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

时间:2023-04-01 09:27:16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作为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重要支撑,是导师与评委判断硕士论文研究价值、可行性及创新性的主要途径。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篇1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

  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

  女性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

  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自问世以来倍受欢迎,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该书以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描述了三个家族的衰落,塑造了数个鲜活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

  本文选取《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子木兰,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现代之美与传统之美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京华烟云》及木兰这一女性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对于《京华烟云》的研究,翻译研究,文化解析居多,而对文学特点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文学研究出发,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探讨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拓宽了《京华烟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

  2.实际意义: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入手,分析《京华烟云》中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的了解木兰这一形象,理解女性主义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读者的女性主义意识,重视女性的价值。

  还能使读者在阅读《京华烟云》时,对这一着作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最后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木兰这一形象能让女性读者在生活中有所启发。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动态

  女性主义是妇女运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改造男子中心的等级文化和社会体制,消除对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歧视。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

  早在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着。

  十八世纪英国的玛丽沃思通克拉夫特曾经发表《女权辩护》。

  他认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做一个理性的人,而理性地实践则是透过妻子与母亲的身份来表达的。

  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将女性主义的观点表现于《妇女的屈从地位》一书,他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

  西蒙娜。

  德。

  波伏娃,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性》。

  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突出其观点的独创性和开拓性。

  伊莱恩肖瓦尔特曾在其作品《文学批评》中将女性主义写作分为三个阶段--“女性写作”(1840-1880),“女权写作”(1880-1920),“女人写作”(1970-至今)(2004:148-149)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早在1929年就写出了题为《自己的一间屋子》的文章,作者抨击了无处不在的性别歧

  视现象,并分析了女性若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前提条件,她在书中说到“我们女性要成为我们自己,我们要有500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2001:584)。

  2.国内研究动态

  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受到启蒙意识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兴起,时至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运动者将女性个体的,私人的欲望、需求、经验推向到公众面前,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讨论与反思,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理论被诸多学者研究。

  如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红字》、《简爱》、《傲慢与偏见》等文学作品的分析。

  随着《京华烟云》的出版,张振玉和郁飞的译本的出版,国内对《京华烟云》研究层出不穷。

  从1990年到2013年对其翻译研究的文献达到185篇。

  1998年至今对其文化解析的文献达到243篇。

  从1991年至今对木兰这一人物解析的文献达到89篇。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木兰进行解读,但从女性主义入手的相对较少。

  谭静(2006:131)发表的《论木兰的道教人生观》从中国的道家思想结合木兰的婚姻,家庭,处事三方面分析了木兰的形象。

  李志红(2006:107-109)发表《中国的乱世佳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分析》,从木兰的容颜,聪慧,豁达,坚韧等几方面分析了木兰的形象。

  张玉上,刘蓉(2010;35-38)发表了《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剖析<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典型个性》,从合作违反的角度分析了木兰的独特个性。

  而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的有雷琰(2006:65-66)发表的《透过<简爱>看<京华烟云>--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木兰形象》从事业,婚姻两方面批判了木兰形象中的缺点。

  王晓娜(2012:30-31)发表《20世纪初中西方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厄秀拉“与”姚木兰“的异同》,用比较的手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木兰的形象。

  这两位学者虽然都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木兰进行了分析,但是观点却不同。

  雷琰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木兰进行批判,而王晓娜则是从女性主义的理论入手对比厄秀拉分析了木兰女性主义意识下反抗传统的一面及妥协于传统的一面。

  雷琰的研究较片面,王晓娜的研究不够深入。

  3.本人见解

  结合国内外研究,可总结出女性主义旨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平等权力以及妇女自身的性别平等意识。

  笔者认为将女性主义应用于《京华烟云》木兰这一人物分析中,将当时中国女性主义的特点与木兰这一特别形象相结合,深入的分析了一位近代中国的完美女性形象。

  不仅向读者阐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及女性主义发展情况,还拓宽了《京华烟云》的文学研究领域。

  二、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

  1.主要研究内容:

  女性主义理论为《京华烟云》在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本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对全文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文将介绍女性主义的定义及发展,第三部分介绍《京华烟云》的内容及作者。

  第四部分是全文重点,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具体分析木兰这一形象。

  从其突显的现代之美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从分析其潜在的传统意识,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烈。

  最后一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

  2.观点:

  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木兰的形象进行分析。

  认为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木兰。

  一方面,她吸收了新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她追求平等的教育,追求男女地位的平等,追求自由和独立,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

  另一反面,她继承了传统女性的妇德,在婚姻,生育,以及传统妇德反面有一定的认同甚至妥协。

  两种思想同时在木兰身上体现,并不是一个矛盾体,相反,木兰巧妙的结合了这两种思想,成为了林语堂笔下的完美女性。

  2)研究重点

  木兰是《京华烟云》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形象。

  因此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体现了木兰女性主义意识的三个方面,和体现其传统之美,女性主义意识不够强烈的三个方面。

