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
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 一般的,一个单词中有多少元音节就有多少音节。 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是一个字的词,多出现于古汉语中,如“可”,现在为“可以” 。英语中的音节若只含有一个元音,就叫做单音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摘 要:从汉语词汇发展史来看,从古代汉语的基础,经过近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语义的演变,再到现代汉语中各式各样的词汇,这一过程发生了很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汉语中单音节词汇的双音节化的发展演变,主要同归统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通过具体的词汇用例,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发展轨迹和原因,同时也对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发展轨迹;原因
一、序言
在探讨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双音化现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首先,什么叫做单音词?宋均芬在《汉语词汇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词或代表若干个词时,这个汉字就代表单音词。”赵克勤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说中对古汉语中以单节音词为主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古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许多差别,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但主要差别在于词型,书面语以单音词为主,口语以复音词为主。
因此,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就是造成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重要原因。”
其次,什么叫双音化现象?我们必须要明确它和复音化现象的区别,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益下降,复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称为词汇的复音化。
在复音化里面,最显著的就是词汇的双音节化现象。
而在古代汉语中,虽然以单音节词为主,但是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复音词,这些复音词中又有绝大多数是双音词。
总之,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音节向双音节逐渐发展演变的,从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到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而近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是这一趋势的过渡时期,具有典型的发展演变趋势,这与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双音化与构词、语法结构的关系
对单音词来说,在不改变原来语音系统的前提下,只能靠原有词的语义分化、语音(包括声调)的转移造成词形变化,产生新词。
这种方法的能产性很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词的复音化则使词根复合法和词根派生法越来越发达,开辟了大量快速产生新词的途径,这应当是汉语词复音化的动因之一。
除此之外,合成词中还有割裂原有结构而形成的跨层结构形式,这种词的产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源于对语句结构层次在认知上的重新分析。
例如“重/于泰山”是述补结构,“于泰山”作为介宾结构补充说明“重”的程度。
首先,由于“重”和下面的介词“于”连用;其次,由于汉语以双音节为节奏单位的倾向;再次,由于频度重复,使“重”和“于”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于是原来的结构就被重新分析成了“重于/泰山”,这就为“重于”发展成双音词创造了条件。
汉语中有一部分复音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来还有一些复音词是模仿这种结构造成的。
例如:
等于 大于 小于 勇于 急于 鉴于 见于
源于 由于 免于 基于 可以 难以 足以
无以 乘以 除以 加以 给以 予以 赖以
三、复音化与词义表达的关系
与单音词相比,大部分早期的复音词特别是合成词明显地表现出词义的单一性,因为多个词素的相互制约,可以把词义限定在更明确的范围内。
例如“书”的意义不如“书籍”、“书信”、“书写”明确;也有时,原来的单音词的词义扩大,要表示原来的意义就要加上原本不必要的限制成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复音词表义都比单音词精确。
有时用其中一个字基本上就可以表示该词的意思了,却还要加上一个同义或近义的字或者在表达词汇意义方面作用不大的字以凑足双音节。
例如:
田地 脸面 衣服 村庄 哥哥 桌子 老虎
睡眠 燃烧 欢乐 悲哀 迟缓 崇高 艰难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节化,同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词义的表达有综合逐渐倾向于分析。
客观世界的大量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而每出现一个新事物,语言中也就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词来表达。
由上所述汉语词形和词音的特点决定了单音词数量上的有限性,这也从词义上决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经由词组或短语凝固而成的,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既涉及词汇也涉及语法。
古代汉语常常把动作和动作的结果综合在一起,即通常所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荀子成山》:“大其苑囿,高其台。”大,后来用“扩大”表示;高,后来用“加高”表示。
因而从词义上看,词义的表达由综合到分析就造成了汉语中的词汇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
四、双音化与音节韵律、语体风格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在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双音节自成一个韵律单位,汉语中存在追求双音节韵律单位的倾向,这一倾向在许多语言现象中都有所体现。
首先,汉语中的成语绝大部分是四音节的,而且多数都是有两个双音节韵律单位构成的。
例如:
当仁不让 马首是瞻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九死一生 明察秋毫
奇文共赏 身临其境 杀一儆百 以儆效尤 东施效颦 天崩地裂
上面这些成语,无论是在语义角度,还是在语法角度来分析,都是“2+2”的音节韵律结构,所以,从成语的构造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音节双音节化的趋势。
其次,非双音节的对人、地等的称呼常被改造成双音节。
称山、水、地等时,后面的“山”、“ 河”、“县”、“市”等标志字有凑足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作用。
这些字可以加在单音节的山水地名后面,组成“嵩山”、“秦岭”、“淮河”、“滇池”、“洪湖”、“滁县”、“郴州”、“沙市”等,如果不加这些标志字,剩下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单独用来表示山水或地名。
总之,表示地名、山水名等的词语最好是两个音节的,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音节的,但一般不可以是单音节的、三音节的,常被改造为双音节。
从上面的分析和例子,可以发现,汉语在韵律节奏方面有着很明显的双音节化的倾向,这就为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使词义的表达更趋于单一和明确。
因此,我们可以说,音节的简化、声调的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语音现象,也促成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的发展演变。
五、小结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突破了单音节词在形和音上的局限性,不仅大大增加了词的数量,而且还相应减少了构词语素的数量,以简驭繁,建立了以少量语素构成大量词语的词汇体系,从而使汉语在词意的表达上更加完善。
本文不但从具体的语音、构形、语法语义角度对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现象的成因作了阐述,还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作了分析,认为词汇的双音节化是符合人类心理认知规律和语言交际原则的,并没有和语言交际中的经济省力原则相矛盾。
总之,无论是从历时角度看,还是从共时角度看,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都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语法语义发展的一种体现,是符合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
参考文献:
[1] 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01).
