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时间:2024-08-02 19:02:22 诗琳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通用12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通用12篇)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1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意思的课——走进京剧。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许多跟京剧有关的知识。

  京剧,源于1790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中的一个。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也有四门功课:唱念做打。了解这些并且掌握是每一位京剧演员必须会的.。

  京剧的脸谱也是多样的。正如一首歌所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

  爷爷告诉我:蓝脸代表刚强,勇敢。红脸代表赤胆忠心。黄脸代表凶残狡诈。白脸代表阴险,狠毒。黑脸代表正直勇猛,紫脸代表威武,不屈权贵。绿脸代表粗犷,莽撞的绿林好汉,而金银灰脸则代表神仙鬼怪话题作文 。京剧脸谱的颜色众多,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区分人物。

  京剧不仅只在中国流行,也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有些外国人因为热爱中国的京剧,不远千里而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在足球比赛中,许多观众都运用了京剧脸谱的形式,把自己的脸涂成了喜爱球队的颜色。

  京剧是中国古老的文化,我为中国有这样的文化而骄傲!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2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厚重,戏曲资源广博精深,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名家辈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戏曲文化市场逐渐萎缩,发展走入瓶颈。据官方统计,上世纪80年代调查显示,全省还有26个剧种活跃在舞台上,但到2004年能够演出的剧种只剩下13个,很多戏只有少数老艺人还能演唱,而这些老艺人的声音资料却由于昔日条件所限,未能保存下来。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长期致力于传承发展河南戏曲,弘扬中华戏曲文化。自2005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天24小时不间断传播戏曲文化的专业广播频率,10多年来,已经成为河南戏曲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在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人连晓东持续10年寻访老艺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近10个省份,寻访了300多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名老艺人,录制了8000多段唱腔,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郑州电台搜集录制的大量唱腔,醇厚质朴,板式丰富,有些板式已濒临失传。老唱腔、老戏服、老照片、稀有剧种的老乐器等,通过寻访,从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浮出水面。随后,郑州电台又和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的“梨园记忆”系列老艺人个人唱腔专辑。这些资料对研究豫剧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项工作已成为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项系列工程。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3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作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并且现在的青少年已经逐渐疏远了这些艺术,戏曲与年青一代的代沟或成为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缩影。

  事实上,戏曲离孩子并不远,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天书奇谭》,都包含着戏曲元素,而今所谓的与之疏离,只是他们没有在完整意义上认识戏曲,才出现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忽视。而戏曲文化也应在传播中紧跟时代,以逐渐消除其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戏曲曾被人看作过于高雅、不接地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事实上,戏曲进校园的探索证明,传统戏曲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传统戏曲要赢得观众,必须结合现代观众的兴趣点,把握时代性。把原本被束之高阁的“老玩意儿”——戏曲引入校园,能弥补媒介传播时代的“新”人群与戏曲传授传播“旧”模式之间的陌生与隔阂,让戏曲从校园走向大众视野,从校园范式教学走向戏曲舞台。如此,戏曲进校园才更具普遍意义。

  实践表明,戏曲并非不时尚,而是需要新土壤。无论戏曲进校园是遵守传统的“供奉型”戏曲,抑或追求市场的“供应型”戏曲,两种形态的校园传播都发挥其独特性,给年青一代爱上国粹的机会,发现戏曲的美、欣赏戏曲的'美、传承戏曲的美、展现戏曲的美。“戏曲进校园”需要更多的戏曲教育家审时度势,按照艺术发展的逻辑和规律,适当地加入新的时尚元素,挖掘戏曲剧种选材、文化价值内涵、传播方法创新,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学习戏曲文化,并融入生活,形成惠及大众的戏曲审美风尚,赢回流失的观众。

  进校园的戏曲可以用丰富的实践形式,以把握时代性,让青年学生迷上戏曲,可以通过开展兴趣班先启蒙,如昆山、闽南地区等地举办的融入当地文化的地方剧种戏曲兴趣班,河南的把“梨园”融入校园,北京的“国戏杯”戏曲小票友大赛,深圳宝安区的搭建平台开发戏曲教育功能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戏曲进校园”的艺术实践无论在舞台上以“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呈现综合艺术之美,还是在历史、民族、文学背景下传达文化诉求,都以实际行动紧跟时代,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价值观需求高度融合,给予下一代精神文化之养分。“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当戏曲融入时代大潮,融入人们的现代文化生活,就更容易让学生感受戏曲之美,温润其心灵,启迪其灵感,淬炼其品质。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4

  一旦失去文化记忆,我们便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闲暇时提出皮影上上油,哼一段唱词,是75岁的淮派皮影戏艺人任其安最大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往往会悲从中来……

  淮派皮影戏源自100多年前,传到任其安已是第七代。“几十年前,一开唱周围几亩地里就站满了人,上千老乡将戏台团团围住。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骑车串场子是常态。”如今,每每念及今日境遇,,他痛心不已,“淮派皮影,只剩这一个戏班!”

