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致命id的观后感(通用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致命id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命id的观后感 1
《致命ID》这部影片的确不错引人思考,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影片的解析,但总觉得差强人意,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麦肯(胖子)受到虐待,为什么会产生十个人格,例如《搏击俱乐部》一个现实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来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满足感不就行了?再说一般人产生俩仨很难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十个?第二,为什么会杀人,这样问看起来有点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逻辑,例如《禁闭岛》的男主角虽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后还是有他的逻辑在里面。
问题先说这么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实际是指致命本我,我刚开始看片名,我以为题材是黑客大战。本我是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个孩子,与之对应的自我是指协调机制分别是那十个人,当这个孩子受到虐待时,本我时刻想报复社会以及施虐方,但因为是孩子没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规范),自我为了保护自身思想心灵,便生成了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大家还记得医生提到的诗吗?这首诗片头片中片尾各出现了一次,当我走上楼梯(人格掌控肉体时),我见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只有肉体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他/我希望他永远离开。(我希望永远掌控肉体,不让本我再受到伤害)。看到这首诗,就不难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许多人,产生出的人格都觉得要保护小男孩,所以宁愿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们进行不同的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十个人,我刚开始是觉得也许一个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个人轮流,那么每个人承受的就会小很多,后来觉得不对啊,麦肯还有点自闭症,根本不会察觉到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格出来几分钟。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御机制,也许这十个人分别代表十种防御机制的一种,我粗浅认为代表如下:否认(情侣女)、压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侣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失足妇女)、过度代偿(司机)、抵消(店老板)、升华、认同(明星)。网上有些分析说是这十个人代表麦肯的十种性格,这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产生性格或好或坏做什么用呢?防御机制倒可以帮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创造暂时的心理安宁。
本片心理医生有个错误,认为其中一个分裂人格是杀人凶手,因此利用药物消灭其他人格,让好人格占据麦肯的身体,但自我因虐待产生出的人格与本我抗争显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毁灭,毁灭即死亡”所谓哀大莫过心死,此时的超我,就是最后的`一点良心和道德规范也会因为被消灭而退缩,自我的防御机制本来就是为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但当全部都被毁灭的时候,本我肯定占上风,男孩本片中就说了一句话“失足妇女没有第二次机会”。也就是他对母亲的恨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态度,为什么最后一个杀失足妇女,也许是超我(司机)的保护吧。
致命id的观后感 2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种重要性往往体现于对人格的影响,童年的经历与记忆会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并不是与心理医生的几次聊天就能将之抚平的创伤。
忘了是哪部电影里的小孩说的一句话“大人的记性永远是差的”。每个人小时候心灵上都会有一段深刻的记忆,或是关于与未知世界的接触,或是关于独一无二的幻觉,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印象慢慢变淡,被忽视,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彻底的从记忆里删去,所以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被家长“有理由”的忽略,认为那是一种长大后会自觉改正的“错误想法”,因为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胖子反复的说着他儿时编的这首诗,他说看到的那个“不在那的人”似乎象征着这种“错误想法”,而他希望他永远消失,也是一种主观上希望顺从正常的心理需求,然而他失败了。电影以对话录音和查询资料相结合的声画不对位镜头带我们入戏,在短短的几分钟交代了胖子犯罪的所有动因,但是妙在没有人会想到这是整部电影所要表现的母题。这些只言片语和交错的资料给观者留下的只是疑问和好奇。
