玩弟弟的生日时,只有她发现了角落里失意的李玩,并走到她身边安慰她。

  当发现未归家的李玩与前男友在一起时,她没有任何责怪,只是摸了摸妹妹的`脸。

  当李玩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是她带来了李玩的爸爸为她加油助威。

  当李玩赢得了物理大赛的名次,拿到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时,也是她与有荣焉地说“你老姐我都兴奋死了”。

  这就是李堂,一个称职的好姐姐,一个贴心的小姑娘。

  在李玩成长之前,她是李玩与家里的润滑剂,缓和着李玩与父亲时而紧张的关系。在李玩成长之后,她是李玩与家里的隐形纽带,是李玩唯一愿意倾吐心声的对象,因为同样年纪,同样的成长,只有她最懂得、最关心这个妹妹。

  对待初心,她是热血坚定的守护者

  影片结尾时,李玩认出了爱犬,却任由它跟自己插肩而过,最后云淡风轻地对李堂说,刚刚那只狗好像是爱因斯坦。

  而李堂呢?她二话不说转身冲了回去,找到遛狗的人,逼问你的狗是不是捡来的?它是我们的狗,丫头你快叫叫它。彷佛丢的是她的狗,而独立旁观的李玩倒像个局外人,与家人拿来假狗糊弄李玩时的场景相似,只不过两姐妹的反应完全相反。

  李玩长大了,明白爱犬在自己身边不如在别人身边幸福,所以她不认,并且说害怕爱犬会认出自己扑过来。

  那一刻,李堂的脸上出现震惊与心慌,因为她明白这个小妹妹成长了,但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她不知道。

  “我想要一个李堂这样的姐姐,”看完电影后,我对同行的朋友说。

  “我也想啊”!

  果然,美好总是让人向往。

  谁的年少里不想有李堂一样的姐姐!

  她会跟你分享秘密,带你结交新朋友,维护你的愿望,安慰你的失落,守护你的初心,她比任何都希望成长,也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你成长。因为成长很痛,她都知道。

  成长很痛,如蜕皮换骨,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爱,我们终究还是要成长,这对你,对世界,都好。

  愿你的成长中能遇到李堂姐姐。如果没有遇到,那么愿你成为李堂姐姐。

《狗十三》观后感4

  我的爱因斯坦丢了,是在爷爷买菜时它自己溜了的,它是我最爱的宠物狗。全家没有一个人去寻找它,就像他们从来不认识它似的。没有人知道它对我有多重要。大人们只知道它就是一只狗,是个畜生,他们忽视它,所以不会有人在意它的安危。只有我知道,在大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在那些被忽视掉的日子里,陪伴我的,只有爱因斯坦。

  我发疯了一样的寻找它,在漆黑寒冷的夜里奔跑,哭泣,呼喊,没有一声回应。寒冷的气流肆意地侵蚀我的四肢,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感受到冷了。爷爷追了出来,他把衣服给我让我穿上,怕我着凉,可是我最爱的狗都丢了,我还有什么心情穿衣服?我不想穿衣服,推了爷爷一把,爷爷摔在地上,崴了脚。我还在跑,我一直哭一直哭,没有人明白我。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爸爸又娶了一个我不认识的阿姨,他们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屋子人都非常开心,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也许,我不应该知道吧!我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爸爸每天都很忙,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现在他还要养他的儿子,忙的更带劲了。在我的小小世界里,唯一能走进这个世界的,只有我小小的狗,可是,连它也丢了。丢了狗之后,我一直很难过,每天耷拉着脑袋,丧着脸。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找到它。我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去打印了寻狗启示,到处贴,到处发。或许是被我的努力感动了,或许是对我的执着无可奈何,大人们重新给我买了一只看着很像爱因斯坦的小狗,还欺骗我说是爱因斯坦自己回来了。我兴奋地从学校逃课回来,却发现那根本不是我的爱因斯坦。我讨厌他们哄骗我,我哭着说那不是爱因斯坦,那不是……没有一个人理我,大人们都说那就是,那就是。我跑了出去,碰到了姐姐的男朋友,他听了我的话后安慰我,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原来他也是大人的世界中的一员。

