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俄汉语言中缩略语的零度偏离观

时间:2022-10-05 17:49:1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俄汉语言中缩略语的零度偏离观

  毕业论文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也是你能够拿到学位证书的重要一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篇,欢迎阅读!

  摘要:零度和偏离理论首先出现在修辞学界,后来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其他语言领域来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借用王希杰的零度和偏离理论来分析俄汉语言中的缩略语现象。

  关键词:缩略语 零度 偏离

  一、零度和偏离理论

  20世纪,汉语修辞学界的有些学者就提出了“零度偏离”的观念。1930年,修辞理论家王易在他的《修辞学通诠》中曾提出“零度”这一术语:“消极语彩仅求明白表现思想,固不求美,然亦不可使人有丑之反感,丑盖零度以下之积极现象,积极语彩中偶固用之耳。”[1]1932年,陈望道也提到过“零度”“语言文字的固有意义原是概念的、抽象的,倘若只要传达概念的抽象意义……那大抵只要平实地运用它就是,偶然有概念上不大分明的,也只要积极地加以限定或说明,便可以奏效。故那努力,完全是消极的,只是零度对零度以下的努力。”王、陈两位先生虽然已经有了“零度”的思想,但并没有把它作为专门的术语概念来用,用“零度”一词只是用来阐释修辞现象,也没有明确提出“偏离”概念。

  同王易、陈望道两位相比,王希杰在“零度偏离”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聂焱总结为:

  1.不仅提出了“零度”,而且明确提出了“偏离”概念,并且首次提出了“正偏离”和“负偏离”概念;

  2.完全把“零度偏离”不仅作为其修辞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而且作为语言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加以阐述;

  3.将“零度偏离”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来探讨;

  4.提出零度与偏离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并将其与四个世界、潜显理论联系起来,进行多角度考察;

  5.不仅用来解释修辞现象,还用来解释语音、语法、语义、风格等多个层面,认为它还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和原则。

  聂焱认为,王希杰的“零度偏离”理论的产生主要有两大来源: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二元对立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理论是在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叶姆斯列夫的“内容和表达”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的再创造,它体现的是现代语言学的科学精神。正如王希杰自己所说:“我和列日学派的主要理论来源都是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学说,或者说零度偏离理论是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学说的必然的逻辑的延伸。”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是二元互补的文化,二元其实都是一种偏离形式,他们的对立和互补都是以零度为坐标的。”二元对立互补法,就是以阴阳为统帅的互补法,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东方智慧。最能深刻体现这一思维方式的着作就是《周易》。王希杰很看重《周易》,从中吸取了二元对立互补的辩证思想,发掘出了阴阳对立转化中潜存的零度偏离意蕴。他在《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偏离》中解释“道”和“阴阳”的关系时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看不见的,潜在的,是零度;阴和阳是可以观察的,是道的偏离形式。儒家追求‘中’,这“中”就是零度——理论的零度。‘过’和‘不及’都是偏离的形式。……一生二:说的是从一(零度)产生出对立的两个偏离形式——生二。二生三:说的是偏离的对立的两端同它们所依存的零度共同构成了三。”由此可看出,王希杰的零度偏离理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俄汉语言中缩略语的零度与偏离分析

  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也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零度”和“偏离”这两个概念。他认为“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而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的。”简单地说,“零度”就是规范与常规,“偏离”就是变异与突破。他首先把零度和偏离分别区分为“理论零度”“操作零度”和“理论偏离”“操作偏离”。他认为,“理论零度,可以称为绝对零度。从哲学上讲,就是一般和个别中的一般,具有高度抽象的品格,看不见也摸不着。操作零度,就是最一般的常规的规范形式,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形式。而理论偏离是指,如果语言中的一切是零度形式,那么言语中的一切就是偏离形式。操作偏离同操作零度相对立,是规范形式的对立物。”本文借用零度和偏离理论来阐释缩略语这种现象,主要指操作零度和操作偏离。

  我国一向十分推崇语言规范。所谓规范,就是零度形式的一种通俗说法。语言世界的零度形式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它是不断地变化着的,随着时代、地域和阶级、阶层、集团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着的一面。语言世界的零度形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是整个社会集体选择的结果,是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对语言的一种评价。

  语言世界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大系统,随着社会的演变不断地自我完善。语言的规范形式具有两重性:1.它对整个社会集团是共同的,相对稳定的,任何个人不能随意改变;2.它又是在发展之中的,具有可变的一面。修辞学反对机械地、消极地对待语言规范。在交际活动中,许多语言规范形式被超越、被违背,其中一部分是言语失误,降低和损害了表达效果,大多数的违背和超越对表达效果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也有一部分的超越和违背反而大大地提高了表达效果。缩略语就是这种突破的结果,它是对原式这种零度的偏离,不仅大大节省了交际的时间,提高了交际的速度,而且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自从“三个代表”出现以后,人们很少再提“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很难想象一篇文章如果需要出现几次“三个代表”,不用缩略语而用原来形式,将会臃肿成什么样子。有了МГУ,人们已很少再用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使用这些缩略形式,既简洁,又达到了很好的交际目的。

  偏离可以区分为: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坏的、不好的、反面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做“负偏离”。正偏离和负偏离都是对语言零度形式的破坏,其表现形态往往是惊人的相似,彼此是对称的。

  正偏离和负偏离可以这样来区分:虽然超出了语言世界的常规,但是对这个世界的现状和前景却是有利的、积极的、可接受的,可以发展成为新的规范,而且符合人们心理上和文化上的需要,这就是正偏离;如果对语言世界的现状和前景是不利的,不能接受的,而有时与人们的文化和心理是矛盾的,这就是负偏离。

  总的来说,缩略语现象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正偏离现象。因为它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而缩略法又是构词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语言世界的现状和前景是非常有利的。如:

  (1)今年4月9日,云南省启动“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用3到5年的时间,解决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和“学科学难”,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社会事业服务体系。(《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日)

  (2)2000年,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但是尚未“普九”地区的“两基”工作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人民日报》2007年12月3日)

  以上这些缩略语和原式语的共同使用,既避免了语言运用上的重复,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在使用缩略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如把“着名记者”缩成“名记”,把“开封糖厂”缩成“开糖”,把“技术学院”缩成“技院”。以上这些缩略语分别与“名妓”“开膛”“妓院”同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些用法会导致语言使用的混乱局面,也与先进文化和积极心理相抵触,这就是缩略语运用中的一种负偏离现象。俄语缩略语是字母型的,表义性很差,有一些缩略语的出现,对语言的运用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也是负偏离的一种表现。如:程家钧在《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中曾提到这样一个缩略语ООО,并举了几个例句。

【浅谈俄汉语言中缩略语的零度偏离观】相关文章:

俄汉语言中缩略语的零度偏离观10-06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10-05

英汉语言中的“红”“白”“黑”10-08

韩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论文10-08

浅谈汉语中成语的独特性及成语教学方法浅谈10-06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儒家通病10-08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10-08

浅谈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10-05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