医生问胖子对小时候有什么记忆,他笑了他愤怒的吼着让医生直接问他母亲的事。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心灵受到重创时,对他造成打击的事件会一直困扰着他,他会下意识的对此事件有敏感的反应,所以当医生只是问道他“童年”这一宽泛的概念时,胖子立刻产生了敏感的反应,他认为医生拐弯抹角的就是想知道关于他母亲的事,可见母亲对于他童年的影响十分巨大。于是医生顺藤摸瓜直接问胖子童年对于母亲的记忆,此时胖子的声音未入,但镜头直接迅速切换胖子母亲的档案资料“盗窃罪”“妨害风化罪”“违反假释条例”,接着胖子的声音一直重复的说着“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我母亲……是个失足妇女……”。“失足妇女”是胖子对于“儿时对母亲的记忆”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回答时情绪从咆哮的愤怒立刻转为安静的吞吐,可见他对于“母亲是失足妇女”这一事实印象深刻而又羞于承认。此时屏幕出现医生的脸和Identity的字幕出,也正暗示了“失足妇女”这一身份在电影中是突出和关键的。医生继续放录音,提问胖子“她都把你关在那多久”,画面继续为我们提供资料,多年前的报纸新闻标题“小男孩被遗弃在汽车旅店”。胖子回答“她去忙多久就关多久”,画面继续放大新闻标题“小男孩遭到遗弃及虐待”和照片进一步给观者加深胖子儿时痛苦经历的印象。接着,资料提供弗罗里达这个字眼,又出现儿童寄养中心,由此可见胖子经历了被母亲遗弃在汽车旅馆事件后就生活在这里。到此,电影把胖子儿时经历的所有资料都已提供给我们。而后是胖子成年后犯罪行为的资料,“山区谋杀案”“凶手麦肯瑞福被捕”的新闻标题加上被害人的惨死照片,让我们很难想象出胖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此时医生写下“人格分裂是邪恶的来源”这句话,给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提示,胖子是多重人格。提问继续,胖子被问到是否记得自己酿造惨案的过程,他的回答却是“那天是我的生日”,“生日”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下面的叙事中会有照应。在这其中穿插着“精神科医生参与辩护”“精神错乱辩护遭到驳回”“瑞福被求处死刑”的新闻标题,简单的几十秒就让观者了解了事件的发展经过,而整个电影开篇也只用了三分钟,简单、直接、有力。
故事正式开始,抓捕胖子的警官在夜晚被吵醒,被通知因胖子的精神问题要马上开紧急听证会,警官代表公众的意识表示一定要处决胖子以惩罪恶,但医生代表胖子这种内心无辜的病人表示反对,中间又有媒体的参与引导大众与法庭的判断,那么种种矛盾使听证会非开不可。然而开听证会的过程除了是几方势力矛盾的汇合,也是胖子自身多重人格矛盾迸发的过程。在听正会这个基础事件上我们进入了胖子的意识,他的意识成为电影的表现主题,他的多重人格化作不同身份、年龄、性格、性别的人物,意识空间化作下着深夜大雨的汽车旅店(与听证会召开时的天气相对应),整个心灵世界只有这一个汽车旅店存在,外界已被大雨、烟雾与黑暗笼罩,似乎哪一重人格都逃脱不了这一境地。而且大雨使信号中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联系到外界,凸显胖子内心的孤独无助。在片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示汽车旅店即是胖子的内心世界,表面上只是把我们拉到另一个叙事空间,观者对于它的认同是随叙事发展与隐喻逐步加深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空间正是胖子提到的儿时被母亲遗弃的“汽车旅店”。胖子的人格一一上场,第一位旅店老板,这个人格很可能夹杂着胖子对于曾经被遗弃在的汽车旅馆老板的印象:厌恶失足妇女(也是自己的感受),贪财(偷女明星钱包,抢占旅店),胆小(害怕逃犯)。同时他有偷窃的行为,对应了胖子母亲的“盗窃罪”。第二位男孩继父,胖子对于父亲形象的想象,虽然是父亲但完全不能给人安全感,胖子从小缺失父爱,在他的心里对于所有男性都是不信任的,因此继父在他面前显得很软弱无能,做任何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遇到突发事件只能想到书本条例缺少行动,妻子遇难时表现出的惊慌无助。第三位男孩母亲,胖子对于母亲的感情是充满渴望与恨的,这是他想象出的母亲形象,但是因为他从未体会过母爱,所以他与母亲间永远有距离感,在片中除了杀死母亲这一场景之外,男孩从未与母亲近距离出现过(车中男孩在后母亲在前,修车时男孩在车内母亲在车外,母亲重伤后男孩一直远离母亲的床不说话也不哭)。第四位男孩,小男孩在片中超出了一般小孩的表现,他从不说话,没有表情,他代表胖子的童年,在被警察发现被媒体报道被送去寄养所之前的童年,胖子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母亲是失足妇女他变得沉默寡言,渴望母爱但是缺少亲人的温暖,认为自己被世人所嫌弃。在片中他一直是最不引人注意的,然而他却是最强大的一重人格,主宰所有人格命运的恶魔。从母亲的撞车开始,他敲窗叫母亲暗示母亲后退,导致母亲被撞,到最后杀死失足妇女,都是他一手策划,他因为被忽略而战胜所有人格,成为胖子的意识主导。第五位失足妇女,这是最重要的一重人格,她是胖子母亲的代表,胖子最爱和最恨的人,她给了胖子生命但是没有给他幸福,对于母亲的态度也正像男人对于失足妇女的态度:渴望与鄙视并存,充满矛盾。对于她与嫖客的描写,对应了胖子母亲的“妨害风化罪”。男孩把失足妇女留到最后解决,因为这是他内心最大的阴影,他最后也无法原谅母亲,“失足妇女没有第二次机会”这句话凸显了他仇视母亲遗弃自己的行为。第六位过气女明星,自以为是不讲道理虚荣自私的个性,也许是胖子多年来所接触的一类人,这类人并不关心他人的内心世界而肆意妄为,每个人都有这一面,这重人格是胖子所鄙视的所以被最早消除掉。