  由于学戏苦收入又少,想从事戏曲行业的新人也越来越少。河南安阳的大锣戏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大锣戏是安阳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其起源的准确年代暂无文字可考。据老艺人代代传说,始于唐朝,在宫中演唱。一开始称眷戏,随着戏曲发展,由丝竹伴奏又增加了锣鼓打击乐器,又叫眷锣戏,以后逐渐推向民间。因为该剧种稀少,有的山锣戏、眷锣戏先后都被当地剧种同化了。

  大锣戏因为源自宫廷,又流传到汉族民间,可以说它综合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方面的特色。

  在全国、在河南诸多剧种中,在冀鲁豫边区这一带戏曲密集之乡的环境下,大锣戏能长期保留下来,并代代传承几百年,没有独特的戏曲特长,是很难遗存的。

  来自文化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缘。

  在民间艺术一点点消亡的今天,厚重的戏曲文化也逐渐淡出视野。在河南成立的首家戏曲声音博物馆,馆内不仅收藏了一些与戏曲相关的老物件,还收录了300多位民间老艺人的8000余段原声唱腔,通过声相、影音等方式呈现于世,将广博的戏曲资源留存下来。

  1948年,打从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大众广播室成立之时,他们就为这些声音建构了艺术宝库,保存了这些艺术家们在各个时期的美妙声音,其中包括上个时期三四十年代,上海百代、胜利唱片公司为陈素真、赵义庭、常香玉、刘朝福等灌制的豫剧第一批唱片。

  近几年,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娱广播的同志们,利用业余时间,历时5年,驱车遍及豫、鲁、苏、皖、鄂、冀、陕、甘等省份,跨市串县,甚至深入到乡镇,走访了百余位分散在各地的豫籍名老艺人,录制下他们的声音资料。有些老艺人,在刚刚留下音响资料后不久,便溘然仙逝,这些资料的珍贵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我们走进这座宝库,聆听到他们的演唱时,一股鲜活、清新的感觉扑面而至,那是一种天籁般的听觉享受,我们能从中寻窥到生衍在黄河两岸边的那个族群的种种人文信息,以及一种历史感、沧桑感、厚重感,收获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愉悦与惊喜,并能隐约触摸到我们整个河南地方戏演化进程的脉动。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5

  10月21日上午,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前往风雨操场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

  首先演出的是《贵妃醉酒》,唯美的唱腔诉说着长安往事,杨贵妃与唐玄宗沉睡千年的故事被世人知晓。古代戏曲中很多题材都是才子佳人,《梁祝》这个节目的精彩表现带领我们跨越千年,我们为他们相遇而高兴、又因他们离别而惋惜。《小镇小城》、《红灯记》、《打龙袍》、《大圣归来》等淮剧、京剧无不令我们眼前一亮,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绣红旗》这个节目,主人公是大家熟悉的江姐,讲述了在解放前期被看管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牢里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牢房的女同志们拿出了稀有的红色布料以及黄色针线,每个人夜以继日、一针一线绣出了这面国旗。这不仅是一面鲜艳的国旗,更是她们对这片广袤土地深沉的爱呀。节目最后,她们闭上眼睛将脸紧紧的贴在这面崭新的国旗上,或许她们知道自己也许看不到共产主义的旗帜插遍全中国的那一天,但她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此刻我才明白原来政治书上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真的是先辈们视作一生的信仰。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做自信的中国人,就要坚持文化自信,“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就是在播撒热爱戏曲的种子,让我们高雅的情趣和美学素养得到培养,让戏曲艺术之花在学校生根发芽,绽放异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戏曲定能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且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6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又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里听到了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评剧。其实之前在我心里,戏剧都是一样的,我听不出戏剧里的抑扬顿挫,咿咿呀呀的曲调更是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摸不着头脑。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评剧,是流传于我们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二。而且评剧还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华。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我们对我们精神境界的一个提升。

  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评剧非常震撼,评剧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评剧演出里的基本台步——原场。通过跟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教学。我们真心了解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简单的台步却有如此繁杂的肢体动作配合、身形如此优雅。虽然我学得很一般,但是却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并得到一个奖品作为奖励,我很开心。

  另外,评剧里的乐器也是十分独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来的声音也是非常好听。一个只有两根弦的乐器,通过老师的演奏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听过没有接触过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师讨教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了,去付出了,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在我们以后的成长之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努力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无悔!