  我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事情是理所当然呢?以爱为名义的欺骗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就应该值得原谅吗?不,我不能原谅他们。我不想回到那个看似很温馨实际上充满谎言的家,我想逃离,可是我又能逃到哪去呢?我也只能是回去晚点而已。我心里难受,拿着酒瓶子一直喝。晚上十一点我还没回家,奶奶担心我出来找我了,但是她年纪大了,很久也没回来。我回来刚准备开门,爸爸却打开了门。爸爸怒气冲冲地摔碎了我手中的酒瓶子,玻璃渣子割破了我的手,血一直流一直流。我被爸爸拽着头发扯到车上去找奶奶,我们满大街满大街地转,我看到爸爸的`额头上满是汗,眼睛里满是焦急。我们找到了奶奶,我被爸爸打的生疼,不敢靠近爸爸。奶奶一直说,莫事莫事,别吓着女女了。回到家我去洗了洗,爸爸拉着我,让我坐到他腿上,还给我道了歉。我想,我应该原谅爸爸。虽然我心里还是对这只新狗欢喜不起来,但我确实不应该闹脾气让全家人为我担心了。本来我是想把这只新狗拉来丢了的,可是我发现原来除了我也没人担心它的安危了,它和我是一样的可怜,那还是我继续收养着它吧!

  姐姐的男朋友喜欢上了我,他们分手了,他想追我。虽然他曾经确实给过我安慰,可是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甩了我,就像甩我姐姐一样。我说了句,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说给他听,也说给我自己听。生活又回到了以前,好像这些令人难过的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的英语考了全班第一,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原来开心和难过可以发生的这样简单。爸爸说带我去看天文展览,但是那是下个礼拜的事。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酒店,好多大人,是给弟弟过生日。大家都开开心心的,一家子人全围在小家伙周围,我被挤了出来,呆呆地看着他们,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好像还没人给我过过生日呢。

  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呢,当然要好好地呵护着,不能让他收一丁点儿委屈,他还小,所有的事都是大人的错,所以,他打了奶奶,也不应该向奶奶道歉。我没想到他们最终来对付这只可怜的小狗。弟弟打狗狗了,狗狗急了咬了弟弟,狗狗是个畜生,没有人重要还敢咬人,该死!爸爸粗鲁地抓起狗扔到车上,就像当初抓我一样,他要把它卖给狗肉铺子,无论我怎样地哭喊,怎样地哀求,也不可能阻挡爸爸离开的脚步。

  我的物理竞赛得奖了,爸爸高兴地以我为骄傲,他答应要带我去看天文展,可是路上一个电话打来,爸爸又不得不去应酬了。我看了看爸爸无奈的表情,难过地点了点头。酒店里一群人假意说笑,竟然还要偏偏带点中国国学以充高雅,明明是荒谬至极,爸爸却还要我用酒敬那位似乎很成功的业界大佬。那位大佬还说不要搞什么天文,地上的事情都还没弄懂呢!我觉得他真的是很可笑。我的天文展马上要结束了,爸爸还要我继续等着,我冲了出来,赶到时却已闭展了。我坐在车上,爸爸唱歌想逗我笑,唱着唱着却哭了……我好想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不明白……

  我觉得自己挺悲哀的,可是看到弟弟在学滑旱冰时,明明不想学,明明是真的不能一时就很快地学会,明明很想休息了,可是老师却不让他休息,一遍一遍地把他拉起来,把他的脚扶正。而外面站了一群家长,其中就有我爸爸,他微微地笑着,他们都微微地笑着。

  原来弟弟和我一样得悲哀,原来我们都一样得悲哀。

《狗十三》观后感5

  其实看海报就大概能够想象电影说了什么,关于家庭教育,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为你好”式的试图掌控。

  这么想来,题目也未必不确切。

  人对狗的要求是什么?

  聪明、忠诚、听话。

  人对人呢?

  聪明、忠诚、听话。

  如出一辙。

  据说电影最开始叫《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后来改成了《狗十三》,整部电影以狗来命名,但其实是以狗为引子,来讲述人的故事。

  我打上一段的时候,最初打错了一个字,打成了“以狗为影子”,唔,结合题目,这么说也说得过去,以狗写人。中文太多时候真是有趣。

  电影的一开头,少女李玩在念叨平行世界,由于这次我丝毫没看剧透,我以为又会是文艺片一贯不说人话的调性,接下来的剧情让我发现是我想错了。

  一个喜欢物理的女孩子,却在家长和老师的干预之下,修改了学习小组,选了英语。

  这是中国家长和孩子最常见的冲突,此后在电影里,这样的类似的冲突不断出现,让孩子更改学习小组,让孩子陪同出席人情饭局,让孩子懂事一点放弃找狗……

  这种冲突不仅仅出现在电影里,也出现在非常多的家庭里,而这种家长和孩子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贯穿整个生活的,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几乎每一项决定里,几乎都有着这样的冲突。