表面上看她的行为是导致司机撞到男孩母亲的动因,她的表现是世人的缩影,似乎她的愚蠢导致她成为最早送命的人。第七位司机,曾经是警察,他是胖子的意识行为主体,胖子曾以为自己就是司机,医生也利用这一重善的人格帮助胖子击败其他人格。司机偶然的失误进入这一陷阱,带着正义感调查真凶保护弱者。但是他是迷惑的,他的内心有创伤,他认为自己是病人因而请假做司机。他是胖子意识中的拯救者,虽然他撞死了男孩母亲,但男孩最信任的却是他,从事发开始就一直拽着他的衣角,似乎希望他能帮自己走出困境。第八位金妮,这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她害怕失去男友而欺骗男友,用假怀孕的手段结婚,她时常感到不安想要逃离。她代表胖子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对痛苦的恐惧。当假警察与逃犯到来时,她能感觉到寒冷。出现问题时能自我反思错误根源,一直安抚男孩受伤的心灵,但由于这一重人格的脆弱最后无法成为“幸存者”,当她要带着男孩逃离时被炸死。第九位小路,对失足妇女感兴趣的小伙子,冲动冒失,脾气暴躁。他是胖子亲生父亲形象的化身,不负责任乱发脾气的男人。胖子对于他的印象及模糊又讨厌,因而他先死于金妮。第十位假警察,虚伪的正义者,他杀了警察变换身份,在一出场就已有暗示(司机想与之轮流联络外界被拒,勾引失足妇女,身后有血迹,逃犯说他有麻烦了)。他的行为也对应了胖子母亲“违反假释条例罪”。他也是胖子重要的一重人格,他以正义掩盖真实身份,欲想逃脱,但最终被揭穿。第十一位逃犯,罪恶的假象,与假警察是相对的。他是众人眼中的恶人,但在这一事件中却是受害者,他一直想逃离,却走不出迷阵,最后又回到旅馆自寻死路,这一人格也暗示了胖子心灵的困境。
这几重人格的出现是相互牵制的,导演利用偶然与必然的联系这一条线牵出所有人格,同时暗示他们都属于胖子一个人的意识。所有人格的汇合导演通过交叉剪辑和平行叙事表现的'环环相扣,失足妇女为了找火机弄掉了高跟鞋,刚好卡在一家三口的车胎上,因此父母下车换胎。此时司机载女明星驶过,女明星的无理要求打扰司机开车,加上男孩让母亲后退,导致司机撞伤母亲,而后他们来到旅店,老板告诉司机医院位置,司机遇到车子坏掉的失足妇女搭车,车上的《存在与虚无》暗示着事件的非真实性。两人被大雨堵住,遇到小夫妻二人,于是四人一同回到旅店,金妮拿起地图《乱葬冢》,暗示着接下来的死亡发生。当女明星被杀,逃犯逃走后,插入听证会片段,警官对于胖子的态度是完全的蔑视,他认为胖子没有人的权利,仅仅是应该受到制裁的罪恶源泉。
回到胖子意识中,因为恐惧所有人乱作一团,司机信任失足妇女,但老板始终厌恶失足妇女,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不是这里真正的老板。假警察害怕被司机看穿身份。老板一心想偷女明星的钱,小夫妻二人在为感情争吵。随后小路被杀,金妮逃过一劫,逃犯跑了很久却又回到旅店,代表胖子的意识曾努力逃离自己内心的困境却无计可施。司机假警察与逃犯打斗,暗示胖子内心的挣扎,最后他被打得重伤五花大绑,结果是暴力的手段让意识暂时屈服。逃犯成为第一个被怀疑对象。当司机和失足妇女两人在房里时,影片一笔带过两人都是五月出生,与胖子之前所说的“生日”这一元素相对应。此时逃犯被杀,老板的秘密被揭穿,想开车离开时无意撞死男孩父亲,即成为第二个被怀疑对象。而此处父亲被撞死的假象也是男孩故意站在车前引父亲救他而造成的。小路,逃犯,男孩父亲接连死去后,第二次插入听证会片段。法庭表示拒绝承认胖子的精神错乱,但找到新的证物即他的日记,可以充分证明他的多重人格。
回到胖子的意识,老板正在解释他的经历,只有假警察表示不相信,但其他人都有所保留。金妮想到他们的遭遇有可能是一百年前印第安人在此处渴死的恶灵造成的,可见美国文化中对于印第安人的亏欠心理也是一种心灵的创伤。男孩走进母亲的房间,在所有人眼皮下悄无声息的杀了母亲。此时大家在思考恐怖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他们的共同点,这是不同人格之间的联系,胖子的意识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人格正常化,因此他要寻求整合人格的方式。在寻求的过程中,失足妇女与老板消除了矛盾,他们找到了共同点,他们来自同一地区,但老板想逃离,失足妇女想回去,这也是胖子内心的挣扎,他恨的地方其实是内心深处最想回归之处。在气氛缓和的时刻,假警察发现男孩母亲死了,这也消除了众人对老板的怀疑。司机让金妮带男孩先走,结果汽车爆炸,加速了金妮的死亡。但所有尸体都不见了,只剩司机假警察老板失足妇女四人,他们发现了所有人得共同点,生日都是五月十号,每个人的姓氏都是美国州名,这是胖子意识最为混乱的时刻,他不知道眼前的是真实的还是假象,司机又念出了他的那首诗,他在意识中迷失了方向。他听到了医生的问话,他回到了听证会,但仍然以为自己是司机,不认得自己。当医生拿镜子给胖子时,他无法面对自己而失控,医生把他的病情说了出来,让胖子和观众直面现实。
然而胖子无法接受现实转换了人格,又回到意识中。失足妇女发现了假警察的真实身份,假警察成为第三个被怀疑对象,假警察枪杀老板,最后与司机同归于尽,只剩失足妇女一人。司机的死,表示胖子的失败,他多重的人格无法消除,善的人格已死。然而失足妇女这一代表母亲的人格却在最后留了下来,她一直在呼唤司机振作起来,但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他死去。最后失足妇女一人离开,听证会上大家认为胖子无辜的人格活了下来,而其余有罪的都已死去,又忽视了小男孩的存在,这跟胖子儿时的经历相同,一再被忽视。最后胖子被送去疗养院,在车上他意识中出现了失足妇女回到家乡种柳橙过幸福生活的画面,然而被忽视的小男孩依然强大,他找到了失足妇女,画面迅速闪回男孩杀人经过,仇恨又回到他的意识成为主宰,他愤怒的说着“失足妇女没有第二次机会”将她杀死的同时也将医生杀死,他的多重人格重新出现。胖子无法说服自己原谅做失足妇女的母亲,因为他无法忘记儿时的遭遇,没人能抚平他的创伤。