[2] 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3] 宋均芬.汉语词汇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4] 唐子恒.汉语词复音化问题概说[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5]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高职选修课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高职汉语言文学选修课建设探索
根据前文所述,依照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知识面更加全面。所以对培养汉语言文学教师的课程选材、内容等要求更高。
(一)“三维”课程目标须质性提升
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目标都有区别,不同的体系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应当按照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革新。所以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也应当随之改变。比如,为了达到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文学功底等要求,教学专业需要将“三维”课程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新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三维目标”不能有所偏颇;另外,要落实汉语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言素养,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具有“三维目标”素养的汉语言教师。首先,应当努力提升教师的文学素质与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统一。在其课程中,中学的汉语言阅读量相对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清晰学生文学的思维,从而在知识面与自学能力方面上一个台阶。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达到“三维”课程目标。然而,“三维目标”应体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各科教学中,只是不同学科中“三维目标”所体现的比例和层次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目标是一个方向性指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全面地把握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结构需匹配汉语言教师专业素养
汉语言的新课程在内容与架构等方面第一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和模块课程,甚至在高中有相关的选修课。特别要求了教师不仅需要置身于教学,并且需要研发课程,这就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前文可知。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复合型的专业素养,拓宽教师的知识面非常重要。这不会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要求。由此可见,要达到上述标准,需要培养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随课程的基本框架进行整合。
(三)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依照高职汉语言文学发展情况对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不断地改进。要结合学生与社会的基本发展背景对教学内容及架构进行系统地处理,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机统一。不但要针对学生的背景进行改进,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程实施方式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改革,比较突出的是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增强。这是由于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已经将课程实施方案完美地赋予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凸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中文师范生在课堂中切实感受到师生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现代的师生观和教学观,才能为将来适应和引领汉语言新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以全人类的发展问题、学习最终为了服务社会、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等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加强对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培养、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的教授热情、有力的激励机制、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发挥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本质优势,综合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着力点,改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难、旧、杂”等印象,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主动性。本论文对于课改之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所做工作仍旧不够,将每一个措施当作是一个系统,那么还可以划分成若干的子系统,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细化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必须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全人发展教育理论、回归生活的课程实践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针对问题的成因,该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有:强化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扬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提升教师入职标准,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课程理论,解除课改复杂性等。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子系统的整合。本研究只是在较为浅显的层次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大致的改革对策,在每一个子系统内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课程目标的完善、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等,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下一阶段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单一模式的教师传授知识,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形式如今逐渐被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所取代,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开展教学插上了翅膀,成为了教师喜欢。学生乐于接受的新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但能够有效节约教学资源、快速传递知识要点,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快速接受知识熏陶的优势,其在促进学生增强知识记忆,提升判断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的进度慢、教学内容单薄、授课方式呆板等问题得到了改善,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推进教学进程,挖掘学生内在的知识盲点、拓展他们对知识的摄取量。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授课教师要用PPT软件制作课件,将课程的重点内容标注出来,有利于在教学当中实时展示给学习者,让过去上课时要手写板书的形式成为了历史,因为教师在备课的时间里已经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课堂上直接取用可见的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传授知识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程内容的方式,与传统的一对多教学相比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增量,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更多知识内容的传授。接受知识的学生在多媒体的引导下,更能获得较多的相关知识,总之,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体现在教学上首先是推进了教学进度,扩大了知识容量,拓展了学生知识摄取的领域。