  及这一形象的成因。

  3)研究难点

  首先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其次,在搜索到的众多参考文献资料中对于本选题的相关研究都不是很深入,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进行研读和归纳总结。

  4)创新点

  目前学者对《京华烟云》的研究大多在翻译领域,且文学领域用到女性主义的较少。

  本文从女性主义分析木兰这一形象。

  既能为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增添分析材料,又能从不同的视角对《京华烟云》中木兰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5)论文结构引言

  1女性主义简介

  1.1女性主义定义

  1.2女性主义发展

  2.林语堂及《京华烟云》介绍

  2.1林语堂简介

  2.2《京华烟云》内容介绍

  3.女性主义视角下《京华烟云》中木兰形象的分析

  3.1新型女性意识的觉醒

  3.1.1.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3.1.2.对男女地位平等的追求

  3.1.3.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3.2.对传统意识的妥协

  3.2.1.对传统婚姻的妥协

  3.2.2.对传统生育观的妥协

  3.2.3.对传统妇德的妥协

  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选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选题研究是建立在去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检索相关期刊,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寻找和搜集与此选题相关的资料,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文献及学术文章,了解本选题有关的最新动向。

  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了相关资料及等相关书籍和大量的期刊文献后,对女性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京华烟云》这一着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将女性主义运用于木兰这一人物分析中。

  通过阅读,学习,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这一选题深入研究

  2.可行性分析:

  就目前来讲,虽然学者对于该选题的研究尚少,但该选题并非无法完成。

  首先,学校的图书馆设备齐全、资料完善,现已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众多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其次,本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掌握得较牢靠,并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本人写论文时间虽不算很充裕,但也足够,且准备时间充足,现经过对相关资料的研读,对整篇论文已有了初步的构想。

  综合这些因素,相信定能按时完成论文。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进程安排:

  1.2013年12月12日上交毕业论文题目2.2013年11月26日上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2013年12月30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5.2014年4月1日上交毕业论文初稿6.2013年4月20日上交毕业论文二稿7.2013年4月30日上交毕业论文三稿8.2013年4月7日上交毕业论文定稿9.2013年5月9日毕业论文答辩

  2)采取的主要措施:

  再次阅读《京华烟云》原着,仔细体会。

  认真研读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通过个人思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揭示女性主义视角下木兰这一形象的特点。

  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部就班地完成选题论证、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和修改稿,直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Beauvoir,Simonede.TheSecondSex[M].NewYork:AlfredA.Knopf,Inc.1952.[2]SMITHRDisorderlyConduct:VisionofGenderinVictorianAmerica[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3]RainVoet.FeminismandCitizenship[M].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8

  [4]LinYutang.MomentinPek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9.

  [5]ZhuHaina.TheChangingRoleofChineseWomeninHistory-fromtheDreamofRedMansionstotheMomentinPeking[J].海外英语2013:214-215.

  [6]丁伊莎(DingYisha)。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J].中国文学研究。

  2003(2):63-66

  [7]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

  《伍尔芙随笔全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8]郭循钊(ZhuXunzhao)。

  论《京华烟云》之姚木兰[J].科技信息。

  2009:126

  [9]雷琰(LeiYan)。

  透过《简爱》看《京华烟云》--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木兰形象[J].现代文学研究。

  2006(4)

  [10]李银河(LiYinghe)。

  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1]林语堂(LinYutang)。

  林语堂自传[M].工丈,谢绮霞,张振玉译。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12]林如斯(LinRusi)。

  关于《京华烟云》林语堂名着全集(第一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倪志娟(NiZhijuan)。

  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

  2005(6)

  [14]王丹(WangDan)。

  《玩偶之家》与《京华烟云》的比照-以女权主义视角看木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0)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篇2

  论文题目: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在七大艺术里面,电影艺术是唯一一门有确切生日的艺术。

  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后,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将其它艺术挤到了边缘位置,并逐步占据当今文化的主流位置。

  中国电影的历史也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

  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人才辈出、佳片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日益消弭的今天,电影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同时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对象。

  电影已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文化因素之一。

  香港作为一个大众文化占主流地位的城市,其电影风格不同于大陆,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流,这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好莱坞的电影风格。

  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成为香港后现代主义电影产生的温床。

  从饰演83版《射雕英雄传》中一个被梅超风抓死的金兵乙,周星驰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却并没有引起绝大多数人的注意。

  不过,天赋加努力,经过短短二十年时间,周星驰就凭借自己一部部影片征服了观众,并且开创了一个时代:无厘头喜剧,即后现代主义喜剧时代。

  香港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始于周星驰,不过却绝对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发扬光大的。

  在《霹雳先锋》中,这种风格还不明显,自《赌圣》后,它便日渐成熟并大放光彩,不过,在周星驰晚期的几部影片中,这种风格又有所淡化。

  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很多人纷纷效仿,出现了很多类似风格的影片,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选题目的:

  周星驰电影盛行二十年,出现了很多经典之作。

  本人很早接触他的电影,并且对其影片喜爱之至,很多影片都是反复观看。

  我曾就其影片写过几篇影评,不过难免落入俗套。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周星驰电影的论文,苦于没有新颖的角度。