影片结尾,是男孩读着自编的那句诗的声音,配以汽车停在路边的大远景,犯罪行为居然给了人一些希望的幻想。胖子是无辜的,电影用不同人物表现他每一重人格,每一种性格,愤怒,敏感,脆弱,渴望爱……然而虚伪的假象,真实的丑恶,摧毁了他美好的渴望,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自己对话,逃避现实的审判。造成他疾病心理的正是他被杀害的童年,被忽视被遗弃被伤害的自我意识,他想要逃避却无法逃避的是他所爱即所恨的隐疾。胖子的童年,停留在那张新闻照片中,他永远都是那个眼中充满惶恐,内心脆弱敏感的小男孩,等待着永远不会爱他的妈妈的小男孩。“童年”被杀害了,被母亲,被儿童寄养中心,被世人或怜悯或忽视的眼神杀害了。片中医生说过多重人格症是无法彻底医治的,因为童年已过去了,然而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它是美的不会变丑,它是伤的无法愈合。
致命id的观后感 3
我一直对悬疑电影比较感兴趣,看到排行榜中《致命ID》分数很高,昨天看了一下,果然不错,唉,老外就能拍出如此精典的电影,我们国内怎么就没有能相比美的呢。
一开始感觉有点像谋杀剧,瓢泼大雨中一个汽车旅馆里各色人来住宿,接下来就是莫名地有人相继死去,身边就是门牌号,按倒数的数字来杀人。当看到小男孩迷糊地进房间时,我已猜出小男孩便是凶手,但是结局却让我很意外。如果你没有学过心理学是很难看懂这部电影的。
其实这是心理医生在对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犯罪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即是这个雨夜的汽车旅馆里发生的一切,旅馆里所有的人都是这个犯罪者的各个人格,相互分裂,各自独立,在他成为某人时他即有那个人的性格和语调,而他各个人格间相互并不知道对方存在,也就是分裂。
1、请长期病假的警察;
2、电影明星;
3、妓女;
4、戴眼镜的男人;
5、遇车祸的妻子;
6、不说话的小男孩;
7、红头发的女人;
8、她的丈夫;
9、重刑囚犯;
10、押解他的警察(后来被那个妓女发现其实也是一个犯人假扮的');
11、汽车旅馆老板(后来发现他并不是真正的老板,他将老板杀死后装进冰箱)。总共11个人,心理医生却只发现了10个人格,通过他的日记发现的,日记里有不一样的笔迹和思想,当这些所有的人格在同一冲突场景中出现时,他们具有了相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其实这11个人都是这个犯罪者本人所分裂出的不同人格,就是他自己一个人想像出来的,并非存在,不过当他在变为某个人时,另外的人格所做的事情他都不记得,像是失忆一般。心理医生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通过场景让他自身来消灭不同的人格,以留下最好的一个人格,以便说服法官不判处其死刑。当一个个死去后,最后留下了那个妓女,在乡间种柳橙,场景很美很安详,法官也被说服改判其到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结局出现了,那个令人意外的结局出来了,女人在树下刨着地,突然刨出一个门牌号10,那个邪恶的凶手出现了,就是那个小男孩,没有被心理医生发现的,因为这个小男孩从来不说话,所以没有表现出来,而他正和犯罪者本身的经历相同,童年遭受创伤,生父很凶,日记里没有这个人,心理医生也没有发现,小男孩将犯罪者其他10个人格消灭,占领主要心理领域,勒死了心理医生。
这就是结局,整个电影的节奏和叙事的手法很值得品味,结构精巧,这是部心理题材的悬疑片,实在是太妙了,惊叹!
致命id的观后感 4
这是最近下的几部片子里,唯一一部让我觉得值得写一写的。
看开头,以为是《蝴蝶效应》般的精神分析,嗯,有点意思。之后看下,情节又拐到了杀戮追逐和推理阿嘉莎,气氛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应接不暇,嗯,那么能够继续。再往下看,情节开始错乱,时空穿插似的记述越来越令人迷惑,真相愈发暧昧却又呼之欲出。当某一个貌似科学的结论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信服时,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中的关键——谁才是幕后真凶?
记得许多年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双面伊人》,那是一部以第三人视角来描述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片子。还记得大概一年前,有一部叫《捕梦网》的片子直接以真人形式来表现思维世界,一个人在自己头脑的大宅里东躲西藏,另一个人占领了他的部分意识后继续在里面追逐想杀掉他全部的意识以彻底霸占他的身体。与这两部片子做类比,《致命ID》从构思到表现手法上,更显精致。同样是描述人格分裂症,那里的患者分裂出的是十个人格,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电影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却是难度更大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结合。在表现意识的追逐和杀戮上,患者的几种人格有时相互憎恶,有时相互怀疑,有时又相互理解和保护,这就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那个代表着暴戾和杀戮的人格到底是哪一个?这一点上,即使看完了整部电影,也不见得能完全说得清楚。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人性上都有许多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我们把它们称为共性。同时,每个人的人性上又都有某种能够主导其行为,让他人对其性格做出决定的强势特质。就如跋扈自私的女演员,粗鄙无知的罪犯,胆大心细狡猾阴沉的假警察等。