  屏幕上李玩在浴缸里哭的时候,我在屏幕外的电影院里泪流满面,和她一样不停落泪却又无声无息。

  有朋友说,要不是旁边有人我也哭了。人有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在人前放悲声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流泪都是无声的,一个人躲在被子里,一个人蹲在地上,一个人在黑暗里。然后擦干眼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有时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怎样的难过。

  还好我这些年,开始能够把这样的难过倾诉出来,不能够让A知道,但可以说给B听。好在我运气足够好,有足够多的朋友愿意听我絮絮叨叨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开心和难过。

  但是李玩显然还不是能够完全倾吐情绪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她吃下红烧狗肉说谢谢叔叔的时候,也许家里人看到了她变得“懂事”了,但是其实她的`内心只是更加压抑和绝望了。

  我有的时候觉得在这种时刻不知道该说家长悲哀,还是孩子悲哀,分明每次孩子所谓的“懂事”,都不过是TA又有一部分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不再会让家长知悉了,家长却将这种疏远当作一种勋章,骄傲得赞美出来。

  李玩拿到物理大奖的那一天,英语演讲磕磕巴巴最后弃权,爷爷奶奶爸爸姐姐在为她高兴为她庆祝的时候,有没有人想到,当初这个姑娘被逼着改去选了英语学习小组。而说服她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两个得奖升学名额。

  这样的讽刺点有很多,一边说自己一定带孩子看展览,一边因为人情酒场而失约;质问谁让你喝酒,得到了一句“你不是也让我喝酒”的回呛。

  有些剧情挑明了,也有些剧情,暗藏了下来。

  电影结束后,上厕所的时候听到两个妈妈聊天,说这是从孩子的角度,而如果电影视角转换,变成家长的角度,就会变得可以理解。他们也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甚至会委屈。

  所以李玩在遇到爱因斯坦之后松口气说,幸好它没有认出我。

  因为矛盾不会因为她的一次物理奖项而彻底改变的。

  电影最后近乎是戛然而止,有很多让人不解的地方都没有交代。

  为什么李玩不能喝牛奶。

  为什么李玩的奶奶不出家门。

  为什么李玩爸爸即便有了新的妻儿还在接到前妻电话之后泪流满面。

  我更加倾向于认为,导演根本就没有打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更像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段,把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选取出来给大家看。生活还在继续,所以无法有一个通常的电影式结局,就像高远说的那句话,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初中选择学习小组会有矛盾,高考选哪个大学也会有。

  因为养狗会有矛盾,因为选男朋友也会有。

  因为喝酒应酬会有矛盾,因为婚礼怎么办也会有。

  就像我最开始说的,这样的家庭细碎的冲突是一贯的,是恒久的。

  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的爱是真的,但是每一个人带给别人的伤害也是真的。

  不管是爸爸对李玩,还是李玩对爷爷奶奶。

  电影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第一幕的时候,李玩纠正了爸爸,是吴老师。

  李玩房间背后的视力表。

  这些细节会让你在鸡飞狗跳的剧情里不出戏,确信这是真实存在和发生的。

  有朋友说,如果有人看不懂这个电影,应该为他们感到幸运。

  如果有人能觉得这只是一部电影,也应当为他们感到幸运。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在《狗十三》上映前叹息过,有时候不得不说人各有命。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压档,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秦始皇》没有延期七年,翁斐然会不会继续在娱乐圈;如果《无问西东》没有压档,陈楚生会不会再次翻红;如果《狗十三》没有压档,张雪迎被大众熟知应该就不会是胡辣汤吧。

  只是有时,命运真是捉摸不透。

《狗十三》观后感6

  这个一部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片子。影评已经很多了,只想写下自己的一些观感。

  没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排片却这么少,很多电影院只有一两场。片子很平淡很细腻,但反应出了中国家庭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李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爸爸买了一条狗给她,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爷爷买菜遛狗的时候把狗弄丢了,后妈另买了一条,说是丢了的狗,但它并不是爱因斯坦,李玩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后狗咬伤了弟弟,被送走。李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大孩子。但懂事真的这么重要吗?一条狗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大人真的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嘛?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娃长大了,懂事了”。这两句话,反复在电影中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口中出现,当李玩和家长的意愿冲突时,就是不懂事,而当李玩考了全年级第一,拿了全市物理奖的时候,就是懂事了。很讽刺的是,每当懂事的时候,总会有些事会发生。拿了年级第一,正好赶上弟弟生日;拿了奖状,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懂事到底是什么?真的这么重要吗?还是说懂事只是家长想要减轻自己负担的一个说辞?家长在外工作这么辛苦,回来你还不懂事?!那所谓的懂事和真正的长大又是不是一回事?李玩去酒吧喝酒被骂,在酒桌上就被要求喝酒,这两套标准,就是让孩子去懂事的模式吗?其实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也就是这样的,当你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去实施,但父母得知,总会跟你说不行,不现实幼稚。可能确实很多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草率,但他们有错吗?他们没错,只是不适合成年人世界的规则罢了。那就应该去浇灭他们的想法,强行安排上觉得正确的事情吗?