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摄取量,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可以下载与课文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和相关图像,通过合理布局,将课件制作成为既有文字,又有图片和音乐的教学内容,这就让教学的内容呈现出声像兼备的特点,让教学更加立体化、现实化,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自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我们清楚,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来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在接受教师传递过来的知识信息,之后便是完成教师留下的作业,还要完成课文的背诵等。这种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对于本来就十分抽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很难真正发挥出课堂的效果。如果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学习。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把汉语言文学知识转化为可刺激情绪改变的图像或者声音模式,这样就会使文字、图像和音乐进行有效地融合,当制作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和记忆功能,继而让他们的情绪发生改变。在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去查找作家需要的资料,况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让学习者能够体验到别人度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思考。这样下来就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在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二、要正确看待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一个非常需要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施行的学科,没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质量方面更是难以提高。而现代多媒体有着很多的有点,如果充分利用其优点辅助课堂教学,就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任何先进的东西,既有优势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将存在的问题解决掉,才能凸显出辅助教学的效果,让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一)多媒体教学的节奏快,知识容量太大容易造成知识点堆积和难以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控制好授课的节奏,确保知识的有效渗透和掌握,进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实际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的速度,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忽视,这就显然导致了传授和接受双方的输出和接受比重出现失衡,会使课堂教学出现侧重了讲课的速度,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的问题,这样就会让知识大量堆积,让学生一时得不到消化,那么,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忙于应付,拿不出多余的时间去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思考。所以在多媒体运用中,教师既要善于利用其优势来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同时更要把握好教学课程推进的节奏,在课堂教学课程结束之前,授课教师要对所学的知识重点给予标注性提示,同时要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网络链接点,让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检索,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所学内容。这种拓展形式,很大程度上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停在就知识传授知识,那样就会在此让抽象的教学形式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体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真正让多媒体服务于整体教学,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有效地互动,在这个层面上,笔者认为:教师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用课文中的内容经过情感性融合,开展师生感情交流和互动,同时要用多媒体技术,将最能体现感情因素的内容,编制成能在多媒体上播放的音频。图像和文字形式,让声音调动学习者的听觉,用图像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在这种双向的刺激下,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在多媒体营造出来的环境里开展情感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很清楚,一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或者不足,那么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就越少,这样的话,教师就很难掌握到学生的心态,更不会了解到教学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对于学生掌握了那些知识点,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就会茫然。教学的效果就无法体现。从这些问题来看,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授课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上互动环节来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的提问当中理解知识传授的效果。在课堂施行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给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互动交流的QQ群,搭建供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的论坛等方式,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下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多媒体这个学习的载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汉语言文学课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灵活的教学形式才能完成,尤其学科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上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方式来说,只是教学的内容是教师已经提前都设计好的,这就有了一定的固定模式,突破这个框架的限制需要教师具有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显然已经受到了设计框架的限制,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会有所定势,那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有所影响。所以,教学时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授课的教师一定要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去为他们创设能够引发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切实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方便,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设施,并且付诸于教学实践当中,就会是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在做好课堂内容的多媒体教学同时,要转换教学手段,要通过网络资源下载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然后在制作汉语言文学课件的时候,利用好这些视频资料,通过逼真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音画资源,赋予学习者更多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增强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学的了解,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文学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语言文学能力。
【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相关文章: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论文04-27
老龄化现象The Aging Phenomenon-英语作文06-25
广告词乱改成语现象03-19
小提琴的六度双音技巧学习07-22
招聘中的结构化面试技巧03-21
导游词中的欢迎词02-28
导游词中的欢迎词优秀02-28
推销自动化设备的推销词12-27
广告词中的错别字11-07