而在这部片子里,比较重要的几个代表性的人格则是爱德华,小姐,受伤的母亲,深爱母亲的父亲还有店主。很明显,爱德华是患者几种人格中时常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他勇敢善良宽容机警又不失正直,做过很多人儿时英雄梦的理想职业——警察,然后又从事着很多成年男人不算高远但却普遍的梦想的职业——好莱坞女演员的司机。他能够作为患者梦想的集合式的人物,同时也是医生所期望的在人格的自我剔除中保留的人物。很可惜,他最后也没能幸存,如果医生明白躲在背后的真相,就不会阻止这个人格在杀戮中逃走了。母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这也是自小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患者心理阴影的体现,他心中的母亲的形象,一向是残缺的,所以母亲在他脑中的信息也就一向是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父亲也是一样,他就应是没有见过父亲的,但在他的脑海中,一向会编织起一个深爱母亲深爱家人的父亲,他因母亲的伤而手足无措时,是不是患者一向在努力说服着自己,父亲的遗弃也只是因为对突然而至的孩子的无所适从呢?不得而知。模糊的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不出意料地以死亡告终。而被患者从真实生活中的母亲的形象上割裂出的母亲更真实的代表则是那个退休的小姐,这就是为什么小姐的代表生死顺序的'门牌被定为了——最后一个,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最后宁愿放下了最为理智和健康的一个人格——爱德华而留下了她的原因。他的潜意识中,对母亲的爱与恨,鄙夷与渴望都是纵横交织的。()从小就在汽车旅馆里等母亲接客,最后甚至被遗弃在了汽车旅馆里,旅馆老板的形象在患者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很显然,他必须是像所有的老板一样,贪财而多少有那么一点好色的,但他对小姐又极端歧视,由此也可多少感觉出,患者小时候和母亲在汽车旅馆里受的待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板并不是真的老板,不只如此,他还对尸体有某种怪癖。不知为什么,看到那个部分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计》,同样是人格分裂,同样是“恋尸+恋母”,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但多少会让人对人格分裂这个精神上的问题产生一些联想,仅仅是巧合吗?我看未必。那么,那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某种变态人格的代表的假老板可不能够理解为患者整体上变态人格的一个徽征呢?
整部影片贯彻了“观众永远是最后一个明白结局的”这一悬念片的基本宗旨。在影片的最后,当人们最后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真正的元凶才露出了脸来。伤得越深,伤口藏得便越隐密,儿时受到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当联系回电影前面的情节和细节时,便不难发现,这些人格们所谓的相互保护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而他,便是这个局的枢钮,或者说,这个阵的阵角。他永远跟着人们闪躲,与其说是在躲避追杀,不如说是在躲避着自我意识的被发现,他每逃过一次意识的自省,便多一个人格的消失。人性,总是难逃自私的本性,即使对于一个意识混乱的精神病患者也是如此,他所保护的所有,或者说,所有的他所保护的,但是只是他的本我和与本我的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他我。但儿时的伤痕毕竟太深,最后一个他我不消失,本我仍然难以得到安宁,正如他的那最后一句丧钟般的谚语——“一日为娼,终生为妓”。在本我的意识中,这是自身一切杯具的根源和灵魂分化的起点,虽然是最想保护的一个他我,但同时也是最想根除的一个,正应了那句话“我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代表变态灵魂的他我,代表暴戾残忍的他我,代表不可企及的温情的他我,当这些他我在一次次自省中被一个个根除后,这最后一个他我的消失是否能够换来已经
被几个他我所同化了的本我真正的灵魂的安静,这是个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他我真的消失了吗?人格的存在不似生命的存在,它产生了,就会一向存在着,只有沉睡,没有消失,就像活火山一样。片中提到了整合人格,意即人格的合一,那么片子的结尾,当本我第一次以执刀者的面目出现时,那些一闪即过的倒述,是否正是暗示了那些由本我分裂而出的,又先后消失的他我已经一个个地回归到本我的意识之中了呢?这仍是个问题。
对于这部基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片子我只能理解至此,无论理解得对与错,至少观看此片所经历的不断猜谜与思考,让我乐在其中。这就够了。
致命id的观后感 5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我不由得想起了这句话。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种重要性往往体现于对人格的影响,童年的经历与记忆会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并不会因为与心理医生的几次聊天就能将之抚平。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麦肯反复的说着他儿时编的这首诗,他说看到的那个“不在那的人”似乎象征着这种“错误想法”,而他希望他永远消失,也是一种主观上希望顺从正常的心理需求,然而他失败了。电影以对话录音和查询资料相结合的声画不对位镜头带我们入戏,在短短的几分钟交代了麦肯犯罪的所有动因,但是妙在没有人会想到这是整部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些只言片语和交错的资料给观者留下的`只是疑问和好奇。