  “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嘛!你要天上星星,爸给你去摘!你要啥?!你说嘛!”这是当爱因斯坦走丢之后,李玩不接受新的狗,而半夜不归喝酒,奶奶出门寻找迷路回来后,李玩的爸爸情绪激动,问李玩的话。孩子到底要什么?喜欢什么?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她的奶奶爸爸都不知道;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爸爸不仅搞错了展览的时间,也因为酒局使得李玩错过了展览;到底是不是爱因斯坦,没有人在乎,只不过是一只狗罢了,为什么你还要“无理取闹”?!李玩强行喝了牛奶,吐了,为了不让爸爸难堪,吃了狗肉。小孩背负的不够多吗?家长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背负着一家的生计,孩子的未来。可是孩子背负了什么,想要什么,又有几个家长会在乎?李玩要的不是爱因斯坦这条狗,要的是陪伴,要的是在乎她的心,并不是真的在意爱因斯坦是不是会回来,而是你们找都没有找就告诉我,爱因斯坦没有了,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那只不过是一条狗,再买一只一样的不就行了,又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于李玩,它的意义不一样,爱因斯坦是她用拌饭喂大的,走丢的不是一条狗,还是她的寄托,而家长先是用旱冰鞋转移她的注意力,又用另一条长得一样的狗,妄图平息这件事,根本不在乎李玩脾气的真正原因。而在她决定接受第二只狗狗后,因为弟弟被咬伤,又被送走,多么的悲哀。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先是被爸爸搞错了时间,又因为酒局而错过了最后的观展时间,她内心的失落失望,也没有人在乎,不过就是一个展览,没有大人的生意重要,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看似温馨的家庭,小孩的内心确实无比的寂寞。李玩虽然是电影的主角,但却感觉她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爷爷奶奶把她当小孩宠着她,只要三餐吃饱。爸爸只要她成绩好,什么都可以满足她,但她却只想知道狗的下落。李堂作为她的闺蜜,却也只是看大人眼色,并不会和她站在同一战线。爱因斯坦丢了,没人在乎;买来的不是爱因斯坦,没人在乎;弟弟昭昭生日时,她就像一个局外人,没人在乎;她爱看的展览,没人在乎;她准备的演讲,没有人在乎;她不喝牛奶,没人在乎;而大人在乎的,只是你有没有吃饱吃好,你成绩好不好,家里人和不和睦,外面工作做的好不好,而不是你的.狗是不是原来那条狗。

  反过来说,大人也有大人的无奈和心酸,李玩问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认识的?”爸爸泣不成声,并且不想让李玩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大人又何尝不想陪伴小孩,但是大人也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所以总希望孩子懂事,可以分担他们的压力,希望他们不要闹腾,在家乖乖的,不惹事,不闹心。我们已经从小孩变成了大人,李玩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懂事,变得不让人操心,也逐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

  “这种事以后还多着呢”是整部片子最心酸最无奈的一句话。只是告诉你,你就慢慢习惯吧,毕竟你也改变不了什么,就受着吧,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毕竟人世间有太多你无力改变的事情,渐渐的你也就变得冷漠,变得和大人一样了。

  李玩在电影中一直提到的平行宇宙理论,其实是她觉得自己遗憾的一个弥补,她觉得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李玩会过得更好。她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她和父亲说的“不该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她和父亲说“应该让昭昭和奶奶道歉”,其实都是小孩天真直率的表现,不懂得伪善不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而生活渐渐的也就磨平了她的棱角,当她最后看着弟弟昭昭的时候,也许她也懂得怎么做一个大人了。

  片中还有青春的荷尔蒙,躁动,不羁,和懵懂的爱情。李玩可能比别人更冷静,更快的成长了。与其说是青春片,不如说是一部家庭片。那在看电影的我们,是不是也“长大”了,“懂事”了呢?希望在这个世界中,你长大的慢一些,快乐一些吧。

《狗十三》观后感7

  《狗十三》这部电影的故事起因源于一条狗,结尾也落到狗,狗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包含了许多内在的含义。据说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名字叫狗B,脏话当然过不了审,不过“狗十三”同样能让人意会,并且更丰富了电影的表达。许多人说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教育对个性的扼杀,也看到了成长的伤痛,许多人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这倒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电影故事太生活化,李玩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我们也经历过,李玩做到的事情我们想做却又不敢做,她是个缩影,包含了无数个我们的青春。