  最后,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梁琦老师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7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例如:我们河南的是豫剧,北京的是京剧,四川的是川剧,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黄梅戏……

  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XX月3号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后操场观看豫剧。主持人不但为全校师生讲解了豫剧的基本知识,还带领大家欣赏了四大板式的节奏和传统曲目,如:《花木兰》、《抬花轿》、《三哭殿》、《铡刀下的'红梅》……中间主持人请同学们上台跟着老师学动作,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让我感觉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而且需要我们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8

  我观看了一场“戏曲进校园”的演出,这让我对传统的中国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场演出中,我看到了京剧、昆曲、豫剧、秦腔等不同种类的戏曲表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方式。

  其中一位演员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他扮演了一个痴情男子在情感上的挣扎,他眼睛闪烁、动作激烈的表演让我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这位演员的表演不仅展现了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戏曲的文化精髓。

  在这场演出中,我也意识到了戏曲传承的问题。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都没有接触过戏曲,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它能够让年轻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这次观演让我认识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演员的艺术表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戏曲,并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将其传承下去。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9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学校下午要举行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

  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学校,远远的看见了舞台,我赶快上楼吧书包放下。接着,同学们搬着凳子下楼,去西广场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后,主持人开始倒数时间了。宣布活动开始了,还介绍了很多戏曲内容,重点介绍了x豫剧。第一个节目是《花木兰从军》第一个出场的`是穿蓝色衣服,带有一把宝剑上了台,在台上唱,这时,第二个人也出来了,穿着红色衣服手里也拿了一把宝剑上了台,盒穿蓝色衣服的人对打了起来。

  接着我最喜欢的《红灯记》讲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孙女,不怕危险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事。还有《辕门外三声炮》等······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结束后,我们还兴奋不已。

  今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真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戏曲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更喜欢戏曲了。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10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又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里听到了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评剧。其实之前在我心里,戏剧都是一样的,我听不出戏剧里的抑扬顿挫,咿咿呀呀的曲调更是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摸不着头脑。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评剧,是流传于我们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二。而且评剧还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华。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我们对我们精神境界的一个提升。然而,在11月30日的下午,我们在学校里聆听了一种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评剧。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对戏剧没有太多的了解,无法辨别其中的抑扬顿挫,也无法理解那些曲调中的吟唱与咿咿呀呀。然而,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评剧是一种流传于我们北方的戏曲表演形式,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被列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二。更令人骄傲的是,评剧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精华。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提升我们精神境界的机会。

  今天在校园里,我们聆听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评剧表演。评剧老师亲自教授给我们一个关于评剧演出的基本动作——原场。通过与老师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我们真切地领悟到戏剧工作者的辛勤与不易,实在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简单的动作却涉及到繁杂的肢体配合和优雅的身姿。尽管我在学习中进展一般,但仍然获得了老师的赞扬并收到了一份奖品作为鼓励,我感到非常开心。

  另外,评剧中的乐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二胡。它发出的音色非常悦耳动听。这种只有两根弦的乐器,在老师的演奏下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包括喜悦、愤怒、悲伤等。这些乐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我想有机会亲自探索一下,向老师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除了学习到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才能收获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尽管有时候乏味枯燥,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付出努力,我们不仅能够汲取知识,还能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付出总有回报,只有我们努力了,我们的青春和校园生活才不会留下遗憾!

  最后,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梁琦老师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11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青少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感,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戏曲进校园”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中国的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上是一种程式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我手里的马鞭,大家看着就是一根棍,但是在舞台上它就可以代表马,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戏曲大概有360多个剧种,评剧起源于河北,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吐字清楚,语言通俗易懂,表演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针对评剧舞台上流传较广的唱腔流派,青年评剧团的老师们也为同学们一一进行了演示,带来了评剧的经典桥段,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一招一式令孩子们频频叫好。老师们还用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释了生、旦、净、丑等戏剧角色的.特征,介绍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来一起进行学习和表演,台上的同学们学得认真,台下的同学们看得也认真。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文化、感受地方戏曲魅力,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12

  11月30日下午八、九节课,我们在北一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三百六十余种。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六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二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二黑结婚》。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二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17、21、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

【观看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相关文章:

戏曲进校园作文03-14

戏曲进校园征文10-05

观看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04-04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03-22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1-05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1-20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04-20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03-23

戏曲进校园征文范例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