一方面,内嵌的故事结构,双线并行叙事。这部电影把连环杀人案嵌进了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精神世界,双线叙事,精神世界为主,现实世界为辅,在现实和精神之间来回穿梭。但是这种内嵌的叙事结构并没有导致情节上的混乱,相反丰富了整个故事层次,两条线对比穿插出现,观众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反而理解的越来越清晰。现实世界中,当麦肯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所有谜底在那个瞬间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倒叙和插叙相结合。致命ID并没有在整体上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叙事,而是将倒叙的手法部分地使用在整个故事里。比如电影中先出现了一家人和一男一女来到了汽车旅馆,然后在回过头去解释几个人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状态出现在旅馆,答案是一场意料之外的交通事故。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让观众在观影之初就产生了心理上的解密乐趣。
在剧情和叙事上的精细处理不仅让电影的节奏紧凑有力,同时也使得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更加深刻。电影让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人格分裂症患者麦肯的疯狂谋杀其实源于他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无法消解的心理疾患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应对生活的挑战,在日复一日的深夜梦魇中他变成了具有强烈杀戮欲望的“爱德华”。
然而,电影并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它提出了种种可能性供观众自行思考。也许童年真的具有决定性作用,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但是正如麦肯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成年后的一些经历也可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一次交通事故,一次感情伤害,甚至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人的内心留下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从心理上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和创伤,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致命id的观后感 6
致命ID,从10倒数到1,对应的数字是谁先捋一遍,10对应的是女明星,9对应的是小路,8对应的另一个囚犯,7对应的是小孩的父亲,6对应的是小孩的母亲,5对应的是杰尼,4对应的是赌徒,3和2对应的是司机和囚犯,1对应的是妓女,而活着出现在整个旅馆的一共有11个人,我在看电影中间部分的时候以为这个小孩是男主作为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的一个旁观者,结果不是,他是一个实施者,而最坏的'一个人格也是主人格就是这个小孩。
可以回到影片最开始的时候关于麦肯的经历,一个是他的母亲是妓女而对于他的父亲只字不提,所以汽车旅馆里的父亲是小孩的继父,而这个继父是很友善但却比较缺乏主见的一个男人,另一个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格是在汽车旅馆会和并发生这么多事情的,因为在汽车旅馆里藏着这个小孩最不想回忆甚至最厌恶的事情,而这些人格的种子也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而最有担当最有正义感的一个人格是曾经当过警察的司机,而这两个角色我想也是当年从车里把小麦肯解救出来的角色,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个人格也是这许多人格里最光明的一个,其他得人格我想应该是在小麦肯当时所见着的一些成年人,出现在他内心最黑暗或者说最破碎的时候,也就种下了这些人格的种子。
这10个人格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缺陷,即使最完美的司机他也曾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没有挽留下自杀女孩的生命,而另外其他9个人格,女明星贪图享受,小路比较暴躁,杰尼比较胆小或者说欺骗,母亲在车里吼了小孩,继父没有主见或者说唠叨,囚犯就不用说了,现任旅店老板盗窃,囚犯一身的问题,而活到最后的一个人格应该是是代表了小麦肯最想她母亲做的事情,但他还是无法饶恕他母亲曾经是个妓女的事实。我想,为什么从10开始倒数,女明星这个人格第一个被消灭,也是意味着这些人格在麦肯心中裙占据的分量或者说这些人格出现在他身上时的时间,女明星这个人格有可能只是小麦肯当时从电视上看见的,没有真实接触过,而越到前面几个数字,说明这些人格的烙印越深,越难被消灭。
整个剧情的发展一直让人不断地思考,又不断地把现有思考得出的结论推翻,但每一部烧脑电影我觉得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不要忽视或者说必须重视路人的一两句话,有可能就是这两句话能帮你捋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致命id的观后感 7
电影《致命ID》是一部紧张刺激的悬疑片,影片以一名大学生遭到杀害的案件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充满谜团的凶杀案的破解过程。观影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影片所传递的人性之恶、警惕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等主题。