  电影围绕的家庭是中国常见的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善良守旧,爸爸和后妈重组家庭另育一子,女儿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因为这样的人物设定我们得以看到三代人的不同,同时,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循环,那就是:最终,我们都会成为电影中的爸爸和爷爷。

  昭昭是爸爸跟后妈生的,在中国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下,昭昭一出生就被除了李玩之外的全家人溺爱不止,他从椅子上摔下来后哭着重复一句话:“打椅子!打姐姐!”相信很多年轻的妈妈看到这里都会无奈地笑笑,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从上一辈传承下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不小心磕磕碰碰,爷爷奶奶就会教他打地、打墙,打一切害他宝贝孙子磕到碰到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养成了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习惯。爷爷遛狗不栓绳子,狗丢了也不及时找,李玩着急找狗的时候他即使心有愧疚,但嘴上绝对不承认,只会怨李玩不重视他,腿摔伤以后他就更理直气壮了,因为爷爷也是像昭昭一样被这么教育大的,他习惯了推卸责任。

  李玩又何尝不是被溺爱大的呢?因为父母离异,爸爸对李玩总是小心翼翼的,想方设法补偿她,为了老师口中的重点高中强硬地改了李玩的兴趣小组志愿,但过后立马又是赔笑脸又是给零花钱,还买了条狗送给李玩。狗走丢之后全家人开会商量,每个人都要看李玩的脸色,还费尽心机又买了条一样的狗回来,可以说,长辈们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一切,唯独做不到也想不到的就是道歉。李玩说她也不是非要条狗,她就是要爷爷认错,要大人们承认这狗不是爱因斯坦,但大人们怎么能认错呢?那是他们作为大人的尊严。

  李堂看得很明白,她知道要维护大人的尊严,所以立马改口认下了爱因斯坦,换来了李玩对她的厌恶和抗拒。如果说李玩是个还在对抗世界的十三岁少女的话,李堂就是一个更温和的更懂事的李玩。懂事,是懂人情世故,遵循规则,李堂早恋、喝酒,但不妨碍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为她分得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李玩的后妈送她一个包,她就能立刻笑脸相迎,是因为她知道别人付出了是想得到回报,那么她就应该给她。她是活得更轻松的李玩,不再那么拧巴非要争出个对错,她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对错都是相对的,相对论不只是告诉她宇宙不唯一,真理也是不唯一的,今天的错误或许明天就对了也说不定。电影中李玩喝牛奶,一喝就吐,但之后堂姐男友递给她牛奶,她喝了也没什么异常的反应,电影用喝牛奶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李玩变了,或者说,成长了。

  成长这件事,在儿时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当它真正发生时却又是那么的猝不及防。

  因为一条狗的依赖,李玩对周围的人都变得温暖柔和,也因为狗的走失,李玩开始对抗规则,抗拒成长,但成长总会如期而至,它让你看到这是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带,它让你看清了每个人都戴着的面具,这些面具如此相似,如此泛滥,而当你发现戴上它之后会感到如此的安全,你就不想再摘掉它了。李玩一点点戴起了面具,成为大人们眼中懂事的孩子,她慢慢变得跟李堂一样,知道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大人的酒桌上赔笑,也许再过十多年,她会长成那个一脸精明的后妈,再过二三十年,会变成那个在酒桌上八面玲珑但喝酒之后会忍不住默默哭泣的爸爸。

  电影结尾前,用了不小的篇幅展现了昭昭学溜冰的场景,昭昭站在队伍里,在教练的盯梢下喝一口牛奶,低头就吐了出来。他总是摔倒,哭着说他学不会,请求教练帮他,但教练依然逼着他自己站起来。这一段内容与李玩的成长过程相呼应,它告诉我们,每一个被疼爱的孩子,都要在一次次的摔倒和哭泣中站起来,去学习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青春素来如此,人生亦复循环。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倒不是说电影拍得有多牛逼,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也很琐碎,编剧完全可以把它编成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但也正因为它真正关注了最生活最平常的事情,才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去回味自己的青春,去思考这平常之下的所有无奈和悲伤,以及,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去改变它。

【《狗十三》观后感】相关文章:

狗十三观后感11-07

《狗十三》观后感12-06

《狗十三》观后感01-03

狗十三观后感范文03-11

狗十三观后感8篇11-17

《狗十三》观后感8篇12-09

《狗十三》观后感(8篇)12-13

狗十三观后感5篇11-07

十三 送行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