  接触后现代主义理论之后,我豁然开朗。

  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的每一个特征都是那样的吻合,简直就像为后现代主义而生的一样。

  故而我将周星驰电影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结合起来论述,为周星驰电影正名。

  选题意义:

  周星驰电影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而周星驰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对于文化学家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还是对于普通观众正确看待当今影坛出现的无厘头搞笑之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揭示周星驰电影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弥补目前周星驰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同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理论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研究综述:

  周星驰电影流行已非止一日,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热衷于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也不少。

  去图书馆一找或者去网上一搜,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着及论文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总结一下,这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

  首先,对周星驰本人及其电影的情节和思想意义的研究,包括大量影评和部分论着,这是论文及论着最多的一个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过于感性化。

  不论是叙述周星驰本人的生平,还是抒发作者对于周星驰电影的感受,这些都是从感性层面所做的论述,未能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未能达到理性层面。

  充其量这些作品只能算是一般的影评,并不具有理论意义。

  比如自称是周星星的粉丝的人所写的《就爱周星驰》就直接表达了其对于周星驰的喜爱之情。

  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研究理论,估计不会研究出什么成果,充其量只是抒发自己一时的感怀而已。

  其次,对周星驰电影的艺术手法的研究。

  这个方向的论文及论着的数量也不少。

  与第一个研究方向相比较,这个方向的研究相对来说更深了一层,不仅涉及到了周星驰电影给人的直观感受,而且透过表象稍进一层,进一步涉足到了其电影中蕴含的艺术手法,比如其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其无厘头的搞笑手法等等。

  在这一研究方向,最重要的、研究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对其无厘头搞笑的探讨。

  “无厘头”这个词是随着周星驰电影的出现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的。

  对这个词的出处及含义进行探讨的论文不胜枚举。

  不过,探讨来,探讨去,很多人总是离不开这一话题,因此这一话题已变得非常烂俗。

  单独探讨这一话题似乎再也发掘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最后,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

  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产生的一个概念,并且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理论,或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这从为数不多的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中可以看出来。

  有一少部分人能够自觉地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不过在这些论文及论着中,大部分人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或者只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一点出发论述一个问题,或者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论述还不够精确。

  能够纯熟准确地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凤毛麟角。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着作也很多,但真正研究到点子上去的人并不多,而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论定位的人就更少了。

  能自觉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论概括及定位,这几乎就是一个空白。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研究周星驰电影的公认的权威,也没有一部研究周星驰电影的经典的着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不小的理论空白,而本人虽然水平不高,却愿意去尝试着钻这个空子。

  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本文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比如消费社会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等研究周星驰电影。

  周星驰总共出演了50部影片,水平参差不齐。

  本文以其部分水平较高的影片为主,辅之以其它影片进行论述。

  同时,本文对周星驰电影还要做一些总体上的外围研究,比如票房等。

  最后,本文还要对其它具有周星驰风格的影片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周星驰作为喜剧天王,在其演艺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这种成就的取得也不是瞬息可就的。

  除过天赋的因素外,他的成功与其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同很多影星的成长之路一样,周星驰也是从跑龙套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够作为正式角色出演影片的。

  《喜剧之王》这部影片似乎可以作为他这种成长之路的一个最好的注释。

  当然,能够出演影片和成为喜剧天王又是两码事。

  周星驰真正崭露头角是从《霹雳先锋》这部影片开始的。

  不过,严格地说,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喜剧影片,在片中,周星驰也不是主角,担任主角的是李修贤。

  周星驰真正作为主角并形成其风格是从《赌圣》这部影片开始的。

  从此之后,周氏电影席卷中国,几乎每部影片都能获得极高的票房,观众对其影片也是趋之若鹜。

  在此影响下,很多影人开始纷纷效仿周氏风格拍摄无厘头喜剧影片,比如《一石二鸟》、《河东狮吼》、《十全九美》、《天下无双》、《天下第二》、《大内密探零零狗》、《功夫熊猫》等等。

  这种风潮也波及到了电视剧,《武林外传》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当然,这些影视剧有些是对周星驰电影的拙劣模仿,不过也有一些在模仿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成为了新的经典,比如《武林外传》。

  本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周星驰电影,先结合周星驰电影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然后论述了周星驰电影所体现的后现代性。

  第二章涉及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解构主义,论述了周星驰电影中的解构特性。

  第三章进一步扩展了本文的论述范围,初步探索了由周星驰电影而引发的周星驰现象。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论文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结构这些内容来进行论述。

  另外,所需的一些相关理论书籍难以获得,所需的阅读整理工作量相当繁杂也是本论文所要突破的难题。

  因此,在进行本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在研究已有的资料的同时,以周星驰电影及其相关影视剧为基点,同时结合相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

  更多相关阅读: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物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人力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药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商务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相关文章:

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10-01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4-26

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10-08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11-07

古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10-01

化工硕士论文开题报告10-09

mba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10-07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10-08

电气硕士论文开题报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