首先,影片展现了人性之恶的一面。凶手作案手法残忍,毫无人性,甚至让人不寒而栗。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和满足,可以无视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基本准则,做出一系列的疯狂行为。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丑陋的一面,警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考,远离人性之恶。
其次,影片中的破案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警惕之心的重要性。电影中,主人公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线索的分析,最终破解了这个案件。这一过程让我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警惕之心,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只有保持警惕,才能在危机面前不慌不忙,沉着应对,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影片还让我感受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影片中的凶手,不仅是个人的犯罪行为,更是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损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断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总之,《致命ID》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之恶、警惕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等主题。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作为,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致命id的观后感 8
电影《致命ID》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片,影片讲述了一群陌生人在旅途中相遇,并且一步步揭开了彼此之间隐藏的秘密,最终遭遇一场惊天大阴谋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人不断思考和反思。
影片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谎言和阴谋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但却又都在不经意间卷入了这个阴谋之中。而且,随着剧情的深入,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错综复杂,让观众一时难以分辨真伪。
影片中的角色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性弱点,但同时也都在不断挣扎和抗争。有的人选择保持沉默,有的人选择说出真相,但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影响到整个故事的走向。这也让观众不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中的结局。整个故事一直都在向着悬疑和惊悚的方向发展,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出乎意料的。虽然观众早已猜到了故事的结局,但当真相被揭示出来的`那一刻,还是让人心中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总之,《致命ID》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惊悚和悬疑的世界。而且,它还让人不断思考和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如果你喜欢悬疑和惊悚类型的电影,那么这部电影一定不容错过。
致命id的观后感 9
《致命ID》是一部心理悬疑电影,讲述了十个陌生人在一次露营活动中相遇,随后遭遇一系列可怕的谋杀事件。影片情节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让人难以放下。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深深吸引。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秘密,而这些秘密也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尤其是主角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逐渐暴露自己的秘密,让人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同时,影片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也非常出色。电影中运用了许多暗示和反转,让人一边看一边猜测真相,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这种悬疑和紧张的氛围,让人欲罢不能。
总的来说,《致命ID》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无论是情节、演员表演还是镜头语言,都非常出色。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喜欢心理悬疑类型的电影。
当电影进入到高潮部分,所有人物的秘密和关系都被揭开时,我感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震撼。这个小小的露营营地竟然隐藏着如此之多的阴谋和谋杀,让我不禁开始反思人性的本质。在这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能够相信他人,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
影片的结局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虽然有人得以幸免,但最终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我不禁开始想象如果我身处其中,会是怎样的结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错和缺陷,而当我们陷入绝境时,又能否坚守自己的底线,选择正确的道路?
在观影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心理悬疑电影所传达的思考和警醒。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数和危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难言之隐。而心理悬疑电影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塑造,引导我们去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坚守正义。
致命id的观后感 10
《致命ID》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惊悚片,影片通过多条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连环杀人案件,引人入胜。
影片通过讲述不同人物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其中,主人公卡罗尔·琼斯的表现尤为突出,她勇敢、坚强、聪明,一步步揭开真相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己的恐惧和犹豫,最终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悬案。
影片中的各种元素,如心理描写、悬疑情节、音乐氛围等都非常出色,让人难以自拔。影片的结局也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致命ID》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惊悚片,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尽的想象力,给观众带来了无穷的惊喜和刺激。
当卡罗尔·琼斯揭开最后一层谜团时,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震撼了。她面对的不仅仅是一起连环杀人案,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拷问。
她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嫌疑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故事。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看似毫不相关,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联系。卡罗尔通过深入调查和挖掘,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让罪犯们最终被绳之以法。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结束。卡罗尔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内心,她开始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她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而她的职责就是尽力去理解和包容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调查的深入,卡罗尔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在警局内的职位不断晋升,但同时也遭受到了一些来自内部的压力和威胁。但是,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在卡罗尔看来,人性是无法完全理解和把握的,但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和接纳。她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在探索着人性的奥秘,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内心,摆脱恐惧和迷茫,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卡罗尔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她深深地感悟到,作为一个人类,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关爱和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致命id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致命魔术观后感(精选25篇)02-06
毒液致命守护者观后感范文06-20
[观后感]长征观后感03-31
家教讲座观后感|观后感11-17
哪吒观后感《哪吒》的观后感02-28
紫日观后感_观后感_04-07
《镜子》观后感镜子影片观后感11-22
京剧观后感现代京剧观后感01-11
《罗马》观后感罗马观后感作文05-22
青涩记忆观后感《记忆》观后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